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2022届小组毕业设计③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24日 分类:毕业设计 浏览量:1777

2022届——————

小组毕业设计议题

  #01  
  生态响应  
人类诞生的几百万年对于地球的几十亿年寿命来说,无异于匆匆一瞬,地球与栖息者的关系微妙又脆弱,也许是一场地震、洪水或一次流行病就能够打破既有的平衡。面对一系列生态灾难,人类已经到了团结一切力量进行积极响应的危急时刻。
[ 小组选题 ]
·6组 Carbon Uni  
·7组 未来考古:Euclase Tablet  
·10组 Hyper-Dust
 ·16组 100个10月  
·21组 回溯:于洪水之中
  #02  
  教育革命  
在变化成为常态的时代,学科壁垒已经脆弱不堪,科技和文艺不是目的,人,才是目的。我们应锻造学生独立的意志与世界观,使之懂得不断重塑自己。在技术中更加重视教育的核心价值,极力突破人文与科学的隔阂;建立更加开放的教育平台,鼓励运用多学科方法,聚焦社会现实问题、生态危机问题。我们预判,设计将成为一种解决人类社会棘手问题的行业。
[ 小组选题 ]
·15组 Re · recombine
  ·18组 X Witness:跨界亲历者
  #03  
  关系重塑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指出,当今世界面临了五大挑战是:地缘紧张局势、全球互不信任、气候危机、新冠病毒暴发、数字世界黑暗面。在这个全球关系亟待重塑的时代,我国已经积极投身于构建人类安全共同体、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卫生健康共同体、发展共同体、人文共同体、海洋命运共同体、核安全命运共同体等诸多领域的全球人类贡献。立足全球语境,探讨人与社会、城市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洞察具体问题在“关系”中的系统运作,都将是持久性的课题。
[ 小组选题 ]
·1组 node 2 node——去中心化时代下的艺术话语权重塑
·2组 贝塞尔预言
·3组 2065·第三龄乐园
·4组 再土壤“RE-SOIL”
·7组 未来考古:Euclase Tablet  
·11组 请还以火热℃|Bring back the Warmth℃
·12组 寻找“蛐蛐”  
·13组 赤裸生态Peeled Ecosystem
·17组 指数级 Data ^ n  
·19组 涟漪  
·20组 黑色方碑  
·23组 频率对齐 
·24组 信息植人  
·25组 鲸、摆渡人、游客
·26组 Amplitude of SelfHood 自我振幅
·27组 漂绿指南—假环保文宣以及粉饰
·28组 #import requests:——作为爬虫  
·30组 动物媒介治疗  
·31组 家庭结构重塑计划  
·34组 能源视阈:To see the invisible  
·35组 触点
  #04  
  艺术科技  
科学、艺术并非二元对立,它们都是为人类带来启蒙和探索世界的工具,让我们得以认知星辰大海,并更好地了解人类自身。基于对人的关怀而诞生的艺术与科技,在新的自然、科技和社会环境里探索艺术与科技的创新结合,扩展新型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活探险的激情和发明的欲望,建筑知识体系而又不失幻想和生活情趣。
[ 小组选题 ]
·9组 2080记忆偏食
  #05  
  生命生存  
疫情的发生给整个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人类对全球生态的改变已经造成了一系列大概率发生且影响巨大的潜在危机。空气污染、远古病毒、异常气候…等等。为此,跨领域专家将立足全球人类命运的共同价值探讨危机应对之道,从自然生态与健康、防疫防病、人口老龄化、心理疾病、亚健康、以及特殊人群与社会健康关系营造等角度为人类的生命与生存提供解决之道。
[ 小组选题 ]
·5组 ONCE MORE-
以设计手段对抗新冠疫情后化学感觉失联的商店
·29组 Dilemma——面对生命中的生命
·32组 生态可持续性语境下的化工遗址改造
·33组 安宁照顾(Palliative Care)
  #06  
  超级产业  
超级变革的时代是超级产业诞生的土壤。超级产业是提前布局未来的,它不仅仅围绕经济领域,而是不断更新优化自身的运行系统,以关照科技、艺术、社会、生态文明等领域的可持续建设。同时用产业机制来构建文化生态,让各领域的人都能够参与到为大众谋福利的工作中。以建构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己任,通过产业的影响力推动社会进步。
[ 小组选题 ]
·3组 2065·第三龄乐园  
·8组 最后一英里 The Last Mile 
·14组 #In The Box
·22组 naturalandA-可支付环保
四年级本科生小组以以上六个话题出发进行了发散性讨论,探讨当今与未来的人类话题,包括但不局限于“生态响应、教育革命、关系重塑、艺术科技、生命生存、超级产业”等。学生需找到课题研究的切入口并完成分析和调研,进而以此为出发点,在理论、思维、产业、科技、战略等层面做出设计思考,完成创作。

23

[关系重塑]

频率对齐

小组成员

戴楚滢、罗弋晴、崔译丹、奥庆妍、李昕蓓

指导教师

余一萌、王黎明、陈慰平、吴帆、张欣荣

林彤、费俊、何君、石韵媛、封帅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的快节奏生活让人们身陷压力,无暇享受生活。
而仪式感可以视为“仪式的日常化”:不一定有特定的场景与道具,也能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和创造。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仪式感能带给我们信念和归属感。
我们运用增强现实的交互手段,选取了生活中最具代表的三个仪式感场景,实现一种虚拟仪式感、仪式物像与现实场景的“叠加”,从而达到仪式感的增强:每天翻开一页日历,也能获得一朵新的“花”;饭前拍照打卡时,能够看到有烛台布置的仪式感餐桌;摘下衣服标签时,可以获得一个“配饰”,可以佩戴在任何想要佩戴的位置,装扮自己。一种去物质化的“仪式感”也能够赋予日常用品以新的意义。
我们希望通过有趣的交互手段,增强生活中的仪式感,让人们在当下高压生活中感受到一些放松。
24
[关系重塑]
信息植入-标签化的人格
小组成员
张辉默、肖文博、罗森豪、初日新、唐悠然
指导教师
靳军、王黎明、张文超、封帅、李世奇、王钰雯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同时,我们个人信息在网络上的曝光度也越来越高。
从我们刚刚进入各大软件平台那一刻起,各大平台会通过给你非常多内容让你选择感兴趣的,而平台给我们信息选择的同时其实也是在收集你喜好和生活状态的个人信息,信息收集会将具有偏好行为的使用者进行标签化归类并进行符合这种使用者的投放,而这些平台的这些行为并没有被使用者所察觉。
我们通过标签化人格的方案将平时生活中使用的信息归纳为状态标签。通过人脸扫描的软件将个人的面部与状态标签形象相结合 , 方案体现个人在信息社会中的状态。同时,它处理信息的方式也时刻反映着我们的心理状况。标签化人格也像一面镜子,它是我们自身适应社会状况的写照,能让我们看清自身在环境中的状态,让我们不断的自我审视。
 
25
[关系重塑]
鲸、摆渡人、游客
小组成员
高子童、罗佳其、滕媛、谢靖可、郑瑞琦
指导教师
程书馨、李玉峰、潘镜如、张欣荣、王钰雯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小组从一个貌似简单的新闻事件入手。在以鲸、摆渡人、游客三者的关系角度真正进入到事件之后,之前新闻所体现的简单关系发生了完全转变。在此我们有幸邀请到了广西科学院的陈默老师,作为一个鲸鱼专家他反而认为观鲸活动是平衡人鲸关系的重要途径。原始新闻和专业人士的意见相悖,催发了我们小组的设计。
于是我们通过模拟五种杂志的意识形态来回应发生在涠洲岛的鲸、摆渡人、游客的关系问题,且以碳作为关系衡量的标准。呈现出一种从并置的多维关系来思考新闻事件的视野,并且以碳的角度试图对一个生态问题发出积极思考、设计改变鲸、摆渡人、游客的这样微小的关系问题来试图平衡人与生态的大关系问题。
26
[关系重塑]
Amplitude of SelfHood 自我振幅
小组成员
陈心怡、邓卓尔、梁若水、徐泠岚、张芓诺
指导教师
李玉峰、程书馨、刘骁、何君
李世奇、张文超、靳军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信息的传播模式由纸媒逐渐转向网媒,传播媒介逐渐由文本趋向于图像,其传播速度大幅提高。网络社交媒体和海量数字信息使我们不受身份限制而拥有更广阔的信息接收渠道,同时也带来了阅读碎片化、信息娱乐化、思想同一化的问题。人们对信息的获取不再完全由自己决定,而受流行文化影响、受信息发布者控制,人们对信息作出的反馈与思考也同样如此。
面对数字媒介环境,所有人不再具有社会属性的差异。我们探究其利与弊,为在互联网中身份边界模糊的现象设计了三个工具:相关事件档案与事件群像地图、身份指针(用于展示身份边界模糊与自我定位偏移现象)、振幅监测仪(用于监测事件信息关联者的语言行为表征)。最后我们将媒介与身份模糊的这一过程和趋势设置为一场实验,参与者将通过虚拟空间漫游体验新媒体的内爆以及边界的消解。
27
[关系重塑]
漂绿指南-可持续的消费
小组成员
周恺翔、邓益如、齐祥、黎心翼、莫舒
指导教师
宋协伟、韩 涛、张欣荣、程书馨
景斯阳、李世奇、陈慰平、李玉峰
孙子唯、李文龙、廖柳钧
在可持续发展和绿色消费愈发流行的当下,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并开始认真关注一个品牌的行动,衡量他们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但另一方面,由于没有全面的规章制度对‘漂绿’作出明确的定义。对传播和透明度的要求,公众正面临着越来越多品牌可持续营销的欺骗。
我们准备组织一场“漂绿行动”,通过漂绿指南、可持续的消费、绿色消费心理三个层面,向观者剖析绿色产品背后的漂绿危机,以此来探讨人与可持续消费的关系、引发社会对可持续消费的思考。
28
[关系重塑]
#import requests:作为爬虫
小组成员
陈思伊、曾维可、徐佳辰、肖作玲
指导教师
程书馨、廖柳钧、张文超
封帅、周博、王黎明、陈卓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在关系重塑课题中,我们选择探讨人与无意识工具的交流与映射,和意识载体的互换。
我们选择了爬虫作为创作的意象和工具,其作为行使随机抓取的程序,人们通常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规范它的行为,例如设定关键词、拟定爬取路径等等。在无人监管的一段时间过后,它们所描写出的画面,在人的情感语境下,又有了新的,充满不确定性的诗意。
剧本主题定为人工梦境,使用你我他三人称进行动态行为描述的爬取,整合信息库,写出故事框架程序,使用其中的一次随机组合作为最终剧本开拍。拍摄后将电脑上的程序录屏加拍好的影像合在一起按照剧本剪辑出不合常理的荒诞剧。
最终视觉呈现选择了模拟搭建一个公司杂物间,现实的小场景,纸箱环绕,象征重复无意义的爬虫行为。在新媒体时代,人们常常把一部分的自己放在网络上,相当于完成了一次小型的自我的解构,爬虫的无意义行为又将一部分的群体自我进一步肢解。我们以爬虫的机械重复自鉴,而爬虫重塑的不可预知的故事亦无法脱离人类视角的审视。
29
[生命生存]
Dilemma:面对生命中的生命
小组成员
樊静雯、李梓汐、杨敏、谢玥雯、河知惠
指导教师
程书馨、刘骁、张凡、廖柳钧、余一萌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疫情的来临使我们更多的关注到人口老龄化、心理疾病、亚健康、特殊人群、社会健康关系等问题。我们发现中国有高达2.4亿年轻单身男女,其背后有着不可忽视的的婚育焦虑,其中女性由于先天的身体结构而承担着生育主体这一更具备压力的角色。我们从女性职场生育困境、男性产假、培训机构白名单等社会热点问题切入。当代女性对生育的焦虑遍布整个备孕时期、生产时期、产后恢复时期。
针对孕妇社群关系矛盾,生育焦虑,孕妇失语的心理问题,用器械等符号化形态尝试表达,呼吁大家关注女性在生育过程中在各个层面所承受的压力。
30
[关系重塑]
动物媒介治疗
小组成员
李殷秀、米娅、赵慧水、韩颂伊 、朴殷署
指导教师
马志强、张欣荣、李世奇
潘镜如、王黎明
动物与人类共存数千年,这种关系造就了人类与其他物种之间强烈的相互依存性。这种人一动物的关系,对动物的热爱一直延续到现代社会。与动物的沟通能让人类拥有更高的自尊心和积极的心情,感受到更大欲望和生活的满足,减少孤独,忧郁和不安。在现代试图用心理治疗理论来解释在治疗方面出现的动物媒介活动的功能。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过着平凡日常生活的女人,她所在的世界总是有色彩的,光明的世界。这是一个拥有形形色色的花和蓝天的世界。突然,那个地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她进入了一个没有色彩的世界。灰暗无彩色的地方。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闯了雾往前走。走在看不出来的路上的女人遇到了什么东西。轻轻一碰,就会产生一种颜色。其实,一个女人之所以能生活在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是因为她的伴侣动物一直陪伴在她身边。她一直都很熟悉,没有意识到,但通过这件事她明白了,她的伴侣动物对她来说是多么的珍贵。
31
[关系重塑]
家庭结构重塑计划
小组成员
唐美晨、李嘉强、孟腾、刘昊天、张卓然
指导教师
周子书、海军、宋协伟、韩涛
费俊、李玉峰、石韵媛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社会价值观决定了同时代的家庭结构。在农业时代,社会强调伦理价值,形成了以长者为核心的家庭结构。而现代工业社会,效率和经济价值成为了第一要义,孩子成为了家庭的核心。但这两种结构存在情感上分配不均匀的现象,家庭中总有被忽略的一方,这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而我们提出以情感价值为导向,强调平等性和主体性的新家庭结构模型。家庭情感应该有机循环式的流动在每一个家庭成员中。
在后疫情时代下,我们试图通过设计的力量重塑自己的家庭。以重庆、天津和山东的三个家庭为典型案例,增加观众对新模型的认知,并自发的改变自己的家庭关系,同时还获得实践中可参考的方法与工具。
32
[生命生存]
生态可持续语境下的化工遗址文化改造
小组成员
王钰、卓玛、夏鸣浠、李欣、朱宸璐
指导教师
张欣荣、潘镜如、周博、王钰雯
靳军、景斯阳、程书馨、缪晓春
李玉峰、廖柳钧

我国“富煤、少油、贫气”的能源结构特点决定了煤炭资源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关键地位。焦炭作为传统煤化工的代表产品,在钢铁行业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随着工业转型的必要和人民文化需求的增强,我们把视线落在北京焦化厂旧址上,从多个角度对目前焦化厂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调研和思考。结合以上成果,我们在“生态可持续”的语境基础下,以数字废墟修复、动态视觉和平面等设计方法,从工业历史介绍、生态化工科普以及多线宣传等方面对化工遗址进行了包装与改造。
33
[生命生存]
安宁照顾 (Palliative Care)
小组成员
蔡雨阳、金贤娥、刘怡麟、刘莹靓
指导教师
李卫、李玉峰、陈卓、王倩男
周子书、王黎明、冯东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死亡教育的推行,“临终关怀”这个话题备受关注。根据这个主题,我们从患者面临死亡的四个阶段着手,分析每个阶段的着重点不同,以患者本人面临的状况出发,用患者、患者家属、社会大众及国内外该特殊群体的服务体系四个视角呈现,设计了一款APP,内容包括了患者本人的自身阶段认知查询,国内外相关体系资料等。并且为患者及患者家属设计了一款拼图及卡片插画,每张卡片后面都有一句鼓励人们积极面对死亡的谚语。此外,还制作了用于冥想的视频,使患者及其家人能够通过冥想来放松身心。
34
[关系重塑]
能源视阈——弱光能探针设计工具
小组成员
陈佳立、高孟琪、鲁泽华、王宇迪、张乐
指导教师
程书馨、李玉峰、何君、石韵媛
吴帆、周子书、陈慰平、李世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该项目旨在讨论环境能源收集的未来与可能。我们尝试通过弱光能探针为工具为创意工作者们提供以能源为视角的认知角度,借助探针探测室内空间中的周边物,启发使用者对于周边潜在弱光能的使用,并以此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去认知人与空间与物品的关系。
项目通过双钻设计模型的方法论展开课题的研究与设计,从环境能源的讨论出发最终形成弱光能探针设计工具以期为设计师提供认知与设计的新视角。弱光能探针工具旨在帮助设计师以及潜在的设计相关行业从业者,突破现有的能源认知,用创新与设计的眼光去主动重塑能源认识的可能性,从而作为设计过程中的参考工具,协助设计成果的形成。
35
[关系重塑]
触点
小组成员
鞠文悦、陈滢洁、鲁宇时、贺舟舣、钟无忌
指导教师
靳军、张欣荣、王黎明
程可槑、封帅、张文超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一切苦难并非来自噩运、社会不公或是神祇的任性,而是出自每个人自己心中的思想模式。”——《人类简史》
黑色幽默的视觉游戏,在一座21世纪虚拟舞台翩然上演。一群形似蘑菇的外星人,一间以人性弱点入味的神秘餐厅,一个穿插在真实时间线索中的虚拟计划串起几名食客错综的人生故事。
以触为点,穿针引线,欢迎来到这段奇异的近史切片之旅。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一级学科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获批学科,已经建成涵盖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公共艺术与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生活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艺术与科技、设计史及理论等目录内的二级学科,以及自主创设的交通工具设计、社会设计、设计管理、创新设计、系统设计、生态危机设计(智慧城市)等新增二级学科。同时,在保持现有学科口径范围优势下,设计学科以对中国社会未来形态和经济模式整体研判为基础,以积极应对全球科技、经济和社会变革为契机,以培养具有中国文化立场和全球意识的顶尖人才为目标,以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举措为根本,全面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
面对新时代的形势变局、产业变革、危机与挑战,深刻研读新文科建设内核,设计学院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新需求、新变化、新阶段、新特征为依据,将设计学科与现代信息技术等其他专业集群相融合,于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提出的新命题、新方法、新技术、新手段中,创造新方向、新标准及新价值判断,并研判后疫情时代的全球政治、经济变化,以人类既有的社会组织结构、生产与消费方式为课题研究切入点,以学科专业划分为工具与方法,构建危机意识主导的全新学科教育架构与学科资源整合平台,全面聚焦应对人类未来生存模式的思考与行动。

更多资讯可关注CAFA设计学院官网 
http://design.cafa.edu.cn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