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产品设计系2022届毕业设计作品展
发布时间:2022年6月3日 分类:毕业设计
浏览量:2431
院长寄语
夏花繁茂,开不尽青春明艳;骄阳似火,点燃满腔激情。校园清丽的白樱花热烈盛放的愉悦与希冀还尚未消散,2018级产品设计系的同学们却即将挥手与成大告别。
时光荏苒,四年前,你们拎着行李欣然踏入校园的场景还历历在目,而如今你们又即将匆匆打点行囊,奔赴人生的下一段旅程。这四年,学校、学院快速发展,18万平方米的新校区崛地而起,你们成为第一批入住其中的学子;传统工艺研究院初具规模,你们用敏捷的思维、智慧的火花探索扎染、竹编、造纸等传统技艺的新形式;大运村的揭牌亮相,你们也以实际行动迎接大运会的到来。嘤鸣湖、沧浪亭、张澜大道印记下你们坚实的脚步;教学楼、宿舍、操场镌刻着你们朝气蓬勃的青春岁月;校园里清脆的鸟鸣、墙角下偷懒的橘猫都见证了你们努力的身影。执一支笔,挥斥方遒,燃一股希望,绽放梦想。你们的毕业设计作品是梦想与激情的物化,是不断追求创新与卓越的笔记,是我们将留作纪念的珍宝。
如今你们即将毕业,我谨代表学院向纯真的你们表达最为真挚的祝福,希望你们要坚持理想信念,不忘初心,携艺前行,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亲爱的同学们,此去征程,风鹏正举。请勿忘母校的思念与期待,期待聆听由你们谱写的那一首青春的赞歌!
“智竹”以智能加湿器和空气净化器为设计范例,将四川瓷胎竹编的蔑丝编织、依胎成形、提花编织工艺与家具电器的智能化相结合,其目的之一是为了促进地方传统竹编工艺的传承与发展;其二是希望通过“工艺+”提升我国家用电器品牌设计的辨识度。在强调产品实用性功能的基础上,赋予现代家用电器产品更多的文化内涵。
“觅.竹”系列家具设计旨在将传统竹编工艺与器物造型活用于现代家具设计中,以期通过设计创新以可持续的竹材料延续我国的竹文化与竹工艺。“觅.竹”在设计中采用了正负形、解构主义的手法对竹编古器物造型进行了现代语境的转译,并将平面竹编纹样与屏风的概念相融合设计出一系列竹木结构的茶几,以木材的"实"与竹编镂空的"虚",营造出"隔而不离"的效果。
“枋柱”家具的设计意向来源于川西吊脚楼干栏式建筑结构。社会的城市化发展使得以川西吊脚楼为代表的四川传统建筑群正濒临消失。与之一同消失的还有我国传统建筑的工艺、结构、造型、布局等优秀的造物智慧。“枋柱”家具设计将川西吊脚楼的建筑形式、木栓结构、枋柱接合的方式与工艺运用在设计中,采用新兴的透明树脂材料与木结构赋予川西吊脚楼新的设计语言与运用场景。
“镬耳居”家具设计灵感来源于广府建筑镬耳屋。设计过程中对镬耳屋的特色山墙造型进行了元素提取,将镬耳山墙的造型与座椅的靠背功能结合,使其成为背部重要的支撑结构。同时,山墙的圆弧造型也为人们在移动家具时提供了“把手”。“镬耳居”家具设计形式借鉴了中国传统家具中的条凳,将官帽椅中的“步步高”作为底部的连接结构,以地方建筑形式与榫卯结构相结合的方式为新中式家具的设计注入更多的文化性和地域性。
“竹影”灯具设计是将四川竹编工艺与现代灯具相结合的一次设计实践与探索。通过借鉴经典案例PH灯具造型的漫反射原理,结合传统竹编器物造型与纹样设计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灯具产品。竹材料作一种可持续材料,在分蔑后具有优良的透光性。在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竹材料的这一特性,将不同厚度的蔑片编织出立体竹编和平面竹编造型,通过重叠、层叠、组合等方式使灯光透过层层的篾片散发出柔和的光影效果。“竹影”灯具希望为竹编工艺找到与现代生活更多的连接方式,在保护和传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为长期以来较为空白的灯具设计市场提供一些新思路,为实现产品设计与文化、材料的可持续践行。
本设计通过对震前、震后、震中三个阶段人们逃生自救的行为及方法的研究,基于系统化和模块化的思路,对现有材料和技术展开整合创新,功能模块有制氧设备、水袋、食物储存包、多功能地震救援铲等。其中设备上的帽子主要起到保护逃生者头部的作用,设备中的制氧袋、水袋、食物、医疗用品等能为被困者提供必要的生存保障,设备的腰包中有一把具有挖掘、敲击、照明等功能的多功能救援铲,能够为被困者提供更多有效的自救逃生手段。另外,该设备的携带方式可以解放双手、使人体受力更加均匀,可以极大提升逃生者逃生时的速度,也能为被困者赢得更多生存时间。
本设计融入绿色环保的理念,结合当代潮流一体化、集约化及人性化作为产品的设计考量。将海龟元素融入到产品各个功能部位,一方面使沙滩清洁车的节能性、环保性、紧凑性等得到有效提升;另一方面情感化也使沙滩清洁车的观赏性、文化性、教育性等附加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更符合绿色发展与环保的理念,为国内沙滩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及吸引更多游客,从而推进沙滩旅游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本设计拟在解决现有洒水车和清扫车外型老旧呆板、功能集性成差、智能化欠缺、作业环境局限性多等问题,通过智能化、一体化、集成化等先进理念的融入,将洒水、清扫、集尘等功能结合起来形成一辆更加具有时代感的新型复合洒水清扫车。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该车的审美和趣味性,本设计通过将大象形态结合到新型复合洒水清扫车上,一方面增添了车辆的趣味性和新颖性,另一方面通过对洒水清扫复合车外型差异性的提升,使其在当前同质化较为严重的工程和牵引车辆中得到更多关注,为城市环境的美化和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
本设计将地铁安检设备与消毒系统结合,做新型消毒安检设计,减少安检流程,提高乘客出行安全与效率。从安检设备的优化组合及新一代安检流程设计出发,利用自动测温与探测显示等,在地铁安检机及安检门上增加消毒系统,能有效对乘客的随身箱包及乘客手部进行消毒;构建一套安全可靠、高效便捷的地铁安检服务。将现有单层安检履带优化为双层履带,增加设计合理性。通过仿生设计将现有安检机造型进行再设计,运用大熊猫姿态作为造型设计元素,使安检机与周围环境相匹配,以此来增强整个地铁安检机外型的趣味性和审美性。
本设计调研分析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特征及居室阳台环境,对老年人种植流程中的人机交互过程进行仔细梳理,同时遵循适老化设计和模块化设计的基本原则,充分考虑了老年人的情感需求因素以及行为能力因素。分析堆肥、栽植、浇水施肥等种植流程,将种植与厨余垃圾堆肥相结合,改良浇水系统以及适合老年人的操作界面等,期望设计出来的室内智能种植产品能够满足老年人种植的多样化需求,在使用以及在收获时的线上分享中获得成就感,增强老年人的幸福感,从而减轻心理问题带来的影响,提升生活品质。
本设计在运动场馆大型消毒机原有的功能上进行改良创新,优化造型,追求更加智能、使用寿命更长,使用更舒适的产品。将成都大运会元素和川剧脸谱元素与场馆消毒机结合在一起,产品具有实用性的同时兼具传播功能,宣传中国传统文化,传播成都积极正面的防疫形象。
在居家养老背景下,老年群体对居家煎药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通过观察分析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特征及煎药过程,设计出的适老化煎药产品期望满足老年群体的实用需求,提高老年群体在中药煎煮过程中的使用体验。不仅满足老年群体自给自足的煎药需求,在使用煎药产品中感受到幸福感、成就感,还能够更注重自己及家人的健康,倡导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品质。
随着后疫情时代的来临,机场作为大型交通枢纽,日常接待人流量大且人员复杂,对于消毒产品的需求正在向智能化、人性化和多功能化转变。本设计具有规划路线、避障等智能消毒行为和手部消毒功能;工作人员操作部分位于机器背部,腰部设置两条灯带,通过颜色变化提醒工作人员添加消毒液等设计细节。造型方面运用防护服形象,赋予机器安全、可靠和亲切的消毒防护形象,结合屏幕表情互动,使机场消毒产品更加人性化和智能化。
本设计从关心人健康饮食出发,对厨房调料存储用具进行设计。通过简洁的外观,巧妙的结构设计达到控量目的。将无意识设计理念通过人与物的感知,植入到产品的操作过程中,提出“控量,无需斤斤计较”的产品设计概念。产品分为大颗粒、小颗粒、液体三种类型,调料利用使用过程中倾倒向下滑动的重力作用实现大小空间转移,根据不同类型的调料采用相应的操作方式实现对小空间的控量。
本设计以后疫情时代为背景,设计一款家用模块化消毒产品。该产品以黄金分割比例为造型参考,模块化可移动组件满足多场景使用,集无线充电、小物件消毒为―体的家用消毒产品。不仅为家用消毒产品的设计开发提供参考价值,也为消毒产品增添新的设计方式。
人类对海洋资源的过度开发破坏了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对海洋生物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此次毕业设计以此为出发点,运用仿生设计原理,通过服饰呈现海洋生物所受的身体伤害。扎染面料的独特色彩表达效果与海洋主题呼应,手工刺绣、串珠、编结等手法隐喻式地呈现了海洋生物的伤口。此系列设计旨在以服饰为载体,在对“伤害”的艺术传达中,呼吁人类关爱海洋,爱护海洋生物。
“旗遇”系列服饰设计
旗袍是“衣裳连属”的一件式服装,具有浓厚的东方气息。此次毕业设计以旗袍的时尚化、日常化设计为主题,通过类似“百衲衣”的面料拼接手法赋予传统旗袍版型以现代气息,使其融入人们的“衣生活”。此系列设计在对传统旗袍版型改造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拼接牛仔单宁、真丝面料、纯棉格纹面料,使旗袍在现代表现手法的加持下获得了新的生命力。
此次毕业设计以中国传统皮影戏道具和表现手法为设计灵感,在现代服饰设计中借助皮影荧幕艺术的光影效果,提取皮影戏道具中的纹样,将其变形、重组,生成现代服饰的图案元素,采用透光性强的面料达成“光影”效果。此系列服饰通过皮影元素与服饰设计的结合,实现皮影道具纹样和皮影戏视觉效果的现代转化,使传统文化贴近生活,让更多年轻人与时尚爱好者能够在服饰的切身性体验中感受到传统与现代的对话。
该设计以敦煌壁画《鹿王本生图》的故事为题材,三套服饰讲述了九色鹿救助落水养蛇人的三个不同故事情节:善意、背叛、惩罚。该系列服饰设计以土红、土黄、白色、青绿等色彩为主,融入了壁画内容的造型特点,体现了“鹿王本生”的故事内容和艺术美感。
国风洛丽塔,它是由中国传统服饰和洛丽塔的结合后所产生的服装。洛丽塔是洛可可时期的产物,流传至今演变成洛丽塔。此次主题设计的目的是洛丽塔和中国传统服饰的结合,展现中国服饰美和西方服饰美的结合。
此系列首饰设计立足中国传统文化,将《山海经》中的神话故事---“精卫填海”作为首饰设计的灵感源泉。精卫填海体现了人们无惧艰苦、敢于追求的精神,这也正是中国当代年轻人所拥有的优秀精神品质。首饰结合掐丝珐琅的制作工艺,尝试新材料,将现代材料与传统工艺相结合,研究镭射玻璃纸、钻石等现代材料的特性和质感,使首饰的视觉效果更加丰富。希望通过本次首饰设计能够唤起大家对传统文化的记忆,呼吁人们继承和弘扬优秀的精神品质和传统手工艺。
黎锦在现代服饰上的运用已经进入大众视野,并且很多关于黎族风格的设计仅仅是将传统的元素原封不动照搬过来,印在设计上,并无黎族文化的朴素的、原始的、具有灵气的美。为了保护正在逐渐消失的黎族文化,本次毕业设计将种类丰富的黎族文化凝结于现代服饰中,使现代服饰具有黎族的特征和美感,以达到在日常生活场景中传承黎族文化的目的。
此次毕设的主题是以彝族元素为出发点,结合现代礼服的造型进行时尚设计,概念以彝族服饰的工艺、布料、纹样等运用现代礼服造型上,从布料最开始的制作开始研究,打破以往传统的服饰设计的概念,吸取两者中最好的元素进行创新性设计。发扬彝族的传统文化,也在现代普通的礼服中注入文化的灵魂,互相发展,相辅相成。将彝族服饰的纹样运用在现代礼服上,也使得现代的服饰注入了传统彝族服饰文化的灵魂,让现代服饰和彝族服饰都活了起来,彝族服饰文化也不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泯灭,反而将其发扬光大。
“梨园蜀韵”系列设计灵感来源于川剧艺术。这次设计主要运用川剧中凤凰图案、飘带、云肩等元素,体现出浓郁东方气韵,服饰图案以花鸟图、祥云图展现东方吉祥纹饰象征意蕴。选色靓丽,配上精致的手工刺绣锦上添花。整体效果悦目,尽量展现出高定的典雅与传统的结合。
此次毕业设计以敦煌典型的雅丹地貌为设计灵感,通过面料再造的手法将敦煌地理地貌的特点与服饰版型相结合,在系列服饰中呈现出敦煌地貌在漫长历史岁月中经历的变迁。此次毕业设计采用面料再造手法完成仿生肌理,遵循“材料唤起美感”的原则,将再造面料的质感与服饰版型、装饰细节融合起来。期望通过此次设计能够获得服饰再造面料制作的第一手经验,并且能将敦煌自然景观面貌成功移植到服饰设计中,以此唤起人们对敦煌文化的深层关注与思考。
此次毕业设计以独具东方审美情趣的植物—竹子为创意灵感来源,主要运用南京绒花传统工艺在现代饰品设计中表现竹子的叶、枝、节和花,并与自然界其他灵动的生命形态相结合,探索更符合现代审美、更加多元的绒花饰品造型与表现形式。希望通过此次毕业设计,能在传统绒花工艺与现代饰品设计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从一个具体维度实现传统工艺的现代“活化”。
此服饰系列设计灵感来源于«山海经»里所描绘的神秘异兽,分别从“水陆空”类别中选取了陵鱼、猼訑、帝江,通过服饰版型表现异兽体态,将中国传统文化中丰富的绳结方式,例如琵琶结、蛇结、单向平结等,与现代服饰造型元素相结合,在传统编结手法与现代服饰的有机融合中实现当下与传统的对接。
此系列服饰设计是以“韵”字为主题,以研究敦煌壁画、百衲衣等有关的文化元素进行服饰设计,其三套服饰分别从点、线、面的构成形式呈现服饰的韵律。同时,也对部分服饰进行了“一物两用”的设计。
以倡导环保为设计理念,用尼普顿海洋馆的四大主题场馆作为叙事线,完成了该海洋馆的品牌设计、系列IP形象开发、文创产品及包装设计等。通过绘本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由于海洋污染加剧,海龟马丁失去了自己的亲人,他只好带着吉他背井离乡,一路漂泊,最终来到了尼普顿海洋馆,这里环境优美、气候宜人,他认识了可爱的企鹅曲奇,喜欢拍照和旅游的北极熊托比,还有调酒师丹尼斯。得知马丁的故事后,大家自发组成“海洋护卫小队”,为了遏制海洋环境污染,小伙伴们积极宣传环保知识,希望人类能够重视起来一起保卫地球生命共同的家园。
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热点完成白蛇传为主题的毕业设计,展现出中国民间神话传说的艺术生命力,从而弘扬传统文化的魅力。本次设计将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场景元素提取融合之后,使用不同材质和工艺进行加工,把符合新时代女性审美的白蛇传与陶瓷和木料工艺相组合,创作出具有时代审美的作品。
因为石犀在古代作为镇水神兽不仅有避水也具有保佑人们平安顺遂的寓意,古代还有遇犀则吉的说法,所以成都礼物“石犀 文创饰品也融入了平安吉祥的寓意。以石犀为文化元素设计出一系列的饰品,将传统工艺品摆件转化成为符合现代年轻人审美,时尚又精致并且性价比合理的饰品。
本设计主要以研究“傩文化”为主线,利用傩面具具有“消灾避难,驱瘟避疫”的含义符合疫情下的人们的心理需求,将“傩面具文化”(傩公,傩母,开山,秦童等其他面具形象)中独有的色彩和造型进行了再设计。完成以“傩文化”面具为表达的各种文创产品。
以三星堆青铜人物像为设计原型,重点提取青铜面具、纵目、顺风耳等显著特征,依据时下潮玩盲盒的设计风尚,开发出全新的颇具未来感的系列IP形象。设计采用赛博朋克风格,设定了宇航员、外星人等角色,描绘了一个人类诞生并穿越时空的奇幻的故事,反映出恢弘的人类文明与渺小的人类个体、历史与科技 、外界与内在、过去与未来、现实与虚幻等融合交织的强烈反差,发人深省。
新石器时期的马家窑彩陶文化在世界彩陶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本设计创意梳理马家窑文化中的盛贮器造型为设计基础元素,并提取马家窑彩陶纹样,创新设计出具有趣味性的特色文化水容器产品。作品试图打破彩陶文化在大众眼中陈旧和古老的印象,希望能够从一个崭新的设计角度去思考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艺术。
本设计以中国传统建筑元素"瓦片"为设计灵感来源,对瓦片在文创餐具上的运用进行了探索。作品对"瓦片"元素进行造型提炼,将具象化、具有实用性的“瓦片"元素转化为同样具象化且具有实用功能的文创餐具。将瓦片在屋顶上的排列场景进行抽象化提炼再设计,使原本排列组合的重复图形转化为抽象美。
本设计采用武侯祠与杜甫草堂的人物和故事进行萌化设计,将桃园三结义与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故事进行重现,采用成都非遗工艺银花丝与陶瓷相结合,希望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展现成都的历史与地域文化。另外,壶盖原本的圆形提手设计成了杜甫的帽子与三国英雄脸谱的帽缨,为整体的设计增添了细节上的趣味。
对于文创产品来说,品牌IP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本次毕设在围绕蒙顶山茶文化进行伴手礼设计的同时,强调文创品牌IP驱动力,依据产品定位设计品牌形象“走马观茶”,又以“采茶”“炒茶”“运茶”三个动作摆件为主体产品设计,同时设计创意便携式茶包装,再辅以茶文化卡片等设计,共同构成蒙顶山茶文化输出的基本文创产品形式。该设计以为蒙顶山茶文旅发展增加活力为设计目的,希望唤起年轻群体对蒙顶山茶文化全新的历史感受与认知。
本次毕设围绕天府唐代女诗人薛涛展开,希望在深入挖掘其人及其文学作品背后独特的历史文化魅力后,通过设计转化,将薛涛文学中的一些独特意象融入一组现代文房用品设计中,具体透过产品造型、材质工艺、色彩等呈现“薛涛气质”,以期使用者在独有的“薛涛笺”上笔起笔落间,能够走进薛涛的世界,对这位历史上的传奇女子有更深入的了解与喜爱。
“彝齐举蒿照田间”系列文创烛台设计围绕四川彝族火把节的基本文化内涵展开,以其“火把”为基本且核心的意趣象征,巧妙提取火把堆聚的形态元素,并透过产品照明功能的实现表现火把的燃烧状态。整套产品设计的材质运用金属和亚克力进行不同比例的组合探索,希望对“火把”的燃烧状态进行丰富的模拟表达,进一步体现火把节文化中“趋吉避凶”的信仰观念,也为使用者带去一份对美好的追求。
设计说明:
本设计将成都标志景观地标与茶具类旅游纪念品进行碰撞融合,设计出系列文创茶具设计。茶具套件中每一件各自代表一座地标建筑,并按照成都地标所在位置的摆放方式,整个茶具套件呈现为一张立体的成都市地图。茶盘上沟壑出成都地铁线路来作为沥水引流线,并设置一定的组合交互形式,考虑实用性的同时增加趣味性,加深使用者对成都的印象以及对成都地域文化的了解。
青春是人生最为灿烂、最为闪亮的一段时光,奋斗是人生最为重要、最为忙碌的一个写照。
2018级产品设计的同学迎来了奋斗最好的年岁、青春最灿烂的时刻。他们的作品都充斥着青春的生机、灵动与感性。同时他们的奋斗让他们的毕业作品烨烨生辉。
在作品中,我们欣喜地看到成都大学四年时光对他们专业能力和精神世界的雕琢。作品自然展露出一个个积极、丰满的内心世界。他们热切地渴望参与社会,对周遭环境满怀理解与关爱,真诚地思考社会、时代中的种种现象、问题。他们通过设计实践认识周遭世界,挣脱青涩,为自己解惑,也用理解与关怀一点一滴地努力构建美好和谐。
奋斗者正青春。2018级产品设计的同学用四年的时光去与青春一起奋斗,不畏困难、不怕险阻。他们的努力造就了今天的成果。奋斗者正青春!他们的故事还在继续,而我们此刻带着美好的祝愿希望他们越走越远……
特别感谢:刘颖教授指导的艺术管理专业研究生团队(19级:李宇璟;20级:蒋静、李琦;21级:袁圆、吴若涵)的线下展览策划,21级艺术设计研究生林慧敏的卷轴等视觉设计。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