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建筑学院2021年秋季学期本科三年级设计课“博物馆建筑设计”设计成果

发布时间:2022年1月3日 分类:课程设计 浏览量:6006

2021年11月1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2021年秋季学期本科三年级设计课“博物馆建筑设计”终期评图圆满结束。本课程负责人为范路老师,指导教师还有许懋彦、李晓东、吕舟、刘伯英、单军、周榕、刘畅、张利、宋晔皓、周正楠老师。“博物馆建筑设计”课程在一、二年级设计课程(建筑设计1-4)的基础上,整合已学设计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解决建筑设计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形成有个性的设计思维。同学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自选地段,自拟设计任务书,确定博物馆主题,进行4000平方米左右的博物馆建筑设计。在8周的设计中,同学们克服诸多困难和挑战,完成了较高质量的设计方案和设计表达,呈现出优秀的设计成果,得到了老师们的一致认可。

优秀作业 1

学生姓名:闫霄玥

指导老师:许懋彦

设计陈述:

此次西南联大博物馆设计,选址位于清芬园食堂对面,现西南联大纪念碑所在地。该绿地广场环境优美,清幽静谧,但目前鲜有师生问津,西南联大纪念碑难以起到应有的纪念作用与教育意义。因此,本次设计的目标便是兼顾历史纪念性与校园公共性,以打造对当代青年大学生起到思想引领作用的西南联大纪念馆。

在设计中,我引入两组轴线来生成建筑体量。一组轴线顺应学堂路正南北走向,另一组则顺应校河流向。同时,引入正三角形的空间元素来生成纪念广场的形态,并控制北侧后勤体块的朝向,并以三角形来象征清华、北大、南开三校兼容并包的合作关系。架空体量将南北两组体块联系起来,也作为沿学堂路立面重要的展示窗口。

设计成果:

老师评语:

兼具南开中学和清华建筑学子的身份,以校园内既有的西南联大纪念园为选址,在《镜箴》精神的感召下,以七周半的时间,从现场和文献调研到建筑的立意和空间构成的反复推敲,努力完成了一次主题博物馆的建筑设计训练。

建筑采用雕塑感较强大跨门式造型对既有联大纪念碑广场进行框定,在传续场地文脉的基础上,丰富了纪念的空间层次。形成了对学堂路较为隐退的校园景观,使面对校河纪念广场更具静㵥氛围。

室内空间,具有戏剧性的参观动线从地下展厅到空中展廊,展示空间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既有对历史的缅怀,更有对未来的展望。此外,作为一个大学博物馆,设计注重引入面向校园、服务师生及校友的交往空间的营造,使其更融入环境。

优秀作业 2

学生姓名:郭佳茹

指导老师:李晓东

设计陈述:

最尊重自然的态度不是模仿自然,而是以谦卑但不失自我的方式匍匐于此。生命博物馆由两个起伏交织的片和一条顺应两个大片的液态虫洞构成。三个元素的对话,是室内外环境的流动,是建筑所有元素的整体性绵延,是人对内部环境感受的液态流线。片,是与山体融合却不失自我的表现,由参数化控制起伏。虫洞,作为竖向结构的支撑,与两个大片完全融合,使室内外流动、延续、穿插。虫洞是关键点树、石头生命体的连接,人们需要时而爬坡、时而蹲着行走,带给人一种不同寻常的对生命、对自身与周围环境的探索体验。为了达到逻辑的整体性,几乎所有栏杆扶手都是地面的延续,楼梯都藏进了竖向虫洞的夹板中,使人在室内感受到的是纯粹空间的绵延与漫游。服务空间设置在地下一层,嵌入山体,让入世和出世完全分离。

设计成果:

老师评语:

生命博物馆以诠释生命的意义为主题,并不把传统意义上的展陈内容作为主要内容,而是通过建筑空间与自然环境的互动的全新的视角诠释生命的意义,建筑主体融入,消隐在自然环境之中,而参观者则在空间转换,交流中感知生命的状态。设计寓意即简单又深刻,建筑形式打破即有博物馆类型的室内外隔绝的布局,设计成果完成度高,场景营造有新意。

优秀作业 3

学生姓名:王岩灏

指导老师:吕舟

设计陈述:

太子城遗址是张家口市崇礼区太子城村所发现的遗址,经过考古研究初步认定为金代泰和宫遗址,同时太子城村也被选为2022年冬奥会主要承办地区。出于保护的目的绝大部分遗址被土掩埋,仅留下遗址西侧的尚食局开放参观,并在其上修建遗址博物馆进行进一步的展览。

当参观者进入整个遗址范围时,他将会沿着下沉的坡道和通道行进或者从地面上的主入口在草丛中进入,无论是哪一种进入方法,参观者都会经过一个下沉庭院,进入建筑的覆土主体之中,在这里,参观者将会以各个方式围绕遗址进行参观。在参观的结尾,游客会上升到二层平台,这里他们会通过一个通高中庭整个遗迹以及张家口的风景,并对冬奥会规划有所了解。

设计成果:

老师评语:

王岩灏同学设计的太子城遗址博物馆位于张家口市崇礼区。博物馆设计以太子城遗址中尚食局部分的本体揭露展示为核心,在遗址上方使用大跨度结构,展厅与办公室环绕遗址四周布置,既保护了遗址的完整性,又取得了良好的空间效果。博物馆二层设计为通透的观景平台,结合主题展览与餐饮休闲,使游客能驻足观赏遗址全貌及其与自然环境的联系。外观设计方面,博物馆首层为四棱台,通过覆土和栽种植物与环境融为一体;二层使用大面积玻璃搭配轻薄屋顶,形成了一个具有漂浮感的体块,成为博物馆造型的亮点。王岩灏同学的设计过程平稳、踏实,能及时应对和调整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很好地完成了本学期的博物馆专题设计。

优秀作业 4

学生姓名:卜令芸

指导老师:刘伯英

设计陈述:

在清华园南门外成府路这处城市地段,建一座以信息技术科普为主题的博物馆,在服务周边居民和来访游客的同时,能够为附近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师生提供一个交流休憩的公共场所。悬挑下的灰空间与退红线后的小广场为城市提供了新的活动的场所。针对周边大片凌乱的平房,博物馆采用与之相对的大屋顶,通过完整的形式为场地带来秩序与统治感。同时“感知博物馆”通过出挑的大屋檐把原有的老旧厂房纳入其中,并让其与参数表皮包裹的另三个实体共同成为视觉、听觉、触觉、嗅觉信息的主题展厅。博物馆形体丰富,通过不同的错落、高差和多种形式的天井实现室内外交织,营造开放的多种公共活动空间。开放的大屋面之上既可俯瞰车水马龙的成府路,也可远眺西山。

设计成果:

老师评语:

设计选址在毫无特色且散乱的建筑群中,希冀通过博物馆整合城市空间,重塑城市形象。设计以感知为博物馆主题,围绕多种感知组织空间布局,新旧建筑穿插,通过建筑空间的变化强化感知的多样性,形成丰富的空间体验。设计采取模糊建筑边界的方法,室内外空间渗透,为城市提供了高质量的景观环境。设计在规模限定的条件下,积极适应成府路大尺度城市空间的需要,恰当地定义了建筑尺度,同时考虑博物馆立面材料和质感,以及白天和夜晚不同的形象效果,为城市增添了新亮点,改变了城市道路南北两侧不均衡的现状。体现出作者对建筑功能、尺度、空间、材料具有良好的驾驭能力。

优秀作业 5

学生姓名:刘奕江

指导老师:单军

设计陈述:

此方案借助博物馆课题探讨了“仪式”这一现代社会中逐渐式微、但在古时具有重要精神指引作用的文化现象。整个方案由最初山脚下前导序列的吸引、召唤,到主体展览空间的重复、环绕,再到最后步入山巅的回望、超脱组成,对空间体验进行了一定的设想,具有可取性。但方案的生成同时遵从着多项逻辑,建筑概念缺乏统率性,同时形式语言略显跳跃,以牺牲了部分空间的品质,理念性压过了博物馆的本职功能,这些都是值得去反思的问题。

设计成果:

老师评语:

刘奕江同学的方案从“仪式博物馆”这一主题入手,对传统社会中的仪式、仪轨进行了各角度的挖掘和阐释。虽然在方案深化过程中遇到了诸多困难,但通过努力,最后的成果在概念、形式和空间上都有较好的完成度。

优秀作业 6

学生姓名:阎鸣

指导老师:周榕

设计陈述:

选址在南京路与九江路交叉处。面对高度复杂的时间课题与空间环境,本设计试图营造观看周边元素的场所,使场地和历史的资源在此聚焦,来确立该建筑的身份和位置。出发点是三个取景框,以不同的形式与观看方式回应周边的租界历史相关元素:落地窗面对人民公园、水平长窗面对北侧建筑立面。它们都被放大到超常的尺度,显示出较强的引导性。上述的框景被吸纳由封闭展厅“挤压”出的的过渡空间中。在其中游走时,可以观看不同方向与形式的租界遗存。窗外的景观诱惑着游走的观者,好像一百年前的租界作为幼小的、搏动的现代性和城市性的心脏,诱惑着上海市民。

设计成果:

老师评语:

作者选取上海旧城核心环境因素极为复杂的敏感地段,以“上海租界历史博物馆”为题进行设计,意味着选择了一条机遇与挑战高度纠缠的艰险之路。方案从胚胎和卷纸获得形式操作灵感,成功找到了与上海租界历史的高复杂度相适配的近似混沌系统的形态调性以及丰富多样的生态位关联。在基地所处的高强度城市能量湍流中,方案既能和光同尘,又隐含不妥协的卓然内秀,对三年级同学来说确属不易。

优秀作业 7

学生姓名:赵捧阳

指导老师:刘畅

设计陈述:

博物馆位于一个开放的公园之中,周围绿地资源丰富,自然景观随季节不同产生了四时变化,由此萌生出了以时间为概念的博物馆设计。在场地的应对上,想要隐于自然,做得通透轻巧,场馆内也想利用好周围的景色和采光,于是采用了大面积的玻璃幕墙,整个建筑像是一个扁平的玻璃盒子,树在其中穿梭。建筑入口处使用了一个曲线型的抬高作为强调,建筑整体则是呈一个环形,人在其中的运动流线首尾相接,又是自由流动的,体现了时间的逝去和循环。一天之中,随着太阳相对位置的变化,建筑的影子在中庭中转动,像是个巨大的时针,使博物馆成为时间的载体。

设计成果:

老师评语:

该方案以简洁的新形势巧妙呼应了场地周边各个有价值的建筑和空间要素;其结合现有档案馆功能的提升改造设想同样颇富新意。

优秀作业 8

学生姓名:付博文

指导老师:张利

设计陈述:

博物馆位于一个开放的公园之中,周围绿地资源丰富,自然景观随季节不同产生了四时变化,由此萌生出了以时间为概念的博物馆设计。在场地的应对上,想要隐于自然,做得通透轻巧,场馆内也想利用好周围的景色和采光,于是采用了大面积的玻璃幕墙,整个建筑像是一个扁平的玻璃盒子,树在其中穿梭。建筑入口处使用了一个曲线型的抬高作为强调,建筑整体则是呈一个环形,人在其中的运动流线首尾相接,又是自由流动的,体现了时间的逝去和循环。一天之中,随着太阳相对位置的变化,建筑的影子在中庭中转动,像是个巨大的时针,使博物馆成为时间的载体。

设计成果:

老师评语:

付博文同学使用钟表与时间作为博物馆设计的主题,旨在通过光影变化和声音回响展现时间的流动。在此方案中,人的漫游体验是空间设计的重点,方案通过入口处缓坡、大小形态各异的内院、均匀纳入自然光线的材质作法,关注人对于光线、重力、声音、触感等多个层次的感知。此方案作为以人的空间体验驱动空间设计的一次探索,充分实现了此次课程的教学意图,呈现出了层次丰富、令人愉悦的空间品质。

优秀作业 9

学生姓名:王文达

指导老师:宋晔皓

设计陈述:

基于对《avant-garde as method: vkhutemas and the pedagogy of space,1920-1930》一书和莫斯科博物馆的“Vkhutemas 100. School of Avante-Garde”展览的文献研究,尝试在三里屯太古里西区设计一座福捷玛斯(苏联国立高等艺术与技术工作室,vkhutemas)博物馆,向人们介绍这段被埋没的光辉历史。平面出发于构成主义,整体设计风格受到卡西米尔·马列维奇、瓦西里·康定斯基和弗拉基米尔·塔特林的强烈影响,主体部分形态则学习了福捷玛斯的空间构成教学和作业。

设计成果:

老师评语:

王同学作品主题是胡捷玛斯设计博物馆,非常有特点。通过资料搜集和整理,将一个在现代设计教育历史上与包豪斯几乎同时,且具有同等地位、设计追求极为相近的设计教育培养体系,但不为广大国人所熟知的福捷玛斯的设计教育资料,与同组的同学们进行了充分的分享。但就这一点,便具有超出一个课程设计的价值和意义。具体设计选择地点与苹果专卖店对应,100年前的设计构思,利用今天的技术呈现,且与今天代表着一种新的设计潮流的电子产品店,遥相呼应。具体手法,毫不重要,关键是对百年前设计理念的尊重和呈现。

优秀作业10

学生姓名:陈树怡

指导老师:周正楠

设计陈述:

百工坊是一个位于798的传统手工艺博物馆,意在保护与传承,为传统手工艺输入新鲜血液,是一个“活的”博物馆。

从传统手工艺本身的特点出发,百工坊试图探索一种新的展览模式:手艺大师与作品共同入驻百工坊。

展览空间的设计与展陈方式相结合,通过对于行为模式与空间观赏性的分析,将完整的空间打散,再重新组合为九个单元体,单元体通过插入一个阶梯式的整体展厅组合在一起。每个单元体可以供一个手艺大师入驻,单元体外的空间是参观者可以到达的区域。

拾级而上,百工匠作。登顶回溯,寻觅我们自己的、也是传统手工艺的来处与归途。

设计成果:

老师评语:

该方案利用798艺术区的既有工业建筑,引入百工坊这一主题,通过对既有建筑的改造和重新设计,创造了一种以工匠创作单元为中心的展陈模式。方案通过斜向的下沉广场对场地进行整合与引导,参观流线从负一层逐渐向上并延续致屋面,与创作单元融为一体,内部空间富于变化。建筑外观形式整体感较强,体现了新旧材质的对比,符合798的艺术氛围。设计最终图纸的完成度高,对设计概念、场地环境、功能模式、空间效果等都进行了较为精细的表达。

优秀作业11

学生姓名:李畯雯

指导老师:范路

设计陈述:

《寂寞天宝后》晚唐文化博物馆设计是基于《刺客聂隐娘》影片进行影像空间叙事与多维意义建构的训练作品。设计抓住《刺客聂隐娘》以唯美空镜和细腻人物场景进行叙事的特点,从画面构图与光线入手,总结出人物之间的多重镜像关系。而后,进一步结合影片中人物阵营关系、历史背景、时空叙事线索的结构分析,梳理出导演隐含在影片中庞大复杂的知识体系:晚唐藩镇中看似边界清晰的地理界线,内部却暗流涌动着各个姻亲派系错综复杂的关系,同时,表面的平静与深处的暗流又同时映射在一个虽实亡却仍名存的“大唐”概念中,被名为“聂隐娘”的旁观者恒久注视着。可以说,影片中弥漫的寂寞感受与忧郁气质正是由于此种底层结构所带来的。本设计将博物馆选址定在晚唐德宗陵墓唐崇陵山脚下,让博物馆气质既符合影片中复杂知识体系的建筑转译,又能合理呼应山丘与河流的地形。此外,本设计通过图解抽象、剖面研究、色彩光影与材质的转译,构建了层次繁多又互相勾连的建筑语汇系统。在推敲过程中,设计着重考虑了三维空间中不同层次元素的主从关系,以使得晚唐文化博物馆的各层空间既有视觉和感受的紧密勾连,又在具体功能上渐进区分,并与外部环境紧密结合。

设计成果:

老师评语:

李畯雯同学的博物馆设计作业,是基于影像空间研究的、跨学科式的建筑设计探索。她以电影《刺客聂隐娘》为起点,提出“晚唐文化博物馆”的设计任务。进而,她从知识和情感两方面综合分析影像;并结合设计任务要求,在叙事意图、场景定位、空间结构、功能组织和情感氛围等多个维度进行了意义重构和建筑生成。最终设计成果以高度抽象的方式,既传递了影像叙事的内在逻辑,又超越影像塑造了建筑自身独特的空间氛围和场所精神。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