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都焕新·建筑可读|南京历史建筑活化利用建筑设计方案竞赛南京大校场机场瞭望塔入围作品

发布时间:2021年8月7日 分类:建筑环境作品 浏览量:3686

图片“文都焕新·建筑可读”竞赛由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与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共同发起主办,聚焦南京历史建筑的保护更新与合理利用,选取两处列入保护名录的历史建筑——南京大校场机场暸望塔(历史建筑公布序号:NJ0155)和第二机床厂大厂房28号楼(历史建筑公布序号:NJ0039)为设计对象,以打造文学空间为目标,面向国内外开展活化利用方案征集,并联合金地商置江苏公司、南京金基集团、南京市文学之都促进会、南京金陵文化保护发展基金会对获奖方案择优付诸实施并招募运营资源,通过“共建、共治、共享”的方式,打造培育有故事、有内涵、有影响、有效益的历史建筑活化利用试点和分布式文学空间,提升南京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水平,浓厚城市文学氛围,助力南京高标准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文学之都”,更好地服务“创新名城、美丽古都”的建设。

竞赛于2021年3月23日启动,历时近三个月征集,于2021年6月13日截止,共收到有效作品184件,来自全球11个国家、全国16个地区的352名设计人士参赛。2021年7月起,竞赛进入评审阶段,分为技术委员会初评和专家评审组终评两个环节,经技术委员会初评,两处点位各评选出15件作品共计30件作品进入网络投票和专家终评环节。

图片

现公布大校场机场暸望塔

入围的15件作品

正式启动网络投票

网络投票时间为7月30日10时至8月5日24时

每人每天可投5票

快来为你喜欢的作品投上一票吧

01
图片
设计说明:在建筑的使用上,我们将新旧建筑融为一体。打造一个共享文学空间。建筑叙事由地面层开始:主入口位于北侧中庭,新旧两座“光筒”作为叙事的核心,通过新中庭的螺旋楼梯串联起各层空间,并为整座建筑提供最“日常”的活动空间:拥有通高书架的新中庭作为书籍交换场所,人们漫步于楼梯之上时可以随手翻看、取用、留下书籍;瞭望塔提供了拥有眺望跑道公园视野的用餐空间和购物空间;地面层的书店将行人更好地吸引进建筑。位于二层的木构体量拥有明亮柔和的光线,可以容纳各种主题的展览;地下空间被改造成剧场形式,作为新书发布、讲座与研讨等活动场所。日常的商业空间与特定的活动空间相辅相成

图片
02
图片
设计说明:瞭望塔本身承载着百年的历史,为表示对历史建筑的尊重,方案由玻璃及不锈钢打造的第二表皮将历史建筑精心的包裹起来,打造为新的公共空间为人们使用,同时立面整体采用曲线走向,巧妙的融入并呼应了历史建筑。

为创造与历史建筑的视觉联系,外表皮在入口部分做卷起处理,使得建筑更加灵动优美如云朵一般,将新表皮从历史痕迹中脱颖而出。且玻璃表皮随着水池的映射可以印照城市样貌也可以反射出天空,因此立面会根据一天不同时刻而变化。

图片
03
图片
设计说明:1、适度分离,都市中寻留一片静谧之地:

我们以瞭望塔为中心设计了一个下沉公园,使之不易到达,首先从空间心理上与周边保持一定的距离,并且可以突出瞭望塔在这个空间区域的中心位置;另外,我们希望打造一个安静的阅读体验空间,下沉公园从物理环境上天然与外界隔离,并且形成了上下多层次的空间体验。

2、文学体验中心——瞭望塔建筑主体改造:

我们从阅读建筑的心理感受和文学阅读感受中寻求关联,将瞭望塔原有的每个房间打造成不同氛围的文学体验空间,希望不同的空间气氛能激发人们对脑海中文学作品的联想,得到情感共鸣。空间上保留了走廊+房间的结构,适当增减门和窗洞,引导人们在其中游走,形成空间切换。

图片
04
图片
设计说明:在瞭望塔的两面置一面静湖,供人在湖边小憩,阅读,并从湖中开辟一条阶梯通往湖下的读书空间——湖下书店。由玻璃组成的天花板映射出天光湖影为湖下书店提供自然光照。

顺着旋转楼梯沿梯而上,呈现的是瞭望塔原有的建筑风貌——白色空间,左侧为开敞式的静空间——书山。访客可自由的坐在木制的阶梯上,阅读,观湖。右侧为展览空间,可定期举办与图书相关的新书展,书友会,及艺术展等公共活动。

继续顺着圈廊旋转楼梯而上,则来到了观湖台,湖水与天际线尽收眼底。两侧的屋顶花园更是为瞭望书塔增添了几分意境。曾经的瞭望台,因书和湖被赋予了更多的城市吸引力。改造后的瞭望书塔,将延续上个世纪的建筑光辉。

图片
05
图片
设计说明:ROLLING ON[继续向前]

其一通过ROLL点出设计的核心,即通过红色飘带状螺旋环道点亮整个瞭望塔,并将行人不断的引向瞭望台红色的制高点,回望机场跑道的前世今生与未来。

其二在于[继续向前],通过文创及咖啡等现代化业态的置入,玻璃砖、耐候钢等新材料对立面的改造。

创造和带动旧建筑的新生。

设计旨在原有瞭望建筑的框架下,对结构进行加固,并下沉1.2米对内部空间进行更舒适的分割与再利用。

功能上结合东西两端良好的圆弧状观景条件,分别设置咖啡及阶梯报告厅。

其他规则房间则按需设置文创商店、展廊及配套库房、公厕等服务设施。

图片
06
图片
设计说明:活化 revitalization:

一层(古典)充分考虑及尊重文保建筑,最大限度保留原有平面与结构,在现有结构的基础上集中布置后勤场所(厕所、储藏空间),解放平面(室内铺地,立面柱廊)。流动的空间布局为游客提供了一种自由、其融的空间氛围。

利用 utilization:

二层(新置入)“鎏金台”以低矮平缓的姿态水平展开,将有限的屋顶空间最大限度地转化成为在视觉与体验上无限延伸的观景平台,渐变的平台铺地参考了梅花在不同阶段的颜色。有生生不息,延绵不绝之意,三个高低错落、形态别致的平台,像是紫金山上的一个个“山峰”,与“城市平原”相得益彰。

图片
07
图片
设计说明:我们将瞭望塔的特点保留了下来,以飞机的形状作为平面形式,在建筑中设置了5处景观节点,让原本不大的书店变得丰富有趣。我们将售书区,阅读区,读者交流区,咖啡厅以及展览区用读者参观流线串联起来,起到了移步异境的作用。原本瞭望塔的中庭设有一处楼梯,我们将楼梯拆除并将整个大的空间设计成一个阶梯式的阅览区域,墙的两侧是通顶的书架。在二层观景的游客可以从旋转坡道往下走,到达阅览区。为了表现过去和未来的对比,我们采用U型玻璃,在中庭阅览区设置了一面弧形的幕墙,将室内与室外隔离开来,透过朦胧的玻璃,里面的人仿佛身处历史浓厚的过去却能看到未来,仿佛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图片
08
图片
设计说明:建筑本身是有生命的,我们试图站在建筑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在命题的时候我们考虑了“窗”的元素。鉴于大校场在发展过程中经历过几次不同性质的变革,甚至到今后的跑道公园,就像是一场期待人去探索的电影,瞭望塔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的就是观影窗口,是记录历史的容器,也是延续活力的精神空间。

到此瞭望塔将走上新的征程,记录现代人的生活状态和大校场的美丽风景,“新”(人、物、行为)与“旧”( 场所)的碰撞在这里上演。建筑充分利用“窗”,增加内与外的视线交流,模糊边界,自然的就融入到环境中。同时在分析人群需求后,我们考虑在瞭望塔空间中置入灵活的复合功能,丰富的业态带来了活力, “窗”得以展示,最终使瞭望塔焕发新生。

图片
09
图片
设计说明:本设计方案考虑周边用地规划的情况,保留了瞭望塔南侧立面及空间的原始条件,在北侧主入口通过设置下沉广场,连接新建筑,增加蛇形行廊的方式为瞭望塔的活化使用提供了充足的可能性。蛇形游廊是本方案的重点操作,行廊起自下沉广场内,通过行廊可直接到达二层的观景圆台,曲径通幽,然后豁然开朗,将开阔的机场跑道呈现在参观者面前。瞭望塔内部作为城市阅读空间,通过增加负一层及与北侧新建的综合体相连接,实现了空间的扩展与流动。阅塔行廊,一方面瞭望塔本身变为城市阅读空间。另一方面行廊也为市民提供了阅读、品味瞭望塔建筑本身的机会。

图片
10
图片
设计说明:设计以圆形瞭望台为概念原型,提炼圆形母题。进行屋顶圆形构架重复叠加,投射到内部形成围合圆弧片墙,限定出不同的主题阅读空间,形成流动空间,串联起整个首层开放空间,使人漫游于书海。同时,圆弧墙也为阅读区提供了内外两种不同的书架展陈界面,在内部界面上,将书塔的立面造型与书架、座椅结合,希望为社区使用者提供多种阅读方式的可能性,二层圆形瞭望塔空间中间局部楼板打开,置入旋转楼梯,把人从首层引入二层,二层视野开阔,可瞭望机场跑道公园全貌,瞭望塔二层屋顶为圆环形,神似宇宙飞船,充满未来惑。设计在一层屋顶上增加了一些“未来飞行器”,在呼应“飞船”的同时,也对应着下方的圆环形阅读空间。

图片
11
图片
设计说明:在原有历史建筑北侧地上部分,我们设计了一个环形景观坡道连接瞭望塔顶层和一层,它可看作为原有建筑平面形体上的延伸,不仅创造了垂直交通联系也同时为瞭望塔中心创造了更大的围合空间。

我们将环舍书店(文学体验空间)以及配套文学展示空间整体设置在地下一层,咖啡厅(文学交流空间)设置在地上一层,城市文学公园设置在屋顶层并增加了环形景观坡道(城市阅读空间)。这一策略最大限度保留了历史建筑的景观展示面,同时激活了崭新城市设计的新活力。

材料上新建筑选用深色调混凝土和木色,与旧建筑的白色抹灰墙面形成鲜明对比。其材料的强烈反差和形式上的上下布局使得历史建筑像是悬浮在新建筑之上。

图片
12
图片
设计说明:设计策略分析:

1、保留南面飞碟形状的主体结构不变,修旧如旧,体现建筑的历史风貌和文脉。

2、北面的开敞空间进行大胆的突破,增加大台阶使得一二层空间和背后的商业综合体联系更加紧密。

3、东西屋顶露台的价值挖掘,循环动线的设计与路演舞台的巧妙结合。

4、圆形观景区中心增加旋转楼梯,加强楼上下的交互体验。

5、一层改造成航空主题博物馆加航空科普书店并配置小咖啡厅。

技术策略:

1、原有结构的评估与改造。

2、部分结构的拆除与加固。

3、新增结构造型采用新型碳纤维制作,轻盈而坚固。

4、硫化镉光伏玻璃运用可实现低碳节能的环保目标。

图片
13
图片
设计说明:我们选取的基地为南京大校场,本方案以云翼为理念,力求以机场为背景能够唤醒人们对天空的回忆。方案中运用了大量曲线,从空间形态、平面布置两个方面强调了云的概念。色彩方面配合了整体蓝白的色调,强调天空与云的形态体现,试图借助机场开阔、无垠的场地边界将建筑室内外融入场地。在形态方面整体保留原有建筑的主要立面,在建筑主入口一侧采用通高的U型玻璃幕墙,模糊了室内外的界限,在天空的反射下进而模糊了地面与天空的边界。其室内空间由无数格栅分隔,来访者穿梭其中时不同空间则通过格栅的间隙相互渗透,不经意间制造出人与空间、人与人之间的奇妙交流。

图片
14
图片
设计说明:空间组织上,通过创造与建筑毗邻的下沉广场,并重新利用旧建筑的各个出口,使得从地铁与地面来往的人流在此交汇;多种文化功能与公共空间的置入,则触发了文艺生活的聚集,并且包容不同身份的人群。

构造的设计亦进一步强化了空间组织中汇聚人流与活动的意图。设计中将部分墙体的面层抹灰剥去,露出原始的砖墙,并通过适当的钢型材加固及收边,打开部分实心墙体。这一方面,在不改变原有建筑结构形式的前提下,使建筑空间具备了更高的灵活度,进而适应当代使用的多样化需求;另一方面也通过有韵律感的砖墙建立起内部空间更鲜明的标示性,并且以此揭示了该建筑物的内在结构形式。部分拆卸下的老砖被重新利用,将砖墙的线索延伸至室外,也成为主入口处引导人进入的墙体语言。

图片
15
图片
设计说明:空间策略:

东南面向跑道立面突出“瞭望”主题,采取最小干预策略,仅在瞭望塔室内置入有限的“家具”,并定义为阅读冥想空间,以更好地表现空间特质;西北临商业一侧突出“飞行”主题,置入“机翼”来整合沿街商业塑造、天台活动设施、接驳通道预留等多种需求;内院突出“交汇”主题,置入“三分径”,将公共性引入建筑,欢迎巿民踏上这片飞速发展时代里的文学“飞地”。

策划说明:

主功能组块有三个,为展厅、阅读塔和讲堂。展厅中提供文学主题展览;阅读塔中配合相关读物,提供安静的个人阅读及冥想空间;讲堂中可邀请嘉宾来深入讲解交流。三个组块可联动可独立,例如讲堂也可承办读书会的线下活动。

图片
相关:

文都焕新·建筑可读|南京历史建筑活化利用建筑设计方案竞赛 第二机床厂大厂房28号楼入围作品

文都焕新·建筑可读|南京历史建筑活化利用建筑设计方案竞赛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