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工业设计系2019级绿色设计创新班《绿色设计方法(1)》课程成果

发布时间:2022年4月25日 分类:课程设计 浏览量:1831

# 传统文化再设计

# 19级绿色设计创新

课程概况 

《传统文化再设计》是绿色设计方向的重要课程之一,19年、20年的“香”主题、“茶”主题都成果丰硕。今年,该课程落到传统文化中“生活起居”的主题。面对这个较泛的主题,19级绿色设计创新班分为八组,同学们各自选择了感兴趣的细分方向进行研究与设计。

本次课程共三周,分为前期的传统文化艺术的理论学习与后期的设计方案实践。

理论学习部分引入了南京艺术学院张明教授在慕课上的《文化创新产品设计》的优质课程资源,课程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造物方式现代转译设计的相关概念及其背景;中国传统造物方式现代转译设计路径——‍审美与抒情方式、生产与使用方式、伦理与等级方式、材料与构件方式。

在课程上,陈朝杰老师还给我们分享了许多好书,包括《万物》《给设计以灵魂》《太湖石与正面体》《曲院风荷》《挑食的设计》《散步中的设计》《设计,不安于室》《窥视欧洲》等,从中学习大师们是如何活化传统文化。另外陈朝杰老师也给予同学们选择空间,各组同学可以选择感兴趣的书去阅读,并做读书分享。

设计实践部分,陈朝杰老师引导我们回眸中国传统文化,切身感受并深度学习所选的文化主题,从中共情,并将中国传统文化接轨现代生活,设计出符合现代中国人生活方式的产品设计。

班级合照~

Greeeeeen

推文发布的前一日(4月23日)恰是世界读书日,本次课程线上展将展示各组同学的读书分享、文化研究与设计成果。

此外,本篇推文不仅仅只是展示本次课程成果,更是希望读者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看到传统文化再设计的无限潜力。

一起来看看在三周的时间里,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工业设计系的陈朝杰老师和19级绿色设计创新班的八组同学是如何从中国传统文化出发,如何用设计实践探索中国的设计。

古代郊游
鼓雨

陆晓斌 吴凡 张嘉玲

《从天书到地书》

徐冰

关于传统文化的现代转译,徐冰老师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在他从天书到地书的艺术实践中,我们看到汉字-这一几千年如一日滋润我们民族的文化符号,是如何被抽象解构(天书)-融合重构(英文方块字)-重新理解及诗意地表达(文字写生)-提出面向未来的洞见(地书)的。以至于合上书后,我感慨:“第一次觉得自己每天使用的汉字原来这么有文化。”

古代郊游文化研究

思想文化
文化转译

空间场
设计展示

* 研究过程:后疫情时代,户外露营成为了都市人的新风尚。目前的露营以模仿欧美以及日系的方式和调性为主。我们通过大量的案头研究,了解古代文人雅士是如何“露营”的,以及挖掘他们行为的背后反映的志趣和追求。进而针对当下露营过度物质化、形式化的现象,提出了通过加强与自然的交互引导人们感受自然、解放天性。最终通过设计概念的呈现,为现代人的露营提供了一种替代性解决方案,用中国智慧回应现代热点问题。

* 设计说明:「鼓雨」是一把引导都市人慢下脚步,静心听雨的雨伞。透过挖掘鼓点和雨点间的关联,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不断地诱惑人们:“慢下来听听雨吧,忙碌的一天值得短暂的放松!”

滑动查看详细内容 ▼

→  →  → 

内附《赤壁赋》激情朗诵片段!

二十四节气

岁岁丰收

曾家怡 陈杏怡 林佩珍 许淑娴

《二十四节气志》从气象大数据的角度,我们了解到了二十四节气的文、理、古、今。整理出与传统节气知识相关的物候,更能了解节气随时代的演变和发展。二十四节气是“未完待续”的文化。我们的传承,不是只从古籍中寻章摘句,还要留下这个时代对她的独特贡献。使她,充盈着科学的雨露,洋溢着文化的馨香;使她,既在我们的居家日常,也是我们的诗和远方。    --宋英杰

设计展示

设计背景:在后疫情时代,居家隔离和出行受限成为常态,随之给人们心理上带来了焦躁、恐‍‍慌、不安的情绪...
我们希望人们能够更多的关注自我,通过一场沉浸式的娱乐活动来达到抚慰焦虑、治愈心灵的作用。
文化研究过程:二十四节气是农耕社会当中指导农事活动的一种体系,我们的先人一直在这块地上琢磨着阳光、雨露、温度、风向,尝试观察着各种植物在这块地上的生长,渐渐认识到春、夏、秋、冬的特点,慢慢明白了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对于耕作的至关重要,逐步摸索出稻谷播种、生长、收获的最佳季节。我们提取这个体系当中对应的规则,把它转化成游戏运作的规则。

设计研究过程:1.作物设置:

选取了24节气发源地的+种农作物作为游戏作物的原型。(以其对应的种植规律为游戏规则,还原传统农事节律)

2.地形设置:

我们选取二十四节气发源地的三个主要地形,设计成不同属性的玩家面板。(不同面版种植的作物类型不同,使游戏更加多样化)

3.跑分规则设置:

提取二十四节气中指导农民进行农事活动的体系,设计成跑分规则。(在四季更迭、节气变换中播种与收获,体会二十四节气对农事活动的指导意义)

4.交易设置:

以二十四节气文化中的饮食习俗为原型,设计为集市板块中交易与兑换的体系。(玩家们可以进行交易,获得更高的收益,同时增加互动)

5.道具卡设置:

当然,天有不测风云,并不会一直风调雨顺。所以我们在游戏中设置了可以改变气候的道具卡。(玩家可以通过道具卡对自己或其他玩家的作物造成影响。)

作品描述:我们以二十四节气为核心,设计了清新又精美国风面板与作物卡片,加上具有历史气息的铜钱与元宝,令玩家沉浸式体验传统种植与集市交易乐趣,同时宣传二十四节气文化;在快乐种田的同时,来一场奇妙的节气之旅。

沐浴文化

研而浴

叶汉燚 蔡燕珠 官蔓茹 李昱

《给设计以灵魂》

喜多俊之

《给设计以灵魂》主要介绍的是设计师喜多俊之将日本传统的工艺与现代设计结合的一些经典案例,譬如手抄和纸和“TAKO”灯具,拼木工艺和托盘等等,这些案例和设计师的创作思路不断地启示我们,对待传统工艺,不仅要灵活地运用匠师的传统工艺技术,还要带入新技术,制作符合现代生活的物品,才能让我们的传统工艺得到传承和新生。正如喜多俊之所言:“确信只要做出能让人感动的东西,传统工艺就能存活下来。”

宋代沐浴文化研究

设计展示

本小组的选题是宋代沐浴文化,我们从古代沐浴的器具、用料、流程等多方面了解了它的文化内涵,我们发现古代人赋予沐浴去垢防病、斋戒礼仪、放松身心等多层意义,足以见得古人对沐浴是十分讲究的。

反观我们在快节奏和去自然化的现代生活中渐渐缺失了对生活的仪式感,所以我们的设计就是希望用户能在洗浴的过程中重拾这种对生活的仪式感。

产品“研而浴”由“研”和“豆”组成,“研”和“豆”的灵感分别来自于宋代的茶磨和澡豆。“豆”分为香料豆和用料豆,洗浴时可以选取不同功效的用料豆和自己喜欢的香料豆放进“研”中研磨混合,再将“研”下方的木盒子拧下倒出粉末加水搓,搓出泡沫即可进行洗浴。希望用在“研”“倒”“搓”等一系列洗浴流程后,能够慢下来,不仅更有仪式感地对待洗浴,也应该更有仪式感地感受和对待自己的生活。

使用演示

无念

泉spring

张嘉欣 林泳豪 杨雨萌 郭大林

《图解情感化设计及案例点评》

陈根

研究过程
滑动查看详细内容 ▼

→  →  →  →     

设计展示

反思现代人被快节奏的生活使役,

身处困境却难以抽身的现象;

取古「若见一切法,心不染著,是为无念」之道,

以人们在杯空时起身接水的日常行为为切口,

「泉」旨在增强人们获取水源时的纯粹感受,

在观察水流出的不自觉间,

短暂去除生活中多余的杂念,放空自我,得以喘息。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侨批

侨批快递单

林培虹 马滢 谢琬婷 袁嘉伟

《日用之道》

高一强

《日用之道》这本书旨在探讨日用器具与使用者的生活方式、文化传承的关系,介绍了人的记忆、认知与器物会相互影响的原理以及我们应当如何看待,其中对于人认知器物的方式的探讨带给我们深刻启发,为之后的人性化设计工作提供了更深层次的思考方式。

侨批文化研究
设计展示

侨批,指从清末时期开始流行的海外华侨通过海内外民间机构汇寄至国内的汇款暨家书,是一种信、汇合一的特殊邮传载体。

本组成员通过将侨批的物流属性和现代物流业进行有机结合,设计了一款以传统侨批样式为基础的别样风格的快递单。我们研究了传统侨批上各种元素的含义和作用,如红封条、印章戳记等,并与现在广泛使用的快递单上的信息进行联系,设计了本快递单的特色外观。

快递单正面印刷的快递信息可以沿设置的虚线撕下,露出透明层。透明层印有中国地图轮廓和本次快递从起点到终点的运转路线,使用者可以保存本快递单,在收集一定量的快递单后通过摞叠可以一览过去一段时间中自己的快递“走过”的大江南北。我们设计通过这种方法鼓励使用者破坏快递单上的个人信息,防止信息泄露。

由于该文化具有地域局限性,我们小组在对其的探索上花费了不少时间,细致入微的了解了侨批中的每一步,希望从一些细微之处发掘出一些值得深究的点。最终我们也成功的把这些有意思、有意义的点巧妙的融入了我们的设计之中。

我们希望,在弘扬“侨批”这一传统文化的同时,能够同时鼓励人们撕毁快递单,保护个人隐私信息。三江出海,一纸还乡。希望这张快递单的面试,能引起时代的共鸣,让大家谨记那个艰辛饿岁月。

折枝送别

福枝Tissue

张炀 张苑玲 莫嘉颖 梁梓健

《简约至上》

Giles Colborne

“Less is more”,设计界中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经典理论,在生活中,有句俗话说的好:听过很多道理,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设计中的理论也一样,懂得很多理论,但是设计出来的作品依旧很糟糕,总感觉好像还欠一点什么,在设计中,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不断摸索。

《简约至上》从字面上理解,是简洁,但绝对不是简单。这本书在一开始就会告诉你,简约设计是操作简单,容易理解。可能没有了解过这本书的人,会认为这本书是在平面视觉设计上做功夫,其实不是的,它是一本讲用户体验的书籍,是一本讲交互设计的书籍,

我花了两天的时间看完了这本书,并且大致总结了一下,在短时间内,对我的设计帮助不会很大,因为理论到实践都会有一段很长的试错过程,但是对于我的设计方向指导却是永恒的,不会过时。

作者以浅显易懂的文字讲述了简约之美,以及如何设计简约产品的道理,至此以小2k的文字整理作者的观点,以及对自己在产品设计中的一些思路和启发。十分推荐大家去看看原著。

折枝送别研究

研究的文化选题:‍

折“红花”枝送别潮汕祈福文化——折“红花”枝送别

研究过程:我们从祈福文化入手,发现在延续至今有了一系列的祈福文化。其中,潮汕祈福文化中独特且完善的的视觉风格流传至今,有着传统文化的传承及其象征的深刻含义。

纪录片《潮州热》

这部纪录片,介绍了潮汕的祭祀文化。

对于潮汕人来说,少不了的当然是拜神。初一十五拜老爷,大年初四拜财神,大年初七拜三山国王,七月半拜祖公......可以说潮汕人不是在拜神就是在拜神的路上,因为他们一年至少得拜53次神。大到婚丧嫁娶,小到搬家做生意,潮汕人都喜欢去拜一拜。他们的拜神是系统的,完善的。一到游神拜神,家家户户都会杀鸡宰鸭卖猪肉,摆供桌,拜祖先,拜神明。

我们发现,如今很多地方的祈福已经淡出日常,连潮汕这样祭拜风俗明显的地方也淡化了。因此我们希望通过让淡出日常的祈福文化与生活起居结合起来,让传统信仰和新型情感寄托联系起来,找到现代与古代祈福的平衡点。

设计展示

设计切入点

“折红送别”——远行之前,潮汕地区的父母会折下红花枝,给孩子一路贴身相伴,寓意平安吉祥。

外出的柚子肯定都有这样的体会:收拾东西的时候,总能在行李箱里翻出几支小枯叶。

不做他想,肯定是离开潮汕的时候妈妈放进去的红花仙草。

甚至有朋友直言,即使他们变成枯树叶,也不忍扔掉的原因。不仅是因为他们能保佑平安,也记载着家人的“照应”,身为潮汕子女,都明白这是母亲表达爱的方式。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植物在潮汕民俗中的应用就充分地体现出鲜明的物化象征特征。用人们对红花熟悉的感知,去解释产品物化象征的品质。

用通感和修辞的设计手法,从视觉、触觉、听觉出发,寻找与之对应、可以转换的符号元素进行叙述与传播;让用户在感官体验、行为体验或者情感的深度体验中得到满足,最终与用户达到情感共鸣。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作品描述

在我们外出使用纸巾时,开盒瞬间折断了开口的木质红花枝,啪的一声让我们回想起出门时,送行的父母为我们折下红花枝许下祝福,在无意间唤起对家的回忆而感到欣喜。在纸巾使用结束后红花枝将随着最后一张纸的抽出而掉落,我们将可以更长久的将这份祝福与回忆保存,从而获得更多的力量。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沐浴

宜淋

郑林一格 钟茹茜 郭涟瀚

《中国工艺美术史》

我们小组选择的读物是《中国工艺美术史》。这本书以“朝代”+“工艺门类”这两条线为脉络,深入浅出地为我们展现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工艺美术发展。工艺美术和生活密切相关,我们以分章节的方式阅读此书,再通过小组讨论讲各个部分的内容串联起来,以此对过去人民的生活有了初步了解。作为一部通史,它为我们小组的调研工作带来了很多帮助,结合我们组的选题”沐浴文化“,我们在书中提取了许多与沐浴相关器具的知识,获益匪浅。

古代淋浴文化研究
古代沐浴文化底层分类
现代沐浴行为细分
古代沐浴器物
匜—古今联结载体探寻
设计展示

第一代 宜淋

设计反思:初代产品在造型、形式、方式上与匜脱节,令人难以代入其中,难以产生古今交融之感。

第二代 宜淋

结合传统沐浴水器“匜”的造型,我们设计了此款名为“宜淋”的顶喷花洒。在顶喷内部引水面处设置了起缓冲作用的涡轮装置,避免高水压带来的冲击肤感,形成轻柔、温和的束状水流。将洗澡的行为赋予古代沐浴的仪式感追求,以轻柔的涌流打断快节奏的生活,唤起流程千年的精神享受。

餐桌礼仪

青铜礼

冯祥宏 孟大双 刘家欣

《给设计以灵魂——当现代设计遇见传统工艺》

喜多俊之

在传统工艺日益衰弱的日本,怎么让传统回归日常生活、高附加价值的产品所要求的原创性以及如何开拓日本之外的市场。让喜多大师不禁提出两个疑问:“设计的灵魂是什么?、创意的根本在哪里?”

全书也围绕着这两个问题展开讨论,喜多大师列举了他的六次经历,阐述了如何把传统工艺融入现代生活,并进行传播。这本书对我们的课题影响也非常大,特别是《石川县轮岛的漆器》。让我们认识到器具是用于生活的工具,而如何活用不丧失该传统呢?喜多大师提出了思考方向:“必须重新检视节庆的场合究竟是什么呢?”

我们的设计也是基于此出发的,“是否可以让人么在生活中也能享受到礼仪之重,也就是将古代的优秀传统礼仪带入到日常生活中”。通读整本书,带给我们的收益非常大,我们读前人的书,与他们产生对话。从中获得思考与启发,学习的意义莫过于此。

在现代生活中,人们简化、不重视、甚至忽略餐桌礼仪,从而造成了许多年轻人甚至长者在餐桌上出现一系列不文明不礼貌的用餐现象。

研究中我们发现很多不礼貌的用餐行为是因人们潜意识中缺乏餐桌礼仪,且缺乏相应引导,因此我们决定以餐具为媒介,重现古代餐桌礼仪,并将我们的核心——谦让融入到餐具中,引导和提示人们注意谦让。

《青铜礼》以古代礼器青铜器为造型灵感,让人们感受到蕴含在青铜礼器上的古代的餐桌礼仪;而在餐具的边缘,采取的镂空设计暗示用餐者不要盛的太满,要注意谦让,重视餐桌礼仪。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