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2021届染织与服装设计系研究生毕业作品

发布时间:2021年6月15日 分类:毕业设计 浏览量:2393

图片
 视域  / 

Horizon

“视域(Horizon)”,用多元视角进行文化风貌重构,在交互语境中探寻生存法则,传达年轻设计师们对身份的认知与探索,对美的追寻与重塑,对所处时间与空间的辩证思考,代表着新一代的自觉意识与当下宣言。这里的“视域”不仅包含着生理的“看”的范围,也与精神的“观”的场所有关,其所“看”与所“观”也代表着本土与外部世界在时空上的关联。一个视域就是一个人的生活世界。

"Horizon", which reconstructs the cultural landscape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and explores the laws of survival in an interactive context, conveys the young designers' awareness and exploration of identity, their search for and reinvention of beauty, and their dialectical thinking about the time and space they live in, representing the new generation's consciousness and declaration of the present.

"Horizon" hereby encompasses not only the physical sphere of "seeing", but also the spiritual place of "observing". What one "sees" and "observes" represents a spatial and temporal connection between the local and the external world. Each and every "Horizon" indicates a person's world of life.

 作品展示 
 / 
 Exhibition of works 

01

“孝”微空间|"Filial Piety" micro space
作者:周倩
导师:吴海燕 袁宣萍
作品介绍:

老龄化背景下的“孝失信”现象成为社会热点,通过“孝”微空间设计倡导当代孝老方式以回应问题,传承孝老精神中流淌的文化基因。基于传统“二十四孝图”流变研究,作品运用“以图叙事”的设计方法,活化传统元素以融入当代孝老主题情境,利用对比统一的形式美法则,兼容时尚几何与自然形态,创新人物形象,结合色彩对比关系,形成当代孝行图案的趣味叙事,以建立图案特色风格。通过衍生品应用、装置艺术、微动画的多元形式,打造当代孝老主题空间。以实践印证理论研究,以设计响时代之声,期待空间叙事引发体验者的情感共鸣。

导师评语:

该生毕业设计作品《“孝”微空间》是基于其三年对中国传统“二十四孝绘本图”形式与内容的研究、源于今天老龄化背景下“孝失信”现象的社会热点问题、通过对老人拜访、年轻人调研及互联网下人们生活方式变化观察,以创意“孝”微空间设计作品来回应并倡导当代孝老方式。作品以“图”叙事设计方法,融入当代孝老主题的热闹场景及丰富情趣,以图案形式美法则为基准、色彩图谱对比、人物形象创新等构建时尚因子与场景形态,形成当代孝行图案的趣味叙事,建立图案独特形式与风格并在装置艺术、微动画等衍生品形式展示,打造当代孝老主题空间,以设计唱响时代之声,倡导唤起更多年轻人对老人的孝心方式。

图片

图片
图片

02

伤游|A visit to Yiwu
者:吴梦婷
导师:吴海燕 贾京生
作品介绍:

《乌伤游》以艺术形式对地域文化进行图案形式的创作表达与文化传递,以图述文化,引导大众在于地图中体验地域文化的存在,引起个体情感共鸣。整体呈现采用红外感应互动装置艺术形式以激发个体的主动行为,当你走近触碰它,它便亮起,当你转身远离它,它便暗去,在互动中促进个体对地域特色的感知和体验的获得。

《乌伤游》以创意图案、互动装置及衍生应用的方式,通过文化性、互动性、趣味性的融入,赋予地图文化与内涵,促进有效信息的有效传输,优化旅游产品和群体于旅游中的生活方式。

导师评语:

该硕士毕业设计作品《乌伤游》体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挚爱和真诚,是基于对义乌地区的历史文化、地图谱系及当下旅游热点的分析研究,从而使《乌伤游》以艺术形式对地域文化进行了图案形式的创作表达与文化传递,引导大众“手握一地图、感悟一历史”,从中感悟体验地域文化的存在。作者试图从地域乡土气息中创想创新吻合当下审美、时尚与趣味的装置,并能引起个体情感共鸣的作品,在感应互动装置的灯光中激发个体的主动行为、促进个体对地域特色的感知和体验。是一次研究成果转化为设计实践相结合的、具有互动体验意义的产品创新设计,特别是具有较强的识别度,可见其创作意图和视觉效果别有新意。

图片
图片
图片
03
禅之莲|Lotus of Zen
作者:史迪
导师:吴海燕 袁宣萍
作品介绍:

以淡泊明志,以宁静致远。

入世又出世,享尽繁华又返璞归真。

大隐隐于市,尽享一处天地自然。

一花一世界,像步入了诗意十足的俳句中。

方寸间便是流动的禅意,让人仔细斟酌静谧悠然的奥秘。

现代社会浓墨重彩、变化莫测的工作环境使人们的生活无处不体现着压力、快速更新的状态,而此时人们的家居环境恰恰可以给予这些紧张的状态一丝缓解,因此需要在家中构造一方宁静、素雅的空间来增加放松、亲密而温馨的感觉。基于明代纺织品中的缠枝莲纹的造型研究,从纹样的结构、形态、造型变化等关键点切入,设计产生新型缠枝莲纹,重新赋予传统纹样新的生命力。体现“缠”与“莲”、“结构”与“形态”之间的关系。新的缠枝莲纹造型由单位纹样到整体循环纹样拓展更多设计可能;由平面纹样的设计实践到整体装饰的空间构造逐步使传统纹样“新设计”的应用达到相对和谐的效果。以纹样为设计核心基础,通过纺织品面料展示与装饰家居搭配展现一方自由而诗意、清静寂定地栖居空间。

导师评语:

该硕士毕业设计作品《禅之莲》创作是基于明代纺织品中的缠枝莲纹的造型研究、源于现代社会快节奏所带来一些列生活及心理问题,如何创造构建一方宁静的素雅空间来增加放松、亲密而温馨的视觉与身心的感受,以设计实践作品支撑论文创新点为核心,从纹样的结构、形态、造型变化等关键点切入,设计产生新型缠枝莲纹,重新赋予传统纹样的新生命力。体现“缠”与“莲”、“结构”与“形态”之间的关系。作品以常见的禅意和缠枝莲纹样作为主题,进一步发掘纹样内部以及和主体之间内在的美学关系及设计关联,给人以不一样的美感,将纹样与色彩、构图以及纺织品融为和谐的一体,是一次较为精细的创新创作。

图片

图片

图片

04
后疫情世代的造梦时空|Dream time and space in the post-epidemic era
作者:李菲
导师:吴海燕 贾京生
作品介绍:

《后疫情时代的造梦时空》是人类面临疫情后,对于当下与未来的创想。科技朝着更加以人为本的方向发展,机械和生命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试图构想虚拟与现实,此刻与未来,一种交错的时空。通过挖掘神奇而美好的新事物,使画面更具趣味性与美感,让更多的人产生美好的思想共鸣,同时也记录疫情时代城市复苏的生活百态。

以抽象的几何形态布局构图,将无机与有机之间交互的可能融入壁挂艺术形式之中。色彩上黑白交融相互渗透,对立统一,具有无限的表现力。用亚克力精雕与UV图案印刷技术将图案元素提取雕版,通过层叠的呈现方式展示效果,层次丰富,在视觉形式上实现二维到三维的转换。

导师评语:

作品《后疫情时代的造梦时空》紧密结合社会热点和生活感受,对于当下与未来进行创想。以设计创作体现出主旋律的正能量,试图构想虚拟与现实,此刻与未来,历史与交错等,用图案的设计法则进行理性构思,结构与空间、幻想与现实、传统与时尚的叠加、视错、聚焦、比对、虚实等表达,使画面更具趣味性与探索性,期待让更多人产生美好的思想共鸣,同时也记录疫情时代城市复苏、涌动的生活百态,具有明显的时代感,反映了作者的审美理念,是一次主题创作实践的成功尝试。

图片
图片
图片
05
腾焰飞芒|Light the Fire
作者:李雨晗
导师:吴海燕 袁宣萍
作品介绍:

本毕业设计作品以作者的硕士研究课题为基础,把法海寺壁画中一百余种不同人物不同角色的服饰绘画内容进行图案化,并发现每一类角色的性格和其纹样的内涵风格互相呼应,如武将服饰所用的火纹代表了力量与强大,菩萨服饰所用的卷草花卉纹象征着华果恒芳的美好彼岸世界。本作品创新点在于针对其中女神服饰及其纹样进行活化设计,借鉴了武将的盔甲、佛装的络腋及袈裟的结构,提取其中的凤纹和朵花纹进行转化设计与变化,同时以热烈飞扬的火纹作为装饰,意在改变壁画中女神服饰柔美的风格,突破了传统赋予女性的刻板印象;以针织提花工艺与印花工艺相结合,赋予纹样以丰富的肌理。

导师评语:

本毕业设计作品以该硕士生的研究课题为基础,突破性的把法海寺壁画中100余种不同人物不同角色的服饰纹样造型与内容进行系统梳理、分析与研究,发现壁画中每一个人物角色定位与其服装服饰的纹样内涵在风格上互相印证。该作品创新点在于对壁画人物服饰及纹样进行时空与文化、理念与概念等方面的活化设计;提取壁画人物服装中凤纹和朵花纹在造型与内容、色彩与图案、材料与表现等方面进行当代设计转化,关注其服装与结构、图案与结构的整体协调性、独特性、美学性,表现出作者独到的审美情趣和创新设计功力。

图片
图片
06
八仙·各显神通|The Eight Immortals each show their magical powers
作者:张潘婷
研究⽅向:传统图案研究
导师:姜图图
作品介绍:

本系列以“八仙·各显神通”为主题,选取清代典型的织物明八仙为灵感来源,采用扁平插画风格对八位仙人进行再设计,在保留各自典型造型的基础上加以简化与变形,将原本复杂的传统装饰元素以平面的简约达到化繁就简的目的,结合八仙器物的吉祥寓意,以多种形式应用于文创产品设计,以适应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和情感需求。当文创遇上八仙纹,既满足了年轻人对时尚的追求和个性的张扬,又传播了八仙的文化内涵,从而引领大家对传统八仙纹的关注,力求让八仙纹重新回归大众的视野。

 

导师评语:

此组《八仙.各显神通》的毕业设计取材于传统织物上明八仙和暗八仙的形象,提炼了织物纹样的装饰手法和色彩风格,造型上融入了现代的卡通元素,塑造当下年轻人喜欢的扁平化视觉效果,赋予了传统文化符号的“萌”化视觉属性,是一个年轻人以自身经验为出发点来传承、传播传统文化的好案例。

图片
图片
07
享毡|Enjoy wool felt

作者:冯秋华

导师:吴海燕

作品介绍:
享毡—分享羊毛毡文化、享受羊毛毡制作过程、共享羊毛毡生活方式;

通过对内蒙古传统手工羊毛毡文化、历史流变和制毡工艺的梳理、探究与实践来表现对羊毛毡的理解与设计。作品以羊毛、蚕丝、真丝绡、丝绸等材料进行结合并通过不同的肌理表现技法来表达从生态角度出发的蒙古族“天人合一”的价值观。结合不规则的外形来探寻羊毛毡形制、工艺上的可能性,与蚕丝的结合也丰富了羊毛毡的肌理质感、表现技法和品质感,从而带动羊毛毡的价值提升。作品从厚重到轻便来展示天地人和三个不同层面的体验感来表达自然与人的交织。既对传统手工艺致敬又结合蚕丝等自然材质通过不同工艺来进行羊毛毡品质感、氛围感的升华。将羊毛毡带有的感性价值可视化,给人们带来的情感共鸣和交流,人们从中获取对大自然喜怒哀乐的体验。重温传统记忆,进一步构建属于带有传统记忆的羊毛毡的感性价值体系。

导师评语:

该硕士毕业设计作品《享毡》是基于对内蒙古传统手工羊毛毡文化、历史流变和制毡工艺的梳理、探究,作品将羊毛、蚕丝等材料进行混合设计,运用内蒙古传统手工羊毛毡工艺,结合不规则的外形来探寻羊毛毡形制与 工艺上的可能性,并与蚕丝结合丰富了羊毛毡的肌理质感,从而提升羊毛毡的品质与价值。通过对面材料表现技法和服装再塑型品质结合,即时尚感又品质,即民族文化优势又设计活化特色,是一次较为成功的创新创作 的实践尝试。

图片
图片
图片
08
“安逸”|Ease
作者:Gelasimova Victoria

导师:裘海索

作品介绍:
毕业作品《安逸》(EASE)的设计理念是创造能在视觉上表现身体“不在场”的服装。根据祖鲁雷德(Drew Leder)的现象学理论,“不在场”的身体是指人的注意力不在此焦点上,或者换句话说,是指 “远离”当前经验的身体。这些时刻所表达的特点是一种“安逸”的状态。这种状态在现代社会很难实现,因为身体处于社会制度的不断制约之下。他们提出规范并做出选择,这就意味着增加了身体周围的焦虑感以及一个人在试图达到规范时对身体的关注。我希望通过我的作品来“分散”观众的注意力,并反映出身体的“安逸”状态。

作品的概念是创造三件“安逸”人体法典的服装。因此,这三件都不符合标准的人体结构:尺寸增大,四肢增加,形态无定形。为此,每套服装都在内部配备了风扇,欲创造出更具动感的雕塑形式。重量感也很重要,在我的作品里,以轻盈和尺寸与造型的特殊的变化来象征 “安逸” 的状态,摆脱了对身体的焦虑。

导师评语:

维娅(Gelasimova Victoria)同学在作品《安逸》中力求表达其对二十世 纪 90 年代欧美“空服装”现象研究的新见解。她以个人独特的造型语言探索、创作和表达了身体“不在场”的,富有哲学和艺术特点的,发人深省的服装 [vg1] 形象。并借此试图诠释“空服装”所包含的价值:首先,是追求不在场的身体在逃离受规训的界域过程中的被解放。其次,是将其视为一种物质文化的对象,且在艺术与时尚的交集处成为互为相通的桥梁。再是,欲作为解决社会问题的调解者,以促使设计师寻找设计价值的新空间。作品采用薄膜般有肌肤色感的化纤涂层面料,配以晕色点、面纹理并置入微型风扇,在风的作用之下,服装呈现了轻盈与安逸之态,恰如其分地营造出作者欲以轻盈来反衬为对摆脱身体焦虑而抗争的“空服装”——《安逸》。

图片
图片
图片
09
·迭|The Alternations of Weaves
作者:王蓉
导师:陶音 萧颖娴
作品介绍:

在繁杂而忙碌的日常生活中,现实的压力让大众忽略了繁华生活背后的故事,为呼吁绿色生活,作者将中国美术学院历年毕业展的户外宣传物料进行回收和“再设计”,基于可持续思维且通过编织的设计手法赋予回收广告喷绘布新的语言形式,从视觉呈现到穿戴感受,打破专业边界与壁垒,在对设计的回溯中感知时尚的延续与更迭。

导师评语:

后疫情时代的人们更为清晰的认知了世界的脆弱,可持续发展的时尚产业更需要基于源头的深入探究。作品《“织”迭》从身边的故事思考,将生活现象融入设计实践,以再设计的手法对户外广告材料进行时尚演绎,以跨专业的设计思维融入时尚美学,编织技法作为设计方法,从解构文化语义的角度诠释时尚可持续的创新表达。

图片
图片
图片
10
Re-colour
作者:张志涵
导师:陶音 萧颖娴

作品介绍:

作品围绕再生无纺制备工艺将搜集的多色、多材质回收开松纤维进行混色实验和面料设计。通过多种废弃纤维的混色展现出纺织品的“再造色彩”,结合开松裁切碎料获得灵感进行了与服装设计的碰撞表达,实验再生无纺材料应用在时尚产品领域中的形式和概念可能性。

导师评语:

该作品基于研究课题围绕再生无纺布的制备原理,通过对纺织品的开松纤维进行混色控制研究,探索了材料再造过程中的外观可能性。研究包括基础的混色研究、混色参考模型建立、混色小样开发和混色材料的时尚产品应用,涉及服装、服饰品、家居用品等产品维度,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不仅从可持续角度拓展了该类型再生材料的应用范围,同时具备市场价值和借鉴意义。

图片
图片
图片

11

边界线的可能性|Possibilities on the borderline

 

作者:Gelasimova Victoria

导师:陶音 萧颖娴
作品介绍:

《possibilities on the borderline》是从个人经验出发的设计。本人认为人生适应新环境的接连,对本人来说有三次经验。每当遇到需要适应新环境的情况时,就像站在边界一样的感觉。这里和那里都不属于的孤独、一切都不清楚的不安、不文不武的混乱。虽本人愿意用肯定的语言来解释,而想到的就是“可能性”。升级再造设计是赋予废弃物比以前更高的价值。再说,给丢失价值的东西赋予比以前更高的价值而制作完全新颖的东西。本人将日常生活中获得的旧衣物用作升级再造设计的材料而制作服装作品。将多种颜色或材质面料的大小不同的片片变成为一件衣服,这可以说连接彼此的边界线而诞生新的可能性。

导师评语:

韩素同学以旧衣再造的设计手段融合了韩国传统服饰形制,传达了具有可 持续意识的时尚理念。设计作品技法轻松自然,贴近生活,怀有情感,从 文化传承与材料再造角度传递设计理念。

图片
图片

12

山叙石语|Shan Xu Shi Yu
作者:郑洋
导师:陶音 萧颖娴
作品介绍:

碎片化处理石材质料,探索结构与身体的关系。人台与服装作为共同体存在,完成了人与物,有机与无机的置换,重新连接了自然之物与人工之物的关系,诠释了山叙石语的诗意化主题与侘寂美学的本意。

导师评语:

该同学运用碎片化的石材面料进行服装设计,在连接方式上的实验,增加了创造的多样性,探索了非服用材料的可塑性。将人台与服装共同作为共同体的存在,完成了对人与物,有机与无机的置换。石材的质地、斑驳的人台和书法的结合诠释了山叙石语的诗意化主题与侘寂美学的本意。

图片
图片
13
草木皆侗赋|Trees and vegetation are all owned by Dong people
作者:徐东辉
导师:陶音 萧颖娴
作品介绍:

灵感来源于传统手工艺面料-侗族亮布,是一种经过染色的手工面料,其散发紫色的神秘肌理感,材料带给人们的治愈力会激发我们探求内心本真需求。物尽其用的本土资源形成内循环体系,四季更替循环往复,人与自然相互疗愈,相互依存。以材料为载体,传达舒缓静默的力量。

导师评语:

作品以传统手工艺材料入手,手织、植染、捶打,从侗族亮布的工艺探析到材料的设计时尚演绎,作品整体呈现出自然的力量。通过植物染面料与侗族亮布的结合,传统工艺的实验性表达呈现手工艺的温度。作品注重情感的表达和品质感的结合,诠释设计文化的传承与碰撞之美。

图片
图片
14
无限|Infinity
作者:张舒涵
导师:陶音 萧颖娴
作品介绍:

随着对性别认知的提升,无性别概念的服装闯入大众的视野,成为近年来的热门讨论话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参与其中,在无性别服装上表达着自己的性别理念和穿衣态度。作品利用模块化设计的创作手法,给无性别的服装带来更多的变化,在以不体现性别,无性别倾向的前提下,给服装提供更多灵活变化的可能性,充分给到穿衣者自由组合搭配的空间。以通体白色的基础套装作为通用着装,尺寸版型可以通过扣子进行调节。以矩形为主的,伴有不规则设计的不同色彩的模块为变化模块,可以根据穿戴者的喜好,以扣子为链接方式自行组合,模块可以用于上衣下裤或外套的任何扣子可以扣上的地方。通过随意组合的变化模块,根据每个人的想法不同,可以有无穷无尽的变化。

该作品鼓励大家面对自己的性别,也面对自己真实的穿衣喜好,可以跟随自我,在穿衣上充分的展示自己的喜好与想法。

导师评语:

研究课题从无性别角度探讨了设计方法的可能性,通过模块的自由组合给穿戴者提供了极大的自由发挥空间,更好的应对了多样化的个性需求。以不同颜色的色彩搭配和材质对比,丰富了设计表现力。通过模块化组合以全新的视角诠释风格多变的无性别服装。

 

图片
图片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