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2020级梁希实验班园林设计+建筑设计联合汇报评图

发布时间:2022年5月30日 分类:课程设计 浏览量:1478

概况
2022年5月15日下午13:30-20:00,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2020级梁希实验班“园林设计(永新滨河公园规划设计)+建筑设计(游客中心及文星桥建筑设计)”终期评图在线进行。本次活动邀请到四位专业领域的知名学者与设计师,为同学们提供近距离交流与学习的平台。
 评图嘉宾

张昕楠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建筑系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小城镇建筑分会副秘书长,天津大学建筑教育学术委员会秘书长。

袁野

中国中建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清华大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建筑师。

沈洁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学管理部副主任、副教授、博导。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设计教学、科研与实践。

宋本明

原筑景观创始人、主持设计师。拥有多年的景观行业经验,在可持续发展与雨水管理、城市改造与更新、城市开放空间等领域有广泛的研究和实践。

授课教师
园林设计:林    箐  王晞月建筑设计:郑小东   林   洋
教师嘉宾合影
地段说明
永新县位于江西省西部,是一座具有18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2019年永新县人民政府与文化企业以及设计机构共同发起“重见永新”古城再生计划,以设计、文化、艺术的力量为引领,通过事件、社群、产业为古城赋能,对永新古城进行更新改造。本题场地是永新城市更新三期工程的古城南岸滨河公园。滨河公园北抵禾水河,南临滨河南路,西至红卫大桥,东至樟木山山脚,面积约16公顷。公园通过“文星桥”与老城紧密联系,并提供观看江景并眺望永新古城的场所。
题目简介
园林设计:基于古城更新规划及景观总体设想,对禾水河南岸的滨河公园进行景观设计。分析场地现状问题以及城市水文条件,对河道驳岸形态、断面形式、沿河绿道、公园服务设施(管理服务设施、游憩健身设施和环境卫生设施等)、植物配置等进行设计,打造高品质、独具永新古城特色的滨水景观,以公园设计带动古城人居环境整体提升和禾水河全域发展。建筑设计:

1.在永新滨河公园内自选场地,设计一栋游客中心,总建筑面积控制在 2000㎡(上下可浮动10%),建筑层数3层以下,建筑高度控制在15米。

2.设计步行桥一座,横跨禾水河,连接北岸的古城与南岸的滨河公园,选址地古时就有一道“文星浮桥”,桥长约150m。

评图过程
林箐老师首先介绍了4位评图嘉宾与4位授课教师,并对本次课程设计的题目设定、设计场地、园林设计内容等进行了简要介绍。而后,郑小东老师对课程设置、授课内容及建筑设计要求等进行介绍。本次评图共有18名同学进行了园林设计与建筑设计的方案汇报,每名同学汇报时间为8分钟。每位同学汇报结束后,由四位嘉宾依次进行点评。评图过程中嘉宾与同学们进行了充分的交流,针对每位同学的作业成果进行指导,同学们都收获颇多。同时,线上共有约150人在线旁听了本次汇报评图,提供了很好的示范展示平台。
优秀作品展示
 
1
后浪可畏——农业可持续视角下的滨水人居空间再生

设计者:昝鹏

作品简介:

本方案以农业的可持续为主要前提,提出在耕地不受侵扰的条件下进行生态提质、游憩介入及村落存量更新的一系列策略。在保护原有“河-堤-田-村-城”的人居系统结构下,协调村落、农田、湿地、密林、堤坝的并置关系,呈现新与旧、人文与自然共存的景观风貌,为对岸拥挤的古城人民提供新的公共空间、提升原住村民的生活质量。同时,以永新的红色历史为抓手,通过分析场地多样的空间类型及特质,分别载入以红军勇征、青绿山水、安居稼穑为主题的童子军兵营系列空间,挖潜场地历史文化价值,为“后浪”传承红色基因、感染山水之情、共情农耕之乐。建筑方案则在堤防基础设施的基础上融合游客服务中心的建筑设计,赋能冰冷割裂的工程堤坝,转化为具有活力且具有经济效益的场所,同时曲线的建筑形态为场地创造视觉焦点,成为地标。

专家评语:

整体设计方案完整而精彩,概念的系统性很强,方案的真实性和类型性很好。策略性小图有区分度,但和平面上空间和路线的关联不是特别清楚。水系的处理考虑细致,可以多考虑一些建筑的在地性。建筑的形式和内部功能空间的考量有亮点,以及考虑到建筑和对岸的关系。可以回归题目从农业可持续视角去整合设计,这样角度会更清晰一些。

2
永新振兴——游客与村民双视角下的乡村振兴设计
设计者:许益恺
作品简介:

设计围绕乡村振兴而出发,从场地中提炼出了游客和村民两类使用人群,并针对该两类使用人群为起点进行设计。将以文旅推动振兴、以更新幸福生活为基本策略。设计梳理场地现有设施、提升场地现有空间质量、疏通场地交通,按照现有条件,将场地分为以乡村更新为主导的西半区和以新建滨水湿地公园的东半区。在西半区,通过一系列并置置入新构筑物与梳理空间之间交通流线的方式,活化乡村公共空间;在东半区,通过置入多样的体验节点增强湿地公园的旅游吸引力。建筑专项,将景观桥与游客服务中心结合,沿用乡村更新的并置手法,使用新材料与新形式,用对冲的方式与周围场地融合。设计希望为村民提供更良好的生活环境,为游客提供更丰富的旅游体验,完成场地内乡村振兴。

专家评语:

方案完成扎实,切入点视角特殊,从村民与游客的角度,针对不同人群在设计上有不同应对,整个问题的提出非常有社会性,从宏观到具体都很准确,是一个可执行的现实的项目。游客中心与桥连在一起的设计在功能上有些欠考虑,建筑过于聚焦,忽略了带动整个公园的作用,对于和景观、整个路径的结合有所欠缺。针对乡村微更新,运用和传统材料不同的东西显现,在设计手法上略显粗暴。可以多关注乡村需要体验的空间,探讨中国乡村绿地与景观可能的设计方向。

3
山水里
设计者:余嘉珊
作品简介:

本次设计希望将“山林—河湖—城市”的绿色生态轴线进行延伸,结合园林设计、游客服务中心设计、桥梁设计构成一幅山水长卷,在自然山水的形式基底上讲述永新故事,创造更加丰富的城市生活体验,舒适的旅游服务,在传承红色文化精神的同时营造活跃的生态及人文场景。因此通过串联和收张水面,同时用一环五区的设计布局,将湖面游赏区、运动休闲区、游客服务区、农田湿地体验区通过公园游赏的主园路结合在一起,同时通过植物配置营造四季有景的植物生境。对于游客中心的设计,在这样一个山林—河湖—城市—民居融合得非常紧密的地方,眺望四周,就宛如一幅中国的山水长卷,在上面生活的人和故事进一步形成了空间层面的叠合重组,形成了多重叙事故事的可能性。在这样一个长轴的空间上,许多故事和生活的场景缓缓打开,我们相互观望就如打开了一个个视窗,让山水人更紧密地贴合在一起。文星桥的桥梁设计,从立面上看依旧是契合山峦的起伏,是与自然背景相互契合的状态,同时通过在上面栽植树木和藤蔓植物,让其更隐于自然,成为山水长卷中的一处风景,让在上面观景和休憩的人如游画中。

专家评语:

山水长卷的概念比较有亮点,相对建筑设计,公园设计较平淡,设计分区和使用人群不够明确,分析有一点点单薄,没有很好地利用场地本身有的特质。水和人的关系要深入思考,考虑人的来源和需求。文星桥和入口的设定合适,基本功能、各区设计的密度与层次不够深入,停车场的数量需要考虑。桥的尺度需要调整,建筑做的相对比较局促,不够宽阔,从主题来看可以再做的体系化强一些。

4
三生永新
设计者:刘洢萌
作品简介:

永新南滨河公园设计,我从生态、生产和生活入手,通过生态改造、旅游开发、事件策划等,将永新滨河公园打造成一个以生态美为基底,具有生产功能,具有旅游吸引力同时满足周边人生活需要的地方。建筑设计方面,我采用了早期现代主义风格,强调建筑的穿越性,使用体块叠加穿插的设计手法,结合堤坝地形进行设计。

专家评语:

整体方案完整,图纸漂亮,系统性强,功能分区与交通分析清楚,景观造景与空间体验好,各种活动植入与事件策划有支撑,海绵城市的理念可以与设计更完整的结合。道路系统很清晰,但道路宽度与衔接需要注意。桥的观景关系有趣而浪漫,但设计上可以再生态化一些。游客中心尺度偏小,选址需要考量一下,空间与效果图设计的深度很好。建筑设计干脆利索,结合了早期现代主义的建筑和景观地形的穿越感。

5
故遇永新——基于景观认同理念的综合型公园设计

设计者:付云轩

作品简介:

本设计以“故”遇永“新”为主题,主要表明在故与新的碰撞中,永新人传承着悠长文化,亦为新时代书写着新的篇章。主要目的是将永新滨河公园打造成为集生态科教示范地、生活运动型地标公园、红色文化打卡景观胜地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公园。将永新滨河公园游客中心与文星桥打造成为隐匿自然的地标建筑。为当地百姓提供活动空间,为周围师生提供科普场所、为拆迁居民增加收入来源。

专家评语:

该设计呈现了一个很完整全面的体系,运用了新数据的方式弥补不能现场调研的遗憾,同时引入景观认同理念去切入这样一个复杂度和难度较高的选题,很好地保留了场地的乡村特质,令人印象深刻。但从场地分析到设计生成的逻辑不够清楚,前期分析并没有落到空间平面,比如场地不同使用人群的功能需求,保留场地建筑时对植被的考量,以及周边学校的穿行关系等。还有红色文化打卡与场地本身定位的关系,如何呈现设计本身,原始基地住宅是否需要全部拆掉,防洪处理和农田保护方面考虑不够深入。此外,针对景观认同理念的框架如何对应规划设计布局,还可以再清晰一些。文星桥、游客中心和停车场的位置需要再斟酌,滨河与古城的关系可以更具特色。要注重该设计的时间性、生产性、事件性、空间性、生态性和经济性。

6
南启归思
设计者:施琪
作品简介:本次课程设计围绕滨河公园和游客活动中心以及文星桥来展开,对于目前呈现的整体成果,虽有很多不足,但对于我而言也是一次难忘的、收获颇丰的、学习成长的过程。在林箐、王晞月、郑小东、林洋四位指导老师耐心的教导下,在能力超强的同学们的互相学习与鼓励下,以及最终给与我们指导的评委老师的点评下,课程设计1圆满结束了!在家学习真的很难,在家做设计更不简单,但可喜的是,经历重重困难,我们也完成了“蜕变”。现在已经逐渐适应了的我,非常非常感谢对我给予过一切帮助的人,总之来日方长,前路漫漫,希望尽自己所能,做自己所想,期待与下一个阶段的我,再次相见!专家评语:

该同学讲故事的汇报方式新颖,让人身临其境,前期分析可以结合平铺直叙的方式,这样表达更清楚。从方案整体看,空间架构和路网对于步行尺度的回应,以及设计材料所体现出来的在地性和可逆性,非常值得肯定。竖向设计清楚,路网清晰,并保留了场地特质,体型完全达到基本功能和要求。公园内部空间设计的突出,滨水空间可以设计的的再重一点,不同的水位标高需要清楚。可以考虑公园对城市的意义和定位,与城市更好地结合。

7
踏寻野境

设计者:聂子千

作品简介:

后疫情时代,由于城市的大规模隔离,人们对野性自然的需求增大。滨江公园设计以营造城市野境为主题,建造以自然为主导的、低维护成本的生态系统,保留场地部分原有的自然文化和历史文化记忆,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多与自然接触的机会。游客中心设计根据树木文化与公共建筑的共通性,提取荒野元素中的树木元素作为建筑基本结构,聚集成一片轻盈通透、自由开放的“虚拟森林”,达到景观和生态的可持续。

专家评语:

汇报清晰,图示表达好,路网结构清晰,切入点有个性,停车场与出入口的设置合理。建议从实际可以解决的问题出发去设计,环环相扣,注意自己提出的问题需要通过设计手段去解决。从剖面到平面的转化,可以延续剖面带来的以平行于河层状空间的探讨,替代由东向西四段式的分区。建筑采用无梁楼盖的方式可行,但对柱网密度的干扰性和使用寿命存疑。建筑设计有趣,引用建筑语言时要结合当地文化,加入自己的改造与再创造,形态可以更自由有趣味。

8
作物展园——以生产与自然为导向永新滨水公园设计
设计者:李菁菁

作品简介:

随着高密度城市的发展,山,水,田,村的格局被一点点侵占。本设计旨在打造永新古城对岸农旅一体的自然田园景观,与对岸古城形成城与乡,城与自然的景致对比。以当地居民生产劳作为导向,结合山水田园意向,从而设计出既能够带动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发展,达到自给自足的经济,同时,又提供能够为城中人士缓解压力,农旅一体的休闲公园。

专家评语:

图面表达突出,单体建筑的形式感好,逻辑顺畅,关注到了农田自然景观之间的对比,基于农田和大量村庄顺势去做以生产为导向的景观,在逻辑上自洽,可以将片区设计扩到更大的范围。很可贵的是分区与现状结合的比较紧密,对村庄类型化的设计和高差处理令人印象深刻,防汛墙与构筑物的结合让人眼前一亮。平面分区的差异性较大,可以在延续原先分区的基础上,统一形式语言。对于城市更新和乡村更新,除了形态,还要抓住业态,注意生产和生活在这个区域中如何呈现,会更加精彩。可以考虑开放空间与生产景观结合,并进行引导,与游客中心形成社群。尝试运用传统的工学的技术和材料进行桥梁设计,使在地性更强。

9
水系城乡——永新县滨河公园生态服务功能叠合景观设计
设计者:郭潇友
作品简介:

设计基于问题导向对该区域功能、生态、文化三要素进行考量,以改善生态状况、融入文化、激活功能为策略进行场地设计,主要注重生态与服务功能的叠合以加强公园与周边环境的联系。横向串联景观形成体系的同时激活功能,形成生态河流廊道,有效提升江面景观,在激活场地的同时提高生物多样性,促进滨水空间的可持续发展。游客中心与文星桥设计融入赣派建筑坡屋顶的形式,注重使用者的空间体验以及对外部形态的感知,打造城市名片的同时使其融入到城市景观与文化环境之中。

专家评语:

整体方案相对完整,水系的连通和内部营造不错,但缺乏系统性,略显四平八稳。策略小图放到整体大框架下表达反而弱了,建议在做设计的时候,找到线索去延伸,从某一角度切入理解场地。建筑本体和桥梁的尺度需要再考虑。

10
逐日·永新
设计者:颉若晴
作品介绍:

本次永新县滨水公园的设计主题是逐日·永新。整个设计以乡村微更新理念为背景,通过景观改造,村落改造,农田改造三部分对公园展开具体设计。建筑方面则通过将建筑与堤坝相结合的方式,以期打造一个具有承接自然的游客中心。希望为永新县的人民以及游客打造一个温暖亲切的滨水公园。通过老师们的评图,我发现了自己设计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希望可以在未来的日子里更多地向老师同学们学习,完成出优秀的作业。

专家评语:

设计内容比较完整,前期分析和策略与整体平面的生成过程稍微有点脱节,乡村微更新的理念与策略之间也有些断层。汇报时应注重平面和成果,分析之间的关系。理念很好,但无论从景观还是建筑的角度,都有稍欠缺,系统性有待加强,可以把之前的亮点继续深化加强。

11
复甦
设计者:徐可欣
作品简介:

设计场地位于古城核心区域对岸,依禾水、临城、傍山,以发展红色旅游业为主要目的,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及生态环境为基础,进行改造设计。本设计定位于在充分尊重场地周边环境的基础上,尊重场地现状,保留优质的现状民居、绿化、水体,对部分区域进行绿化景观提升以及水景的营造,同时着重处理了防洪堤坝与场地之间的高差。以复甦为主题,从四个角度出发,分别是堤、水、田、城,提出普适性改造策略,并酌情运用于设计上,以期达到发展旅游业、改善居民生活的目的。建筑形态提取自古城看向滨水公园南部的山脊线,以期达到在观景桥观景时建筑与山体相呼应。部分建筑嵌入堤坝,游客能从堤坝沿建筑外围坡道直接进入建筑,建筑依地形起伏,达到融为一体的效果。

专家评语:

方案整体不错,内部设计如高差处理有意思,将竖向作为一个设计的能力和工具是优点。但社区公园的定位与场地面积不匹配,整体性较弱,道路体系不够清楚。剧场设计和水的形态值得肯定,效果图反映出来的气质风貌与乡村契合。村庄的保留不是一个目的,而是一个过程,可以分阶段分部分进行,这样去营造原来村庄的风貌和生活方式。同时需要关注植物营造的空间形态和氛围,并在设计中有所表达。建筑的位置和朝向以及和路径的关系还需要考量,内部缺乏连接的楼梯,二层平面和户外的环境没有表达清楚。

12
水声乐
设计者:孙蔚婕
作品介绍:

该场地以系列线性水景为串联线索贯穿场地,旨在解决场地现存的水系问题、营造舒适放松的生态公园氛围,完善古城配套的滨河绿地。丰富的水景体验可保留场地记忆锚点,配以特色农业景观营造具有特色的生态公园。

游客服务中心部分,设计整体布局以“自然填空”为理念,尝试性地打散建筑体量,在自然间以聚落形态重组,以营造和场地自然良好的共荣关系。文兴桥设计从动与静的融合对峙出发,突出禾水河景观的主体地位,将桥作为载体,或是将河水的动态与桥的静态相对比,用氛围上的对峙,营造景观的融合。

专家评语:

作为有切入点的设计,方案让人印象深刻。关于水质的问题,可以做一系列,比如前期净化后期更多的是亲水活动,甚至更人工化的设施。如果能够放大水的来源、水质、水量、水景观体验这些问题,变成一个核心点去设计,这个方案会更有特色。将建筑作为一个聚落,打散处理,这点特别可取。可以发展小尺度建筑组合之间的关系,将小的空间组团串联起来形成一个线性的关系。需注重建筑与景观如何对话,抓住设计的主要矛盾点再去解决,这样会更有说服力。

13
山水忆同游——永新县滨河公园既乡土景观设计
设计者:邬语桐
作品简介:

永新县三期开发地集民风民俗、历史文化底蕴、自然资源等优势为一体,有着较高的旅游开发潜力。本设计从乡土文化保护和游客的体验式需求出发,深度挖掘地区潜在价值,提出“山水忆同游”式的乡土景观规划方向,形成产业与乡土文化、生产加工、居住生活的共建模式,在以环境保护为主基调的前提下,实现游客追忆与体验乡土田园时光的需求,并且丰富当地产业结构,提升地区经济活力,实现资源的最大价值。同时,游客中心和文星桥的设计延续”山水脉络“的概念,从山水形态中提取意象,赋予建筑新的意义。

专家评语:

公园设计的线条感和空间营造较好,空间体验很不一样,是一个蛮成熟的方案。从场地的在地性考虑,首先是否有必要这么大的水面,是否能维持常水位。其次 场地内部与堤顶路8m的高差设计不到位,是否和场地契合。开始所提到的三生空间和乡土文化后续没有更好地体现出来,需要考虑前面提到的思路如何与设计更好地贴合。水形的变化空间,地形中间开合很好,设计的丰富度较高,入口广场与城市的关系较好。游客中心空间切割与造型不统一,功能空间流线需要再斟酌。

14
新·芯——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禾水河南岸滨河公园设计
设计者:梁志嵘
作品简介:

该项目位于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河水河南岸,场地约十六公顷,现状为大片农田和村舍,整体具有较大的景观潜在价值。其中发关古树为当地人的记忆锚点,予以保留。基于禾水河北岸古城更新的上位规划,设计者将场地划分为密林探险区,传统文化区,阳光草坪区,农田景观区,堤坝景观区,带状花镜区,整体空间氛围与北岸城区相对应。以“一心,单轴,二线,双翼”的景观结构承载丰富景观内容,从而解决设计中的堤坝建设问题,地权平衡问题和文化激活问题。以游客中心为核心,以文星桥延伸道路为轴线,以堤顶路和水轴线为脉络,以自然公园和郊野农村为主体,公园设计新颖有趣,处理综合问题实际有效。建筑最大特点是影院落实结构架与水面之上,与公园水系一同设计,四个体块分别承担不同功能,中部院落空间,学习中国古典园林的做法,利用用连廊进行有机串联。文星桥采用斜挎曲拱的的结构形式展示其力学美与形态美,步行桥两边设置线性可进入的绿化空间,一定程度上参考高线公园的做法。

专家评语:

平面整体呈现出来的感觉好,空间造型的形式、手法和体验都很丰富,该同学指出堤坝高程和水位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这个是十分必要的。右侧水的形式感很自然,整体形态、建筑和水体还有环境的融合度可以再加强一些,设计概念还需再提炼,游客中心的公共空间不够,建筑和景观质量还需推敲和斟酌。

15
何以永新
设计者:刘佳艺
作品简介:

永新意为“日永月新”,我的设计以“何以永新”这一问题出发,希望通过游线引导居民与游客共同探索,并在体验中收获属于自己的答案。主要线索游线将园中湿地景观区、文化小镇、文星广场与花田野趣区串联,形成同时面向居民和游客的生态休憩与文化体验公园。滨河公园设计以自然为源,以人民之力护永新文化之魂。

建筑设计以开支为主题——开枝散叶,永新永生。设计由生根开枝散叶播种四个概念串联,通过辐射向外的形态与结构体系,实现最大程度的全方位观景,为游客创造记忆锚点。文星桥作为建筑外伸的枝丫向古城探去,将希望与活力远播。

专家评语:

景观设计和体验以及建筑语言都做的比较成熟,图面效果和色彩感好,从湿地到后面的花田,设计准确度和形式、空间的体验都比较均衡、到位。该设计很用心的一点是从湿地到文化小镇,再到一个串联起所有核心点的手法,比较符合带状公园的设计方法。游客中心设计很精彩,尺度可以稍大一些,更开放一些,灰空间再多一些就更好了。

16
山水常存·自然永新
设计者:张顺涵
作品简介:

设计以山水永新为主要切入点,以“山-水-田-村-城”自然格局的再现、乡村聚落形式的保护、建筑与自然的融合和对峙、记忆的保留和重现四个层面作为设计的出发点,将对山水的思考融入公园和游客服务中心的设计中,并试图由此发掘和保护山水与城、古城与人之间的关系。

在建筑方面,设计以纯粹几何化的建筑形态回应山水自然的有机形态,并试图将场地的交通冲突点化为建筑的亮点,以贯穿建筑、横跨公园的空中廊道连接此岸与彼岸,避免过境交通对公园内部环境氛围的影响,同时强调建筑与自然之间融合和对峙的微妙关系。

专家评语:

整个方案非常理性,将问题归纳为山水与城、城与人的关系,再形成四个板块到最后的设计策略,展现了一个成熟有逻辑而且是令人信服的思考过程。呈现的结果,从概念到策略再到空间布局准确地回应了之前的关系,设计的疏密、自然竖向的设计,建筑选址的思考都有信服的逻辑与道理。建筑的处理手法简洁干净,可以深入考虑建筑和周围环境的互动,不足的是路网设计缺少完整贯穿的部分。

17
禾水迢迢,乡情悠悠
设计者:林小澍
作品简介:

“禾水迢迢,乡情悠悠”是我此次设计的主题。我希望通过保留风土的乡村面貌、营造开放的社区空间和塑造健康的运动场所三个方式让乡村的记忆延续,让永新的面貌复兴。秉持山环水抱的场地属性,建筑设计的“山之壳”和“水之桥”化用山脉和水波的概念,如平缓山丘的建筑形态和堤坝的高差有机结合,桥扭转坡屋顶在侧面形成水波纹样,希望用艺术的造型语言形成和自然的对话。

专家评语:

整个设计生成严密,每一个节点的设计有说服力,呈现的效果很打动人,如果能考虑如何与城市应对,这个方案将会更完美。桥的设计呈现一系列剖面的变化很有意思,到最后形成一个变化的、流畅的穿越性的空间,而且与场地的乡土气息和当地文化很贴合。该同学试图融合景观和建筑,这是一次很好的尝试,内部空间很有趣,希望接下来在空间技法方面做得更好。

18
曲径归故里
设计者:孙林颖
作品简介:

“曲径通幽处”“行者归故里”。弯曲的小路隐于花木深处,在简单的环境里勾勒出山重水复的景观层次。本设计中综合考虑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当地村民的生产生活,在保留发关村本身的肌理与文化底蕴,尽量保留原有的积极元素的同时,加上风格协调的新建景观,使村民乐居其中,游客乐而忘返。

专家评语:

整个设计分析很详尽而完整,有情感有态度,设计手法干净单纯,汇报叙述和图纸表达让人很触动,关于村落改造的各个细节和分析图都比较深入和准确,包括游客中心的选取。可以理解成为它不是我们常规见到的一个所谓的城市滨河公园的概念,它更像是以村落为核心形成周边的农田,变成是为城市或者游客服务的一个乡村旅游综合体的概念。如果能够真正思考前期部分,包括公园定位,在之后做更多阐述的话,这个方案就会更好。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