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旅游学院艺术学院环境设计系2022届毕业设计展·室内篇
发布时间:2022年5月21日 分类:毕业设计
浏览量:2054
姓名:张以娇学号:1805301056班级:18环境02
指导教师:罗德泉
设计说明:本次课题以“巴蜀餐饮文化”为主题,旨在将本土文化进行现代化、国际化的表达,巴蜀餐饮文化是我国传统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展示出独特的生活美学思想。巴蜀餐饮文化在中国文化有着重要影响,从空间的组织构成、界面装饰、场景布置入手并与80年代复古风格搭配,对巴蜀餐饮文化进行演绎表达,旨在打造一个能传播文化、吃喝玩乐为一体的美食街,增强人们对四川地域文化认同感,从而吸引消费者,促进商业发展。
姓名:朱凌云学号:1805301001班级:18环境01
指导教师:罗德泉
设计说明:该选题研究的是国际品牌酒店面向年轻群体的一种设计范式,通过年轻化的游戏文化元素设计,提升酒店艺术文化表现力和装配,设计主要针对时尚游戏元素在酒店公共区域运用的设计考究。设计主要研究如何在设计酒店的主题文化氛围时融入主机游戏文化元素来符合新一代酒店的设计的审美。同时通过对酒店游戏主题定位的分析,寻找契合主题的设计元素,对酒店室内空间的布局陈设设计,总结出在新一代时尚酒店装饰设计当中使用游戏元素营造氛围的方法。
姓名:刘士枫学号:1805301125班级:18环境05
指导教师:宋晶
设计说明:从社会伦理发展及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人宠公共空间是不可或缺的,成都作为以公园城市为发展方针的新一线城市,养宠人群急增,宠物增多,导致加剧城市公共卫生安全,人宠矛盾激增,城市限令等问题,建设人与宠物特有的活动区域是为城市发展建设之中不可忽视的一点,通过国内外宠物活动空间特满足人宠需求,让公共空间与城市公园的依附型关系推动人宠公共空间和城市公园建设的巧妙结合。将人宠共处·共享·共融的概念引入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中,重构人与宠物的关系,关注人与宠物共同营造的空间环境,并将人宠共融转译为空间策略,革新空间组织逻辑,空间形态与环境形象,设计一个关于人与宠物和谐共融的乌托邦。
本设计以人宠公共空间设计为主要设计内容,以共享·共处·共融三点理念为设计方向,外貌、结构、功能、空间、景观等五个方面出发设计,为国内城市公共空间创新提供新的思考,推动公共卫生健康发展,提高人类居住环境质量,总结人宠公共空间的基本设施和设计思路,针对我国宠物与人共同活动的公共空间的理论和实践相对缺乏的环境下,提出人宠公共空间的设计可行性。
姓名:雷远震学号:1805301133班级:18环境05
指导教师:宋晶
设计说明:本设计以外卖员未来社区空间设计为主要内容,通过调研发现当地问题,以空间形态设计、不同人群居住区域设计、共享区域空间设计、社区景观设计四个方面出发进行设计。设计立足于选址地优劣势,通过采访搜集现存问题,极大化利用当地多样性和设计。针对外卖员中不同人群和不同需求,设计出多样化的模块式居住单元方案,在多人宿舍、夫妻、单身宿舍方面,对人数不同进行隐私、收纳、风格进行设计。针对外卖员的基本需求、生理与心理健康、生活状态等设计出共享模式社区方案。本次景观设计为社区提供了公共景观设计,场景景观设计和规划社区景观路线等。为社区的美化再添一笔,也是完善社区的基础功能设施,为骑手提供休闲、娱乐、运动的空间。
姓名:谢梦学号:1805301087班级:18环境03
指导教师:宋晶
设计说明:本设计为全面贯彻乡村振兴战略,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以在当下农村中的社区活动中心为主要设计内容,从活动中心空间形态、空间布局及功能构成等方面出发,通过“尊重自然,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进行空间设计,期望能够直观地反映村庄独有的文化与风貌,提供合适居民活动的场地,满足不同人群多样化的活动需求,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姓名:蔡宇沁学号:1805301084班级:18环境03
指导教师:单宁
设计说明:世博会中国馆内容是以主题“文明、生命、和谐”展开的,设计应当紧扣展览主题,合理编排陈列内容体系,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展示中国不同地域文化的体现,抓住文化中的重大节点,来展示民族独有的特色特点,从多方面切入,做到千变万化,这样才能使展览既能娓娓道来,又有高潮迭起,淋漓尽致地展现中国思想精神的精髓。展馆建筑与展陈空间融入中国元素。在建筑设计上,不同于传统的砖混结构,采用更轻盈的高科技材料构建。在展陈空间中,大量运用艺术手法衬托展陈内容,营造一种中国式的展陈美,让游客仿佛置身其中。
姓名:唐晨学号:1805301061班级:18环境03
指导教师:单宁
设计说明:大型开放式展厅通透宽敞,如同一个巨型的军工厂,不仅是展示空间,更是一个满足 人们需求的多功能空间。展示的手法多种多样,加入交互系统,使得展示内容更具趣味性,而不单单是传统的展陈手法。
姓名:周芷伊学号:1805301080班级:18环境03
指导教师:单宁
设计说明:本项目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主要研究“三苏”文化,对苏洵、苏轼、苏辙三人的生平及作品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在空间中的表达手法展开设计,在展馆的整体设计中主要提取三个元素:山之形、水之韵、诗之意。一层主要以展示游览为主,中庭采用荷花池互动装置的设计增强游客的体验;二层主要以休息、体验、办公为主,设计播放室让游客更加直观的认识“三苏”文化,设计虚拟系统让游客直接与“三苏”文化接触。建立多层次人物纪念馆,从文化价值的变现、活力的互动中心、丰富的文化资源、创新的导视系统、满足年龄层次需求、提高群体体验感受这几个方面来体现。
非遗视角下活态化展示空间设计——以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为例
姓名:张柳学号:1805301142班级:18环境05
指导教师:姜一
设计说明:传统非遗文化在现代经济社会的大背景下备受冲击,宣汉县的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便在其中,进行薅草锣鼓非遗展馆的设计是希望可以提供给人们重新认识本地非遗文化的平台,引起人们反思传统非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保持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
姓名:钟春燕学号:1805301114班级:18环境04
指导教师:蒋梦菲
设计说明:翻天覆地的新生活,让人们已经不满足于吃得饱穿得暖的现状,他们扩大了需求圈,希望自己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好,而其中住宅形式问题显然已成为社会的焦点。由于我国住宅的发展起步晚,导致它的落后与形式单一,这样的形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多元化的需求,因此我国转变传统的建筑方式,大力发展模块化建筑,而集装箱建筑作为预制化最高的模块化建筑在国内逐渐发展起来,最为常见的就是工地的临时住房。而到了如今的二十一世纪,我国的模块化建筑依旧停滞不前,当初的住宅形式逐渐显现出了弊端......此次设计方案以工地住房为例,针对建筑工人居住条件、工程临时可用地面积减少、运输造价等问题,从功能、经济、生态环保等方面进行模块化可移动住宅的设计,意在打造价格便宜,运输方便,易制造,满足建筑工人需求的模块化住房。
姓名:赵雪宇学号:1805301016班级:18环境01
指导教师:覃祯
设计说明:本案设计灵感源自电影《星际穿越》,“爱是我们能感知的唯一一种能超越时空维度的东西”。提取电影中的时空黑洞隧道以及五维空间。因此以“时空间隙”作为主题,旨在打破传统单一的就餐照明模式为基础,创造艺术光影与主题餐饮相结合的空间,为顾客提供一种仿佛置身于太空的用餐环境。设计主旨是将时间与空间交织,使整个空间被填满以创造一种壮观且抽象化的视觉景象。有时人们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望洋兴叹,它的每分每秒都在无声无息中流走,不能捕捉、不被支配。重现过去、现在、未来的永恒时刻,把所有的时间空隙,不妨留给值得的人与事。
姓名:陈婷学号:1805301072班级:18环境03
指导教师:张琳 焦文斯
设计说明:“和•杏”是以书店为基础,涵盖阅览、植物、品茶、下棋、参观、文创售卖的城市阅读公共空间。银杏作为成都市树,本身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将银杏作为设计元素,注重空间之美、阅读之美、文化之美、环境之美、艺术之美、和谐之美,推动天府文化传承发展。“和”字寓意着渴望安定、从容、淡泊、幸福生活的愿望,也体现着成都人谦和、温润的性格特征。“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希望通过我的设计,打造出属于成都的文化地标。
姓名:陈勇学号:1805301045班级:18环境02
指导教师:张琳 焦文斯
设计说明:以广安市协兴老街为设计对象,通过提取广安传统文化中的文化符号以及蕴含文化特色的模式运用于当地老旧街道空间的改造设计之中,围绕“红色旅游胜地”的发展定位,以红色精神作为设计主题,同时结合老街的集市文化、田园文化进行主题氛围、配套设施、特色民居以及资源应用的设计。通过当地旅游资源+特色文化的方式推动旅游经济的发展以达到乡村振兴的目的,为乡村振兴提供一种借鉴思路。
“三味”生活社区——基于城市微更新时代下社区点式设计
姓名:向睿学号:1805301112班级:18环境04
指导教师:张琳 焦文斯
设计说明:通过设立点式对社区进行改造,从局部入手进行改造设计,促进城市的有机微更新。通过更新改善当地人群的生活环境,帮助快速融入到社区生活当中,满足生活需求——运动、购物等。充分考虑区位特色和文化特色,打造多个为群众日常生活提供基本服务和设施的生活单位,对居住环境进行针对性的改造设计。
设计从功能入手,文化辅助,以人为本。通过对空间结构及场地文脉的梳理,并借助新的设计语言和现代科技互动的技术来实现场地生活文化的新旧连接,打一个极具时尚开放与生机活力的城市社区空间,让市民有良好的活动空间,尽最大程度满足当地人们的工作和社交的需求,与此同时也可以不断吸引商户入驻、游客到访,形成一个极具活力的街区。
姓名:伍奕琳学号:1805301090班级:18环境03
指导教师:朱桉卮
设计说明:方案是以湖湘文化为主题,将古典与此刻相结合,以简洁明快的设计风格为主调,加入湖湘元素,将传统湖湘文化与现代设计创意有机结合起来,创新餐饮空间设计,实现文化在餐饮设计中的创新。主要装饰材料为浅色木饰面,以大片红灰色微水泥涂料铺装墙面及各种湖湘元素陈设,体现湖湘之美,创造一个清新、典雅的就餐环境。通过对湖湘文化的元素提炼和现代空间模式介入,构建新时代的湖湘文化餐饮空间。
姓名:杨福萍学号:1805301076班级:18环境03
指导教师:朱桉卮
设计说明:賨人文化:賨人是一个英勇善战的古部落,因战功赫赫得到了减免赋税的待遇,賨就是古代赋税的一种称呼。賨民多居水左右,血性勇武,喜歌乐舞,聚族而居,质直好义,土风敦厚,傈悍骁勇,英勇善战。将賨人文化提取出来,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运用在民宿设计中,将空间合理划分,进行平面布局,庭院式的布局相较规整,中间庭院的篝火休闲区和屋内的餐厅将住客聚到一起,体现賨人喜欢群居的特点,客房分为3间单床房和1间双床房,1和2带有阳台,3和4露天可看天空,软装选用賨人擅长的手工,如麻编、竹编、陶瓷,建筑屋顶采用賨人建筑住宅时所用的两坡式,庭院紧靠小溪满足賨人沿河而居的生活特点。
姓名:罗茜学号:1805301052班级:18环境02
指导教师:朱桉卮
设计说明:该设计旨在为雅安市雨城区打造一个集汉源花椒文化于一体的主题餐厅。该空间将介绍汉源花椒的历史文化,保留汉源花椒文化的传统特色,并将这些特色融入餐饮空间的设计中,学习并享受汉源的美食佳肴。我希望通过我的设计,突出四川的精神和文化背景,提高川菜与其他菜系相比的地位,并加强汉源人民的地方文化认同和归属感。通过对汉源花椒文化的特色餐饮空间建设,使大家可以在享受美食带来的愉悦,同时还能在进入该餐饮空间时,了解到汉源的地域文化特色内涵,使得汉源花椒文化特色得以推广和宣传。
“汝”乡随俗 藏区村史馆设计标准探析 ——以黑水县谷汝村为例
姓名:郑浩霞学号:1805301094班级:18环境04
指导教师:罗君
设计说明:“汝”乡随俗村史馆标准探析设计是旨在改变传统村史馆空间设计,针对村史馆的功能需求、乡村建设价值与文化需求进行分析、研究与设计,重视村民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提升谷汝村风貌、文化、凝聚力。思考如何以村史馆的设计来带动谷汝村的产业与旅游业,使村史馆在自主振兴与持续振兴中不断进步,拉动乡村经济增长。针对谷汝村的村史、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红色文化,在设计方案中以时间点为基础,从谷汝村苦难史开始讲述,再到斗争史、拼搏史、最终的成果史逐步从过去到未来展现,将谷汝村的村史村情以回溯以及对未来展望都展现出来。
移距宜居——旅居养老模式下白坝村传统民居环境更新设计
姓名:刘婷学号:1805301002班级:18环境01
指导教师:卢睿泓
设计说明:旅居养老针热爱旅游、注重健康的乐龄老年群体,项目通过对华蓥山白坝村传统民居的环境更新设计,打造生态性的乡村养老体验和旅游文化资源的深度结合,设计以满足人性化、符合老年群体需求,故考虑无障碍通道、安全扶手和医用级电梯等细节设计,针对老年群体对环境进行更新设计,最终达到适老化,让老年群体能够真正的体验到“旅游+居住+度假+享老”这样一个生活式度假的养老模式,并且在旅居养老的体验过程中有“家”的归属感。
姓名:周宇学号:1805301117班级:18环境04
指导教师:卢睿泓
设计说明:乌托邦指理想化、美好的地方,共居·乌托邦意在居于当下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中,创造一个属于年轻人这一特定人群的共同生活圈,营造一个从钢筋混凝土城市里生长出来的温暖乌托邦,提升青年的城市归属感。由题目共居·乌托邦分出四个支系,分别是温柔、友谊、动物、生态·乌托邦,对应居住、交流、猫室以及绿植空间,并以宫崎骏的动画《千与千寻》为设计点来构建整个空间与动画的场景流线。
姓名:何雨航学号:1805301067班级:18环境03
指导教师:卢睿泓
设计说明:本设计基于目前城市发展趋势对城市边缘区的影响,在社区基础单元上进行未来视角下的营造设计探索。以项目选址为例,通过对其的社区营造设计,解决边缘区因逆城市化带来的流动人口的生活与精神需求,强化需要社区生活的当地居民体验,打造未来化社区。通过对模块化住宅的组合,延伸公共内容,使两者间结合为和谐的一体建筑。同时在对建筑空间生成的过程中探寻中国本土文化符号的融入实践,对未来社区的营造进行探讨。
姓名:李根学号:1805301103班级:18环境04
指导教师:王鹏辉
设计说明:随着国家的飞速发展,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在高层发生灾害后的人民进行逃生的安全问题成了一大难题,不仅要正确的掌握的不同灾害发生时的逃生方法,还要学会提前的预知灾害进而快速救援逃生。所以我将打造一所坐落于高层建筑之间的逃生舱空间,能应对各个高层的安全隐患,使高层人民的逃生率大大提升。并且同时满足人民应急生活的大部分功能,对高层人民的身体及精神都得到保护。根据人民逃生、医护、应急、休闲等空间都进行了全面的打造。并且根据平日使用情况,对空间外部进行了楼梯亮化,让人民感到安全舒适的灯光环境来降低灾害带来的精神恐慌,也能吸引周边人群促进夜经济文化消费。打造一所紧急状态下的可供逃生人员临时使用的安全舒适、多元化、多功能、多模式的未来空间。
姓名:马新本学号:1805301107班级:18环境03
指导教师:王鹏辉
设计说明:本方案以成都阳光樱福亲子同步成长中心为例。首先纵向利用好其立体空间的面积,在相同的空间内实现更大更加合理的承载量;其次摈弃传统的幼儿托育空间功能设施划分单一的特点,而是将空间变为可变空间,增加对空间的利用效率;最后空间的整体空间氛围风格采用更加明快具有活力的线条以及色彩,让空间内的人员流动性更强。从而实现该机构拥有符合现行规范内的更大的人员承载量,更低的运营成本,并且为推广这种做法做出先行尝试,给社区今后的托育改造提供有益的参考。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