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2021届综合设计系研究生毕业作品
发布时间:2021年6月15日 分类:毕业设计 浏览量:4468
原动力
/
Driving Force
原,水泉本也。
原动力,是构建生活意义的基石。人之所依存的意义感,源于对情绪的感受,源于对自然与人为世界的认知,源于每一个体对于“现在”的真实感知。原动力,是滋养设计生长的内驱力。综合设计系通过追寻设计之本原的动力,打破固有设计维度的界限,呈现会展设计与色彩设计两个专业对于社会的认知与解读,表达其对环境的感受与体验,以及对自我的剖析与反思。
Driving force constructs the footstone of the meaning of life.The fountainhead is the source of spring water.The sense of meaning people live on stems from how we feel emotions, how we understand nature and human world, and how every individual truly perceives the present.Driving force also is the internal momentum to nourish design growth.The Department of Integrated Design, through pursuing the original power of design, breaks boundaries of inherent design dimension, presents cogni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n society by exhibition design and color design to express its feelings and experience in environment and conduct self-analysis and self-reflection.
作品展示
/
Exhibition of works
视界之旅
——浙江图书馆新馆导视系统设计
Journey to the Horizon
— the Signage System Design of
Zhejiang Llibrary
作品介绍:
“我在哪里?去往何处?”面对陌生环境,人们通常会产生迷茫和焦虑情绪,导视系统是人与空间环境交流沟通的有效途径,能够帮助人们识别方向、理解环境。随着体验时代的来临,导视系统还需同时兼顾体现人性化和体验性以实现导视功能的优化。本次毕业设计以浙江图书馆新馆导视系统为设计对象,通过《视界之旅》这一主题,将导视系统进行信息指引的阶段分为“交界”、“跨界”、“无界”,旨在利用多感官协同合作、消隐于环境以及人机交互实现体验等手段,从真实空间的实物导视、线上平台的虚拟导览以及虚实相融的动态交互导视墙融合、跨越、打破人与场所的界线,探寻更多元、多变、多维的信息指引方式。
导师评语:
导视系统是城市空间环境中逐步被重视的必不可少的信息导览表达方式。作品从多感融合与消隐于境的视域,探究城市公共空间中导视系统的多元可能性。借助于新媒体技术诱导人体多感官的共同参与和消隐于实体空间环境元素,提出普遍适用于大众的多感官交互式多感共融的导视系统设计方案,探究更为全面性、通用性、综合性的指引方式,通过“ 感”知的方式从而获得万物“通”的情感体验,以更具人文关怀的方式实现“人一物一境”三者间互通有无的目标。
设计美学信息可视化图谱 | Infographic of Design Aesthetic
作者名称:周宁川昊
研究方向:综合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
指导老师:成朝晖
作品介绍:
设计美学是在继承了现代设计理论及实践应用的基础上,深入探讨“设计之美”的本源与动因、创造与表现的基本规律的学科。本设计是对“设计美学可视化图谱设计”的探索,提炼东西方设计美学特点,进行设计语言转译,并以图谱化的形式呈现,并在静态可视化图表基础之上增加动态表现效果,以明晰和丰富的视觉语言诠释图表内容、吸引受众,将理论知识可以更明晰和有趣的传递给受众。
导师评语:
“一图胜千言”是我们破解难题的学术理想与研究方法的特色。“设计美学可视化图谱”通过对各国设计美学涉及的设计人、设计品、社会与生活、人类生存与文明及在时空中的演绎脉络与发展的梳理,形成可视化的设计美学图谱体系。这个谱系化体系包括设计美学史略的重大事件、人物、思想、环境、器物、生活方式乃至风格要素范式,使设计美学话语与审美品鉴、思辨与判断在可视的、可分析的与一定程度可量化的评价中展开。结合动态语言以系统理论、谱系化梳理、图示化呈现出一个完整的设计美学图景,将抽象美学理论转化为具体的设计美的表达,最终达到“品以治学,学以致用”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的目的。
音色联觉|Synesthesia of Color and Music
作者姓名:毛雪 赖宁娟
技术支持:郎佳宏
研究方向:色彩设计与理论研究
指导老师:宋建明
作品介绍:
音乐形态具有非空间造型性与非指意符号性。而色彩作为第一视觉,其背后暗喻着已被编码的文化意味。色彩与音乐作为人类的视觉与听觉艺术,与人类的心理感受与象征联想息息相关。“音色联觉”体现在来源同构、形态同构、调式同构、情感同构四个维度。《音色联觉》系列作品,以不同音乐类型的音乐作为原型,通过声波感知、旋律映射、情感联觉、音调提取四个维度,以色音联觉的方式,进行音色联觉的可视化呈现。企望打破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的壁垒,实现“有色听力”的艺术效果。此外,作为交互作品,观者可通过改变音乐频率、以及手动触发等方式与音色可视化装置进行二次创作,每一位观者(线下与线上)可通过对音乐与色彩的同构联觉的真实感受,随心所欲的创作出颠覆经典的、去中心化的音乐可视化的个人作品,从而确立用户在虚拟世界的个人身份感与认同感。
导师评语:
音乐与色彩的同构关系由来已久,但在当前交互设计层面鲜少有人触及。《音色联觉》这一作品,准确地抓住了色彩与音乐间的联觉现象,找寻与建立了音乐与色彩的多重映射关系,并不断迭代与更新“有色听力”的视觉语言。透过交互的方式,实现多元人群对音乐、色彩、心理、视觉等多维度的实时表达与呈现,具有前瞻性与实验性。
作品名称:梦无界|Dream Without Boundaries
作者姓名:王子豪
研究方向:综合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
指导老师:成朝晖
作品介绍:
《梦无界》是作者主题展览的叙事性视觉设计研究的实践项目,基于“心、言、图、物、境”五个维度,对本次主题展览进行叙事性视觉设计。图形上,彩色意像“钢筋”融入“梦”、“无”、“界”三字,一方面将“艺术与城市共生”这一理念结合进视觉图形设计。另一方面从画面构图可见三个文字图形破框而出,也在表达“生长无界”。色彩上基于复合城市调性进行选择,并在动态视觉后呈现17位国际艺术家姓名,如梁绍基、保科丰巳、许江、隋建国、谷文达、霍夫曼等。项目通过展览主视觉、动态视觉、展览物料等设计,向观者传递一种心理存在梦无界的“境”。
导师评语:
基于叙事性视觉设计探索,对主题展览的叙事性视觉设计方法模型进行营造,并具体落实到“梦无界”主题展览的叙事性视觉,对其进行建构与演绎。通过展览的“心、言、图、物、境”五个维度进行设计,抓住“梦无界”主题的核心叙事,将展览主题的叙事性视觉贯穿于展览始末,设计语言明晰、清爽,营造“梦无界”的视觉意境。
智慧协同办公平台|Intelligent Collaborative Office Platform
作者姓名:尚李娜
研究方向:综合设计与理论研究
指导老师:成朝晖
作品介绍:
新冠疫情爆发,在线办公模式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Z世代-智慧协同办公平台》是基于社会互赖理论对用户的心理与行为习惯进行研究,通过构建平台的信息架构来影响用户协作间的互动行为,让协作过程中产生更多积极互赖,提高工作效率。基于用户诉求出发,主要设计平台的五大功能模块:登陆模块、沟通模块、导航模块、协作办公模块与管理模块。通过文字、图标与色彩的使用,引导用户在协作办公过程中增加积极互赖。视觉呈现符合年轻用户的设计需求——亲和鲜明、简约易用、智能敏捷。
导师点评:
该作品基于社会互赖理论对用户间的互动行为进行研究,针对“线上远程在线办公”的工作共同体的构建设计,以合作性和竞争性的社会情境中相互影响时的行动效率、互动方式,在平台信息架构上引导用户在协作过程中增加积极互赖,从功能模块、交互流程、界面营造三方面进行优化设计,多场景应用,协同零距离,以期进一步提高企业办公效率,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
元书纸文化之旅 |Cultural Tour of Yuanshu Paper
作者姓名:毛瓯文
研究方向:综合设计与理论研究
指导老师:董奇
作品介绍:
元书纸文化之旅,以富阳区湖源乡元书纸技艺展示馆为例,元书纸制作技艺流程以及元书纸相关历史知识作为设计内容,将提升元书纸技艺展示馆互动性与趣味性为研究重点,结合了游戏化这个对传统静态展陈具有很大冲击力的概念进行设计。设计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制作了《状元之旅》的线上APP游戏。而在线上APP游戏的基础上,进行了线下的游戏化空间改造,结合了古风的元素与传统造纸工艺的参与式游戏互动,并运用当下迅速发展的数字化技术,强化参观者的互动性与关联性,也以此设计出趣味性的游戏化空间。以此两者的设计凸显地方文明的发展进程和精神的升华。彰显富阳元书纸文明的进程和精神。
导师评语:
该生的毕业设计的关注点比较新颖,在空间设计中,努力探索其应用的方式方法。作品巧妙地结合了古风的元素与传统造纸工艺的参与式游戏互动。并结合当下迅速发展的数字化技术,设计非常考验设计的综合把控能力。而线上APP的开发也体现了学生的跨界思维能力,很好的结合了其本人对软件工程方面的基本功,通过将编程技术与展陈设计进行结合,使得游戏有趣又好玩。整体设计突出了软件工程与会展设计跨专业的结合,强化了看不见的编程语言与看得见的设计语言结合,在研究生阶段探索艺术与科技结合这个方面,有着一定的指向意义。
岛色| ISLAND COLOR
作者姓名:毛雪
研究方向:色彩设计与理论研究
指导老师:宋建明
作品介绍:
聚落社区居民所共有的具有文化内核与新旧共栖的生活状态与形态,深深映射在每一个社会共同体的集体无意识中,即所谓的“共同幻想”。色彩背后暗喻着已被编码的文化意义与气氛价值。海岛型渔村这一充满诗意栖居的文化场域,在面对全球化与文旅化的当下,陷入社会、文化、经济的多重危机。为此,我们以色彩的名义,以下大陈岛为试验田,发起了一场以本地居民多主体的“自下而上”的多元人群共同参与的社会设计实验。色彩作为资源,可以延长地域乡愁与唤起地域文化归属感吗?通过对海岛自然地理色彩、历史人文色彩、建筑色彩、生活态色彩四个层级的色彩要素提取,通过与当地居民进行共情调研、共同设计、共同实施与共同教育四阶段色彩工作坊,从经济、文化、社会等不同维度实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导师评语:
我国环境风貌失落的问题绝不仅仅是设计美学的问题,实则揭示了设计背后的社会学本质。环境色彩与社区中各个利益相关人群所扮演的社会角色与社会协同息息相关。《岛色》这一作品以人为本,关注当地居民真实的“社会生活态”,以色彩资源为内核,以色彩资源资产化为社区色彩设计方法。用色彩设计连接政府、专家、居民、游客等多元人群关系,是一场呼应当代设计生态的真实设计,具备深刻的社会价值。色彩为表,人文为里,设计为骨。
花木色语 | Plant Colour Pattern Language
作者姓名:隋艳
研究方向:色彩设计与理论研究
指导老师:宋建明
作品介绍:
今日之社会所发生的生态危机其根源来自于没有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国人对于自然的态度一直是“师法自然”,古有“天人合一”今有“园林城市”,而这种理念的物化缩影就是植物造景。植物的美具有独特性,不同于一般的造型艺术它因季相、地域、时空的不同而发生色彩的更迭,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色彩变化。本作品受色彩学和图式语言研究的启发,从色彩理论角度出发,基于植物色彩视角,运用色彩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研究城市中的植物色彩表达路径。采用景观学意义上的“图式语言”概念,架构其针对植物所特有的“植物图式语言”方法论。力求通过植物色彩构成的分析和演绎,使植物成为重要的表达视觉美学、人文语境和文化意涵的重要载体,以应对城市空间生态失衡、环境污染、文脉缺失等问题。
导师评语:
本设计基于城市规划体系中绿化规划的短板,以植物色彩系统规律揭示难题为研究对象,探讨为何掌握具季相变化的植物色彩规律,梳理乔木、灌木、绿植草坪色彩搭配的景观营造的表现语言系统的建构,使之成为城市绿化与营造的“调色板”,同时,探讨城市规划与营造语境中地域文化与美学精神彰显的难题。研发成果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