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2022届研究生毕业设计作品展览 | “林中芳华”:环境设计方向

发布时间:2022年5月25日 分类:毕业设计 浏览量:1775

林中芳华
2022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研究生毕业设计展

前 言
       芳喻美好,华谓韶华。2022是承前启后的一年,承党之百年初心使命,启青年之凌云壮志。我们目睹了冬奥赛场的迎难而上,见证了神舟航天的同舟共济,历经着全民抗疫的坚韧信心,更有北林学子的勤学笃行。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北林学子面对疫情的层层阻碍勇于创新、勇克难关,以此不同寻常之形式开幕云端。纵疫情使大家天各一方,但一时困顿并未消磨北林艺苑学子对专业的热爱及对未来的憧憬。于此毕业之际,北林艺苑学子在满目琳琅的展览作品之中呈现专业素养,在精美绝伦的创作之中绽放青春芳华。本次“林中芳华”研究生毕业作品展中,集合了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2022届设计学与艺术专业硕士的环境设计、工业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动画与交互设计、装饰与公共艺术设计、美术六个专业研究方向的研究生设计与创作作品。一幅幅作品皆是对研究生三年学业生涯最完美的答卷,展现了学生们的专业技能和艺术灵感,融入了艺苑学子对创作的热情和对艺术的热爱,也反映了年轻一代对艺术、社会、生态环境和人类命运等问题的深入思考。作为林业大学的艺术学子,在入校时便种下了一颗“信念的种子”,秉承着“知山知水,树木树人”成长理念,以所学“替河山装成锦绣”,用实践“把国土绘成丹青”,长于林荫,报以芬芳,追忆林中,芳华永驻。春去夏犹清,林间芳华浓。在此绚烂之际赴云端共赏艺术与设计的魅力。

寄语2022届研究生学子:博学笃志,锐意创新,以梦为马,不负芳华。让我们一起进入线上展览,感受“林中芳华”的绽放!

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2022年5月

 触媒视角下北京宏庙历史文化街区灰空间更新研究 
黄艺萱指导教师:丁可

作品简介
       历史文化街区对人类社会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保护更新是迫切且必要的,灰空间在历史文化街区更新中,经常被并入其他空间而忽略其重要作用,导致许多问题出现。近年在我国存量更新大背景下,强调循序渐进和微循环更新,其中,城市触媒理论是相对成熟的城市设计理论,强调循序渐进的改造,主要通过激活触媒点,产生触媒点之间的连锁反应,进而唤醒整个区域的更新。引用城市触媒理论的作用机制,以北京宏庙历史文化街区作为触媒场地,充分挖掘和整合场地的触媒元素;运用空间句法人流聚集分析、实地观察法、访问调查法、SWOT分析法筛选有激活潜力与价值的灰空间作为场地的触媒点;基于场地触媒元素、场地现状、上位规划进行设计实践,提出灰空间分类更新策略,即边界灰空间功能完善、不协调灰空间融合共生、内外灰空间弹性生活,重塑与激活选取出的场地灰空间触媒点;最后对产生的触媒效应进行文化引导、产业引导、政策引导。最终目的是激活整个历史文化街区,希望作为引玉之砖为历史文化街区研究添砖添瓦,提供新思路引来更多的思考与研究。

 共生理念下的城中村负空间优化设计研究 
刘晨璇指导教师:丁可

作品简介
  城中村是城市更新的特殊产物,由于缺乏合理的规划建设,其内部出现大量的负空间,影响着居民生活环境质量,激发各种矛盾冲突,因此城中村负空间优化改造迫在眉睫。本研究通过对草场地城中村进行实地考察,探索草场地城中村负空间的产生因素,并且结合其特殊的区位和周边良好的艺术资源,进而对负空间优化改造。把共生理念运用到设计中,将负空间与场地内其他积极因素进行结合,从而减弱其消极属性,为其他城中村改造提供新思路。
 基于行为心理的幼儿园空间设计研究 
沈茜指导教师:田原

作品简介
       幼儿园是对三岁及以上的学龄前儿童进行幼儿保育与教学的学前教育机构,能够为儿童提供学习、活动、交流、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获得社会常识的场所。但目前国内幼儿园空间设计存在诸多问题,不能满足儿童的行为心理需求。本项目从儿童行为心理需求角度出发,希望通过空间环境的设计使儿童的需求得到满足,让孩子们的体能、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得到充分发展。通过加强空间布局,充分利用现有空间,使其更加灵活;重新设计空间界面,打造开放性与互动性并存的空间形态;通过丰富空间功能,提升空间的趣味性;增加小尺度空间设计,给予儿童安全感和满足感;对户外景观合理规划,增加儿童亲近自然的机会,刺激儿童的感官,加强他们的认知,让其在园区内无拘无束,健康快乐的成长。
 第三空间视角下城市公共阅读空间的再造设计研究 
张钰菱指导教师:田原

作品简介
       选取重庆市湖广会馆作为设计案例,对重庆市湖广会馆进行历史研究及选址分析、空间使用分析并结合现状问题,进行重庆市湖广会馆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再造设计,同时通过第三空间理论背景下提炼出的城市公共阅读空间设计原则,并对应结合增加实体可达性、构建多元空间、增加人群触达、营造空间氛围多种设计手法来具体将理论指导运用到设计实践之中。来指导重庆市湖广会馆公共文化空间的再造设计,构建新型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在保护历史建筑的前提条件下,盘活僵化的历史文化空间,焕发新的城市活力。
 基于老年人行为活动的社区互动空间改造设计研究 
刘雅静指导教师:公伟

作品简介
       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重,养老政策也在不断更新,面对老年群体数量不断增长以及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现状开展课题研究。社区公共空间作为社区改造的重要内容应充分考虑老年人的需求。当前的社区公共空间改造存在较多障碍,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发展和社区老年群体人数的增多,这些互动空间的问题日益突出,将不利于老年群体的身心健康发展。基于天龙苑社区的实际现状,加之对社区老年人群体活动情况的统计分析,进一步了解老年人的行为活动需求。希望通过对互动空间的改造设计研究来打造更加符合老年人需求的社区互动空间环境。
 儿童友好视角下老旧社区游乐空间更新设计研究
姚敬怡指导教师:公伟

作品简介
       社区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单元,梳理芳城园社区儿童游乐空间现状及问题,掌握儿童行为活动的基本特征,设置有序列的儿童游乐空间节点、儿童友好出行路径以及层级配置的儿童游乐设施,最终形成社区游乐空间网络;实现从点到线再到面的社区游乐空间体系建设。进而增强邻里之间的交流互动,提升儿童社区文化认同感。
互动式新媒体在自然博物馆展陈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马骄阳指导教师:刘冠

作品简介
       互联网时代,数字技术使信息的传播媒介发生了转型,互联网的信息共享迫使自然博物馆实体展陈的存在意义和功能发生了巨大转变,自然博物馆展陈设计急需谋求变化与创新。互动式新媒体在各类展陈中的应用日趋成熟,如今的互动式新媒体展陈已不再局限于最初的声光电效果,而是利用各种成像、传感、音频技术协调融入在展陈设计中。互动式新媒体的介入给自然博物馆展陈设计在展品形式、展陈方式、氛围渲染、互动性以及观众的感官体验上带来诸多改变,自然博物馆展陈设计开始进入新的发展模式。在可移动自然博物馆的设计中,互动式新媒体凭借内容可变、信息承载量大、互动性强等特点,使展陈内容的设置可以更加灵活。另外,其可持续利用效果较好,可以为展览的展陈设计节省成本。本次设计实践方案为基于北京林业大学标本馆昆虫标本而设计的蝴蝶主题展览展陈设计。利用各类互动式新媒体技术,打造可移动式的自然博物馆展陈空间,使各地小学学生可以通过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感知来学习自然科普知识,使自然博物馆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职能。
基于共感体验下的品牌形象空间设计研究
杨莹指导教师:张晓燕

作品简介
       在体验经济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审美与娱乐的追求越来越高,所以传统以单一的销售目标为主导的线下零售店已经不足以抓住人们的目光。品牌形象店作为人们日常休闲娱乐的重要聚集地,在生活中有着重要地位,近年来,国内零售行业寻求发展和升级的现象得到了很好的响应,消费者对商业空间的需求增多,对空间的参与度,情感上的共鸣也有所要求。随着我国国货品牌实力的不断增强,国潮品牌作为国民消费关注的重要方向,未来仍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本设计以小众品牌集合店:TX淮海为例,探讨结合共感原理下的品牌形象店的空间设计策略。阐述以潮流品牌为主要业态的青年品牌形象空间的现状与存在的空间体验问题,并基于共感原理的空间体验感设计策略,提出共感原理下的品牌形象店设计原则,并针对于TX淮海提出设计策略,完善其空间设计体验感受。
地域文化视角下的民宿设计研究
周佳裕指导教师:张晓燕

作品简介
       绍兴是一个以水为骨架、以山为基石的千年古城,无论是其颇具特色的滨水戏台、水街并行的交通方式、著名的黄酒与乌篷船,还是植于山间的茶树、台门民居的石框墙、石板街路、石桥,都与山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安山民宿位于大山之中,安山村内泉水、溪流、古井遍布,村民的日常生活与村庄的发展也离不开山与水。本次民宿设计围绕“山水间”展开,意图打造集体验、休闲、住宿于一体的多功能民宿空间,植入与山水有关的桥、茶、街、雨、船、河、石、酒等绍兴地域文化,营造绍兴小桥流水、雨夜街巷等文化气质,以达到内容细节多样但整体又贯穿于一体的效果,使住客在住宿的同时学习和体验当地文化,获得深度旅游的体验感受。在设计方法上以空间为形、文化为影,将绍兴传统地域文化通过符号提炼、色彩提取、场景再现、环境融合等手法,以现代设计形式表现,实现新与旧的融合。
河北省井陉大梁江传统村落保护与创新设计研究
罗景美指导教师:周越

作品简介
  河北井陉大梁江村落是以石头文化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山地村落,其层叠错落的地形地貌、因地制宜的建筑形态和丰富多彩的乡土人文等彰显了大梁江百余年来积聚的独特风貌和浓厚底蕴。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也出现了村落空心化、宅院年久失修破败坍塌、空间衰败颓废、新旧建筑不协调等各种各样的矛盾,那如何从根本上使大梁江村落的“传统”可以得到“保护”,同时对其活化创新以满足“动态发展”的需要,是当前需迫切探究和处理的一个理论和实践命题。因此本研究以村落现状为依据,结合共生理念剖析了本场所的保护与创新设计既需尊重并传承其地域文化,又必须注重村落中人的需求、还应达到新旧要素间的和谐共生,并提出可通过保护传统风貌、植入新功能、重塑重要节点空间、现代化演绎传统符号等设计策略来激发大梁江村落空间活力、实现村落融合共生。
凉山彝族民居室内空间更新设计研究
李赫扬指导教师:周越

作品简介
       本设计通过对凉山彝族传统文化内涵的发掘,对其自然、社会、文化背景进行梳理,从而分析得出凉山彝族民居空间的潜在生命力。通过对于传统背景的发掘及典型空间特征进行梳理,分析提出更新策略,包括多元化的空间功能秩序化、形神兼备的地域文化延续、民族审美的典型符号转译、新建筑技术的合理融入,多维度提高现代民居空间的生命力。通过更新设计,表达传统彝族民居与现代需求的契合之处,引导现代室内设计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和谐统一。最后结合凉山彝族文化的适应性更新研究,对于传统凉山彝族符号进行转译设计研究,并应用于现代空间之中。该方案针对彝家新寨及易地搬迁的共性问题出了更新措施,在功能方面通过对于空间功能的置换与优化展开更新,在民居地域文化延续方面通过典型符号的形译与意译丰富文化内涵,完成传统与现代的合理融合,同时民居融入新建筑技术及科学技术,打造现代化、多元化的综合空间。
当代青年公寓室内公共空间设计研究
蔡璐指导教师:周越

作品简介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青年人群向一、二线城市不断聚集,青年公寓作为一种新型的居住产品,对解决青年群体的居住需求旺盛和推进我国住宅租赁市场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室内公共空间是体现青年公寓文化氛围和连接整栋建筑的重要场域,为青年人提供社交、休息、娱乐、休闲等活动场所,其实际使用价值和精神文化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本设计为提升青年公寓室内公共空间,选取长沙清风青年公寓为设计实践的对象,在场地调研、案例研究、资料查阅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运用了环境安全性、功能多样性、空间交互性、群体个性化、居家归属感五项设计原则与策略,以此更好地实现青年公寓的居住价值,提升环境质量的“微改造”室内更新,满足长沙繁华历史文化街区附近青年承租者对生活品质的需求。
植物景观主题的共享办公空间模块设计研究
崔伊竹指导教师:赵雁

作品简介
       本设计以“绿色+无界”为设计理念,将元素模块与空间模块串联,为人们提供亲密接触“自然”的空间体验,同时其承载了空间的各种可能性和模糊性作用下的未来共享办公空间场所的发展方向。其中,绿色理念旨在将植物景观带进办公空间,以横、纵向的植物景观来创造多样的办公空间模块,让人沉浸在充满自然气息的绿色空间中;无界理念则是将共享性作为设计的首要出发点,通过植物景观打破传统空间边界以创造一种无界感,将碎片化的空间功能串联重组,重塑标准层空间。“绿色+无界”的理念作为纽带串联起共享办公空间设计的过去与未来,传递了新的设计思维和方法,激发出共享办公空间设计的无限可能。同时以植物景观为设计媒介深入优化空间模块,以创造一个亲近自然的办公环境、塑造一个高度自由化的共享办公空间,为希望打破传统办公方式的人们提供了激发彼此间互动交流的绿色办公场所。

弱建筑理念下华北地区乡村人居环境设计研究
侯纬华指导教师:赵雁

作品简介
       本设计House-E的方案推导来源于弱建筑的空间演绎逻辑,在研究了体块的排列、并置、堆叠、错位等一系列秩序化逻辑演绎后,总结出适应性的布局方案,在建筑改造中,思考功能、内部秩序和空间组织在场所中的多种表达,采用轻盈的形态、灵活的布局、简约的材质等设计理念进行构思。以弱建筑的设计手法弱化建筑的体量感和边界、重心转移、依附自然,以局部作为设计的出发点,思考局部与局部的小秩序,给予空间变化的可能,让使用者的行为来激发空间的隐藏潜力,在日常的交往活动中体会空间的暧昧秩序。基于以上的概念推导与构思,最终形成了弱建筑实践House-E项目的设计方案。

情感体验下光环境设计在民宿中的应用
王泽军指导教师:赵雁

作品简介
       消费观念转变的时代背景下,消费者对于民宿的选择,更加看重的是民宿的“内涵”,希望民宿环境带来的体验更多的注重对人心灵的关怀。追求丰富情感体验的消费观念成为时代的主流,但是民宿主常常只为追求利益而忽视质量,在光环境设计上得不到重视,只强调功能至上,对光环境的应用过分强调功效。重视民宿的情感体验是民宿发展的趋势,是环境设计探讨的重点话题,需要我们持续的创新与开拓。该民宿从顾客的体验需求作为切入点,从光环境设计出发,结合光环境对人的影响和对空间的作用,注重自然光和人工光在民宿室内外的应用,多角度的探析光环境和人的关系,从情感体验的三个层次推演民宿中光环境的营造策略,分别对光环境情感体验的本能、行为、反思三个层次进行分析。希望对民宿中光环境的情感体验营造提出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