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都焕新·建筑可读|南京历史建筑活化利用建筑设计方案竞赛 第二机床厂大厂房28号楼入围作品
发布时间:2021年7月31日 分类:建筑环境作品 浏览量:2120
竞赛于2021年3月23日启动,历时近三个月征集,于2021年6月13日截止,共收到有效作品184件,来自全球11个国家、全国16个地区的352名设计人士参赛(点击此处查看竞赛数据)。2021年7月起,竞赛进入评审阶段,分为技术委员会初评和专家评审组终评两个环节,经技术委员会初评,两处点位各评选出15件作品共计30件作品进入网络投票和专家终评环节。
现公布第二机床厂大厂房28号楼
入围的15件作品
并正式启动网络投票
网络投票时间为7月30日10时至8月5日24时
每人每天可投5票
快来为你喜欢的作品投上一票吧
设计将光线引入,屋页局部打开,以线性光庭为空间焦点,置入学术阶梯。同时,建筑自然分为三段式,靠北侧为文学创作空间,中部为中庭共享交流空间,靠南侧墙体形成漫游式书廊,以激发文学创作者无限的灵感。横向三重奏——开放、半开放与私密空间水平展开,满足多种文学创作与体验空间。设计在首层形成开放空间,置入咖啡休闲书吧、多功能演示厅、文学展览等多种功能空间,结合北侧回龙街地块文化创意中心,打造沿街商业;二层为半开放空间,作为联合文学创作室,大开间办公,座椅自由组合,适合多种模式创作。三层作为私密空间,可提供带有绿色屋顶露台的独立跃层文创室。
内部除了有小型表演台供剧场演出和排练外,梯田型的观剧平台高低错落但又都面向舞台方向,形成一种向心力;同时一个个小平台小房间又形成了若干开敞或者封闭的阅览角或研讨室,一种串葡萄式的空间组织模式。
在功能策划上也思考线上线下文学的联系,提供拥有线上直播、录制、交互的多元空间和线下阅读、体验、交流空间,在新文学空间内建立起不同文学人群与不同文学形式的链接,连接南京各类的文学爱好者,承载丰富的文学类型,建筑上实现由书店到文学体验综合体的转换,再次焕新南京文学,成为“世界文学之都”的有力支撑。
本案在原厂房东侧新植入一组跨越室内外的钢结构框架。新植入结构框架的尺度与原有结构框架相仿,空间上两者交错并置,纵、横方向均错动3米。新植入的结构框架同时支撑了悬置于厂房体量之上的“文学客厅”空间,及厂房北立面外部的“城市漫步”坡道,并向下悬挂了内部的“阅读空间”楼板系统。另外,在西侧3开间内通过植入另一组小尺度的钢结构框架,支撑二层入口门厅,以及文学教育、办公和服务等功能空间。
整个舱体外部采用金属板材料,和工业砖墙建筑形成对比,又具有未来感。让建筑变成几个时代交流的容器。
1-1巷子文化
巷子,寄托了南京市民的日常生活,在饱含温度的巷子中漫步,临街的小店、书摊,无不吸引着人们的脚步。巷子不再是单调的“通道”的概念,沿巷漫步,发现,进而走进,这一系列的动作正是南京人特有的生活方式。
1-2将旧厂房变成城市新肌理
让人们边走边看、边走边想,仿若置身于一条立体的文学之巷中,同时也寄情于历史建筑本身的气息之中。让历史建筑走进市民的生活,拉近其与人们的距离。
1-3为社区服务:社区的客厅
我们拟打开建筑封闭的表皮,导入文化业态以及社区服务功能,让建筑尽可能开放,为社区提供多种多样的服务,成为货真价实的“社区的客厅”、社区的据点。
廊道,廊桥,壁龛,书架,连续上升的台地,植物,我们用这些建筑意象塑造出可读的文学空间,人们通过交错的廊桥在高大的空间中穿行,在峡谷底部取书阅读,在台地的半山腰坐下休息聊天,高大的书架与笔直的混凝土牛腿的阵列一同强调出垂直空间,站在文学艺术家工作室外部的廊道向下看是一层一层的平台,木片拼合成的扶手挡板让人想起篆刻文字的竹简……在这个空间内部游览,人们能找到诗歌和散文中描写过的感受。
周一到周日分别为:戏剧日、灯会日、皮影日、书画展日、电影日、读书交流日、文创快闪日。本设计以戏剧日为例,从戏曲文学的三个传统经典场景出发,一层部分为画舫秦淮体验,二层为屏扇空间体验,三层为园林空间,最终归于核心的戏剧表演空间,其余阅读、展览、放映、创作中心、读书交流等功能相对固定,在四个舞台空间中展示一周变化。
空间上,为了解决采光不足的问题,屋顶局部开天窗,加建的各层楼板错落嵌合,使光线充分渗透,方形钢格架作为墙体划分空间,也成为过滤光线的容器。功能上,自上而下垂直分区,一层自由阅读与活动区,二层主题阅读体验区,三层办公区与教育交流区。结构上采用轻型钢结构,减少对原有结构的破坏,方便工厂预制,同时获得轻盈的空间感。
把建筑当作一个时光容具,在一个凝固了历史记忆的建筑内部,新的事物正在不断发生,人们来这里怀念旧时光的同时又在不断塑造着新的记忆。我希望能在这个承载南京工业文明记忆的建筑里,塑造一个承载南京文学记忆的空间。
建筑空间:
一楼作为一个开放自由的空间,响应着对图书馆作为社交中心的持续要求,市民们在这里休憩,阅读,讨论,消费,或者参加一场关于文学的座谈会……
二楼通过醒目的阶梯式阅览区与一楼连通,市民们可以在这里看到最新文学资讯,文学佳作展示等,并尽情地阅读和讨论他们所看到的。
三楼拥有相对安静的环境,让市民们得以潜心于阅读,创作,交流,伴随天窗透进来的阳光,感知时间的变化。
“文学之心”的造型来源于具有文学气质的太湖石,但却更晶莹通透一些——对内,我们尝试用U玻营造一种来源于现实又超脱于现实的梦幻感。对外,创作者的活动会在U玻上产生朦胧的投影,这是文学思考和创作的具象化。
我们希望它的心跳能够穿透墙体,源源不断地为南京文学之都的建设提供新鲜的文学血液。
1.位于平台上的开放空间,提供了明亮开阔的空间体验,有助于使用者在此处迸发文学的火花。
2.半开放的“云朵盒子”,采用了渐变玻璃作为围护体系,既满足了私密性又使空间通透性得以保留。
3.通过楼梯踏步的尺寸变化,竖向交通空间被转化成公共空间,为使用者提供了聚集的场所。
4.建筑南侧规整的空间内,设置有管理办公室和读者自习室,其较高的私密性让使用者保持专注。
5.在建筑的西侧,由两组楼梯围合成的向心式空间,为讲座和舞台提供了完美的场地。
2.建筑与历史的关系:建筑由建国初期南京机械制造业的重要建筑遗存,通过对原厂房的改扩建和整修,转变成一个综合性创意园区,一所开放的城市博物馆。
3.对文学传承的关注:机场厂房项目用创新感与趣味性吸引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群,使其在使用和消费不同项目的同时体验到当代文化的“软价值”,这不仅仅能体现项目品质与价值的重要表现,也象征着南京作为“文学之都”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结构选型:拆除原有厂房部分屋面改为可通风窗,加建主体结构为螺栓连接的钢结构,维护结构为砖砌块和玻璃,以保证加建部分的可逆性。加建部分与老建筑墙体及屋面脱离,以保证对历史建筑的“原真性、最小干预”。
为你喜欢的作品投上一票吧
本次网络投票设置互动环节,欢迎广大市民在本条推送下方分享喜爱的作品及理由,组委会将抽取10名网络参与奖,颁发本次竞赛精美定制纪念品。
相关:
文都焕新·建筑可读|南京历史建筑活化利用建筑设计方案竞赛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