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2021届视觉传达设计系本科生毕业作品--多维设计工作室

发布时间:2021年6月15日 分类:毕业设计 浏览量:2786

图片
 更·生 
 / 
Transformation·Regeneration
正平则与彼更生,更生则几矣。
----《庄子·达生》
庄子曾说,怀正平之心,与造化更生,可近于天道。如今,身处时代变革与从未涉及过的科技发展,在自然、社会、人事、自我的更覆推迁之间,设计人更需要重新审视与构建自身的态度与使命。
与彼更生,便是直面每个“现在”中的潜在现实、每个“当下”里的永恒变化,跨越藩篱,融汇古今,与自然共生,随机应变;与社会共振,与时俱进;与他人同心,和光同尘;与自我同频,成长更新;如此代谢更迭,生生不息。
后生可畏,更上层楼。新世代人以独特视角在探讨时间与生命、环境与健康、文化传承与道德重建、城乡边界与发展、生活方式与教育、弱势群体与老龄化等种种议题。且看“更生仔”们如何以敏锐的洞察力、诚挚的感受力、独到的思考力与创新的艺术表现力,展开一场别开生面的视觉设计之旅。
 作品展示 
 / 
 Exhibition of works 
图片
图片
 地球超载日|EARTH OVERSHOOT DAY 
作者:陈玲梓、丁宁、林敬如
导师:毕学锋
作品介绍:
世界气象组织在“UNITED IN SCIENCE”报告中的数据显示,疫情下的全球减排依旧未达到维持气候平衡的标准,我们仍在不断逼近地球气候崩塌的边界线。
我们的作品以《地球超载日|EARTH OVERSHOOT DAY》为题,设计了一场“碳排危机”发布会,并通过“碳排负债”、“升温危机”和“预支未来”三个层面,向观者剖析碳排背后所带来的危机,以此来探讨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提高社会低碳减排的意识。
项目通过发布会主视觉、信息展示、动态字体、立体装置、宣传视频等设计,以强烈的视觉对比,将信息视觉化和数据形象化,向观者传达“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在情感基调的把握上,保持了危机与生机之间的平衡,告知观者:“将来触目惊心,却也可见一丝光明。”
导师评语:
《地球超载日》通过碳排负债、升温危机、预支未来三个维度揭示“地球超载”所带来的毁灭性和无法逆转的未来危机,由此引发受众对地球超载的关注和重视,如同创作团队选题初衷,就是运用设计的手段为减少碳排放发声,探讨人和环境的平衡关系。
作品主题形象将地球生命化,伴随心脏的强弱声音陷入超载的疲惫,我们正在预支未来的“碳排余额”,存亡取决于我们当下的碳排行为。作品掌握危机与生机的尺度关系,在告知观者气候危机正在步步逼近的同时,我们仍有一线光明。视觉传达在很多时候不一定能直接解决问题,但揭示问题、引发关注、触发思考也是促进问题解决的一种重要手段。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1 + 1 = ?
作者:江佳颖、冯欣悦、郑艾嘉     
导师:毕学锋
 
作品介绍:
“1+1=11”——孩子从11岁开始步入早期青春期;“1+1=2”——在这个时期却往往伴随着家长与孩子双方的家庭冲突。“1+1=?”是许多人童年时常常被问的一个简单问题,在这里,我们将这个问句重新反抛给大人 ,希望让家长思考如何得出与孩子相处的最优解。
我们把家庭教育比喻成糖果加工厂,糖果加工的不同过程代表了家长不同的教育方式。孩子们最终都会顺利长成“大人“,就像商品货架上摆放的糖果一样,但每颗糖果都在光鲜的糖纸下包裹着不一样的内核,正如同每个孩子都拥有不同的童年经历。
该项目聚焦亲子沟通问题,希望借设计之力,帮助大人走进孩子的世界——当大人与孩子相遇,“等于号”后有许多的可能性:是和谐、是摩擦、是不知所措……为了缓解当今家庭中普遍出现的“单向式”亲子沟通问题,我们希望借该项目帮助构建一个平等、交流的家庭模式,让大人与孩子更好地相互理解,让“1+1=1”。
导师评语:
这是一个非常有创意的毕业设计主题,从三道算数题巧妙地揭示了叛逆期孩子的教育和沟通问题,提供了一个双方换位思考的机会。当“1+1=?”这个问题被抛向家长面前时,便让观者开始从这一简单问句中产生思考。作品从内容编辑、视觉表现到交互方式解决问题、沟通、理解的关系,反思孩子的成长轨迹,作品以两种不同的视觉风格分别象征孩子与家长,在书的设计和阅读上,从大人和孩子观看的对立角度转化到站在同一角度,寓示家长和孩子角度互换后彼此理解的过程,也建立了平等亲子关系的理念。
图片图片图片
图片图片
图片
 如何成为设计师而不失去一切 | How to become a designer without losing everything 
作者:杨婕、陈奕含、胡昉
导师:毕学锋 
作品介绍:
有人说设计师是个可怕的职业,有人说设计师是最崇高的职业,我们作为准设计师,对设计师这个行业存在太多的困惑。设计师的职业生涯就是在不断地进行交换,将自己的时间、健康、家庭甚至一切作为砝码,去交换认可、满足感等等,并期待着最终能够达到自己的人生目的。但这样的交换并非是等价的,也许在付出许多极为珍视的东西后,却入不敷出。
这就像“扭蛋机”游戏一般,收获具有随机性,但你却忍不住要去投入,也许,下一个就是自己心仪的目标?
游戏的规则基于我们对于设计行业规则和现状的调研。把“时间”“健康”“人际”作为扭蛋机的砝码,把设计师职业生涯中会面临的情况与收获设扭蛋机里的“大奖”,把调研的设计行业相关数据整理成文本图鉴。我们希望设计师们在参与这个游戏的过程中,能够反思与衡量自己的付出与收获,有一定的启发。
导师评语:
我从毕设课程开始就担心这组毕设主题能否进行下去,一是因为他们真正涉足设计的工作不深,缺乏体会自然难道真谛,二是设计师的工作随着时代的变迁发生了巨大变化,今天已经很难说明白设计师到底是哪一类族群,难度和挑战也就可想而知,我心存质疑,但不敢轻言否决他们的起因动意,因为我一直坚信,没有不好的主题,只有不好的创意。只能协助他们找寻可用的资料和推荐访谈设计师的小事,小组成员几经周折,独辟蹊径,把这个难题化解的非常漂亮。他们先后采访了数十位设计师和上千位设计从业者,了解了最真实资料,设计上既大胆,又非常贴近主题,同时又具有很强的趣味性,能把严肃的事情用幽默的方式表现出来,能吸引到所有人的目光。这个主题本身也是所有设计师思考和关注的,这份毕设可以说既有独创视角,又有普世意义,甚至也给所有设计从业者、教育者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主题背后也反映了今天设计专业学生的困惑,把设计师生涯的交换过程做了巧妙比喻,用一种夸张的造型和视觉吸引观者参与游戏中。过程坎坷,但结果闪亮。借此主题我想对同学们说一句:“设计你只要去热爱它,它就不会辜负你“,继续坚持努力吧,祝福你们。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Wake Up 银潮 | WAKE UP SILVER TIDE 
作者:林震、江琰彦、张雨馨
导师:毕学锋
作品介绍:
在社会老龄化加剧以及数字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老年人被迫卷入一场又一场的信息迭代浪潮中,正在成为这个时代的“难民”。
银发族不是“局外人“,“Wake up 银潮”聚焦老年人的智能手机使用,对其数字生存现状进行呈现。以老年人的独白和原生态的形象,结合年轻化的风格,以此“突兀”与“不搭”的视觉引发年轻人对老年数字困境的关注。我们试图唤醒银发族走进数字世界的热情,呼吁年轻人参与到帮助银发族跨越数字鸿沟的潮流中。
导师评语:
作品“银潮”以老年人群体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时代的快速发展与数字鸿沟的不断加剧作为时代背景,探究通过视觉设计介入让数字时代反哺帮助老年人打破数字化发展的困境,这是年轻人对老年人的关怀与尽孝,他们站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角度,以设计思辨的方法审视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体现设计的包容性和应有的价值,让老年群体跨越“数字鸿沟”,感受到数字时代的温暖。
图片
图片图片图片
图片
图片
 赏味期限 | BEST BEFORE 
作者:蔡曦雯、林优雅、徐一顾
导师:毕学锋
作品介绍:
现代社会中当食物被打上“期限”标签,便意味着它开启了“死亡倒计时”,随时面临着仍处于可食用状态、却要被销毁的处境。大量由期限所引发的食物浪费现象,让我们开始思考,我们站在人类认知标准下设定了食物存在的期限,然而,对于食物来说,自身的期限又该如何理解?
我们提出“赏味期限”的概念,在此期限不只是保质期数字标注,部分过度追求的消费观念和外观审美标准也使食物被设定了各种本不属于它的期限。我们从加工与原生两个食物形态角度切入进行视觉呈现,通过可变字体、影像重构、书籍设计等方式探讨大众对于食物期限的认知及由此延伸的食物浪费、消费观念等话题,引发大众对食物感知、评价标准的重新思考。
导师评语:
“赏味期限”背后是对食物的关注,食物又与各类社会环境问题息息相关。随着社会经济日益繁荣,食物的选择越来越多,食物也被认作理所应当存在于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逐渐缺少了对食物本身的感知。
作品以食物感知为出发点,探讨人、食物以及社会的关系,用设计媒介展现加工食物和原生食物的情感、符号,通过对食物以及期限的视觉重构,引发人们对日常生活中围绕食物进行的社会议题的思考。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成年%  |  Adult% 
作者:刘祎诺、王琦、伍赡仪 
导师:毕学锋
作品介绍:
新时代的成年,究竟该如何定义?其实,成年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缓慢冗长的过程。我们需要经历挣扎和阵痛,才能在这期间完成自身角色的探索。18-25岁的“成年初显期人群”已经开始摆脱依附状态,但又不完全具备成年人应具备的责任感。这类人群,处在“是”与“不是”之间的“灰色地带”。
依据“成年初显期人群”身份模糊的现状,我们提出了“成年%”的设计理念。如何将“成年初显期”这一抽象概念具体化?也许是从奶茶到茶的转变,亦或是从小红花到玫瑰花的成长。如何才能帮助“成年初显期人群”完成对自身的探索?要成为一个真正的成年人,应该学会“去爱”、“去付出”和“去追求”,我们将这三个理念呈现在“成年%礼盒”中,希望通过赠与成年礼的方式,让“小大人”和“大小孩”们在成年这条漫长道路上,能少一些迷茫。
导师评语:
成年%是作者献给自己的一份礼物,与他们自身心理成长和身体成长密切相关,向成人转变过程也是他们自我觉醒过程和不断再生的过程。作品把成人进程中模糊的直觉进行了形象的归纳,以人对奶、奶茶、茶的依恋关系表现人生不同阶段的变化,以获得小红花到玫瑰花的心理喻示不同年龄阶段的成长渴望,以此促进成人意识的形成,作品从另一个视角帮助青年人在向成年人转化中摆脱那种程式化和表面意义的自我认识。他们也深知成人的过程是贯穿人生始终,更为可贵的是他们通过这一主题的创作,已经开始做好面对未来工作和生活的准备。
图片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皮肤之下 | Under The Skin 
作者:王楚凡 谢沁栩
导师:毕学锋
作品介绍:
听上去似乎不可思议——但皮肤的确实人体最大的器官。它似乎太过于稀疏平常以至于时常被忽略。然而,正如史蒂芬·康纳(Steven Connor)所指出的,由于皮肤无法从身体剥离,皮肤已经意味着身体(the body)本身。皮肤在自我世界与外部世界之间划下了一道物理屏障,器质性、主体性与意识外壳综合作用于抽象的“身体”,并在皮肤之上形成了肉眼可辨的视觉印象。
皮肤记录了我们每个人关于时间、记忆、经历、变化的一切,包裹肉身,塑造了当下的自我。视觉停留在皮肤之上,但是皮肤之下的人是鲜活的。
导师评语:
作品“皮肤之下”是一份关于每一个个体的田野调查,通过观察皮肤表面的特征如:肌理、疤痕、胎记、纹身,甚至颜色和绒毛,形成对个体的成长经历、情感事件的档案记录,百余人的采访,数千张皮肤图片,都是一个个鲜活的人,作者不想给观者留下某种问题的主观定义,希望籍此引发观者自由思考,关注自己也关注他人。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时间之觉 | Sense of Time 
作者:包航宇、王鸿宇、金洁如
导师:毕学锋
作品介绍:
在如今信息社会中,人们往往被数据裹挟,被动地顺应时代节奏。我们的认知里,“公共时间”是全宇宙统一的,稳定地从过去流向未来,全球化的成果之一就是对于时间的超越,过度效率化的生活使人们常忽略自己是此时此刻的存在。人的身心仍有“个人时间”,如果时间感丧失,生物钟紊乱,就会轻易迷失在快节奏的世界里。时间感对现代人的意义不仅仅是健康方面的,也是人生幸福和意义方面的,我们运用调研、交互等形式,尝试通过视、听、触三觉,重新唤醒人们对于时间的感知,让这种感知成为浮华世间的可靠坐标,让人们摆脱数字时间的束缚,拥有控制时间、掌控自己生活的能力。
导师评语:
同样的时间,有人度日如年有人惜时如金,每个人对待时间的态度不同,同时也造就了不一样的生活方式,作品“时间之觉”通过声音听觉感知时间变量。触摸时间通过交互方式证明个人时间和公共事件的认知差异,看见时间是明暗色彩变化带来的非时钟时钟感知,探索未来无时钟世界的可能。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图片
 低欲急诊室 | Low grade emergency room 
作者:文沭二、张梦白、周厚堃
导师:毕学锋
作品介绍:
我们身处于一个经济加速发展的时代,但是年轻一代与时代节奏相反呈现出低欲状态。
2020年中国出生人口预计跌至1100万,2025年前预计跌至700万。面对有可能到来的危机,我们应提早作出预警与改变。针对低欲造成的种种后果展开一系列深入调研与思考,包括当代中国低欲的数据化表现、低欲后果的视觉化呈现以及大胆思辨未来持续低欲社会将发生什么改变。在多方访谈后,以急诊室为场域媒介,聚焦低欲现象,以低欲到底会造成什么为逻辑切入点,以问号为视觉载体,寻找低欲后果和设计意识之间的共鸣与趣味。并且,以整理成文献书籍的方式进行思辨未来的思维延伸,以多维设计的理念表达“低欲是一种社会的疾病”这一理念。
导师评语:
低欲族现象最早来自于经济发达国家,以日本为代表的低欲组最为典型,他们一方面是逃避压力,更主要的是没有梦想、缺少干劲、喜欢安逸不结婚生子等,作品“低欲急诊室”聚焦社会目前出现的低欲现象提出质疑也发出提问, 展开对低欲后果的一系列思考与设计实验。作者从低欲到底会造成什么后果为切入点,赋予不同低欲后果以不同视觉呈现,作品从故事阐述、视觉表达、问题解决三个角度进行了完整呈现,通过不同角度、不同载体、不同维度传递积极的价值观。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图片
图片
 情绪冰淇淋 | Emotional Icecream 
作者:金在伶
导师:毕学锋
作品介绍:
“情绪冰淇淋”是把心中的负面情绪像冰淇淋一样甜蜜柔和的融化,使人们重新回到积极心态的一种虚拟工具。
今天,感情被强迫控制的现代社会人,长期积累了无法表达的负面情绪,人人都有,只是大小差异不同。当人们内心充满负面情绪时,会如何调节呢?很多人不会采取任何措施,这种被放任不管的负面情绪是社会人忧郁和无力的原因,严重时还会伤害自己的身体和身边的人。这是许多人正在经历着的并且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我们除了可以选择逃避或者对问题置之不理外,其实解决这些问题甚至会比想象中更容易。那就是,及时发现自己的负面情绪,并通过适当的方式消除它。此时我们需要的是“情绪冰淇淋”,它是消解负面情绪的一种心理调节工具,“情绪冰淇淋”会让人们感受到心中的负面情绪,并且拥抱和安慰自己的负面情绪,让自己在短时间内恢复过来。我希望因负面情绪而饱受痛苦的人们,有一天能找到我的“情绪冰淇淋”。
导师评语:
“情绪冰淇淋”创造了一个虚拟解除负面情绪的工具,也创造了一个美好的愿景,作品通过对冰淇淋的主题设定唤醒人们对情绪的关注,“情绪冰淇淋”并不是异想天开,冰淇淋含有大量糖分,吃糖产生多巴胺,一种甜蜜幸福的感觉就会飘然而来。作者在设计上强调通俗易懂的日常,设计上以包装为切入点,展现问题的同时,传达希望、爱和自信,以平静、期待和鼓励的方式爱自己爱生活。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