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2021届视觉传达设计系研究生毕业作品

发布时间:2021年6月15日 分类:毕业设计 浏览量:2451

图片
图片
 更·生 
 / 
Transformation·Regeneration 
正平则与彼更生,更生则几矣。
----《庄子·达生》
庄子曾说,怀正平之心,与造化更生,可近于天道。如今,身处时代变革与从未涉及过的科技发展,在自然、社会、人事、自我的更覆推迁之间,设计人更需要重新审视与构建自身的态度与使命。
与彼更生,便是直面每个“现在”中的潜在现实、每个“当下”里的永恒变化,跨越藩篱,融汇古今,与自然共生,随机应变;与社会共振,与时俱进;与他人同心,和光同尘;与自我同频,成长更新;如此代谢更迭,生生不息。
后生可畏,更上层楼。新世代人以独特视角在探讨时间与生命、环境与健康、文化传承与道德重建、城乡边界与发展、生活方式与教育、弱势群体与老龄化等种种议题。且看“更生仔”们如何以敏锐的洞察力、诚挚的感受力、独到的思考力与创新的艺术表现力,展开一场别开生面的视觉设计之旅。
 作品展示 
 / 
 Exhibition of works 
图片
图片
 字面意思 | TypeFace 
作者:陈沛涛
导师:毕学锋
作品介绍:
《金刚经》中谓“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揭示了“本体、客体、时间、空间”,而“四相”之根即为“我相”。面对着愈加复杂的世界,我们更加执着于外部环境定义自我的看法,而没从“本体”出发去执掌自我,如何从“我执”到“执我”,是我们成长中需要持续思考的自我式发问。
作品Typeface是一场视觉上的时间游戏,Type与Face构成了这场游戏的主角,游离在实时动态+交互的平行时空概念之中。通过面对镜头下的我相,任由你去掌控字面的时空变化,而落入时空的字面,到底有多少可能性,都由你我来定义。这场视觉时间游戏从未间断,而作品更是一种“现在进行式的共创”状态,需要观众介入作品最终完成体验交互。自展出之始,就在后台存储一张张命名为Typeface.jpg的序列帧,而Type和Face随着不同的“我相”层与其输入不同信息层,实时动态呈现成倍数增长的双重变量,使得最终作品形成庞大数量的逐帧Typeface数据库,呈现视觉时空之下字面亦众生、千人亦千面的字面交互实验场。
导师评语:
作品字面意思(TypeFace)是一组在自己创作的字体设计基础上进行的实时动态交互作品,四款不同的拉丁文字体设计体现了作者扎实的设计功底。作品通过文字输入与人脸时时交互形成游戏式的体验方式,以“字面“与“我面”呈现出新媒介环境下的下设计实验性和创新的视觉活力。探讨“我执”与“执我”的关系,也是作者在成长过程中的自我反观。作品以“当下进行式的共创”方式回应现在,是存在的现在,是万物互联的现在,也是众生孤独的现在,它是一场“自我观照式”的视觉游戏域,一种“现在进行式”的字面共创源,一次“动态体验式”的交互实验场。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图片
 折射档案 | Post-epidemic Utopia 
作者:刘美璇
导师:毕学锋、郑朝
 
作品介绍:
诞生于疫情时代起的新生儿从出生就戴着口罩,似乎以为是世界的固定秩序和默认准则。避世公园的“人类停车位”让人们待在指定的圈里,以保持安全社交距离…看似奇闻怪诞的社会猜想,其实从疫时的社会群像中就已可见端倪。后疫情时代,当表象演变为本质,当推测演变为现实,未来社会已被映射出片段。
《折射档案》聚焦于疫情时代的多维度影响,以推测设计的思维视角发散构想疫情发酵的未来后果,探索后疫情时代的事物变化以及发展。例如《新生儿义体》展现未来世界由于安全问题的考虑,所有新生儿出生后都必须接受口罩义体的接种服务,这在未来世界中犹如现在接受新生儿疫苗接种一样平常…该创作引导大众重新衡量我们与环境、物品之间的关系,展现后疫情时代人们的情感反应和理想冲突。作品以3D视觉艺术的形式构建人们心中的后疫情乌托邦导览,从不同对象、不同场景构建一个个未来世界的剪影,组成一份推测设计视角的“折射档案”。
导师评语:
作品《折射档案》聚焦于新冠疫情对社会及人类生活造成的多维度影响,创造性地结合了推测设计与未来设计等前沿设计思维理念,通过现今的疫时社会现象,映射后疫情未来世界的发展。作者具有较强的个人设计风格及多样化的艺术设计表达手段,运用3D设计结合平面设计构建出富有想象力和思考空间的未来世界档案。在媒介的选择与分配上,设计了多种能够彰显“折射”主题的3D材质,结合现场的折射感艺术装置与光影设计,呈现出氛围感强的完整设计作品。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图片
情绪异闻录 | MOOD LAB
作者:张雅丽
导师:毕学锋、郑朝
作品介绍:
本人毕业设计主题辩证思考了情绪危机自我发现机制,探讨站在信息与压力爆炸的时代,关注自身情绪危机变化是十分必要却又缺失的。而快节奏生活方式也让大家无法时刻与他人倾诉,留下的坏情绪走向哪里了呢?所有的负向情绪都是不好的吗?坏情绪常有,人们却习惯性忽视其存在的质变危机隐患,而适当的情绪发泄其实更有利于情绪健康,如何正确看待和了解自我情绪危机十分重要,作品意旨传达通过自我思考与激发情绪无意识调节,清理情绪垃圾。
作品刻画孤独、恐惧、愤怒、嫉妒、焦虑五大常见类型情绪环境,作品以“为情绪正名”的角度刻画情绪,通过针对不同情绪的色彩系统化区分设计,五组动态海报分别刻画情绪场域,给予观者视觉冲击力。整个作品中,“眼睛”的图形元素始终贯穿。通过图形元素灵活多变的演绎丰富作品,二维和三维相结合的设计手法营造情绪氛围,打通观者多感官体验,激发共鸣。
导师评语:
该作品探讨了情绪危机自我发现机制——情绪沉淀带来的质变危机,设计也可以作为一种情绪指南。学生从日常常见的情绪类别“由常议异”,以辩证思维探讨“情绪危机自我发现”以及“并非所有负向情绪皆为不好的情绪”;揭示通过自我化解的无意识情绪调节手段更加有利于情绪健康,激发观者的共鸣。
“情绪危机”一直都是热议话题,该学生提出“情绪危机自我发现机制”议题及其设计方案体现出其作品社会价值。作品内容饱满,五组动图海报都具备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与节奏动感。图形元素系列丰富,演绎富有巧思,与LOGO也有灵活多变的组合形式,可以看出作品中十分具备实验性思维。五种明晰的色彩体系契合地体现出各情绪类别特征,丰富的动态图形意象刻画情绪场域,给予观者通感观体验。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图片
 生存场的共鸣 | Empathy in the Survival Context 
作者:阎勋
导师:毕学锋、郑朝
作品介绍:
研究发现,植物会对环境的变化产生感性的感知并作出回应。这种感知是否可以理解为,植物也有它的“情绪”,甚至拥有特定的思想和语言?
长久以来,我们习惯用逻辑理性去思考和看待问题。我们只把植物看作是一个根茎叶结构的科学单元,这种思维方式也被用于人与人之间,大多时候我们只把人当成是世界上的一个单元:工作的单元、工具的单元、目的的单元……我们很少发生情绪的共鸣。“世界是事实的总和,而非事物的总和”,人和自然是统一的,拥有基础的共通性。感性感知是一种基本能力,也是一种通感能力。植物和动物都拥有这样的能力,我们应该开启这样的探讨。植物不会用逻辑理性看待人类,它对人的第一认识是它的感性感知,这是它生存的基础。在这个基础的层面上,才是我们与这个世界发生的最本质的共鸣。
导师评语:
人类诞生之初,“感性”几乎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唯一方式。但随着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开始对自己的“理性”能力沾沾自喜。本作品以植物的情绪感知为视角,开启了有趣的探讨。以对植物情绪感知的视觉表现批判人与社会过渡的逻辑化思考与目的性交往。作品打破科学与艺术的边界,结合平面、视频、互动装置等多种媒介和材质,构建了丰富的情感表达。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图片
 俗乐世界 | Vugar World
作者:陈斯斯
导师:毕学锋、郑朝
作品介绍:
俗乐世界与佛教中西方极乐世界的概念相反,西方极乐世界是佛教徒修行的最高境界,而俗乐世界却是充斥着极具诱惑的人间。佛教把“贪”视作五毒之首,“于外五欲染爱名贪。”在俗世里,有人因贪欲掉进消费主义和精致享乐主义的陷阱里,有人被现代化娱乐产物裹挟沉浸在享受快餐式精神刺激中导致丧失延迟满足的能力。人类的贪欲不仅会吞噬自我,更有甚者会危害人与自然共生关系,那些为了满足口腹之欲的人对稀有食物的猎奇心理破坏了自然生态导致地球危机频频爆发,传染病和自然灾害屡见不鲜,归根结底都是现代社会中人对财、色、食、物贪婪的集中表现。
《俗乐世界》作品以佛教思想的视角分为观贪欲、识贪欲和解贪欲三个内容对现代社会中人性贪欲里的色欲、财欲、食欲、名欲四大主要欲望进行诠释,思考现实社会中人类贪欲的因果关系。倡导寻求自我内心融洽的心境之法,来摆脱“本我”下的动物本能,用理性克制欲望,不断向“自我”和’超我”的境界转变。
导师评语:
该作品站在佛教的视角,从佛经里抽象提取出对贪欲的视觉喻体,思考当今社会因人造成的社会乱象,通过新颖的二维平面结合3D视觉语言,多样的设计媒介,以动静结合的方式呈现出现代社会中人的色欲、财欲、食欲和名欲四大贪欲。绚丽多彩的气泡和若隐若现的人作为视觉主要元素,体现出正在被欲望所吞噬的状态,波普风格的几何图形作为背景如同人身在其中的花花世界,晶莹剔透的水和气泡形成的字体充分传达出“一切皆为梦幻泡影”的佛理哲思。富有冲击力的视觉画面表现出充满诱惑力的各类事物来吸引观众对人性贪欲进行反思。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图片
图片
 良夜置换 | Exchange Good Nights 
作者:林清
导师:毕学锋、郑朝
作品介绍:
狄兰·托马斯在《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中写道“不要温和地走进那良夜”,这里的“良夜”既是自然的衰老与死亡,也暗指人们心灵的衰老与愤怒的死亡,是黑暗与光明、温和与狂怒的两面。以“良夜置换”为题,是从人与世界所产生的关联性出发,挖掘日常生活中能影响人情绪情感的重点事物,总结出其中具备疗愈功能的关键部分,思考当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等方面的疗愈关系,将当下人们对于“疗愈事物”的认知差异比作“未知的良夜”,反思为何日常生活中“治愈”的事物却反而也是“致郁”的缘由?探讨消费与信息时代下,社会的变革为这些事物所带来的新的概念定义与具体内容的变化。运用对比与反讽的插图和相应元素提取演变的动态,设计出一套关于当代人自我疗愈的方法指南视觉,引导人们辩证看待与反思当下日常生活中导致情感危机的潜在因素,关注自我心理健康状态。
导师评语:
作品从现代社会存在的心理健康危机角度出发,提出了在当前消费时代下,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认为的具有疗愈功能的事物,其实存在“治愈”和“致郁”的双面性质,以此观点展开了设计思考和创作。学生重新思考了现代社会所割裂的问题,不仅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还有“个人”与“未知的自我”之间的关系,籍此希望引起人们反思造成这个矛盾现象的社会原因,辩证思考“真正能带来正向情绪的事物为何物”?
图片
图片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404对话 | Dialog Not Found 
作者:  李祯煜
导师:毕学锋、郑朝
作品介绍:
我们整个社会语言的对话机制正在逐步失效。
作为信息与情感的载体,语言反映的是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导向。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似乎更热衷于制造“新语言”,在原有表达上赋予“新含义”成为流行趋势。“新语言”的出圈、变质丢弃、解构再创成为无尽循环,从未有哪个时代的语义能如此快速更替。这也许是语言的进化之路,但一些语言乱象也成为了避无可避的问题。如果错误的语言导向成为时代的主旋律,我们的对话体系是否还有效,承载的思考、情感、文化是否还有价值?404是在网页出错、信息失效时的反馈状态,也指相关内容不符合法规。这个时代下潜藏的语言乱象就像语言系统的404,它代表着一种语言系统的失效与错乱。《404对话》希望通过视觉表现,为不断更新的语言系统给出一份“系统报错”,呼吁身为互联网原住民的青年一代,重视语言的潜在影响,也重新思考时代下的自我定位。
导师评语:
语言的力量有时候超出我们的想象,一种现象的流行背后折射的是集体的情绪和价值导向。作品《404对话》凸显在这个时代每天不断出现的新词汇,互联网加快了人类的进程,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加速了问题的出现,新兴行业黑话、消费术语、网络暴力等反映了一部分语言的错误导向。这件作品用“404”的概念和图形化语言,将“语言出错”背后的问题归纳总结,剖析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语言问题,关注当下的现象,展现了设计师对社会议题的独特视角。
图片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图片
 人体微星球 | Planet of Microbes 
作者:蒋圣雨
导师:毕学锋、郑朝
作品介绍:
 “您知道我们只有10%是我们自己,而90%是微生物吗?”一听到微生物,我们可能会神色慌张。然而,绝大多数的它们并非那么可怕,大多也无害。它们只不过也是这颗星球上微小的生命体,多种多样、缤纷多姿、形态各异。
对于我们而言,微生物会影响着我们的大脑思维、情绪乃至生命。对于微生物而言,人体像一颗微星球,充满活力、变化无常。不禁让人好奇,这里究竟是微生物的伊甸园呢,还是他们行经的微型工厂?我们究竟是我们?还是他们就是我们?基于此,本作品尝试从“人体星球”角度切入来进行可视化的设计,在表达“人与微生物共生”的同时,引出对于“人非世界主宰”这一话题的探讨。
该作品名为“人体微星球”,其主要包含两层释义:一.微观人体世界,侧重人;二.微生物星球,侧重微生物。
导师评语:
作品《人体微星球》以人体微生物为主题,聚焦人与微生物的共生问题。“人由90%的微生物构成,只有10%是我们自己”。它们在我们体内有分工有合作,参与生命活动,是助益我们生命的守护神。在创意构思上,为了消除人们对于微生物的刻板印象,作者首先对人体不同部位所存在的共生微生物进行分析,依据它们在显微镜下所显示的特征,尝试将其可视化、形象化。同时通过人体内部的微生物世界与人所生活的星球做类比,将微生物在人体内的化学活动具象化,使得原本枯燥的生物学知识在视觉上再现生命活力。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图片
 嗜甜 | Sweet Obsession 
作者:叶雨舟
导师:毕学锋、郑朝
作品介绍:
“嗜甜”在本设计中被翻译成“Sweet Obsession”,“Obsession”的释义可以理解为人对某种事物带有心理强迫观念的痴迷甚至是困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会有一些莫名其妙的“强迫症”和习惯,喜好甜食就是其中一种。我们习惯性地将喜好甜食归类为对某种口感的嗜好,但是事实并不止这些,在味觉依赖的背后,身体似乎会告诉我们一些答案。
20世纪40年代,西方生理学家做了一项测试,证实 “人类是地球上唯一爱好甜食的高等动物,再没有另一种生物像人类那样嗜甜如命”。本作品从三个角度探索人类嗜甜如命的缘由:人体机能和糖份、感觉和甜食和记忆与进化。此作品以图形表现的方式呈现,将抽象事物转述并总结成易于理解的图形语言,以抽象形态比拟事物的本体和含义。从感知、记忆与进化和生理学角度,探索激素分泌与糖份摄取形成人的本能与直觉。寻觅藏匿于我们肉眼不可见的视角,探索现象的实质。
导师评语:
作品主题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研究的切入点凸显了人们生理与心理的趣味性,以以小见大的方式,暗示人们在面对一个人尽皆知的并熟悉的生活习惯时,有时需要一些非常规的思考与探索。作品以科学的角度阐述和分析了人们“嗜好甜食”的原因,并以三个研究方向分别进行图形表现,将宏观视角和微观视角两个研究角度进行了结合,颠覆了人们对喜好甜食只是停留于“口感”的日常认知。简单直白的图形和独特风格的视觉表达,把枯燥的学术性研究用浅显易懂的视觉语言呈现出来。
图片
图片
图片图片
图片
 隐象东方 | Oriental Seclusion 
作者:王韵琪
导师:胡珂、石建航
作品介绍:
“隐”是中国古典美学中特有的一种诗性美学;天人和谐,朴拙敦厚,含蓄蕴籍,文质彬彬,而东方艺术精神讲求的气、神、韵、境的和谐,与“隐”密不可分,它的行为前提一方面决定着隐者的存在状态,同时,也推动着艺术创作“逸”、“空”、“远”的美学倾向。因此东方隐士雅客素以追求内心的平和及简单质朴的生活为精神目标,有人为之遁入山林或隐于市坊,促成了田园艺术及山水诗画的艺术形式,也使得田园牧歌成为了永恒的艺术命题,而现今人们在城市化大环境极难真正地回归田园,因此对隐居生活和回归本源产生了越来越多的探讨和反思。
本人希望通过现代设计的视觉语言去探讨东方隐逸之美,以品牌设计、海报设计及书籍设计等多个形式和维度挖掘古代隐士的生活美学和形式语言,让更可以认知到这样一个诗性美学,而我们通过对“东方隐象”的认知,可以选择另一种更舒适的生活态度,最终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精神栖息之地。
导师评语:
王韵琪的隐逸文化品牌研究,以《三旬栖舍》的民宿品牌作为整体的视觉呈现,通过思考隐逸文化的视觉形式语言,来挖掘东方隐逸美学在品牌设计中的融合与表现。作品中用《隐逸十六观》作为视觉线索,通过系列海报对应表达隐士的生活起居文化和艺术行为,用朴拙的风格语言解读传统经典。从而营造出一套富有东方诗意的品牌推广方案,让更多人可以了解东方隐逸文化,传承这一份东方独特的美学观和价值观。
图片
图片
图片图片
图片
图片
 祝子百家 | Baby blessing 
作者:吴陈魏
导师:胡珂、石建航
作品介绍:
一个新生儿的诞生是由两个地域、社会背景截然不同的家庭的结合:是文化的碰撞、是新希望的诞生。
每个不同的家庭都会有当地特有的地方新生儿习俗与地域文化,在本次的设计中随机抽取了来自天南地北的12个年轻人,组成6个新家庭,并且从每个年轻人所在的地方选取了8个特有的习俗文化,从而构成祝子百家的视觉演绎。
《祝子百家》意于祝福百个新生儿,同样也意于祝福百个新家庭。将中国传统中对于新生儿最真诚的祝福、融合百家姓氏与地域风俗来体现当代家庭关系与礼仪文化,创造属于每一个家庭独一无二的祝福。以全新的设计思路,去创造更多家庭组合的可能性,将对新生儿祝福的那份温情,更好地传承、传递下去。
导师评语:
吴陈魏从中国百家姓和家族礼仪文化结合的角度出发,从木板年画中汲取吉祥元素等素材,用合体字概念与象征图形从语义到语境做了一系列图形研究和拓展,最后以创新出生礼品牌《祝子百家》的形式来呈现。作品中六组合体字从字体组合的角度表现了家族联姻的关系,96组系列图形则代表了各个地域风俗文化,富有特点和趣味性。整组作品用当代的设计语言来体现传统礼仪习俗的创新,牵引人们去思考礼俗文化背后的传统意蕴和文化价值。
图片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水书—水族节日祈福文字设计研究 
 LESUI Festival Culture Blessing Characters Design 
作者:朱梦琳
导师:胡珂、周峰
作品介绍:
从少数民族古文字——水书与水族节日文化入手,将水族文化特色与水书文字相结合,做一系列祈福海报设计,展示水族崇拜与祈福理念的水族民俗文化。水书是一种与绘画紧密相关的文字,水族人民依靠水书择定凶吉,进行红白喜事、祭祀祖先、驱邪避鬼等事项,具有独特的少数民族特色。从祈福的概念中延伸到水族节日,将水族的民族节日做信息整理,把民族节日视觉化呈现,把水族节日与水书文字符号、地图相结合,传达节日时间、地点与风土人情的信息。将水族独具特色的水书文字与当代设计相结合,顺应当下社会潮流,将民族古文字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涵更好的传达,保护民族古文字,唤起民族古文字新的生命力,为少数民族古文字的当代活化提供一些借鉴。
导师评语:
朱梦琳的《水书》源于她的少数民族古文字研究,这个研究持续了将近两年,她反复深入水族地区了解当地文化习俗,系统梳理了水族文字符号,以当代图形符号的角度进行了创新设计,拓展了水族符号的新语境。同时,融合祈福理念,将水族的水历节日与汉族节日进行横向比较,把水族节日和旅游地图相结合,来促进水族的旅游文创和文化推广。整组设计具有当代的视觉表现语言,又颇具地域特点和民族风情,对于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与活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图片
 天选之子 | Pick me 
作者:林姝野
导师:胡珂、周峰
作品介绍:
红孩儿原型融合了佛教禅定摄心的教义和道教五行生克的理念,是印度血统中国化、中国形象本土化、本土人物神话化的成功典型,是传递积极的社会价值观念的良好载体,也是优良文化符号资源以及传播能够反应主流价值观念的鲜明符号。
本作品将红孩儿重塑为祈愿符号,从当代青年网民的精神和利益需求的角度出发,融入现代中西文化、主流文化与亚文化,以其易于接受的形式和手段,在文化交流互动中增强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并寻找一条合理的应用与引导机制,让其发挥积极正向的社会文化价值作用,以此帮助青年群体抒发不良情绪,使他们在一种理解的、安全的、温暖的共同话语空间中排解现实社会的压力。
导师评语:
《天选之子》主题根据时下年轻一代较关注且流行的网络祈愿文化,以红孩儿作为研究对象和设计蓝本,来塑造一个具有传统因子同时又带有当代网络文化色彩的IP符号。林姝野融合了传统宗教中的教义等理念,希望借此IP形象,一方面挖掘传统本土动漫人物形象的历史文化背景,来重塑优质的文化符号;另一方面,通过IP符号的设计拓展,使其在当代年轻群体中建立语境、表达诉求,从而发挥积极的传播作用。
图片
图片
图片图片图片
图片
 百诗录 | 100 poems list 
作者:颜舒泓
导师:周峰、胡珂
作品介绍:
视觉诗是一种兼具文字与图形的诗歌载体。作品以清代张潮汇编的《奚囊寸锦》作为设计参考,其书中存有大量中国传统视觉诗作品,诗句借以线性排列、回环穿插、传统器物等编排形式组成具有吉祥意味的传统视觉符号。因此作品以近百幅诗歌为设计底本,提取诗歌造型,简化图形元素,夸张色彩形式,整体欲传达一首诗即一幅图的创作概念与设计初衷,希望观者在阅读诗歌同时亦能感受传统文化的趣味性。
导师评语:
作品通过解读中国传统视觉诗古本,挖掘其中寓意与视觉规律,整理视觉诗的创意形式,运用当下数字化动态视觉语言,将符号、文字、图形与编排进行新的尝试。运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语言,将诗的意境与诗人的情感进行趣味化编排和动态化演绎,将传统文化进行活化传递。作品聚焦动态文字编排设计和动态电子书设计,使古代文字增加了趣味性、丰富了叙事性。为传统诗学艺术增加不同的阅读纬度。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图片
 高山流水 | Lofty Mountains and Flowing Water 
作者:赵如欣
导师:周峰、胡珂
作品介绍:
“高山流水”的美是琴乐之美,更是人的精神之美。其蕴含的高山流水觅知音的精神广泛流传民间。本作品以《太音大全集》所描绘的古琴手势图谱为原始资料,将琴与人,琴与境,音与色通过视觉的力量展现在眼前。视频部分将减字谱文字造型打散重组的新形态,配合《流水》的音乐特征,实现曲中之象与曲外之象,音乐主题与乐器形制、弹奏手势相统一,弦与指,指与音,音与意相呼应的音乐可视化动态情感表达,了解琴人的内心情感活动,理解古琴按弦、拨弦、调意。平面部分将古琴的历史缘由、形制、种类、发声原理、声音数字化采集做成直观的信息图表,深处了解一件乐器的核心艺术魅力,更好地体会一件乐器本质的文化基因及音乐风格,揭开古琴的“神秘面纱”。
导师评语:
古琴艺术源远流长,在当代的演绎与复兴更是有其文化意义。作品基于对古琴历史、技法及相关视觉元素的梳理和挖掘,从信息设计、字体设计、音乐视频创意等领域进行符合当下审美的实验性设计。继承古代手势图谱和演奏琴谱,进行视觉设计语言的重新创作,实现音乐与字体、图像、色彩、场景的有机组合。文字的打散分解结合琴声韵律在时间长河中流转,将古人的智慧和情操通过数字化的手法呈现。通过古为今用、传统出新的探索与尝试拓展视觉传达设计的边界。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图片
 金丝瑞色·掐丝珐琅盘 
 Bright—Cloisonné Enamel Trays 
作者:高明菁
导师:赵燕
作品介绍:
中国图案源远流长,纹饰种类丰富,表现手法多样。清代工艺品更是以意趣盎然的吉祥纹饰见著,“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装饰偏好蔚然成风。「金丝瑞色」系列掐丝珐琅盘,以鱼、白鹭、猫蝶、喜鹊、蝙蝠五种动物为主题,分别寓意富、贵、寿、喜、福。五盘以青、赤、黄、白、黑为底色,以龟背纹、云纹、万字纹、回纹、钱币纹为锦地,以当代之表现风格结合传统之纹饰寓意,细腻精巧,色彩亮丽,望可以为这一传统工艺注入新的感受。
导师评语:
高明菁同学的毕业设计作品内容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要求,与论文的研究主题相契合,能较好的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掐丝珐琅盘系列作品构图完整,色彩整体搭配和谐,设计理念清晰,装饰图形优美典雅。同时,制作过程步骤清晰,实物整体效果细致美观,系列感较强。是一套有较强美感和实用相结合的创意工艺品。
图片图片图片
 图片
 捩翠融青 ——龙泉青瓷再设计 
 Longquan celadon redesigned 
作者:吴逸楷
导师:赵燕
作品介绍:
龙泉青瓷再设计,赋予瓷器新的造型和装饰手段。
以粉青色为主要釉色,以笔洗为创作载体。以元代龙泉窑器物的造型特征为设计依据。在釉料使用上,采用“稀饭”釉。增加器物表面肌理与层次,在装饰手法上,运用镀金表现手法,赋予器物新装饰感受和气韵。
导师评语:
吴逸楷同学的毕业设计是在吸收了龙泉青瓷造型和釉色的基础上,进行的再设计尝试。作品造型以笔洗为主,直径均控制在25-40厘米之间,胎孤厚实,形状饱满。釉色以粉青釉为蓝本进行了一定的改良,在施釉工艺上不局限于平面的效果,而是赋予器皿外表面层一定的机理质感,以营造釉色莹润饱满的氛围,有如堆脂。在装饰工艺上添加了精致神彩的金线,使作品整体风味搭配相得益彰。整体而言,作品呈现了吴逸楷同学对龙泉青瓷传统造型艺术的深度了解和青瓷制作工艺的熟练掌握。
图片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