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2022届本科生毕业作品|公共艺术与空间设计工作室
发布时间:2022年6月8日 分类:毕业设计
浏览量:2164
▼ 工作室介绍 ▼
中央美术学院公共艺术与空间设计工作室创立于2005年,倡导“AUD”理念-艺术为导向的城市设计系统,以艺术营造空间,艺术激活空间为核心,强调在地文化创新能力,营构文化自我“生长”氛围,发挥公共艺术在创新城市文化、塑造城市认同、再造社区意识、激活城市空间等方面的价值和作用。以课题制为主要教学方法,讲授公共艺术与空间设计的概念、构成、方法、规律和特点,分析公共艺术与空间设计的基本程序,让学生把握艺术与城市、艺术与大众、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社会关系的新取向。致力于培养公共艺术与空间设计的复合型人才。工作室已与国外院校建立了常态课题共享项目,并根据课题需要,聘请国内外教授和资深设计师开设课程。
▼ 毕业创作导师团队 ▼
▼ 工作室毕业寄语 ▼
“与新冠疫情共处的第三年,2022年,我们被迫再一次开启线上毕业展览方式。大疫使我们被迫开启了暂停键,直到这场灾难变得和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一直主张疫情下的教学不能只是常态教学, 这次疫情可能是人类历史上面临的最大挑战,灾难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我们应该和同学们一起反思,回归教育的本质,让同学们懂得尊重自然,敬畏生命,心怀友善,富有同情心、分享和互助。艺术与设计不仅仅是一门职业,而是一种态度、一种眼光、一种责任,它就存在于日常的生活之中,这种处世态度会在灾难面前流淌出向善的从容和人性的光辉。”
——王中
▼ 工作室毕业生 ▼
▼ 学生作品 ▼
吴凡
Wu Fan
作品阐述:作品将带来5种线下时境空间与1个线上程序端口的联合设计——公共艺术是基于“公众性”的,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希望能通过本次线下与线上联动的启发性思考,演绎小众社交行为带来的感官空间变化,试图带来一种开发的愉悦性,一种与生俱来的人性价值,从而激发、再塑更多的“尊严”“意愿”,亦或是“想象力”“可能性”。
任锦晗
Ren Jinhan
作品阐述:通过层层在地分析推导,落点重庆白象居的空间结构及网红打卡特色,以设置室外步道连接室内打卡出入口,形成串联室内外打卡点的漫步系统。再针对室外部分打卡空间设计具有强在地性的艺术装置,融入与发展空间特色,强化游客与居民的交流链接,提供游客更好的特色体验,希望以此提升居民与场地的认同,共同助力特色生长。
包涵清
Bao Hanqing
作品阐述:生灵皆需依靠之地,人亦需歇息的孤岛。希望进到棚中之人,觉得自己能撑起一小块属于自己的天地。能掩映在树影之中,感受到自然的灵动,听风嗅海,穿梭于红树林间。暂时从都市的喧嚣中逃离,眺望远方,耳闻宫商角徵羽,身沐于自然之芳。
王瑞珠
Wang Ruizhu
作品阐述:在武汉人民医院东院的这个场地去设计一个“情绪服务区”,缓解医院的医护人员、病人等在疫情期间所见的和所接收到的信息,所产生的太多负面情绪。“情绪服务区”就是可以存放和消解负面情绪的一个地方,它像是像“高速公路服务区”一样,告诉你:“这里允许你停下来难过。”
张政
Zhang Zheng
作品阐述:从自我苗族文化为基点,以苗族山文化出发,营造沉浸式、感悟式的深山之上的公共艺术场地,用艺术场地重系苗民与山灵的联系,激活民族文化之灵和山间万物之灵,塑造苗族山文化的独特精神与空间场域,使苗族文化得以更好的回归、聚拢和重生。
刘映彤
Liu Yingtong
作品名称:《花开blossom——轨道交通人群都市冷漠微疗愈》
作品阐述:blossom的释义是开花、变得更加健康或自信。将人轨道交通勤过程比喻为从种子到果实的距离,为果的目的而丧失了对周围的交流与关怀。而开花是过程,感受人与人的“花朵”开放后互相温暖接触的意义,打破冷漠隔阂。通过研究人在地铁空间动线与行为模式,构筑一系列合理的一体化公共艺术点,消解人与人之间的隔膜。
魏雨珊
Wei Yushan
作品阐述:设计从“身体与媒介”的发展历史出发,探究了各个不同时期“身体在场”的呈现,再将其与场地所处“首钢园”的历史相连接,把场地划分为三部分进行设计。设计通过公共艺术手段来阐述人与媒介之间发生的历史,通过了解过去,探究如今的我们的身上究竟发生着什么,我们的身体与我们所创造的媒介再与物质世界的关系究竟为何。
颜涵
Yan Han
作品阐述:作品试图建立个体感受与沙尘这一气候话题的关联。利用北京沙尘天气视觉上的变化来进行纪念性的空间设计。从极端气候到唤醒行动,重拾人与土地的关系。将沙尘作为叙事工具与手段来构建个体与环境之间的新连结。放大人们对灾害的感受,纪念中国人民的防治成果来警醒人们审慎对待环境,珍惜每口新鲜空气的来之不易。
周彦汐
Zhou Yanxi
作品阐述:设计寻求公共空间使用的模块化,希望城市环境中动植物之间的互动能够成倍增加,提取大连城市记忆特色元素,洋槐树下的大连做为此次设计的主线,以此为基调渲染整体的社区人文氛围,人群围绕着记忆中的槐树展开一系列在社区中可能存在的活动,以吸引周边的商业和教育人群涌入,形成以身份认同,集体认同为原动力的社交体验。
宋俊凤
Song Junfeng
作品阐述:设计关注到青岛浒苔绿潮的生态问题,浒苔绿潮的溯源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而居民的态度却是漠然的、调侃且不重视的。用艺术唤醒的方式,让居民直面的感受生态灾难,艺术介入滨海空间,通过将自然变形为可体验之物,在感知体验中引发人们的同理心,唤醒人们对海洋生态的保护,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赵泓涵
Zhao Honghan
作品阐述:风吹过,云上涟漪,你的心里是否泛起一丝悸动?设计结合书页和云朵,契合了官舍的艺术氛围与共享文化,通过设置与场地密切相关的艺术装置,带给人柔和、轻松的游览体验。同时借由装置与人的互动,激活人们对公共文化生活的兴趣,进而更加主动的参与到城市文化建设中。
公共艺术与空间设计工作室 / 图文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