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浙里出发 | 浙江财经大学艺术学院2022届本科生优秀毕业作品展——环境设计
发布时间:2022年5月25日 分类:毕业设计
浏览量:1000
2022届艺术学院本科生毕业展的主题为“从浙里出发”。浙江是江南文化的代表,历史上,“浙学”思想繁荣昌盛,文学艺术独领风骚,人文精神独树一帜。同时,浙江作为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改革开放先行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在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征程中,改革发展的实践无比精彩。“从浙里出发”旨在引导学生从浙江本土丰富的文化资源中汲取养分,从浙江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征程中收集素材,树立扎根现实创作观。
四年的专业学习,大家对生活与生命的思考凝结成了展览空间中的件件杰作,这一幅幅精彩的视觉图像无一不烙上学院的精神“胎记”。在这里,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摄影、美术学4个专业165名同学们以“从浙里出发”为题,运用多样化的表达,生发了服务于浙江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设计方案;针对浙江地域文化的影像呈现;基于传统艺术语言的笔墨深耕;还有面向社会美育的策展实验。美术和艺术设计的多样化表达,展现出全体学生孜孜以求的专业探索,更是莘莘学子艺术探寻与社会时代精神共振的体现。那不仅是同学们发挥才智、勤奋创造的收获,也是教师们严格要求、细心指导的成果。他们的作品或许稍欠火候,却蕴藏着初露曙光的艺术锋芒。在启航的道路上,他们已经吹响号角。
愿毕业生们新的征程中绽放无悔的青春,飞得更高、走得更远!
姓名:王赞乐
专业(方向):环境设计
学号:180110970119
指导老师:国增林
作品说明:本设计以乌镇传统建筑空间作为载体,对非遗文化进行创造性演绎和展示。在充分考量当代展陈空间特性基础上,将特色地域文化与现代科技进行有机融合。场地主体空间分为三个部分,分别对应同一主题下的三大内容版块:首先是引导部分——蓝印花布,其次是体验部分——皮影文化,最后是沉浸部分——丝织技艺。物质的空间与有形的展品,将丰富的文化与无形的记忆、情感进行链接,使观众在展厅感受到浓厚的非遗文化氛围,受到教育与熏陶。设计也借此生发出特有的力量与魅力。
▌熙暮故里——基于环境感知觉理念的适老化新型养老社区设计
姓名:张吟婕专业(方向):环境设计
学号:180110970419
指导老师:鲁娜
作品说明:在政府大力支持改造空心村的大背景下,选取了慈溪市筋竹村作为改造的目标,打造一个适宜老年人居住的新型养老社区。根据不同类型老人的生活状态和需求,将老人分为自理,介助和介护三类人群,并为他们合理规划与设计三种类型的居住区,实现理想的社区化养老模式,从社区到景观到建筑到室内,形成一套完整的设计方案。以环境感知觉理论为基础,从三种人群的视觉、触觉、味觉、听觉、嗅觉五个方面,打造适宜的生活空间,满足老人的生理与心理需求,改善他们的养老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姓名:朱映欣专业(方向):环境设计
学号:180110970222
指导老师:李瓯
作品说明:这是一个以剧院为主体的综合性娱乐场所旧改项目。采用up-cycling的手法,结合老街区布局来打造一个叙事性空间,用空间留住过去的时间。把当地人们传统的生活化建筑元素融入到装置里面,以此来解决老年人感到孤独和不安的心理问题。还有一点就是“时间银行互助养老”的形式,会请一些健壮的老年人来这里工作,来解决老年人价值认知的减弱的问题,并且刺激年轻人的消费。
▌山根·独思书铺——关于“同调自然”下的乡村人文自然公共空间设计
姓名:黄诗熳
专业(方向):环境设计
学号:180110970107
指导老师:李瓯
作品说明:秉承着以当地的自然人文特征为中心的设计理念,并以当地自然环境为依托和当地建筑为基石和以温州方言为辅,再添以瓯海地区的一些非物质文化元素遗产,在符合小镇发展规划的前提下,打造一个现实中存在的“人类与自然相面见”的可触碰性的建筑空间,让来到此处游玩的人能感受到当地的自然人文。
▌循·瓷·迹——循环经济下的青瓷文化商业复合空间设计
姓名:王佳乐专业(方向):环境设计
学号:180110970115
指导老师:鲁娜
作品说明:循瓷迹即寻觅、循环,寻区域划分的多变,寻青瓷文化的内涵,寻创新发展的手法,将废弃厂房改造为集办公、展览、休闲于一体的青瓷文化商业复合空间。该方案以青瓷圆润质感及对称造型延伸为方圆结合的设计手法,使得空间呈现方弧相间的整体形态,方案基于循环经济理念,从循环材料、循环能源、循环功能、循环结构四块内容展开设计,保留原有建筑结构,利用青瓷碎片水磨石等可循环材料、天然光、风能等实现能源循环,挖掘空间复合功能实现物理空间可变,借助科技手段实现虚拟循环体验及未来办公的数字化,打造循环经济下极富青瓷文化感的邑空间。
▌白山兰舟——基于视觉形象识别系统的财大图书馆空间设计
姓名:吴含颖专业(方向):环境设计
学号:180110970213
指导老师:鲁娜
作品说明:“白山兰舟”,取自“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为更好地发挥图书馆文化宣传和藏书学习的主体功能,营造具有财经大学校园文化特色的图书馆空间设计。该方案首先在原财大视觉形象识别系统的基础上完成提升,再提取视觉系统的色彩部分,进行空间的视觉系统应用设计,方案基于模块化设计理念,从空间功能、家具造型、导视系统三个角度展开,解决现有图书馆空间的视觉导引模糊、空间功能零散、现代气息不足等问题,将浙财标准色与空间导视系统结合应用,以鲜明活泼的大面积色彩作为直接导引符号,营造具有现代文化气息和高度识别性的财大图书馆空间。
▌“清橙”——基于视觉形象识别系统的浙财大艺术学院楼空间提升设计
姓名:吴肖航专业(方向):环境设计
学号:180110970215
指导老师:鲁娜
作品说明:“清橙”,取自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为更好满足艺术学院不同专业的教学需求和学生的学习交流需求,营造具有艺术学院学科特色的学院楼空间提升设计。该设计方案在艺术学院视觉形象识别系统的完善细化设计的基础上,为解决学院楼空间闭塞、功能单一、艺术特色不明显等问题,提出”无边界“的设计概念,从空间功能无边界、空间形态无边界、学习方式无边界三个角度出发,打破专教功能壁垒,突破教室的专业限制,实现专教集多专业传统授课、小组讨论、展示陈列、实验实践的无界限复合功能,有效提高空间利用率,丰富学生的学习交流形式,同时提取艺术学院视觉系统的标志色彩元素,将其应用于空间的导视设计中,凸显学院特色,明确空间的人流指引功能。
姓名:林颖奕
专业(方向):环境设计
学号:180110970208
指导老师:熊倬锐
作品说明:留守儿童一直以来都是农村的痛点,为了使他们能够在生活、学习、娱乐的空间中感受家的温暖,以建设家乡、呵护家乡留守儿童的理念出发,在结合当地的本土文化的基础上,打造一个留守儿童学习与生活结合为一体的公共场所。留守儿童不应只有一眼望尽的命运,还可以奔赴一场未知的远大前程,他们也可以做一个追风筝的人。
▌BOOKS COME学习中心——顺应未来教育发展趋势的新型学习模式
姓名:沈懿昀
专业(方向):环境设计
学号:180110970809
指导老师:邵杰
作品说明:BOOKS COME学习中心的构建考虑到现代学习者不断涌现的新学习需求、新学习模式以及多样的学习行为,同时关注教育理论的改革发展,鼓励学习者个性化的学习,给予学习者极大的学习自主性,学习者可以自由地进入不同学习区域,在不同的学习模式之间无缝切换。从独立学习到小组合作,或从目标明确的学习到发散性的思考,学习者被鼓励自主地去选择学习的场景和方式,从而最终成为学习的主人。BOOKS COME学习中心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满足了新学习方式对社交学习场所的诉求。
▌生活是个圈——邻里共享和睦乡村,公共空间共享计划
姓名:邹妤静
专业(方向):环境设计
学号:180110970821
指导老师:李瓯
作品说明:拆迁规划后的村庄让房屋变得更好了,人们之间的距离变得更近了,但是却也压缩掉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作为为民服务的文化中心,它的功能规划与内部设置将起到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促进交流的作用,这也是本次设计的主旨。
姓名:包妍方
专业(方向):环境设计
学号:180110970801
指导老师:李瓯
作品说明:近年来,杭州市区域老龄化加剧,其中阿尔兹海默症患者占比高达23%,老人因病走失成了社会痛点。老年群体因人口流动、独自居住等原因在城市生活中出现了许多不适问题和多样化需求。为此建立适老化的城市救助空间系统,空间针对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特点进行适老化设计,将空间进行单元组合为提高空间在城市中的适应性。响应“智慧城市”建设,采用全真互联的方式加强老人与空间与第三方的联系,增加老人在城市生活的安全感与归属感。
姓名:李宁
专业(方向):环境设计
学号:180110970707
指导老师:李瓯
作品说明:该设计以发扬当地民俗文化、体现当地风土人情、民俗艺术气息为出发点,将海岛及当地民俗画元素运入其中。意在打造一处位于美丽海岛的艺术性民宿,主要面向家庭旅游群体,并打造地方名片供艺术取材和创作人群游览。将每间客房对应不同渔民画,从画面色彩、节选渔民画进行装饰着手,增强内部空间地域特色和居住趣味性。充分考虑建筑内外部环境的融合,借景入室,营造更沉浸的居住氛围。利用中部采光井,配合垂坠渔网装置,将采光和通风以及光影效果发挥最大并引入沙地环境进行创作,整体营造能感受民俗风情、轻松惬意的居住环境。
环境设计专业 浙江财经大学环境设计专业是一门艺工结合的跨学科的综合性专业,既依托财经大学经管类学科优势背景,又立足于自身设计学科优势基础,围绕具有独立创新精神和设计实践管理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内部环境设计(室内设计)和外部环境设计(景观设计)为专业方向,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创新实践能力过硬、具备项目策划与经营管理、教学与科研工作能力并重的高素质环境设计应用型和研究型人才。毕业生能进入环境设计相关机构,从事公共建筑室内设计、居住空间设计、城市环境与社区环境景观设计、园林设计等实践工作。
环境设计专业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划,以应用创新型能力培养为主线,努力构建分层级、多模块、多平台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在专业课程中,运用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法,采取团队合作方式,将专业知识与项目实践相结合,通过知识拓展、解决问题和角色过渡环节,实现“工学零距离”对接;同时将专利申报、创新创业竞赛、设计大赛的参与引入课程内容,将课程学习和创新实践有机结合,丰富深化课程实验项目类型与内容;教学中积极推广校企合作模式,充分利用学校资源、网络资源和企业单位等社会资源,全方位、多维度、多渠道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掌握项目的能力。逐步形成“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技能教育与创新教育相结合、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专业教学特色。专业教师指导学生获批实用新型专利近百项,学科竞赛获奖近十项,创新创业竞赛获奖近十项。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