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2021-2022秋季学期2018级风景园林专业《风景园林设计(双语)》课程成果展
发布时间:2022年2月9日 分类:课程设计 浏览量:2480
本课程本学期教学班级为风景园林2018级4个本科班级,参与教师有李倞、王博娅、张凯莉、李正、张晋石、葛韵宇、叶郁、许晓明。
指导老师:李倞、王博娅
作品名称:野鸭乐园——基于动物吸引策略得野鸭栖息营地设计
学习感悟:
在这次以水为题的园设中我们学到了新的设计方法以及二十公顷大尺度的公园设计技巧。我们从现场调研出发,对场地条件进行了充分分析,试图找寻最具有不可替代的场地记忆与特征,因此我们找到了设计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人鸭和谐互动的场景。在后续的多稿更改中,我们也坚持最初的想法,探究既能保证野鸭安全栖息、又能与人和谐互动的最佳距离,也是最核心的水环境设计部分。两位老师的指导悉心负责,在一次次的指导和修改中,使我们打磨出最终的设计成果。小组成员也非常认真负责,虽然在前期推敲思路的过程比较慢,也有思路阻塞和出现分歧的情况,但我们最终还是完成了每一次的草图及最终成图工作,我们每个人的小组合作能力都得到了提升。感谢我们小组各个成员的通力合作与两位老师的仔细指导!
指导教师:李倞、王博娅
作品名称:漫步河畔,与水相亲——基于水科普的北小河公园规划设计
学习感悟:
这次园设是本科期间的最后一个设计课程任务,以公园更新为主题,综合性较强。基于课程主题,小组成员共同商议并尝试了自选场地进行更新设计,并结合时事与场地自身特点确定了公园的科普主题。在设计推进的过程中,我们在考虑公园原有设施的基础上尝试融入与科普主题相关的内容,从其中更好地理解了城市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在选择场地到最终出图的整个过程中,老师们在各个方面的建议让我们受益匪浅,也非常感谢小组成员们的默契配合。
指导教师:张凯莉、李正
设计主题:飞鸟屿鱼 蒿屿链家
学习感悟:
初期,小组有意借本次园设投稿CHSLA,因此针对CHSLA的相关要求进行了选址上的更改:本设计选址于湖北省武汉市东湖国家湿地公园落雁景区,风景资源、湿地资源丰富,也是候鸟迁徙路线经过的区域,同时也是武汉重要的城市公园。因此在大场地的设计中以构建城边生命共同体为目标,选取鸟类为重点对象,为鸟类营造深水、浅水、浅滩湿地、水岸高地、陆地(乔木、乔灌、灌木、疏林草地)等多个生境类型,为不同鸟类提供栖所。打造弹性生态水网、城中的栖息地、完整的生态链、科普休闲与共存的公园环境,实现人与鸟的和谐共存。在小场地的设计中,选取当地丰富芦苇资源,利用江汉平原“蒿排文明”的古老智慧,在保护湿地动植物资源的前提下,解决现代生活中的水资源、空间资源、土地资源问题,并以水上漂浮的“蒿排社区”形式构建科普花园。在半个学期的课程时间里,感谢两位老师每次课耐心细致的指导与建议,也感谢小组成员们在保研、考研、出国压力下的相互扶持与持续努力,我们共同为本科最后一次园设课画下了不错的句号。
指导教师:张凯莉、李正
设计主题:落雨听风
学习感悟:
首先,非常感谢两位老师对我们小组细致耐心的专业指导,我们从中收获了很多实用的建议与思路。通过这学期的园设课程,我们对于科普展园的设计进行了初步探索,以前期的人群、场地性质为基础,逐步考虑如何因地制宜地激发场地特色。科普展园设计是我们第一次接触的话题,如何表达出我们想和人群建立的这种科普交流关系是一大难点。我们经过反复思考,最终明确主题为“落雨听风”,并以大众了解较少的专业热点——海绵技术为出发点,深入分析,结合场地调研和场地认知,不断完善才形成了完整的设计内容。此外,这次设计也是一次对团队合作的训练,成员之间不断交流,相互学习,反复斟酌修改方案,每个人都受益匪浅。我们小组很荣幸能入选本次推送,今后我们也会将所学知识更多更好地运用出来,努力做出更优秀的设计。
指导教师:张晋石、葛韵宇
作品名称:自灰而绿,园水相依——东升八家郊野公园更新设计
学习感悟:
本学期的园设课加深了我们对于“城市公园”“城市更新”“湿地水生态”“滨水景观”等概念的理解,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切实地关注公园与周边社区的融合连接,关注生态型的水岸风貌的营建,关注场地内部的功能丰富度以及布局合理性。张老师和葛老师不仅在课业方面为我们指点迷津,将视角引向城市风貌营造的高度,也为正处于人生重要转折点上的我们答疑解惑。感谢老师们提供的针对性的帮助和支持,让我们在有限的时间里获益良多。
指导教师:张晋石、葛韵宇
作品名称:大地的裂痕——八家郊野公园南区设计
在具体设计上,公园针对自然沉降这一自然地理现象打造 “地质灾害科普”主题公园。我们整合了周边环境,借鉴了西苑琼华岛堆云积翠桥与意大利伊索拉贝拉别墅的转轴手法,使建筑与交通来向契合。设计还模仿了中国古典私家园林的轴线序列,形成了以主建筑-平台-主水面-主山-制高点上的六角亭为序列的虚轴,并以景观风貌与空间尺度、空间感受为标准进行分区营造。此外,设计还对原有建筑进行保留改造,兼具科普、休闲、赏景、小卖等多样功能,突出了生态环保的理念。
学习感悟:
这次园设是一次难能可贵的课程学习体验。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案例自主设计,例如科普花园受启发于张唐阿那亚儿童农场中的互动抽水灌溉装置和奥森的生态沉水廊道,建筑与山水的轴线关系借鉴了中外古典园林,丰富见识,开拓眼界。同时,在评图与设计中我们也明白了场地山水骨架的搭建是其余规划设计的先决条件、高度分异化的空间尺度形态是不同人群分层与活动层次的载体,最终落到设计还要重视理论能力对于设计的支撑作用,要讲好场地故事。最后,也感谢两位老师为处在大四这一重要转折点上的我们提供了许多指引与帮助,让我们有针对性地对未来做好规划准备,设计中组员之间也相互协调、互相学习,实属受益颇丰。
指导教师:叶郁、许晓明
作品名称:公园更新——八家郊野公园南区设计
学习感悟:
此次八周的设计课有幸得到了叶老师、许老师两位老师的指点,非常感谢两位老师的付出与耐心指导。首先叶老师和许老师耐心为我们讲评图纸,让我们对整体场地环境的梳理、景观结构和空间叙事的控制、场地的呼应关系以及连通关系的构建乃至图面绘制的黑白灰关系的掌握、整体排版的清晰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在完成设计时感到更加有条不紊,更加具有逻辑性。其次叶老师为我们讲授了制图的规范方式和流程,从CAD的使用到曲线的绘制方式,让我们感到获益匪浅。最后,再次感谢两位老师对我们的指导与教诲!
指导教师:叶郁、许晓明
作品名称:稻花香里——双减背景下儿童“京西稻”农耕文化户外自然科普
学习感悟:
这八周的设计课有幸得到了叶老师、许老师两位的指点,在设计思维与景观策略方面我们收获颇丰,非常感谢两位老师的付出。在提出设计概念阶段,叶老师逐步引导我们从社会事件以及新闻报道中提取设计灵感,从单纯的平面思维向竞赛思维、项目思维转变,让我们认识到设计更加逻辑化的一面。在草图阶段与平面设计上,两位老师分别从高差处理与水岸设计提出了宝贵的意见,我们不再一味追求图纸美观,而是追求场地功能更加合理,景观使用体验感更加舒适,让我们体会到了设计更加理性的一面。最后,再次感谢两位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受益匪浅。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