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 | 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22届研究生毕业作品展—设计(视觉传达设计)
发布时间:2022年5月27日 分类:毕业设计 浏览量:2538
在这里,你遇见了导师。他立德树人,并以丰富的人生经验、渊博的专业知识以及高妙的创作技艺对你启迪、浇灌与教诲,三年情深,导师成了舐犊的亲人,师生之间也成了忘年的朋友。
在这里,你遇见了经典。师大校园景色宜人,人文底蕴醇厚,陶冶了你的心灵。在课堂里,你领悟了中外大师的非凡,邂逅了历代作品的经典,如今要展示的作品就是与经典对话后的呈现。
……
最主要的,在这里,你遇见了自己。三年的研究生学习,你用心审视自我,逐步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同时也不断丰富自我,升华自我。特别是在三年的研究生学习生活中,新冠疫情两次肆虐,大家风雨同舟,共克时艰,你不断超越自我,并在成长历练中发现了自己的美好。
其实,遇很容易,见才有缘。人潮汹涌,太多的偶遇只是擦肩而过。因此,我们更有理由感谢遇·见,更有理由感谢三年来的师生情和同窗谊。
让我们共同遇见未来!
设计思路:本次设计基于对文物信息可视化设计的研究与理解,以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青铜礼器为研究对象,对后母戊鼎、司母辛鼎、亚长牛尊、妇好鸮尊、羊卣、妇好平底爵等进行图形信息可视化设计研究及设计应用,并在不同媒介的展示中探究信息可视化设计拓宽文物信息传播渠道的方式。
导师:崔浩教授
设计思路:一切景语皆情语,景语是情,情语更是情。读《楚辞·九歌》会令人产生无尽的想象,笔者试图将这种想象转化为画面。通过对人物、情节、环境的刻画,表现人与神的千古恋歌。九歌插画构图简洁,色彩柔和,利用电脑绘制的便利尝试多种笔刷的效果,为呈现一幅更好的画面反复实验,诠释了自身对诗与画的理解。
导师:崔浩教授
设计思路:以东汉时期《缪宇墓志》中的八分隶书为参考,结合黑体形态,得此作品。《缪宇墓志》是汉代碑刻的精品,为八分书体,是隶书发展到成熟时期的作品。该隶书笔画波磔锋利、变化多样、瘦劲刚健、收放有度,追求匀称但又不拘束,有较高的审美追求。在笔画中,突出横、撇、捺、钩画的典型写法;在结构中,文字由左向右有上升之势,横画向上拱起,竖画向右拱起。
导师:宋子扬教授
设计思路:随着用户生活观念的变化与生活品质的提高,用户对谷物的包装有了更加个性化的需求。对于现有的谷物包装在形式、风格、功能等方面都有自己的使用意愿。“一日米记”是以大米为例的谷物包装设计。提取稻米不同生长阶段的图像符号并融入到视觉设计中,与使用者产生情感共鸣,并结合“无意识设计”的方法,对包装的功能进行实验性设计,减轻用户的使用负担,实现使用者节约时间、饮食规律、思想放松等情感需求的目的。
导师:宋子扬教授
设计思路:本系列作品,分别取材于汉画像中的狩猎、庖厨与宴饮图。主要设计思路为,通过文化层次分析汲取图像中所蕴含的文化元素,结合产品进行综合表现。将文创产品与汉画像结合,有两个层面的设计意义:一是,以现代设计方法赋予汉画像新的形态与内涵,是传统到现代的转译;二是,以产品为载体让汉画像介入到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中并“诉说”汉文化之美,是经典到日常的转译。
导师:宋子扬教授
设计思路:《寒来暑往》的创作针对二十四节气民俗文化展开,通过搜集、梳理、分类相关的文化信息,总结出民俗文化相关的五个方面,提取转换具有特征的民俗元素,用可视化的设计语言呈现二十四节气的叙事结构。
设计思路:《寒来暑往》的创作针对二十四节气民俗文化展开,通过搜集、梳理、分类相关的文化信息,总结出民俗文化相关的五个方面,提取转换具有特征的民俗元素,用可视化的设计语言呈现二十四节气的叙事结构。
导师:宋子扬教授
设计思路:数字博物馆APP可以解决当下因疫情等因素导致人们无法参观博物馆的问题。对于专题博物馆来说,数字博物馆APP创造了更多的机会,让人们了解相关的专题知识,同时提升了博物馆自身的文化影响力。本设计通过对界面视觉焦点的设定、信息的层级划分与主题符号的提取,突出中国海盐博物馆的主题文化内容,提升用户的文化认同感,让更多的人了解走“近”,发掘中国海盐博物馆的社会与文化价值。
导师:宋子扬教授
设计思路:汉妮的设计来源主要参考徐州博物馆内汉代侍女俑及徐州特色风俗、汉文化的配色。设计过程将IP形象的服饰、发式、妆容三部分依次设计,并按照设计IP形象的草稿、绘制线稿、搭配颜色的次序进行创作。在IP形象的基础上延伸设计,通过丰富汉妮的表情、动作动态充实形象的多面性,并延伸以汉妮为核心的系列产品。
导师:兰芳教授
设计思路:本创作分为两个系列:“日常系列”与“节庆系列”,分别提取汉代长青树与摇钱树的文化内涵进行设计实践。
“日常系列”根据汉代长青树的“自然健康”“长生不老”“引导升仙”分别衍生出三种文创产品:“茶饮品”“化妆品”“灯具”。
设计思路:本创作分为两个系列:“日常系列”与“节庆系列”,分别提取汉代长青树与摇钱树的文化内涵进行设计实践。
“节庆系列”根据汉代摇钱树的“祈祷丰收”“生产财富”和“保佑平安”分别衍生出三种文创产品:“餐具”“红包”“徽章”。
导师:兰芳教授
设计思路:汉画像宴饮题材文创产品设计围绕“汉画像宴饮”这一故事世界展开,文创产品之间具有互文性。设计实践基于设计框架展开推演。通过“设计清单法”进行编码,并以情节叙事、交互叙事、符号叙事三种叙事方式展开实践。
导师:兰芳教授
设计思路:汉画像连理树的文创产品设计在于构成形式的创新与情感表达,而不是具体物象的再设计。针对其典型特征进行创新性的演变,用“连理”表达生活、爱情、祥瑞的吉祥语义,用“礼饰”的角度进行连理树文创的设计表达。
导师:兰芳教授
导师:王斌副教授
设计思路:此作品是以《“狂人”日记》为主题的系列动态插画之一。受到鲁迅先生《狂人日记》的启发,创作出一个当代社会的“狂人”。借用这一“狂人”形象来代表当代社会中每一个希望自己是特别的、与众不同的个体。
导师:王斌副教授
设计思路:对香囊符号进行提取,并采用五色为基调,将香囊定为画面的视觉中心,在画面中并没有体现出非常明确的香囊外观,而是将香囊融在整体的环境中,体现出避邪驱瘟的氛围感。
设计思路:提取绳子的红绿黄白黑五色应用到画面中,与龙相互盘绕,形成画面动态之感,以飘逸的丝带营造出五彩绳的线条之感。
导师:王斌副教授
设计思路:系列表情包通过隐喻的表现手法,展现出了NBA球星的突出特点,凸显出使用者的球迷的身份。
设计思路:系列表情包是在吉祥物设计的基础之上所设计的表情包,将篮球进行解构与重构并赋予面部表情以及行为表情,以此表现出篮球迷的日常生活。
导师:王斌副教授
设计思路:《什么都是,什么都不是》旨在通过探讨在蜕变后城中区是否还是之前的城中区,观察此地的人、事、物,寻找城市日常生活记忆的储存器。对地方解读的同时,也在追问城市之中何人、何事、何物、何地被日渐消磨,甚至遗忘。通过对城市图形遗产的编织,形成斑斓的视觉图景,希望由此唤起人们对“旧”的怀念,对“新”的向往,重新建立“新”与“旧”的联系。
导师:史小冬副教授
设计思路:《彭城百戏多》是以地方文化为导向的徐州文化地图的设计实践。作为土生土长的徐州人,本人希望将家乡的地方文化通过现代视觉图像进行转译,通过梳理具有鲜明地方文化特色的民俗文化、文化据点(新址、旧址)、文化事件入手,尝试建构一个相对完整的视觉图像系统,并通过衍生周边的方式呈现。
导师:史小冬副教授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