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科技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2022届风景园林专业毕业作品展
发布时间:2022年6月29日 分类:毕业设计
浏览量:2553
四年的学习生活,景观设计这个词汇已深深融入了每一个风景园林学子的心中。在这四年中,我们有在教室勤奋钻研专业知识的学者身影,有在林间园里实地调研的研究记忆。我们有为了场地内部更好规划而互相讨论的竞赛风范,更有挑灯夜战只为了呈现出更好效果和更实用节点的辛苦回忆。
如今正值毕业之际,我们将自己的所学所感运用到场地的规划之中,线上毕业展包括两部分内容:有22位同学的设计展板(基本以姓氏首字母为序)及部分论文研究的内容展示。设计场地种类包括生态园区、水体修复、居民区绿地以及科普植物园等专项设计,我们遵循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的设计原则,将场地的内核和地质文化特点以不同的组合方式表达展现,尽可能发挥其特有的实用美感并达到和谐共生的生态效果。
我们用大地做画布,以景观作画笔,尝试着用更多的视角去感受自然、抒发热爱,去感受人生、感受更多的可能性。虽然现在的创作手法和研究成果仍有所不足,但透过种种细节不难发现同学们在这青春年少时所怀揣着的一腔热血与对专业知识的融汇贯通。
感谢老师们的指导,也感恩自己的不断坚持,才有了这些作品,这是我们交给自己的毕业答卷,更是以后人生的新起点。 未来的我们将不断坚守初心、劈波斩棘,目光坚定、扬帆起航!
毕业作品云展览Exhibition of Graduation Works
作为科大北校区核心景观的本次设计区域,场地的完善不仅可以更好服务校区学生的日常生活、游憩,也是绿地融入日常生活的重要一项。设计中充分考虑到不同年龄、不同风格适用人群的喜好特点,从使用者角度出发做到友好型景观,宏观上综合把控整体流线高差,微观处细化到了小品、照明、植物等各类专项。景观节奏层层递进,是场地与景观的高度融合。
指导老师:邵逸乐 作者:陈玲婷 班级:18风园2班
“我”时常在思考,梦中的家乡去了哪里?为什么“我”生于钢铁之林,迷失在车流人海?在这片养育“我”的、坚硬的土地上。究竟,有没有另一片稻田?
“我”要找见那条隐隐约约的分割线,找到城市的另一面……
指导老师:汪洁明 作者:陈宁君 班级:18风园1班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已。漫步在湘潭的这条水边景观带,不仅能感受到季相景观的神秘多变,自然的相互碰撞,更有专属湖湘文化的湘钢老工业情怀。这里绝不仅仅是滨河景观带的简单堆砌,更是令人有归属感的文化忆旅。让你惊喜的会是园内交互式智慧设施、晴雨多变的雨水花园,这里是绿色氧吧是植物画卷,这里还是交流嬉戏、互通过往的绝妙场地。
感动你的,是景是情更是人。
指导老师:汪结明 作者:陈佳怡 班级:18风园1班
该设计灵感是道家思想《道德经》中讲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意思是人们在大地上生存。应该尊重大地万物生长作息的规则设计意在平衡自然社会人美之间的关系,以低碳环保为理念,将湘潭芙蓉大桥桥头公园建设成为生态保护、自然休闲、健身娱乐为一体,突出野趣特色新鲜风格的场地。
基于信息量爆炸的时代环境下,处于现代城市的景观设计将外观设计和视觉冲击作为了主要的研究方向。同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质量有所提升,人们内心愈发地注重精神上的满足。久而久之,追求精神内涵以及视觉上的审美疲劳促使着当代景观设计需要新的探索与发展。合理地将互动景观元素融入相应的城市主题展园的表达与表现,在满足人们视觉的同时加入新的感官感受与多种多样的体验经历,是设计过程中需要着重考虑的要点。场地位于广西省南宁市部邕宁区顶蛳山,为12届国际园艺博览会园博园中的北京园区,整体采用茉莉花茶为主题营造出梯田、花海等微景观造型,置入仿生植物景观机器人、实时数据等设备实现智慧游园的效果。使科普融入游览,更好地认识自然
指导老师:李瑞雪 作者:黄圣轩 班级:18风园1班
“连接·共生”,这是基于城市公园理念下的江心洲绿地设计方案。三面环水,这里是独特的“都市村庄”。通过实地走访不难发现原场地现状并不理想,它仿佛被遗忘的一个孤岛:设施老旧、缺乏管理、场地与人之间的交互感十分薄弱……因此,在充分利用原场地独特优势的基础上,借鉴先进的植物浮床设计与因地制宜的生态策略进行多维度立体式综合发力的生态恢复与景观建设。尊重人们游览时的亲水需求,对江岸设计也颇有心思,这样一段伸入水中的绿地成为了人们与水体交流的又一途径。
该水利项目坐落于广东省,其辐射范围覆盖几个市区。利用生态的自然修复不仅对当地的植被景观有所恢复,同时也对当地生物圈层有着重大意义,这一点可以从鸟类及鱼类的恢复效果预期之中一看究竟。本次设计遵从“共生·共荣”的主题原则,像修复人体细胞一般对当地的生态效应进行大规模多角度改善。实现河流生态系统的自我循环和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共生共荣。其中涉及河流本底修复、鱼类栖息地修复、鸟类栖息地涉及以及植物景观的立体搭配等专项设计。将各意向融入景观的设计与命名之中,体现出整体生态的和谐愉悦。
“水容云泰” ——基于城市双休理念下的湘潭爱劳渠百亩湖湿地公园设计
指导老师:汪结明 作者:康玉杰 班级:18风园2班
场地从生态坑塘划分湿地,岛屿阶梯入水等角度将水景观进行了高效的规划,同时利用密林小静廊架植物的做法,来时植物景观更加的适应场地而在人文景观方面,利用了大片的硬质场地以及在重要的节点处放置文化雕塑,活力跑道是整体的公园,更加的人文性。
指导老师:汪结明 作者:廖谋祺 班级:18风园2班
百亩湖公园位于湘潭市湘钢集团一墙之隔的城区边界,是城市住宅与城郊工业的过渡。场地以人为本,以棕地改造理论为支撑,以水体改造为中心,基于融合人文历史和工业历史的景观策略。共有六分区四专项。
在疫情当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生活充满了疑惑与犹疑,抑郁情绪逐渐弥漫开来。该设计通过对人体五官的综合刺激作用,试图通过环境对人体的感受起到综合性调节。设计主题采用紫色鸢尾花的“花境”,具体涉及六个活动空间与七个专项设计将整体园区的节奏、轴向进行了把控调节。
作 者:刘马盈指导教师:罗智慧
班级:18风园2班
通过对首车镇土家族民俗文化的调查了解,整合其产业资源、自然山水资源等。提炼出首车镇的特色文化符号,研究传统性景观营造手法,通过对吴家寨滨水地块的景观展示,使传承性保护景观的设计融入当地土家族的生活中,赋予首车镇文化新的生命力。以点带面,促进湘西土家族民俗文化传承的持续性发展。
根据前期背景调查,该产业园助力打造高水平生物产业,选取园区特色产业,文化水稻种业提取水稻文化元素,滨江区抽象演化。曲艺灵动生长为设计主题,体现灵活驱动,有机生长,将几何不规则元素贯穿于设计之中,以小见大,有无道有异于园去,打破常识束缚,勇于突破,生生不息
走进健康——健康生活导向的长沙雅园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
该场地位于居住区附近,综合考虑到使用人群不同需求及景观的各种元素特点,从场地的环境色彩搭配、功能节奏调节、微地形营出发进行设计。最终创造出疏密结合、怡人舒适的居住区绿地景观。
作 者:温佳宁指导教师:邵逸乐
班级:18风园2班
设计通过对“湘昆第一城”周边环境、人群需求等多方面的前期分析,结合当下疫情常态化的背景,确立了“健康活氧”的设计理念,意图让疫情影响下的社区生活焕发新的活力。设计中具体划分为“活氧三环”,且在各个分区运用多重健康化策略,满足居民健康生活需求,使得全龄居民能够充分参与居住区内活动,打造一处“景观丰富的公园人居”、“全民参与的活力人居”及“生态优良的自然人居”。
养老社区户外活动空间适老化景观改造
——以石碌镇老干村为例
本设计在充分分析场地周边环境的基础上,尊重场地现状,以老年人为主要使用人群出发点,对场地进行景观改造。主要使用弧线手法,创造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空间需求,同时规划出周边餐饮等扩展空间。设计着意营造温暖柔和的氛围,为老年群体创造便捷、舒适的户外活动空间,并满足健身、娱乐、交流功能需求。
作 者:徐语涵指导教师:姜政云
班级:18风园2班
矿北小区经历了岁月的沉淀,见证了城市的发展,原有的老旧配套设施已无法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曾经充满活力的工业居民区,如今也被历史蒙尘。为满足年龄日益增长的居民需求,对老小区的公共空间进新更新改造,旨在为居民提供更实用更舒适的公共环境,升级居民生活体验。
“历史重塑·重回朔州” ——基于传统文化与现代互联网的信息相结合理念下的植物园
规划设计
设计项目位于陕西铜川市,在周边人文需求的基础上融入当地文化内涵。在游园娱乐的同时发挥场地科普文化与新技术的综合体验感。在景观搭配方面采用植物景观专类园的方式。融入唐朝盛世下雍州的历史内核,现代化管理,结合互联网+开发专属APP。建设集科普教育、科学研究、休闲娱乐、观光赏景、运动健身为一体的现代化植物园。
指导老师:姜政云 作者:宋倩欣 班级:18风园2班
本文在韧性视角下,结合“田园综合体”的新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以保护原有生态环境和风俗人情为设计原则,探索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成功路径。分别从省域,市域,区域三个层面分析项目的潜能,依次进行液峪河农业园区的总体规划,探讨了农业产业园规划与全域旅游、乡村振兴等时代发展理论相结合的设计方法,以期规划出满足科普教育、生态修复与保护,、娱乐健身、休闲体验的新型农业产业园,规划目标是实现三原县的全域旅游,
作 者:程世玉指导教师:汪结明
班级:18风园2班
作 者:张怀芬指导教师:罗智慧
班级:18风园2班
设计说明:立足于该地优秀的教育文化资源,结合该场地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书香气息。以“书香门第”为设计主题展开设计,保护弘扬文化传统,将场地的文化底蕴浓缩进场地的设计中。创造既能满足居民日常居住需求,又能够陶冶情操的居住环境。
穰时归故里
——湖南省衡阳市江南水镇美丽乡村景观营造
作 者:郑可萱指导教师:邵逸乐
班级:18风园2班
此设计应能让游客在水稻成熟之际,前来此处感受乡野的气息与衡阳历史文化的底蕴,结合农作体验与休憩娱乐为一体的美丽乡村景观。最终要把场地建造成一个既能满足衡阳农业生产特点,又能满足当地居民生活及外地游客游览的需要,集农作体验、特色观光、研究学习、康养治疗、亲子交流于一体,融入了当地历史文化的现代休闲乡村旅游景区
选址位于湖南省长沙县,绿地下的区域为一处地下停车场。考虑到场地的小气候协调,设计充分了植物、地形水体等各种元素的综合效果并形成最终效果。
作 者:郝梓同指导教师:周平兰
班级:18风园2班
《红楼梦》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包罗万象的伟大作品,作者曹雪芹在书中通过高超的表现手法将文学艺术与造景魅力达到了极高的融合效果。将自然美与艺术美相融合,塑造出迄今为止文学作品中最生动最完整的古典园林艺术形象。文章在研读原著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研究资料及实地调研参观北京大观园,就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描述的景观意向进行研究,对红楼梦中大观园园林景观进行多角度分析。最终总结出其在植物、动物、季相等园林配置方面的手法;景观结构搭配技巧以及人文景观文化融入等方面的园林美学观。以此来分析曹雪芹先生在中国古典园林方面的美学观点,体会其在情景交融中体现园林美学观的独特匠心。
指导老师:向言词 作者:王运发 班级:18风园1班
经过景感现状分析,海口市国兴大道绿地应以自贸港建设为契机,以大英山CBD商业圈建设为背景,打造一个增强商务圈交流的绿地空间,贴合商务、快速、高效的绿地生活方式,更好的服务商业群众,同时满足快生活商业绿地景观、慢生活休憩绿地景观,扩大绿地之间的联动范围,加强绿地之间的联系,提高绿地之间的通达度;增加水体景观和嗅觉景观的比重,提高景观的完整性。增加水体景观和嗅觉景观有利于丰富景观形式,增强景观的趣味性,同时水体可以提高小环境空气湿度,缓解城市炎热干燥的环境状态,嗅觉景观还能舒缓游人情绪,起到安慰、镇静、解压的作用。
作 者:张耀允指导教师:周平兰
班级:18风园2班
这三年新冠疫情肆虐,减少了很多出游的机会。特别是我们园林专业的学生,少了很多直接接触园林,亲身感受古典园林的浓厚氛围气息的机会。但我的论文选题就是让我足不出户也可以感受到园林的美,这都是文学书籍的功劳,我不仅能从作者的文字中感受园林的美,还能与作者一起神游,寓教于乐。其次是站在园林规划设计行业上,园林规划设计注重以人为本,体现人性化,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现代园林设计理念大多是在中国优秀的造园艺术及造园理论的基础上建造出来的。除此之外中国园林还追求人文自然,注重意境创造,要蕴含诗情画意。这些都能在古典文学书籍中找到灵感,吸取前人的优秀想法,取之精华弃其糟粕。而我们园林人可以通过对园林和文学作品的欣赏,愉悦心情,在一定程度上冲淡郁闷,保持情绪的稳定。无论是文学还是园林二者都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代表,理应传播出去让更多人了解。
毕业季已到,看到这里的风园学子们
你们应该早已背上了行囊
或是旅途或是归家。
&
我们从四方走来,
又终流向四海。
但是希望你永远记得,
你在科大,在这里
有一群奋斗了四年的战友
你的青春没有虚度,
在这一篇章里,
有的是热血有的是昂扬,
有的是希望有的是坚强。
&
你永远在路上,
请快乐地绽放吧:
18风园的大家!
加油!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