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2022届环境设计-景观篇毕业作品网络展

发布时间:2022年5月30日 分类:毕业设计 浏览量:3965

2018级环境设计专业毕业展
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前言 
景观设计
landscape design
作者:曹宇杰指导教师:郑黎黎

作品名称:《见屿山舍》民宿景观设计

设计说明此次景观设计通过民宿区域内部建筑和景观直观且强烈地传达出艺术气息,通过富有生机的乡村文化来为民宿添彩,为葛仙山风景区添彩。让民宿空间从生理的休息空间变为一种有温度、有故事、有情怀、有艺术的文化休闲空间。满足城市消费需求,对“乡愁”的寄托能够得到解放,回归乡野之间。保护是为了能让其更好的发展,发展才能实现对其真正的保护。我希望在寻求真实生活新需求与风貌协调的平衡的同时,帮助其重新焕发内在活力。使其在外力撤出之后,依然能维持良好可持续的生存状态,完成真正意义上的保护自然。

作者:唐靖童指导教师:李茜

作品名称:《往复融新》旧城区景观改造设计

设计说明本次毕业设计项目是成都市金牛区铁路新村景观改造设计。本设计通过增加社区绿化面积,改造居民旧建筑,完善区域功能,改良区域规划以达到改造旧城区的目的。重新规划分区,完善交通网络,更新居民的生活方式,使区域更好地融入城市环境。具体内容一方面主要通过对景观的打造增强功能,延续区域地理文化,达到形式与功能的统一。另一方面也要注重社区与城市的交流关系。使其作为城市的一部分有必要通过自身的改造完善城市的结构,带动相关区域的经济文化发展。在此基础上,本设计以铁路文化元素为装饰元素,将地区的红砖建筑与生态景观做到有效融合,通过旧物新用的方式在区域景观中表达人文元素。重新规划分区,完善交通网络,更新居民的生活方式,使区域更好的融入城市环境。通过增加社区的功能,改善社区环境,完善社区规划,传承地域文化,增加绿地面积,改变区域气候,使社区实现生态化,可持续化的良性发展。

作者:周鹏指导教师:高德武

作品名称:《湖畔人家》民宿景观设计

设计说明民宿是我国近年来乡村生态旅游不断发展下的产物,民宿作为一种区别于酒店的住宿模式,开始大范围兴起。本次民宿设计,结合地域条件运用生态理论与自然融入的设计手法,对民宿进行创新性设计。从自然角度着手切入进行研究,以“叶子”形的自然元素来表现对自然的尊重与保护。本此设计围绕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对民宿中各个节点的空间尺度进行合理的把握与设计 ,此次设计的愿景则是希望能打造一个有生态意义的休闲民宿,超越眼前所见,触及身心体验,从而将人放置到一个更广阔的自然之中,体会有质感有温度的民宿。

作者:陈若兰

指导教师:朱芷贤

作品名称:《无尽·无境》

设计说明通过对当地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进行深入的调研,发现场地生态基地待优化,景观特色待提升,健康文旅待联动。这些使得城市、人文、公园难以链接相融。设计依托成都“东进”发展新时代,建设人、城、园和谐共生的理想蓝图。提出了“多维融合,焕活新城”的设计定位,使之三者联系、循环、平衡。进而引入“∞”概念。通过多方的融合,重塑人、园、城之间的紧密联系,焕活简州新城的发展。

作者:钟靖

指导教师:李茜

作品名称:《寻隐》酒店景观设计

设计说明由于城市化的进程快速发展,在城市内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在享受城市发展带来的便利时,内心也渴望着自然。但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对于时间不太充裕而又想体验到自然乐趣的城市人而言,自然资源丰富,距城市中心路程不远、交通便利的旅游区度假酒店正是这些人们出游调节身心的最优选择之一。近郊度假酒店既能实现都市繁华与自然山水的转换,让人的精神得到自然的调节,它还可以让人们暂时逃离钢筋混凝土森林,满足他们和自然沟通的愿望。而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位置优势也成为了建设近郊度假酒店的优势。

作者:李沛欣

指导教师:郑黎黎

作品名称:《向野悠然》民宿景观设计

设计说明增加当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增加当地村民的收入可能性,不仅是民宿的景观设 计,更是一个村落的名片打造;在保留当地现状的同时,给予这个地方一些生命力,可 能是一个湖泊、一片森林、一条小溪,营造一个有生命力的人居环境,不是一段时间的 意外走红再到衰落而是有着长久的生命力,对当下的生活状态进行思考,希望能够在这个空间内与自我对话、与空间对话;因 此应具有特点、口味能俘获人心、睡眠床品能得到好评,服务细节应条条具备,这样消 费者才能在这样一个环境里放松自我。民宿符号便是自然,自然永不熄、民宿也永不熄。

作者:彭麒融

指导教师:郑黎黎

作品名称:水磨雾森山地公园

设计说明本次选题的背景是基于四川省汶川县水磨镇的一处山地景观,本项目将水磨人文特色研究山地公园如何将低影响开发与雨水花园结合起来,在保留本土的地貌人文特点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生态修复和山地景观设计。人与自然的关系向来密切。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生活在快节奏工作和学习下的人们,更想通过园林绿化的修复和改造来让自己的身心变得更舒畅,于是寄情于山水便成为了人们调节身心的一种方式。所以,在有景观基础之上的山地公园便成了人们放松娱乐调节自己的场地。山地公园由于其富于变化和立体感的自然景观特色,以及像水磨这样的带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内涵的城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阿坝州的景观设计正在不断的摸索前进,还应该在科学合理的规划原则和方法下勇于尝试和不断总结。在体现山地景观的可观性的同时,保留具有地方特色的景观风貌,达到提升城市形象建设的目的,达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两手抓。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探究如何更好地在国内发展山地综合性公园,响应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合理有效的运用国土资源,对城镇当地的特有景观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保护,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能够满足原住民的物质及精神需求,同时实现山地城镇与乡村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保护自然、传承文化是当下的最强呼吁口号。在环境设计和园林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们融入了自己的想法和修复自然的目的将自然环境和本土风貌结合起来,使文化得以传承让更多的人能了解本土文化。本方案结合了阶梯式的田野、代表着羌族文化的羊角图腾以及蜿蜒的山路共同组成了我对山地公园设计的出发点,将本土风貌和文化融入到设计中去更能激发人们的保护意识,也能让游人在游玩的过程中就能感受到文化风情。

阿坝州依山傍水,可以发挥出山地系统的最大优势,基于阿坝州的土壤地质条件,对当地植物进行分析和调整,除了应用本土植物以外(本土植物类型由于土壤条件相对单调),项目也考虑采用移栽等方式植树造林,可以应对山地系统进行生态修复、生态建设等以达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在设计上应对自然空间、气候、生态等方面有较大的特殊性,可以形成鲜明的环境景观特征,打造一张属于当地的特色名片。

作者:吕雪

指导教师:郑黎黎

作品名称:望野山地公园景观设计

设计说明本次毕业设计主要是关于城市中的山地运动公园的景观设计。今天的中国正在高速进行着城市化建设,但在繁华的背后潜藏着对生态环境的严重伤害。环境越城市化,建筑越密集,居住在其中的人们用于日常户外活动的空间就越少。山地公园作为城市居民的休闲场所,其具有的休闲和运动属性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成为人类与自然之间的过渡,结合现今人们对于生活及运动的诉求,满足当地居民对于公园的基本需求以及对于运动的需求,让一个人喜欢运动,爱运动,保留生态基底、焕活自然活力,链接人与自然,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包含了运动元素的山地公园,成为居民休息和锻炼的好地方。有利于调动社会资源加入自然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充分发挥自然的多种功能效益,促使项目周边基本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创造一个开放式城市空间,体现当地的文化和价值取向,满足居民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渴望,提高当地居民幸福度,让生活和健康更有保障,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休闲和运动的好去处。

作者:沈露娜

指导教师:李茜

作品名称:青城雅著展示区景观设计

设计说明本项目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大观镇,通过对当地人文地理环境的深入调研,以现代中式为设计表现手法,融合青城山道家天人合一思想,植入当地文化,创建高品质环境,形成区域内差异化,打造独一份的度假式空间设计。将青城山道教天人合一的文化融入景观设计方案中,使道教文化得以运用、传承并延续。同时,也通过设计实践,寻找展示区景观设计的新方向。

作者:陈茂

指导教师:李茜

作品名称:《一抹蓝雾》商业景观设计

设计说明本设计主要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作为理论指导,结合当地地域文化特征与当地商业文化来进行设计城市旅游商业景观。随着城市生活程度的日益提高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进步,我国未来的旅游业的发展有着良好前景,而将来的旅游商业也必将优胜劣汰。本项目为云南蓝花楹大道商业景观设计,旨在为昆明市当地特色蓝花楹大道及其周围商业能够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让本地的旅游项目有较好的经营认识和持续投资打算,能够对内对外都具有吸引力及影响力,此次设计将当地文化与旅游融合,利用创新思维打造一个独具特色、符合城市发展、面向年轻人的商业街。在设计该商业街中,提取当地蓝花楹元素,并与周围高校文化、城市地域文化进行抽象化整合设计,并在细节设计中的中心景观、休闲娱乐景观、文创建筑等等巧妙融合该元素,使其与周围景观和谐共处,让来此旅游的游客能够身临其境,更好地体验到蓝花楹大道带来的视觉冲击氛围感与云南春城春意盎然的景象。

作者:陈晶晶指导教师:李茜

作品名称:《丝绸南榕》湿地公园设计

设计说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资源的保护或修复。城市湿地公园属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公园类型,其主要目的是提高人类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对恢复生态环境的宣传,以及给人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等。

本次项目在进行湿地利用与保护、气候调节、科普教育的前提下进行设计。设计手法上采用了植物调节、绿岛、生态驳岸等方式,以达到人与自然的相互共存,平衡发展。合理利用生态资源,保护生态平衡,也是社会得以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在湿地公园理论成果方面,做到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在现实成果方面,为相应的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对城市湿地公园的发展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在目标成果方面,解决人文与自然的关系,提高人类的湿地保护意识,恢复生物多样性。对于改善区域生态状况,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潘咪卡指导教师:李茜

作品名称:森意山庄公区景观设计

设计说明该项目主要是对富临山庄的公共展示区域进行策划设计,整体设计主题围绕自然和生态展开,将生态之绿渗透进园区。注重对于空间环境品质的打造,在整体规模、尺寸等方面合理把握,使得空间布局合理,旨在打造一处多功能公园式艺术社区。不仅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还让人们能够在喧嚣繁忙的城市与生活中感受到来自自然的宁静与舒适。

作者:屠皓岚

指导教师:朱芷贤

作品名称:城市更新背景下艺术园区景观规划与设计

设计说明本设计提出了 "艺术融合乡村 "的设计理念。这个理念的灵感来自于成都轻松闲时的地域文化和诗意栖居的蓝顶住宅。通过分析这个地方目前的问题和周边居民的需求,这个空间的遗产将被重新整合,把发展的艺术方面与用户的需求联系起来。设计意在打造完整艺术区,旨为所有不同年龄和能力的使用者打造,园区景观空间重构一方面表现在对园区遗留的特色性景观的保留、改造以及新景观的增设,形成“新旧共融”的景观格局。

作者:黎俊

指导教师:高德武

作品名称:爱心没空间——社区公园景观设计

设计说明作为服务于民众的公共设施,社区公园标志着城市的发展水平,体现着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社区公园是城市文化生活的承载体,科学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政策为社区公园的建设方向提供了有力的依据。本次设计将以四川邛崃市某社区公园景观设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区域的研究调查与分析,针对其地貌地质、人文历史、风俗习惯进行深入研究。发现邛崃市的地理地貌有着复杂和多样这两大特点,以地理地貌的特征作为设计主基调,通多对地貌特征进行元素剥离,再对元素进行有序组合。探究邛崃当地的人文历史,将其融入公园的景观小品当中,让该社区公园更具有当地的文化特色。调查当地的居民生活习惯,打造服务居民文化娱乐需求的公共空间,通过社区公园的功能性为居民提供一个精神栖息地。通过对大大小小的公园案例进行分析与探究,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公园的打造手法上有着明显变化,现代公园更为简洁,它所能展现出来的内容需要去挖掘去分析。比如2000年以前的公园就更为直接“山就是山,水就是水”并没有过多的对所设计的参照物进行提炼与总结。作为设计者的我来说当让是想通过提炼与总结用含蓄委婉的手法来打造项目。满足人对于空间和审美需求,丰富居民的生活娱乐、邻里交流、环境美化。通过打造绿色生态、设施完善的社区公园从而实现其社会作用。

作者:胡茜

指导教师:郑黎黎

作品名称:葛仙山·春山书舍景观设计

设计说明本项目是关于书舍的景观设计,以竹文化作为特色人文历史作为主线,顺应当下的“新”设计,也对“旧”保有敬畏,当今的人们生活和工作压力很大,而且长时间生活在喧嚣的都市中让人精神紧张,身心疲惫。所以大部分人都会适当的选择通过文化活动来调节身体,缓解压力。缓解压力的方法有很多,书籍是其中最能丰富精神涵养的一种,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国画,书法,体验造纸术,品茶等多种文娱来提高生活品味。

作者:王雨豪

指导教师:郑黎黎

作品名称:葛仙山山涧里民宿景观设计

设计说明本次设计是研究如何通过设计使项目本身与周围自然环境达到平衡的状态,避免设计在原本自然环境中过于突兀。在设计的整体形式上与周围地形起伏趋势保持一致,通过对空间的分割规划消减场地存在的垂直高差,减少视觉上的割裂感。以及在设计中运用了大量石材、木材等传统材料,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元素保持一致。本设计致力于营造出内敛、安静、治愈的氛围以此达到成为当代人旅居生活中的停泊港湾。

作者:贺志坚指导教师:李茜

作品名称:《城市的重塑与再生》武侯祠街区改造设计

设计说明由于成都的迅速城市化和人口的不断迁移,武侯祠周围迅速形成了都市中既有古代建筑,又古建里有古祠的复杂布局。作为城中文化遗留的代表,武侯祠片区是生活成本最低廉,最具人情味的生活区域。武侯祠区距今有将近一千七百余年的历史,见证着成都市中部地区的城市更新和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总人口与结构复杂、设施陈旧、遗址保存不易、公共空间短缺等问题,给该片区创新发展和转型提出了重大挑战。由于武侯祠具有较大的空间容量和灵活多变的建筑格调,因此对园林景观就要求在深度、广度和空间层次等方面富于变化,各种对比应当强烈(诸如远近、大小、高低、动静、明暗、色彩等对比),以此形成主体的环境空间,较好地突出祠宇的风格与风貌。

作者:吴雪梅指导教师:郑黎黎

作品名称:水磨怡然酒店山地公园景观设计

设计说明我的本次山地公园的设计,主要分为了三个层次,首先,第一个层次是外围靠近市区的区域,设计成了一个小型广场,是和外界区域相互连续的;然后,向内部过度,地二个区域就是可以供游客随意参观,玩耍的区域,包括一系列的栈道,人造水景,休息躺椅等自然景观。最后一个层次,就是靠近住宅区域的景观设计,这里主要打造一个安静的区域,以便住客休息,花海瀑布为这个区域的主要景观节点,其次都由绿化树木等花草植物组成。此三个区域让游客有一种循序渐进的感觉。

另外,我将整体的山地公园都设计成了类似于阶梯状的山体,在最外部区域的小型广场设计中,则主要是平地,包括停车位,活动聚集地,商业活动区等。第二个区域是整个山地公园设计中的重心,景观节点最丰富的一个区域。此区域包括儿童游玩区,休闲草坪区域,瀑布栈道区域,观景平台等。从最外围区域到靠近住宅的最里层区域,是一个硬质逐渐减少,自然景观逐渐增多的过程。

将人体活动区域与自然景观逐渐融合的设计手法,也正是我想体现出的人性化设计、自然生态的景观设计理念,希望在景观设计中能多向这方面发展,生态自然在如今社会中是必不可少的。

作者:杨洁指导教师:高德武

作品名称:低碳景观:阜新市迎宾大道景观设计

设计说明根据时代的发展,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响应国家号召确定本次设计的主题为低碳景观。结合曲线的元素与现代设计手法将其运用到整体设计作品之中,总体设计秉承着想将自然流入城市理念,对于城市入口形象进行针对性的规划改造,做到重塑地形,重塑空间关系,为使用者提供良好的使用体验。

作者:王嘉懿指导老师:高德武

作品名称:自然与未来:某城市迎宾大道景观改造概念设计

设计说明自然与未来,实质上不是相对立的,甚至是不冲突的,关于人类未来生活的环境,在满足生产发展前提下,会向生态城市方向建设,在这个过程中,充满未来感风格的城市也一定不会少。前者是人类的理想生存方式,但后者却是人类经济的必然趋势。理性对待这二者的矛盾点,在一定条件下,二者可以相互促进。

阜新是中国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资源型城市,因煤而立、因煤而兴,国务院正有发展模式,建设百年赛道城打造中国赛道第一城。研究现代城市转型发展,走出资源枯竭的困境,向新型现代城市发展,打造阜新百年赛道城的第一道形象入口,集阜新人民的热情、希望于一体的重要场所。通过自然与未来的研究方向,探讨自然与未来相互作用矛盾点与连接点自然需要利用环境资源进行长期生存的条件建设,主题“自然”以煤矸石、粉煤灰和煤化工废渣为原料,开展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进行景观设计,“未来”以简洁的科技、赛车风为元素进行设计,完成元素融合和城市风格不同的结合。其中景观广场的核心节点以连接路两端的天桥节点,以及结合当地煤研石资源的特点加入设计其中,用赛车外观变形进行景观铺装设计。探索城市转型背景下,以自然未来为导向的能够落地的景观设计路径。

作者:谭茹心指导教师:高德武

作品名称:清风鸣蝉生态餐厅景观设计

设计说明本次设计主要根据建筑学、生态学、园林学等相关学科理论指导,对四川省遂宁市大英县城市近郊某水上餐厅进行景观规划设计,并通过管理技术对餐厅的优美环境进行维护,将大自然丰富多彩的生态景观“微缩化”、“艺术化”。形成以人为本,餐饮为主,景观为辅的大型生态餐厅景观,将自然融入生活,多方面地展示一个舒适、温馨、绿色的就餐环境。

生态餐厅,是新发展起来的一种以休闲为表现的餐饮形式。建立起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观环境,满足了人们亲近自然、享受绿色生态的美好纯粹的精神享受。设计以推进现代设施和绿色餐饮的有机结合,摆脱原有生态餐厅多为温室的模式,在主体餐饮功能的基础上融合了休闲功能、观赏功能、娱乐功能等,将餐饮和其他活动空间分布在绿色植物中,做到绿色设计,人性化设计,提升人们高质量的参与体验与审美需求。探索可持续发展方面,以生态和现代艺术为导向能够实施的景观设计路径。

感谢观赏!
end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