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2022届环境设计系优秀毕业设计作品

发布时间:2022年6月11日 分类:毕业设计 浏览量:1735

毕业展主视觉海报
前言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艺术春风,万木齐拥;又是一年毕业季。来自美术学、书法学、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四个系的329名同学为我们带来了他们的毕业作品。这些创作手法各异、艺术风格多样的作品,是他们历经四年砥志研思、笃行好学努力凝练出来的成果,展现出学生的开阔与创新,反映出教师的认真与专业。2022届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毕业作品展将以“万木正春”为主题,开拓新人文,展示新气象,由此分别举办“状观·今古”(美术学系)、“诗书·耕礼”(书法学系)、“生境·山河”(环境设计系)、“视象·编织”(视觉传达设计系)四个主题单元展览,全面呈现2018级本科美术与设计专业学生毕业创作成果。我们美术与设计学院将秉持做尖美术学专业,推动教师将红色文化根基、湖湘本土民间美术等融入教学课堂,把美术学建成特色优势明显的、在国内具有标杆性质的、基础教育阶段美术教师教育专业;做强书法学专业,融入毛泽东书法和湖湘书法系列研究成果,把书法学专业建成湖南领先并在国内有影响的特色专业;做优设计类专业,把设计类专业建设成以红色设计为品牌、在国内有影响的优势专业等办学理念,传承红色基因,深化教学改革创新,励精图治,奋力朝前!

万木争春,春常在;草木翠绿,正春时!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

   张娴教授

 2022年5月

万木正春
万木正春Wanmu Zhengchun
生境・山河
邻里之间—— 古道巷街心绿地景观设计
汤伟民   指导老师:蔡晓曦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街道空间的功能需求渐渐增多,使得近年来街道空间的更新进度被快速推进。但大多数对街道空间的更新只停留在表面形态上,没有真正深入的研究当地居民和游客究竟需要什么以及所处城市需要什么,造成了城市形态趋同化、历史文化断层、城市记忆缺失等问题。随着5G时代的来临,传统文化景观的表现形式受到了冲击,单一的视觉景观效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景观设计越来越需要与互动性、科技感以及沉浸体验相结合。本方案研究是针对长沙市老城区古道巷街道,通过媒介景观更新街道,展示当地历史,增加街道居民互动性,促进居民邻里关系,吸引外地游客来此打卡拍照,以此来带动当地经济,为老城区添加新的活力,让街道更新做到即可以满足公众需求,又可以承载城市记忆。
生境・山河

蓄氧空间——

矿坑修复景观设计

龙艳红   指导老师:蔡晓曦
此区域设计理念衍生于自愈,利用现代科技技术辅助已破坏地表进行自愈过程,该设计充分考量了当地气候降水条件与矿坑特有地形条件,对整个矿坑区域进行重新规划设计,以中心为轴环绕展开,保留了原本的道路,将其原本的覆土层绿化面积最大化,考虑绿地面积本就较小,场地建筑均以覆土建筑为主,整体上力求实现全方位观景。
生境・山河
一村好戏——游戏文旅策略下的乡村振兴设计
卜丝丝   指导老师:蔡晓曦
十八洞村提出了“精准扶贫”这一概念。在2016年,十八洞村彻底脱贫,但由于文旅模式老套、基础设施不完善,十八洞村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播与建造。本方案突破原有传统乡村振兴模式,创新性的对十八洞村做出探索式的游戏文旅规划。把游戏策略和乡村文旅结合,创造参与式可持续乡村游戏策略运营机制、在景观升级的环境中进行模块化的微介入空间营造。让十八洞村在空间、运营机制、人群行为上焕发新生。在新时代背景下,紧系历史文韵,不断自发生长。
生境・山河
记忆重启——遵循历史文化,因地制宜的乡村振兴环境改造计划

刘锦辉   指导老师:陈理
该设计结合乡土特色文化以及场地特征以“诗意捞刀河、丰美北盛仓”作为整体主题概念及规划策略。结合现状条件,设计整体以屋场稻田为基础,提出主打河道与农田的乡土气息田园空间。以乡土材料打造乡土空间,通过设计处理,运用合理的生态理念打造因地制宜的生态景观,再以策划运营和多种产业发展提高项目的长效持续性。
生境・山河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设计
黄海燕   指导老师:陈理
方案说明:本次设计方案主要围绕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展开,展厅所占面积约1200平方米左右,在设计中既要充分体现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展示空间设计的结合,也要充分合理的利用室内空间,使得功能分布合理,交通流线没有问题。重视功能和空间组织、结构的形式美,尊重材料本身的性能,自身的质地及色彩配置效果,根据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鲜明性和特色性,提炼畲族非遗元素,并且具体应用在展厅室内设计中。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与继承,弘扬传统文化。
生境・山河
黄河之滨,碳和共生——碳中和目标下兰州市                                          景观模式构建及设计
宋亚楠   指导老师:谌扬
中国预计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而在此,全球的温室效应都只会更加严重,气候变化带来的灾害日益严重,如此背景下,通过对甘肃省兰州市调研设计,寻找景观设计此可带来的变化,“碳中和”作为一种新型绿色发展理念,把这种新思想、新理念、新观点运用到滨水景观当中,为生态景观做出改变,从生态理念出发,遵守保护河流,保护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以人为本等原则,将人与自然水系、生态景观、文化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从而营建一个集生态、文化、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兰州市滨水景观。
生境・山河
再续空间——城市高架桥附属空间合理化改造
罗丹   指导老师:谌扬
设计以体育休闲为主题,首先合理设置功能分区,活动区作为主要部分,将生态与体育做到有机的统一。其次,展示自然生态同时满足周边人群以及游客休闲娱乐等多方面功能需求,丰富功能分区的景观节点内容,实现功能与景观和资源的可持续与整体化发展。最后,将桥下公园建设成一个即运动、休闲、娱乐、赏景为一体的多功能街头绿地。在起到高效利用土地资源的同时,也推动着市容市貌的发展。
生境・山河
碳中和背景下餐饮空间中的生态景观设计
李毅   指导老师:董勋
遵循“碳中和”的原则,巧妙运用“自然、生态”的设计理念与技巧,通过独特的设计手法,在内部环境设计中采用相应材料组成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空间,创造出简朴、自然、个性鲜明的原生态餐饮氛围,配上各种生态造景以及适当植物,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使空间内碳排放与碳吸收维持平衡状态,在满足“碳中和”这一需求的同时,净化室内空气、提高室内空气质量、美化室内环境,使顾客有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感受。
生境・山河
人与自然—生态景观在餐饮空间中的应用
段锦玺   指导老师:董勋
在自然生活不断恶化的今天,人们终于开始关注起环境保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返璞归真”探寻自然。生态餐厅是将生态景观与餐饮空间相结合,选择科学环保、无污染、可回收的材料,引入种植、温室工程、景观设计等技术,自然景观与玻璃、钢骨架构建出绿色环保、极具生机的用餐环境。在顾客满足口腹之欲的同时,大量绿植清新空气,舒缓其精神,缓解视觉疲劳,给人带来良好的体验感受。
生境・山河

源于自然 归于本真——

体验型智能生态餐厅设计

陈珊   指导老师:董勋
本次设计初心是打造生态健康的餐饮理念,将生态环境与餐饮空间相融合,充分利用现代智能技术,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同时加入用户体验,让消费者能够在自我感受中达到一种源于自然,归于本真的美好愿望。主要风格偏中式田园,主要特色在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整个建筑有二层,一楼为用餐区,二楼为观赏区,除此之外,还有采摘区,钓鱼区,运动区为消费者提供个特色体验,是一个集饮食,休闲,观赏,娱乐,生态为一体的大型餐饮空间。
生境・山河
他湘·遇故知
潘薇   指导老师:黄河
“湘”有水,“栖”有木,“小店”有人情风俗。民族文化主题餐厅作为主题餐厅的一种类型,不仅可以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还可以唤醒人们对民族文化的保护意识。本餐厅的设计通过对湘西吊脚楼、竹编、蓝印花布、剪纸、木雕等等民俗元素的了解与运用,营造出一个具有湘西民俗人情风味的主题餐厅。
生境・山河
依山如梦——亲近自然的乡村民宿设计
黄希平   指导老师:黄河
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整天忙于奔波的生活,而忽视了他们身心放松的生活状态。因此,有一些人希望远离社会的喧嚣,回归自然的宁静和放松,这就是所谓的乡间淳朴生活,同时也能体会到乡间风情带来的魅力,呼吸新鲜的空气,感受朴素环境带来的宁静,回归自然的和谐,也正是本民宿设计方案的意义所在。民宿建筑面积约为1000平方米,总共有两层,设置了五个单人房、四个双人房和一个豪华套房,其余皆为公共空间。在民宿一楼设置了入户大厅的接待区、餐厅、禅意茶室与书吧。二楼都是房间。整个民宿采用庭院式设计,民宿外围都被绿植包裹,院落和室内也有许多绿植点缀。
生境・山河
田园作·清平乐—— “三生”背景下的乡村特色农业基地景观设计

郭蕾   指导老师:李淼
为了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通过对自然的保护,构建一个生态平衡的景观体系。在乡村景观环境的营造上,必须坚持“三生”的思想,即生活、生产、生态。从这三个要素中,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考虑乡村景观的可持续发展,把三生观念和乡村园林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对乡村原有的自然景观进行合理的规划,利用乡村的原有文化,加强与乡村景观主题的联系。乡村景观既要满足村民农业活动需求又要满足人们的娱乐活动需求,利用本地村民特色生活习惯与习俗进行形态外观上的规划。
生境・山河
正于终灵 ——基于后疫情视域下的联合共享模块建筑设计   

孙小童   指导老师:李英晓
钟灵二字取于“钟灵毓秀”,“正于钟灵”即为正处于钟灵毓秀之地。设计将模块化建筑结合共享模式,以及后疫情时代下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诉求,针对太阳能、可移动性、可自配挑选、多功能赋予等四个方面进行探究。完善“共享独一无二”的模块化建筑理念,力求设计出满足后疫情时代人们的需求,并贴近自然的后疫情时代前瞻设计。
生境・山河
爱阅之城
傅婉婷   指导老师:李英晓
本次设计是将自然元素融入空间,以纯净的自然主义为基调,通过天然材质的结合和碰撞,赋予空间亲切而质朴的美。整体空间主要以木色与暖色的搭配,加以各种彩色点缀,满足儿童对色彩的需要。建筑外观以沉稳的黑白灰为主,与室内形成反差。整体空间无不透露着一种温馨舒适。在快节奏的当下,周末父母带着孩子来到书店共读一本书籍,让生活的节奏慢下来,享受阅读的乐趣和亲子间温馨的共处时光。
生境・山河
童归木趣                       
孟姝彤   指导老师:李英晓
设计说明:本案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的万象汇购物中心三层。双减政策的提出,家庭教育对儿童的影响逐渐加大,以“探索、感知、领悟”为主要目标,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参与其中。娱乐的同时引导儿童形成积极向上的观念、养成良好习惯。以“自然”、“生态”为主题,原生态的木色、生机蓬勃的绿色为主色调,旨在通过自然的环境营造轻松的亲子氛围、激发儿童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
生境・山河
归隙——某高校宿舍改造设计
刘莹   指导老师:李英晓
高校宿舍是学生日常生活起居的场所,其居住环境于学生而言十分重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得到很大提升,但学校宿舍因建设初期规划设计等原因,具有一定滞后性,本文调研了现阶段学生的需求,查阅了诸多文献,分析了多个优秀案例,以宿舍空间设计为基点,对学生群体特点进行分析、室内空间层次分析、宿舍色彩运用、学校文化提取等相关内容来进行宿舍的改造设计,力求设计出符合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宜居宜学的优雅的宿舍环境。
生境・山河
“群居合一”——太原市新型养老院景观设计
郭星园   指导老师:王晓琳
目前,我国正在逐渐老龄化,开展符合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的新养老金设计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检测目标。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人们的出生、衰老、疾病和死亡是一个生命周期,这始终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只有随着年老,我们才能拥有一个完整的生活。老龄化将是21世纪一个重大的全球性社会问题它将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冲击和压力同时也将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机遇。老年人除了提供基本的日常生活和医疗服务外,还可以为老年人实现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双赢”,从而促进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我们将首次关注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并将其提升到与物质需求同等的水平,让老年人不再浪费时间,找到归属感,重新融入社会,找到自己的价值。
生境・山河
风入律——新发展理念下太原市新型养老院室内设计

崔嘉璇   指导老师:王晓琳
该设计选址位于山西省太原市长风商务区内,项目最长处96.8米,最宽为46.3米,总占地面积18526平方米,项目整体处于太原市风景区和文化区,项目背靠汾河。数据显示,太原市是全省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城市,老龄化人口基数大。其中,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空巢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都将不同程度增长。所以,在太原市建造一所多功能的新型养老院,针对老年人群体提供服务,是非常有必要的。
生境・山河
“心”火相传——党建红色文化主题公园改造
刘懿   指导老师:王晓琳
“心”火相传——党建红色文化主题公园改造以人为本理念,可以更加便捷服务市民多样化的休闲与游憩、互动教育功能;以历史时间为主线,用过下沉广场、历史广场来呈现历史主线;通过“海绵城市”等各生态理念以及规范管理公园的规划建设,保障公园的建设品质。以自然生态为基底,对公园原本的园道和绿化进行升级改造,利用湖泊、绿地、排水沟、道路铺装等,构建海绵生态体系系统。改善植物群落,丰富公园内部景观,丰富公园红色文化。
生境・山河

“无限定,无障碍”——

以人文关怀为核心的旧城住宅区适老化空间改造设计

杨帅   指导老师:杨建蓉
近年来我国老龄化的加剧和家庭人口结构的变化,使得如何创造更适合老年人日常活动与生活的空间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现阶段我国绝大部分老旧居住区没有完整的配套设施对老人生活质量产生着不容小觑的影响。此次旧城住宅区适老化空间改造旨在创造一个空间和时间、硬件设施以及人文情感上都能给予老龄化群体全方位的保障和关怀,解决老龄化群体出行的限制及养老苦难等问题,从而提出一个老旧居住区适老化改造设计的新思路以及参考。
生境・山河

超时空回忆——

老码头民宿设计

罗丹丹   指导老师:张畅
本文基于作者曾经生活的江边的渔村,反复地再考察,查阅文献,以民宿空间为载体,表达回归渔村的乡土文化的情怀,追求慢节奏与健康生活,设计方案中有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结合自然景观,生态,环境,创造民宿本身的魅力与价值。
生境・山河
山间·语——上洪村村民活动中心设计
楚湘琦   指导老师:钟炽兴
项目基地位于湖南省浏阳市张坊镇上洪村内。该地区的以小型商业建筑和住宅楼为主,整体偏简约乡村风格;而村民活动中心作为村庄的活力激发点应该给人温馨的感觉。构思初期就想要在这样一个乡村中结合山的意境营造,方案设计采用坡屋顶的形式,就像重峦叠嶂一样,远近高低起伏。不仅打破旧建筑的沉寂,同时也增加了建筑的可识别性;采用木材和拉毛混凝土的材质给人简洁宁静的感觉。设计也考虑到村中的老年人,因此也设计了无障碍电梯和卫生间。
生境・山河

全寿命周期生土建筑——

乡村博物馆设计

王婷   指导老师:钟炽兴
搜寻周遭的特色的材料,大量生产的建筑自然原材料,例如竹子,原木等原材料的加入,打破建筑生命的外立面拉近人与室外环境,建筑与室外环境的距离,创造更多灵活的自由空间。最好采用传统的材料进行建造,最大程度提升建筑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此建筑本身就具有地域性的特征和被赋予地方文化精神的特点,比较能够好的来表达地域文化和生活习俗等。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