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第九届“文科杯”大学生景观设计大赛获奖作品
发布时间:2022年1月2日 分类:建筑环境作品
浏览量:8550

近日,由深圳文科园林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园林学会、广东省风景园林与生态景观协会和深圳市风景园林协会联合举办的第九届“文科杯”大学生景观设计大赛圆满落幕。本届大赛以“小梅沙海滨公园”为主题,运用“文化旅游+健康生活”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思路,契合深圳市“山海连城计划”中“一脊一带十八廊”的规划,致力于将小梅沙海滨公园打造成通山、达海、连生态、享生活、无边际的山海空间。大赛共收到450余幅作品,报名参赛高校达160余所。
12月29日,第九届“文科杯”终审会在文科园林总部进行,组委会邀请了业内的7位知名专家和文科规划设计研究院的3位领导组成评审团对参赛作品进行了终审。
在评审中,专家们从项目分析、主题立意、整体布局、技术设计、作品呈现几个主要方面入手,对入围作品进行了全方位点评,评选出特等奖1名、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10名和优胜奖20名。
最终,来自北京林业大学的喻新、华成琦组成的设计团队创作的作品《梅沙百景图——以场景营建为导向的小梅沙滨海公园规划设计》获得各位专家评委的一致好评,赢得特等奖,四川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西艺术学院5所高校获得“优秀组织奖”。
至此,“文科杯”大学生景观设计大赛已成功举办九届,在高校相关专业学生中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日渐扩大。截至本届,大赛累计报名人数超过8000人,累计作品数量达2500余幅。“文科杯”大赛是文科园林致力于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赛事,在收获了大量优质设计方案的同时,也挖掘了一批又一批专业人才,促进了行业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推动了风景园林设计创新。
特等奖
作品名称: 梅沙百景图——以场景营建为导向的小梅沙滨海公园规划设计
作者姓名: 喻新、华成琦
指导老师: 张凯莉
设计思路: 设计依托深圳新海洋时代的发展背景,契合片区“文化旅游+健康生活”的发展思路,提出场景营城的概念构想,以滨海生态为基底,以美好生活为导向,融入产业优化升级,以此重塑场地与海洋的关系。同时利用场地自身资源,提炼了小梅沙三大特色场景,并叠加不同功能模块,将生态游憩场、健康乐活场与互动潮玩场贯穿其中,营造公园生态式、沉浸式、互动式的多元场景体验,从而在山海之间谱写出一卷生态,乐活,文旅共融的美丽画卷。


一等奖
(排名不分先后)
设计思路: 百年建设,千年海岸,万物更迭,唯有时间是永恒的。我们的概念是人与时间展开的一场讨论和思考,从四维空间的角度赋予场地新的生命力。本方案将在不同时间段下,人不同的感受进行抽象提炼,以此为索引将场地空间划分成具有七种时间个性特征并满足“游学娱养”等多种功能的空间段,使场地形成一个完整的时间体验动线带,作为空间纽带将山海城进行有机连接,让人们在时间与空间的紧密交融中感受七彩山海魅力,收获幸福自然生活。


作者姓名:曲琛、冀李琼、王志茹
指导老师: 李文、杨冬辉、杨晨
设计思路:项目对标世界级滨海公园,秉持“生态文明”理念,在遵循梅沙片区在地化“山-城-海”特色的基础上,以城市公园为界面,打通山海脉络,融界山海,塑造“1+3+4+6”的滨海公园总体空间框架。以小梅沙公园为引擎,联动中央山海公园轴,让梅沙片区的山林走进城市,城市拥抱海湾,构建具有在地特色的滨海空间辐射体系,促成N种山海效益,助力梅沙呈蝶。


(排名不分先后)
作品名称:寻音觅海,智慧重塑——基于沉浸式声体验视角的深圳小梅沙滨海开放空间更新设计
作者姓名:马明松、蔡沥慧、史婉婷
指导老师: 杨立红
设计思路:基于噪声污染的大背景下,设计将从沉浸式声体验视角进行景观优化,打造一座“凝固了音乐的海滨度假公园”。设计以海之音、灵之音、潮之音为三大主题,打造一轴一带五区的景观格局,塑造三维地形,使下沉广场、山丘、海滨漫步道之间产生舒适的微气候环境,通过声景感知激发场地活力,进行噪声阻隔、噪声转换、噪声利用,并通过智慧景观系统进行灾害预警以及生态修复。改造之后的小梅沙,将继承深圳的辉煌传统,引领国际滨海旅游市场的发展与创新。

作者姓名:焦姣泽、李菁菁、周领权
指导老师: 王洪成
设计思路: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人们对自然、幸福的诉求愈加强烈,而小梅沙现有景观破旧老化,亟待更新。因此我们从“遇见”这一角度出发,结合场地山海地理优势,在设计时从生态、生产、生活角度出发,通过“相遇渔梦——自然生态之美”、“相识渔梦——文旅生产之美”、“相知渔梦——健康生活之美” 三大设计策略,将小梅沙设计为“渔梦之湾”。意在为人们打造缤纷诗意的栖居生活,烘托氤氲曼妙、亦梦亦幻的海滨意境。

作者姓名:单斌、李美祺、朱俊达
指导老师: 朱建宁、刘伟
设计思路:我们关注小梅沙度假区山海相依的地理风貌,海滨公园作为向海的窗口、接山的绿脉,从而提炼出海浪与远山的特点,将起伏作为公园的第一印象,提出远山踏浪来的主题。
方案设计中采用山海联动策略,打造山海相嵌带、开放活力带、生态迎海带以沟通山、城、海氛围;采用多元醒海策略,通过六感体验去唤醒公园与大海的活力;采用千年梅沙策略,从智慧、生态、经济三个维度促进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从而营造山海交织之境、奇妙浪游之所。

作品名称:小梅沙敛迹逐浪指南——生态旅游视角下的海滨公园活力提升
作者姓名:解宇尘、李姝妤、祝珊
指导老师: 孟祥庄、胡远东
设计思路:根据时代背景与场地发展的适宜性,我们引入生态旅游的视角,遵循其原则与要求,探寻人地关系和谐发展的有效方式。从自然生态、活动需求与产业开发三方面着眼,平衡人与自然、开发与保护,构建韧性宜境、活力宜游、智慧宜业的滨海旅游胜地,通过山、海、人、城、业的具体策略营建,为小梅沙构建未来生态旅游发展蓝图与游客获得高品质的海滨旅游体验提供充满活力的敛迹逐浪指南。



设计思路:受到虽身处在繁杂的“城市”中劳累无法脱身,但其实我们的身边依旧存在着“山海”这种令我们触目的景象让我们放松身心。设计以“身处城市,寄情山海”为设计主题,以沙滩和礁石为主要设计要素,借海之势,成山之体,改变地势将视线串联起来实现山海城互动,从高至低的走势,达到坐山观海的视觉效果;同时进行弹性广场设计为游客提供多种形式的庆典活动。构建小梅沙独特的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形象,打造宜人的全季全时山海节假日度假目的地,望来往游客可以借山海朝夕温柔,道一句初心莫负。

作品名称:以芯换新——以场地潜力激活为导向构建的小梅沙健康文旅滨海公园设计
作者姓名:韩亚洁、李琢、张林萱
指导老师: 许大为

设计思路:随着旅游市场的新兴变革,小梅沙依托的天然生态本底资源与文化遗址资源承载着公园景观巨大的发展潜力。
本设计以芯片为引,结合海绵城市与智慧公园的理念,以生态、功能、文化、景观四条逻辑线分步提出解决策略,致力于激活场地潜力,以芯置换,利用城市更新手段,致力于解决场地现存问题,从而打造深圳滨海旅游名片,塑造梅沙形象品牌。以此呼应文化旅游、健康生活的设计初心,实现人、绿、文、智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


作者姓名:游桂璇、王沛然、孙天宇
指导老师: 胡远东

设计思路:本项目以海洋文化为主题,将海洋生物元素与盐田文化相结合,对小梅沙滨海公园进行更新改造,利用场域特色创建海洋文创艺术品牌、打造亲自然游憩地标。通过构建灾害防御体系以及营造良好栖息生境,为游客和市民提供舒适、安全的游乐场所。设置多元化、多样化的互动体验活动,让游客在参与中了解海洋、感知海洋直至爱上海洋,培养其环保意识,最终实现人与海洋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作品名称:夫物芸芸 复归其根——时间维度下全季24时海滨公园设计
作者姓名:苏弋、汪佳贝、刘益典
指导老师: 郭丽

设计思路:依托于小梅沙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我们以打造深圳沙滩名片为首要目标,对当前落后陈旧的小梅沙旅游度假区进行优化升级,对标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我们考虑从时间维度出发,对小梅沙的空间进行二次优化,以四季24小时为滨海公园赋予全新的活动理念。在日维度上通过时间的串联打造出了自然观赏、活力运动、文化康养等不同的功能空间,将小梅沙海滨公园树立成全时全季全年龄的山海度假区的标杆。


作品名称:山海之间,万物协同——韧性城市视角下的海滨公园景观设计
作者姓名:熊依玲、张语欣、叶萍
指导老师:吕兵洋

设计思路:在韧性城市与智慧公园的理论背景之下,以“山海之间,万物协同”为主题,结合“文化旅游+健康生活”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思路,以六大线路为引擎进行场景营造,在四个维度指引下实现万物协同,同时注重现代智慧技术与可持续发展并行,重点推进山海人城景观共生格局的多元化协同发展,力争在小梅沙原有的山海生态本底之下建设成可通山、达海、连生态、享生活、无边际的高品质、高融合的城市山海公园。



设计思路:通过不同颜色的代表形象引发的色彩和情感的感知所展现的不同自然和人文需求作为场地活动区分区规划的原则,达到有限场地的灵活运用满足不同人群的活动需求,同时各色彩活动区又是一个整体。利用曲线型的设计构图即是对场地环境与设计形象彩虹的表达也代表着对时间的链接,对场地文化与现代化的文明的沟通。加以低影响开发手段,使场地在日常运行的同时,内部环境自我循环修复,增强场地碳汇能力,满足环境与休闲娱乐的双赢。同时重新激发都市生活的活力,缝合了城市商业街区以及小梅沙海岸线。


作品名称:乘风破浪——活力提升视角下小梅沙公园景观设计
作者姓名:黄鹏飞、刘宝昌、彭腾
指导老师: 张晋石

设计思路:设计基于现状问题,通过更新、唤醒、连接、延续、激活五大步骤来实施,重塑城市、人、海岸的联系,并把握参与者的体验,促进人与场地的对话,融入科普、休闲、康体、形象展示等功能。以“浪花”为灵感来源,以“乘风破浪”为主题概念,引用流动的、现代化的设计打造时尚、现代、艺术的动感活力公园。预示场地能像海浪奔腾不息,带动小梅沙片区的整体发展,使小梅沙公园能够成为与整个片区乃至整座城市共同生长的流动的风景。


作品名称:依水漫溢,联结古今——基于多龄化理念下的小梅沙滨海公园规划设计
作者姓名:瞿才皓、盛开源、汤良
指导老师: 周旭

设计思路:健康在疫情时代已经成为一个热点话题,通过室外景观的营造使人们身心得到健康的锻炼与陶冶,正是公园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本次方案中,交通方面我们用以一条弧形的道路对整个场地南北进行串联。其次在视线营造上选择东收西放的处理手法。最后高差问题上。我们采用可坐踏步结合草阶的设计手法。串联场地的同时也可以提供一个休憩的场所。在整体设计中贯穿多龄化、五感景观设计理念。以营造一个健康、舒适的滨水公园。


作品名称:V.H.S.S.T寻梦环游记——打造小梅沙碧蓝海岸边的极致感官体验
作者姓名:曾俊岚、张润嵚、廖长建
指导老师: 侯娇、王晓晓

设计思路:随着时代的进步,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的物质生活变得越来越好,可我们随之失去的是精神上的舒适与内心的愉悦,逐渐变得迷茫。人们都需要有那么一个地方,让充满压力的内心与精神得以释放。在本次设计中,我们就将致力于打造一个能够满足人们需求,找回对生活的感知,流连忘返、念念不忘的小梅沙滨海公园。由于小梅沙本身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与地理位置,我们要做的便是融入科技并赋予其发光点。通过对科技的运用以及合理利用场地的优势来打造V.H.S.S.T(五感)游线,并在场地之间设置挑战通道,让人们能够体验到失而复得的美好,从而加深人们对感官的认知与珍惜。场地内将科技与自然景色相结合,打造更为奇幻绚丽的景观,从而刺激游客们的感官。就医学层面讲,美好事物对感官的刺激往往能够为身体带出正向的一个作用。我们本是作画人,但在这个钢筋混凝土的世界里,我们早已身在画中,我们都渴望着精神与内心的释放,都渴望着有这样一片方寸之地让我们得以寄托。


作品名称:山海旅人——一日,只能走马观花;一年,方能成为旅人
作者姓名:章梦婷、翁泽起、徐亿布
指导老师: 刘欣

设计思路:小梅沙滨海公园是山、海、城的相互交织与融合,我们希望通过小梅沙这一空间集合,以现代化的绿色低碳、可持续等手法带给旅人们超脱视觉效果的多维感官体验。建立起山、海、城相融合的“七彩山海公园”,去感受人与自然,文化民俗,时光沉淀。康养休闲研学分区各司其职相互串联令人们能够沉浸其中,享受其中。


相关: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