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2022届服装设计毕业展 镜像共生

发布时间:2022年7月9日 分类:毕业设计 浏览量:2786

染织与服装系Department of Integrated Design

服装设计专业旨在培养学生对于服装的整体设计能力与设计创新能力,注重搭建本土性与国际化相结合的综合课程体系,强调艺术创意与观念创新。通过设计理性逻辑思考与设计实践的多维多元互动教学,培养具有宽视野、活性与系统思维的创业型、复合型服装设计人才。

实验性

融合性

创新性

Fashion Design major aims at cultivating student’s competence of fashion design from the overall perspective and in an innovative way, pay attention to build an integrated curriculum system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local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lay emphasis on artistic creativity and idea innovation. Through multi-dimensional interactive teaching that encompass rational logical thinking and designing practice, educate students to become fashion design talents with broad vision, critical and systematical thinking that have integrated skills, and the ability to start up an enterprise.

Experinmental

Intregrated

Innovative

逅尚

东方时尚的搏动,源于新生代设计师对经典文化的传承与时代世界观的书写,吾古有《尚书》之源,今融东西文化,在精彩纷呈,浩如烟海的文化积淀中,用青春的节律,深度书写——目营心匠,筑时尚天宇。“尚”是青春的高尚,是时代的尚品,是一个个学子书写的故事,演绎时代新气息的时尚视觉盛宴。“逅”为行的动态意味,是用心感知时尚,走向时尚,是一次东方设计文化的邂逅,也是一次涌动国际时尚的邂逅。主题《逅尚》由八个篇章组成: 上篇《镜像》、《呼吸》、《星宇》、《共生》;下篇《循时》、《静雕》、《本原》、《境幻》, 分别从对生命的思考、对内心的认知、对文化的传承、对时空循环的神秘、对三维空间的思索、对世界万物的息息交融等方面用时尚诠析演绎,谱写新生代设计师的后来时尚。本届服装设计专业共52名毕业生,52个系列近120套服装将精彩亮相。

上篇:

镜像

《说文解字》道:“镜,景也。景者,光也。”镜像之内,光影之间,镜像反应真实事物,亦真亦假,亦假亦真。“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镜像终究是镜像,并非真实的事物,外表再像,也有不同。镜像可以表现不同的内心诉求,隐藏在真实的外表下,也有不为人知的情绪与表现。镜像是另一个不为人知的自己。用设计去发现去表达,用温暖去体悟时尚带来的真切感受。

01THE LIGHT MIGRATION被光带走的现实

作者:陈毅胜

导师:李艾虹

(左右滑动)

作品介绍:

老去的时候,漂浮在海上,海是一个人的海,天是一个人的天,万籁俱寂,有一阵风吹过,脑海里,就像一部放印机,在播放着过去的日子,睁开眼睛,还是出生的那个样子。

我们无法战胜时间,当身边的人离开人世的时候,我们的内心会感到痛苦与不舍。对于每个人本身,当人生即将步入终点,人们会开始留恋,不舍得离开。主题以光做为切入点,以光做为媒介,来探讨光,时间,情感以及人类的未来这四者的关系。通过研究光来探索光在服装廓形,结构,材料的表达。

导师评语:设计是源于设计师的内在心声,该作品从探寻“光”与“影”的关系,探寻“现实”与虚拟的变幻,在光与色的移动中体会,从中柔和出与人情感互通的话题,技术上采用三维模拟衣与人体的空间关系,以及光色美感的视觉传递。在一种光色透射中寻找生命的美感,探索材料艺术的光、色效应,具有很强的探索性和创新性的设计方法的表达,开拓未来穿着方式的一种新的形式,透射出美的力量,是一组独具特色优秀的设计作品。
02掬水月在手作者:胡晶婷

导师:李艾虹

(左右滑动)

作品介绍:当今时代,“国潮”被年轻人视为一种新表现,以传达出爱国情感和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大批量融入中国传统风格的服装应运而生。另一方面,时尚产业扩展造成生态破坏已然不容小觑。本设计从中国传统文化和可持续生物面料两条线入手,寻找交集,加以融合。项目从现当代社会自我意识的增强,孤独感,分离感出发,寻找中国传统诗意生命观,道教哲思,生死去来顺其自然的观点入手。并进一步提炼成掬水月在手的具体意象,将道教手诀通过纹影成像的过程结合平裁立裁提炼为廓形,选择象征自然万物,治愈人的静谧蓝色作为主要色彩。独立研究以祭祀用的糯米制作的生物面料,反复实验得出成品。改造切割成水波状,同珠绣一起使用在服装上。使成品呈现一种轻盈清冷的的气质,为更多的中国服装设计师提供了服装设计,面料融合的创新角度。

导师评语:

中国风格是时尚的永恒话题,无论从诗词、文学、艺术、哲学等在世界上享有盛誉,融自然万物,天人合一,顺其自然,可持续的生存观,这种文化顺应人类延续的哲学观,设计师选取天然的食物糯米来制造可持续的生物面料进行创作,并做了大量的实验,可以说是发明性的创新举措,运用静谧蓝色的色彩,表达月色朦胧下的虚渺之美,生物材料实现了波光粼粼的通透效果,将月朦之美显露的温婉雅致,是一组具有开拓与创新的优秀作品。

03Friendship for me友谊式

作者:叶明晶

导师:李艾虹

(左右滑动)

作品介绍:
“朋友”是一个所有人都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名词,在人生漫漫长路上,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他们或多或少都给予自己许多的帮助,由于虚拟化世界的日益发展,人们开始躲在电子设备之后,面对面了解对方的机会越来越少,许多人也许也会在网上交朋友,但作者认为只有真实地相处才能发现朋友对自己的意义。对作者而言,绝大部分的朋友都是阶段性朋友,如果没有相同的圈子或者话题,不常见面之后就会开始渐渐断了联系。所以作者要抓住机会,把瞬间留住,把友谊留住。作为典型的isfj,生活单调是作者的常态,而朋友们都是泛着彩色的光,真真切切给本人带来了相对以前不一样的快乐和爱,这是被温暖的时候。以针织,编织的方式,通过本人感受运用一些比较有趣的形式来体现friends的不同风格和特征,拼接有关于她们的形象以及本人自己的想法。针织,是一种相互交织的力量,正如我们之间看不见的羁绊;毛绒的材质给了作者温暖,被包容的感受,正如她们对作者输出的正能量。

导师评语:

“Z”时代是属于这个年龄段的美好时光,在虚拟与现实并存的时期,设计师遵从自己的内心,感受“朋友”在自己生活中呈现的爱、快乐、以及散发出的彩色之光,运用温柔、轻软、温暖、柔和多彩的纱线,显现朋友之间的那种相互交融的手法,用纱线的自由交织来表达设计的意蕴所在,在纷繁的时尚涌动中,找到个性化的自己。

04关于爱作者:吕伊萍

导师:李艾虹

(左右滑动)

作品介绍:爱是很神奇的,开始可能只是一种简单的,纯粹的感官或者感性上的吸引。但随着两个人的思想、品味等各方面都有广泛、深邃而持久的碰撞,共同经历许多无法替代的事情的时候,爱才会长久长远,用另外一种更高意义的指引使生活保鲜。世界至大无外、广阔无垠,因此,我们对于世界的认识永远都只能是片面的,我们不过是浩瀚世界中的一粒尘埃,存在于脑海中的思绪也只能是大海中的一滴水。有时会在宇宙长河中失去自我。有需要借助外力,来自于别人的爱会给自己带来无穷的力量。会让我们意识到,尽管我们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不过是沧海一粟,但是我们仍然坚信,一滴水珠也能够折射出整个太阳的光辉,爱会给我们勇气,会让我们用短暂的生命去寻找更多的光亮。

当今越来越多的社交方式出现,通过社交软件进行单一的交流和沟通,社交的虚拟化让人们与真实世界的边界逐渐模糊,很难感受到人们切实的情感,设计师结合数码印花、立体剪裁、褶皱和针织工艺,体现关于爱这一印花主题的意义,从纹样和针织中感受到作者流露的情感,以及传达出让人们减少自我封闭,多去感受面对面的、货真价实的情感的希望。

导师评语:

随着技术的发展,设计师会采用适合自己创作的需求选择技术工艺,数码印花是表现色彩的便捷手段,在设计中好的应用会增添设计的新鲜感,以“关于爱”的主题,用细腻的材质,柔和的色彩感受,设计出让人怜爱的服饰演绎,带给我们温婉的亲和力。

05柔软的记忆作者:杨毓童

导师:李艾虹

(左右滑动)

作品介绍:在压力越来越大的现在,面对当今社会下人们生存的社会问题,“治愈”这一话题在二十一世纪愈来愈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本系列希望从情感化设计的角度出发,聚焦对社交感到有压力对人群,选择以熟悉的卧室、睡衣、玩偶为设计元素,通过以服装这种与穿着者具有密切接触的媒介,唤起这类人群对于家与童年的美好回忆,实现治愈的目的。唐纳德A诺曼认为设计应该关注消费者的情感需求,具有可以与消费者产生感情共鸣的作用。通过服装的色彩、材质与廓形,在穿着者在与服装的不断抚摸与感触的过程中,制造出柔软的记忆。

导师评语:情感化设计,通过对家居服的研究,用“治愈”的含义,设计出关爱人身心健康的舒适服饰是设计师的出发点,该作品用温柔的暖色系,天然环保的选材,设计简节,款式舒适轻盈,充分表达出设计语言的准确性,穿着体验的自愈感受。
06Migration迁移

作者:孙亦恬

导师:李艾虹

(左右滑动)

作品介绍:本项目来源于我的日常中的一个关于搬家的片段,试图在回归服装设计的空间本质的同时回归日常的本质,以搬家这个充满共鸣的话题出发,探索打包过程中产生的服装空间的可能性。在与物体亲密接触的过程中,我开始体会到一种“家”的概念,“家”这个词语就是由人和人所亲密接触的物体构成,当我在搬家的时刻,我和平时不常接触的物件都产生了一种所谓的“肢体接触”,并留下痕迹。这是我和这些唾手可得的物体中发生最亲密的关系的时刻,在打包的过程中,人对物体的记忆和其本身产生链接,形成一种微妙的化学反应。我通过与一些家具的肢体互动和对整个搬家过程的探究,建立了一系列突破现有服装框架的廓形。项目承载了我对于所处环境的思考和对人和物体的关系的观察以及对“迁移”这个概念以及服装的空间的理解。本项目回归服装的空间本质,是一次重要实践,强调时装设计中重要的空间意识,为服装设计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与此同时,重视服装的情感传达与社会批判功能,通过最终呈现唤醒当代人对物体的情感,和对“家”这个概念的重新审视。

导师评语:

“可穿的艺术”设计师运用超现实的表现手法,对日常生活的细微观察和实践体验,以“搬家”为例展现现代城市化生活的特定性,运用服装的空间原理,萌生设计创意的灵感源泉,当人的肢体与物体互动中产生的痕迹和记忆,那种特有的雕塑般的艺术姿态,创造出超现实的造型突破,像是镜头的凝固般的完美印象,重塑服装的廓形与结构,可以解读为“凝固的雕塑”,此系列是一组完整性强、风格独特,品质与时尚兼容的非常优秀的设计作品。

呼吸

呼吸熟悉到不会注意它的存在,却又是生命不可或缺的部分。呼吸,于生命诞生之初便伴随生物体的一生,始终如一。万物都在一呼一吸之间和谐共存,从享受呼吸、自由呼吸到想要呼吸、如何呼吸的改变,“呼吸”无疑是当下各个领域的共同话题,对于创造时尚的新兴设计师们,通过服 装视觉的表达来深度解读呼吸的含义,用美的戳动人心的创意,带来生命新的生机。“从真实的感受出发,创作可以呼吸的艺术。”设计师的内在灵魂才能真正表现当代的艺术魅力。

07呼吸聚毒症作者:林静

导师:李艾虹

(左右滑动)

作品介绍:构想末日时代,雾化的世界,胶囊式包裹的封闭。颗粒物,病毒,细菌造成各类可怕疫病袭击。人的心肺功能健康都受到可怕的伤害。绿植成为最稀有的奢侈品,昔日大口呼吸的轻松成了凝固艺术。空气末日是当下疫情对未来空气的投射,臭氧洞、温室效应、酸雨等的都是预警。借鉴中国古人防疫的智慧,佩戴香囊,戴帏帽和类似口罩的织物巾帕与现代卫服进行结合。反思生命,如残荷,藕断丝连,又如薄冰,追悔逝去。呼吸危机下,臭氧层破裂,人类被各类病菌侵袭,呼吸系统受到严重的伤害。人群聚集,飞沫传播更容易蔓延病毒传染的速度飞快形成聚毒阵。而经历孤独隔离封闭的生活,更加渴望昔日自由出行的快乐。绿色,黄色,红色,白色是设计主色调。肺部是我们的主呼吸器官,运用肺部外轮廓改造为空气感朦朦胧胧的轻盈抽象化结合设计服装款式。导师评语:

如今“呼吸”被提到如此关键的日程,在工业革命带来的空气污染,发展如今的病毒空气污染,人类已经避不开可以漂浮的病毒的侵袭,而且严重威胁到生命的生存概率,我们该如何审视?设计师从美的角度,将肺的微观形态运用金属铜丝来模拟肺部呼吸的纹理,呼吸危机下的设计语言掌握的恰到好处,在亲身体验被隔离的时光,运用温婉迷人的金属色彩,来叙述被病毒警示下的另一处美好的画面,设计上配色高级富有诗意,整体造型柔中带刚,把控舒适的视觉效应,是一件非常优秀的设计佳作。

08行走的艺术作者:王嘉宁

导师:李艾虹

(左右滑动)

作品介绍:在“共存思维”的影响下,后疫情时代人们更加珍惜和拥抱未来。在疫情期间,人们迫切地,想要与以往朝夕相处的室外景物产生接触,这更让人意识到行走对于环境适应的重要性,人是在不断的行走中,来确定自己与周边环境的关系的,打破这一关系,就打破了人与周遭环境的平衡,在社会中,也无法获得来自社会的关系支撑。同时也意识到,身边的环境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它们每时每刻都在改变,视觉和图像作为本次主题的研究重点,笔者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演绎行走这一状态下,自身和环境的改变。水拓染作为一个设计应用的重要表现技法,从其基本艺术风格,表现手法,并且结合对于图像的思考,将水拓染图像契合主题进行思考与探究。在此之前,大部分的水拓染仅运用于小面积服装配饰例如丝巾,包袋,或者仅仅将之作为技术来使用,本系列将水拓染大面积运用在服装上,对于水拓染技艺的设计可能上进行发展,让它成为主题设计的新思路和新探索。

导师评语:

在设计上,如果设计师掌握一种独特的技艺,自然会在设计上拥有区别于其它设计的独特性,水拓染这一与设计师心手感触中生成的流水般的彩色图像,是即时的捕足留下的印痕,这种流动的美感似乎很容易吸引人的眼球,作者用行走与水流相映衬,表达自己“共存思维”的设计理念,是一组具有独特情怀的设计作品。

09病幻作者:夏嘉蓉

导师:李艾虹

(左右滑动)

作品介绍:

在疫情时代下的大多数人都生了一场病,一场不知何时才会痊愈的精神疾病。恐惧、焦虑、抑郁氛围一时弥漫开来,我的设计是一场与病毒对抗的臆想,以始为终。

服装寄生于穿衣者又与之共生,它是人类的第二层保护罩。欲借助服装探索自我疗愈的方法,打破压力积赞的无限情绪便是重生。本设计幻想已从令人恐惧的病毒中逃脱,清醒后服装便是证据。

本作品以病毒为主要设计元素,从病毒的基本特征出发,收集关键词——寄生、共生、变异、宿主、传染、未知等,联想到服装上交织、堆叠、异形、突起等设计元素,由此展开设计,用直接的方式将病毒复刻在服装上。在视觉体验上以美的形式诠析病毒,使穿衣者与观衣者产生情感共鸣,以“感同身受”的方式幻想被病毒感染的状态,旨在通过服装,缓解人们对疫情、病毒的恐惧、借助服装设计探索自我疗愈的方法,获 得心灵的慰藉。

导师评语:

“情感化设计”从设计的本能层次、行为层次、反思层次的三个重要性,同时传递出“人”为核心的重要性,当人的生命受到威胁,所有的美似乎被停止,在地球环境对生命遭受遇难之境地,如何不迷失方向,用一种美的幻觉来看待时装带给我们美的警醒,让我们感受到心灵的被治愈,设计师用一种积极的感知体验,运用时装的语言传递对生的希望的美好未来的预见。

10Z世代 Working Bot作者:王点

导师:李艾虹

(左右滑动)

作品介绍:疫情期间,大家已经对隔离、小区封锁见怪不怪,居家办公成为日常。很多职场人已经分不清生活和工作的界限,好像两者已经完全融合,休息的时候想着工作,工作的时候想着放松。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和工作习惯让本来就不好的身体雪上加霜。颈椎病、失眠、各种焦虑杂症已经成为职场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从职场人的心理问题和身体问题出发,以减缓这些压力为重点和设计方式探索,做到以服装帮助职场人实现工作减负。导师评语: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只有参与社会工作才能获取报酬寻求更好的生活,在很多时候人被这种机械的模式,逐渐迷失生命的含义,原来不知不觉中,人的身心的承受力在被摧残,这种模式化的职场生活,在设计师的眼中被发现存在的负面意义,人需要被爱护,被关怀,此作品运用夸张的造型、柔软的触摸感、理性的条纹、舒缓的色彩,来表达对设计概念的阐析,对职场人的“治愈”舒缓身心健康的感知。

11“生”作者:王利玲

导师:李艾虹

(左右滑动)

作品介绍: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自生命诞生以来,大约有 10 亿个物种曾出现在地球上, 而又最终消失。

作品出发点是我对于灭绝动物的悲感,它们的功能性灭绝,意味着曾经与人类共生在大自然中的生物在我们的不知不觉中消失。“长江女神”、“水中国宝”白鱀豚拥有着非常动听名字,曾是我国仅有、特有生物,正如人们对白鱀豚的爱称,它们令我着迷,然而在我知道它, 还不曾认识的时候却再也不能见到它们了。我渴望表达我再也见不到,已经消失的白暨豚珍贵画面,用服装来呈现以白鱀豚为例的灭绝动物,渴望描绘白鱀豚,寄托情感,以服装再现情感记忆。

导师评语:

灾难、灭绝是一类非常可怕的词汇,但是有的物种真的在地球上消失了,正如这最后一条白暨豚消失了一样,但留下的是人类无限的怀念,因为那个美的记忆,很难抹去。设计师运用这种特殊代表性的物种,用美化身于服装表达,色彩清雅别致,描述了在薄雾晨露中鱼跃出水的美好画面,来提醒人们最爱大自然馈赠的所有物种,珍爱地球,真爱生命。

12太空移民作者:殷舒曼

导师:李艾虹

(左右滑动)

作品介绍:本次设计系列作品主题名称为:“太空自循环概念成衣”设计研究,由于地球资源匮乏,环境问题逐渐上升为全球危机,能量资源-太阳迅速膨胀,激素老化,不得不考虑离开地球,飞向外太空,人类科技飞速发展,我们的思想可以越走越远,渴望解开宇宙的奥秘,快速寻找到新事物,拥有一个崭新的宇宙观,对宇宙的探索之心,对地球的忧患之心,以及未来的憧憬之心,这时候互联网催生大量元宇宙虚拟世界,实现对冒险和未来的憧憬,这个时候人类该如何对待彼此,如何对待我们已经拥有的世界,将科技于艺术结合,在泰坦星的环境下展现出极寒之美,以这些为灵感,对服装设计意识到把衣服赋予生命,提炼出用管状结构输送养料,宇宙中的失重感灵感来源,将其运用到服装中,数字化成衣的概念。导师评语:

当地球的承受达到极限,人类的生存不断的受到威胁,向外太空寻找生存的空间,或许是成为人类延续的终极目标,由此,宇宙空间的想象:来自泰坦星的极寒之美、外太空双重海洋的纹理、行走的漂浮感等,成为设计师展开美好想象语言,该作品从服装形态、情景氛围的营造、色彩的运用上紧扣创作理念的表达,是一组很特别的设计作品。

星宇

1992年科幻小说《雪崩》中描绘了一个庞大的虚拟现实世界,随着信息革命的更迭,一个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囊括生物、经济、金融、人文、 艺术等领域的虚拟化空间架构已初见雏形。“星宇”是与现实世界映射和交互的虚拟世界。预示着新生代设计师对未来虚拟时尚空间的现实构想的思考和未来多元化生活方式的期待,从而在时装创意的设计方式上进行大 胆的尝试和突破。

13裂变作者:陈海诺

导师:李艾虹

(左右滑动)

作品介绍:本系列作品灵感来源于一种有趣的模型故障现象穿模,这一现象使我联想到物与物之间的交感,空间与空间之间的叠合,以此延伸出了平行宇宙的这一概念。当多重宇宙发生裂变,不同宇宙之间的身躯、衣物,经过重叠、穿插过后在服装上的呈现。我选择毛绒面料作为来自另外宇宙时空的人体材质来还原人体形态,与本时空的人体及衣物进行重组,形成材料上以及廓形上的冲突。本主题旨在思考关于时空这一概念的同时,也在试图探索未来新型服装的可能性。

导师评语:

现代科技介入时尚带来大量新奇的新鲜感,对科幻、宇宙、虚拟、以及时空观的重新定义,设计师在新技术的尝试中,发现一些特有的现象“穿模”,从而引发出对服装设计形态的重新定义,探索穿着的新型方式,运用对比、夸张的手法,将自己的设计理念宣泄的恰到好处,具有强力的视觉冲击力,设计概念明确,色彩明亮具有科幻性的意境传达,是一组非常出色的优秀设计作品。

14

重庆折叠

作者:周亦旻

导师:李艾虹

(左右滑动)

作品介绍:对于这次的毕设,我的灵感来源于去重庆的旅行,这座城市动线就好像锯齿状起伏非常大,整个城市都沿着这个动线一呼一吸。我的印象中留下了折叠、缝隙、交错等关键词,这些形象就好像用不规则的几何形体转化而成的,让我处在一个多维空间之内一般。这座城市具有的空间变化让我关注到了折叠这一新颖而又古老的概念,我想通过折叠的手段实现与我以往不同的设计。在服装廓形上我并没有很夸张的打破成衣的定义,我想打造具有实际穿着效益的设计,所以我将会在结构上或者一些功能性上作出改造。我从城市中空间折叠的理念出发,我围绕折叠的可能性展开研究,通过对各方面的调研,并且尝试了很久的折纸实验,随后开始和服装结构相结合,以与以往制作成衣不一样的形式展开设计,同时结合可变性这个理念,我希望研究出更有趣的穿着方式,更多样的搭配创意,我意在将衣服变成具有多种穿着方式的艺术,来定义我对重庆这座城市的二次心动。

而折叠也将成为我未来的一大研究方向,带给我更多尝试的热情。

导师评语:

对于时尚创新来说,设计师观注本土特色文化建筑的城市景观作为设计创作的激发点,并能够以折叠的形式语言来展现设计,将这种特有的形态运用针织工艺的创新手法,很好的营造出设计的突破点,在整体服饰氛围、空间、模特姿态上都隐含了设计师创作构想,是一组具有特色亮点的设计作品。

15自我塑造 作者:吴宣萱

导师:李艾虹

(左右滑动)

作品介绍:我的服装决定了我的形象,而由我自己来搭建构造我的服装时,我是在塑造我自己的形象:可自由拼接拆卸的服装结构,由多个大小不一的部件组合而成,每一片部件之间都能够连接起来,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能够形成多种难以重复的服装外形,每一种组合方式都有可能,每一种组合方式都别具一格。此服装突出结构上的自由与能导向多种不确定的结果,同时在此可拼接拆卸的结构中,拆卸下来的部分可以通过改变自身结构成为一个手袋,使单独存在的部件也具有使用价值。服装的形式是可以更加自由大胆的,该服装成型的过程更有互动性,以同样的材料,经过不同的组合方式得到的结果也千变万化。我希望大家能享受这样趣味性结构的服装互动,通过自己尝试来感受这种结果的随机性、每一个人的独特性。即使在同样的条件下每一个人也能有一个独属于自己的结果——我们都在塑造自我,每一个自我都是独一无二的。

导师评语:

我们知道线是构成形的基础,设计师从观察一条线开始,寻找不同寻常的创意设计应用于服装,线与线的倾和、形与型的塑造,这种对于服装来说是一种抽象的表现,但确实是用一个实实在在的形来生成的真实存在,而且能够是每个个体的形与型之间找到严密的亲密关系,相互贯通,这是设计在创作过程中找到的精巧之处,组合可以形成多变穿着的时装,分解可以演变各种大小的手包配饰,可以无限演绎,变化丰富的色彩关系,这是一组成功的设计作品,并将这种设计方法可以影响到更多的设计师去尝试。

16My Digital Loop数字循环

作者:李庚真

导师:李艾虹

(左右滑动)

(左右滑动)

作品介绍:对当代的巨大变化趋势之一的Metaverse进行关注和研究,表现Metaverse世界和现实空间的连接性。Metaverse的主要概念和现实生活中可以发现的Metaverse活用事例开始,以多样的Metaverse活用为焦点进行了研究。从最容易进入Metaverse世界的网络游戏中获得灵感,用自己的设计创意诠释了连接通道的因素,用无彩色颜色表现无聊的现实世界,表现出对比的感觉。从Metaverse与现实世界相互作用的时尚事例中获得灵感,制作出属于自己的圆点图形,作为设计要素,复制和扩张的自我。

导师评语:

“元宇宙”概念的提出,给时尚又增添了一片可以无限尝试开拓的时空,对与设计师而言也是新思考新亮点的起点,作者通过对圆点图形的无限缩小来传达对宇宙空间的反向思考,与网络游戏产生碰撞,不断的复制设计要素,来预示扩张自我的无限可能性,设计作品具有一定的新意。

17操控作者:李慧中

导师:李艾虹

(左右滑动)

作品介绍:

衣服廓形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浮躁的状态,很多人不去思考如何将一个创新的廓形思考出来而是选择生搬硬套或者是东拼西凑,寻找着大范围的灵感来源假大空的实现出来。我希望通过这次毕设能够真正的将自己想要做的廓形站稳脚跟。我从济良所娃娃入手,借鉴其特殊有趣的廓形,结合时代背景,运用中国传统“方圆结合”的概念将衣服关节化,在部件的组合搭配和与成衣的结合上进行融合创新,探索服装廓形的无限可能性,融合科学的计算方法,使自己真正想做的设计也真正地站得住脚根。

导师评语:

“木偶”将复杂的人体特征进行抽象的概括,并运用人体的关节构造,形成可以舞动的姿态,而娃娃玩偶,又赋予一定的文化含义。设计师从中得到灵感启发,从木偶的形态结构进行服装设计的主要来源,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段,独特的造型语言,半束服的姿态来显示木偶戏剧性的效果,观注文化细节的融入,运用螺钿镶嵌工艺的细节装饰,既有中国文化传承的影子,又有现代个性,形成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服装设计作品,在设计创新上具备独立设计师个性化特色的佳作。

18织带作者:肖婵

导师:李艾虹

(左右滑动)

作品介绍:东汉王充在《论衡 “飞者皆有翼,物无翼而飞,谓之仙人。“在敦煌壁画中,吴带有的情感和向往是跨时代也能让人产生共鸣的,用线夹杂美好愿景,以这种形式表现,是从古至今国人独特的儒性浪漫。由于此原因,线在壁画上产生了很多独特的服装结构和浪漫,把这种线性的形式语言和美感用当代的语言赋予服装设计,通过对廓形的重组分解,对色彩的平衡把握,对材料的选择创新,画出现实中具有吴带当风独特性的服装结构。导师评语:

史有“曹衣出水、吴带当风”是由宋代郭诺虚在其《图画见闻志》对壁画中两种衣纹的表现方式的描述。设计师对敦煌壁画中的飘带飘逸形态产生迷念,此有异曲同工之妙。通过传统活化当下的设计导向,提取色泽、串珠、缠绕等的印象,设计出生动、简约、整体、灵动的系列服饰,是一组具有浓郁的文化特色底蕴的设计作品。

19笔触作者:吴姜慧

导师:李艾虹

(左右滑动)

作品介绍:《周礼·保氏》书中道:“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可见,在古代,书法就是一种传统技艺;以汉字为依托,体现万事万物的“对立统一”的基本规律,反映了人作为主体的精神、气质、学识和修养。然而现代的服装设计中鲜少与之相融合。五千年的积累让我们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书法字里行间都是我们精神与文化的积累。选取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笔画部分来进行与服装的结合,想感受不同艺术形式的碰撞。以面料为载体,将传统书法中的墨法、笔法、精神底蕴与身体相结合,进行二维到三维的演进,将书法的笔画通过裁剪叠合、解构重组的方式运用在服装设计中,将二维的书法结合到三维的服装上,突出不同的笔画在服装上的结构形状,使书法艺术的视觉图像更加突出,服装更具视觉冲击力,让人们感受到书法的精神境界。在提高服装的整体艺术内涵的同时,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提高人民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使得包含传统文化精神的服装在国际竞争中更具本民族特色。

导师评语:

汉字,积累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探索汉字与时尚的关系,丰富汉字融于生活的艺术内涵,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文化自信的角度提升时尚国际化影响力,传播中国美学。汉字用书写艺术来表达情感意向,赋予多种形式美感,设计师提取汉字笔触作为服饰创新的元素,通过从二维到三维的的形态语言的转移,设计出具有新鲜的视觉冲击力的美学含义的新型时装样式,在设计上有一定的突破性和创新性。

20A sandbox mode虚·拟像

作者:白祎卓

导师:李艾虹

(左右滑动)

作品介绍:随着数字时代的更迭,视听逐渐被数字化科技化次元化。人们乐于沉浸在虚拟的视听世界释放情绪,逐渐忘记了朴素的、现实的体验感。从传统的触觉主导的传统游戏到有明确审美倾向、视觉传播意图的电子游戏,游戏的表达容量在扩充,艺术的载体野心也在扩张,而在这个进程中,出现了许多耐人寻味的现象和审美碰撞。针对00代和10代对于游戏的记忆,引出数字化进程在特定人群中的符号意义。从传统现实到数字虚拟,视觉艺术在审美领域对于相同元素也有不同的理解和诠释。具体提取了三组对应关系,积木和《我的世界》、《Minecraft》、花绳和网络、飞行棋和游戏伞兵,分别简化为格子、线和飞行。围绕这三个单一的永恒元素进行设计的探究,以及从图案、廓形、结构、概念四个维度具体应用。希望在我的设计中能够体现游戏艺术的审美缩影。

导师评语:

数字时代是这代年轻人的世界,影响着这代人的生活,游戏、虚拟、超现实等的到来开始影响和冲击现实的审美体系,在时尚领域的前沿,时装将不再受限于现实材料和环境因素,超现实空间、色彩、材料、廓形、着装等将任意发挥智慧的想象力,设计师博取了独特的设计元素,突破常规的设计手法,运用游戏般的线性编织,选取空中可舞动的夸张造型,游戏般的图形和色彩融合,营造出富有力量感的数字美学体验,此设计传达了不一样的时尚信息,是一组富有一定设计挑战的优秀设计作品。

共生

共生,是一种新时代下的新的生活理念,一种新的相互关系。共生是一种和谐,是生物之间所形成的紧密关系。共生是一种平等,自然与人类更多的是一种相互的关系,人类为自然提供保护,自然为人类的生存环境提供呵护。通过共生,形成一种可调节的交融关系,是人类之于多元化社会的未来。对于当下疫情的环境,共生成为当今社会下逐渐上升命题。我们探讨环境、探讨生命、探讨性别,他们都存在于共生之下。任何事物与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都离不开求同存异,互利共生,设计师们通过各自不同 的视角,诠释当代青年眼中对于包容性话题的探索。

21The existence form of objects on the edge
边缘物体生命存在

作者:但雯琪

导师:李艾虹

(左右滑动)

作品介绍:“某个瞬间,它突然跌落了下来。我瞥到什么东西极速下落,刺耳的声音传到我的耳朵,我才发现它原来一直在这。”疫情时代当下,人们对于家中的日常物件的关注度逐渐增加,物体存在感也逐渐增高。作者从对于日常物体的观察出发,捕捉在广泛定义中无生命的物体在特殊(边缘)环境诱发下,创造出的最有生命力的时刻。系列灵感来自于物体掉落的瞬间,当他们处于环境边缘时,是他们最具有存在感和生命力的时候。此项目试图探讨物体呈现生命力与脆弱力量感的时刻,以及物体和环境之间的私密联系与情感。在此创作背景下,发展出特定设计方法论,创造新时代表达男性柔软面的男性服饰。因陶瓷材料变化形式多样,易碎且坚固,并带有中国文化色彩,选用其进行发展研究。将针织材料与其做结合,营造出软硬对比以及摇摇欲坠的感觉。同时结合梭织面料,以所探索出的设计方法发展版型,对其进行面料再创造。

导师评语:

“瓷”谱写着东方文化的色彩,设计师细心留意日常生活的细节、观察、捕捉,引发搏动设计的感悟,倾听滑落物体碎裂的声音,感知脆弱力量与生命、情感的联系,创作的手法具有系统性,用服饰塑造柔软男性的形象化语言上有设计的独到之处,熟知材料特性的搭配,色彩、图形与材料混搭的和谐性。特别是运用瓷片纹理的表现,与服饰搭配的恰到好处,是一组具有优秀设计价值的作品。

22印象的水绣作者:杨德星

导师:李艾虹

(左右滑动)

(左右滑动)

作品介绍:本次设计系列作品主题名称为:“印象的水绣”,水族刺绣像是游走在我的记忆间。水族马尾绣主要应用于小孩背带、绣花鞋、童帽、和包等方面。我虽不是水家孩子,但我们也有,只不过水家的更精致美妙。这些与我的童年是息息相关的,尤其是背带是相伴我童年的回忆。水绣的纹样题材显示了水族的风俗文化,是水族人民的智慧与魅力体现。让我沉浸在这种印迹里。在人类文明高速发展的现今,环境的污染与城市的喧嚣让我感到恐慌。马尾秀里流露出的感情和这种技艺所处的环境折射出民风质朴与自然和谐的一种生活状态,也只有许多如同贵州这样多山多水较为封闭的空间里才能一直很好的保留着自己文化艺术,自给自足。我总想从这种平淡的生活中获得内心的安宁,我的主题也就思考马尾绣面对汉化的过程中会走向哪里,以及我对马尾绣的印象是什么展开联想。

导师评语:

“水绣”是水族刺绣技艺,设计师从自己童年记忆出发,思考中国传统文化活化当下的责任,保持人类文明中民风质朴与自然和谐的生活方式,也是现代人慢慢迷失与重新寻找的一种体会,设计师保持这种沉沁的心境,在研究传统技法的基础上,从材料、染色、立体性三方面加以改进与创新性突破,是一组值得探讨的有一定价值的作品。

23内外作者:谢敏妮

导师:李艾虹

(左右滑动)

作品介绍:

电影《霸王别姬》里有一个镜头,准备上台演出的程蝶衣在化妆间坐在镜子前凝视着自己这一幕,不禁让我对人的生命意义发起了问号,透过镜子里折射出来的是另外一个自己,在人们面前的自己很多时候不一定是内心真正的自己。程蝶衣在现实悲剧的命运面前痴迷于京剧艺术里,更是在人物角色上跟现实合二为一,对他而言,人生就是一场戏,他知道他自己,另一方面他又不是他自己。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房间”,这是一种自我调节、自我陶醉,在现实的世界里寻找快乐的边界。换上服装,站上舞台的那一刻,就会享受并沉浸到角色里的人物情感、性格色彩、行为举动等,人还是同一个人,可见,一套服装对人来说是要活的意义的,针对此主题我想探寻的是服装对人物角色带来的色彩意义。

导师评语:

传统的京剧文化是中国的国粹,京剧角色的着装审美已经深入人心,其艺术造诣也非常深厚,在时装上设计活化的文化传承,也是审美情趣的另一种衍生,此设计在一定层面上蕴含了设计美的内涵。

24作者:刘昕蕾

导师:李艾虹

(左右滑动)

作品介绍:

随着社会结构的改变,文化知识的传播和普及,以及国家政策的支持,越来越多的女性学会走出家庭,走进各行各业,她们不甘只做别人口中的好母亲、好妻子,更多的是去探寻自己所需要的生活,追逐自己一直以来的梦想,演绎属于自己的精彩的人生。在职场中大展宏图不再是男人的特权,她们用自己的实力在各个领域大放光彩,让曾经认为女人即弱者的人不仅刮目相看。当今社会应当重新审视女性的实力,重视女性的思想观念,随着时代的进步,她们觉醒了,像破砖而出的幼苗,像乘风破浪的帆船,像熊熊燃烧的火焰……

此次毕业设计灵感来源于当代女性自我意识觉醒,她们尽情燃烧自己,释放自己的潜能,让世人都得以看见她们绚烂的光芒。我敬佩这样坚韧不屈的意志,由此展开思考。面料的种类不同,所展现出的火焰与燃烧后呈现的状态不同,就像是每个人在社会中历经磨练后的不同状态,这也恰恰反映出她们不接受被定义,因为她们可以定义自己,将自己定义为想成为的样子。

导师评语:

探讨燃烧的光彩,与人生命释放的潜能相隐喻,在无数次的燃烧实验尝试中去寻求与表现对女性文化的另一种感同身受,设计师在体验中肯定,在实验中观察,有意无意的留下痕迹,留下似乎不可抹平的另一种美感,透露出设计师的一种独有的情怀。

25Long-distance closeness远距离的爱

作者:高云飘飘

导师:李艾虹

(左右滑动)

作品介绍:当今社会,人们购买东西不只是单纯注重物品属性,而是开始关注物品所附带的精神属性,服装作为最贴近生活的物件,更是被赋予了浓烈的情感寄托。卡西尔说过,符号可以是任何东西,艺术、科学、文化....那么当情感成为服装的符号,虚拟的、朦胧的情感通过形式主义表现出来,不再是“第一直觉”,而是情感获得激发以后美的产物。以情感化为切入点,打破常规服装版型的框架探求情感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常说“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母亲作为人们心中重要的角色之一,其代表的情感属性是极为深厚的,我们把这种情感属性作为符号融入服装中,把“我”与母亲之间的联系,通过个体表现群体,利用针织的柔软性,将平面裁剪和立体裁剪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亲人之间的情感联系,以针织技术为实现手段,以系列化设计探讨情感的价值意义以及展现相处模式的重要性。导师评语:

很多艺术家曾以自己母亲的想象进行艺术创作,也有与设计师想要描述的母亲不谋而合的作品正是这种童年记忆中的母亲激发设计的创作源泉,分分合合,在长距离的依恋中寻找服装结构的表现力,象可以手牵手的袖子、衣摆等,形式与构思有了聚焦的贯通性,充分表现出设计特色与情感的传递。

26Herbs sing afar他乡之草

作者:杜思远

导师:李艾虹

(左右滑动)

(左右滑动)

作品介绍:自新冠疫情出现以来,人们的生活发生了许多变化;而在这个特殊时期,作为一名服装设计毕业生,笔者受对常玉盆花艺术创作的影响,将文人盆景空间中“木”与“石”两种意向和现实空间中的“人”与“环境”进行类比并欲通过服装设计实践表达对“方寸见天地”的思考。笔者通过了解调研历史变迁下草木意向的不断演化并通过提炼和组合创造出“他乡之草”的盆景空间;并利用印花,串珠,刺绣,针织,立体裁剪等工艺将其演绎进行服装空间叙事性的探索,表达来自芳草即使远离故土、即使面临困境、仍坚持自我品格努力生长的期许与祝愿。导师评语:

从艺术家的绘画作品中感受盆花艺术的内在精神,运用类比的手法显示草木意向演化的与服装设计的创作构想,在细微处显现设计的精髓,传递品格的精神力量,作品大量采用中国传统的织物面料,色彩与材质搭配和谐唯美,细腻处显粗旷,对比中显深度,折射出“新中式”风格的时尚印象,具有当代艺术价值倾向的优秀设计作品。

27不完美小孩作者:邵诗航

导师:李艾虹

(左右滑动)

作品介绍:

随着互联网的全方位渗透,青年亚文化在资本和流量的推动下开始向主流文化发起冲击。喜爱小众文化的青年们不再只局限于自己的小圈层,青年亚文化逐渐进入大众视野。

本人由"木偶奇遇记"中匹诺曹的故事产生联想与延伸,提出"孩子的不完美并非完全是缺点而可能成就他们与众不同的个性"这一观点。探究并分析Z世代人群的特性以及青年亚文化服装兴起的缘由。本文以"不完美之美"为切入点,探讨在互联网影响的大环境下,Z世代青年对自我的感知与反叛精神,以及他们出于个性对青年亚文化服装独到的见解。进而以非常规的方式进行服装设计,将非服用木皮材料进行分割、裁片,结合手摇横机创新技法、针织工艺、立体剪裁等手法进行实验,并将青年亚文化时尚个性与创新的理念融入其中,综合表现出Z世代年轻人对服装的理解。以Z世代人群的视角,探究青年亚文化对中国的时尚行业乃至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导师评语:

“木偶奇遇记”的匹诺曹,如何定义完美与不完美,是人成长过程中的自我精神的感知,设计师不仅从自我成长的个性体验中感同童话故事从创造生命、发现自我、接受自我并努力实现自我价值,来表达“Z”世代对时尚的独到见解,作品运用“木头”与“生命”的对比手法,浪漫梦幻的色彩通过乱中有序的针织艺术,构建出心中绮丽奇幻的完美世界。此组作品材质语言细腻丰富、色彩梦幻时尚,具有形成品牌优势的优秀设计作品。

下篇:

循时
 
循环的时空,二十四节气、四季更换、时间的多概念变换。然后我们物化这些时空概念,是蒙太奇式的切片艺术;还是多米诺骨牌式的秩序感排列;甚至是埃舍尔式的循环画作。一切都起源于神秘的力量牵引,引人入胜。
 
静雕 
立体、光影的扎实感是雕塑三维式的空间优势,服装艺术是软雕塑的一种,装置式的作品设计更具有视觉焦点式的冲击力。
 
本原 
天然的气息,是人类追求的本源,这种柔和式的气息能抚慰心灵深处的时光伤痕。犹如元代白朴的诗句:“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的平静与淡定。
 
镜幻 
 
虚实对称之美,建筑师梁思成曾说过:“无论东方、西方,再没有一个民族对中轴对称线如此钟爱与恪守。”而镜像之对称美的设计是实与虚的特殊造型博弈。

01

时间循环观

作者:朱嘉涛

导师:凌雅丽

作品介绍:在当代社会,人们普遍遵从线性时间观生活,认为时间是不断流逝且无法挽回的,这导致了很多时候人们会做出许多无意义与背离本心的事情,在无效工作的路途中盲目前行,而对于艺术创作来说,很多所谓艺术家过分追求快节奏与高效益时代带来的红利,本应该寄托于作品之中的情感与内核早已失去,只剩一副乏善可陈的躯壳。而循环时间观。代表着更充裕的时间跨度与更为自由的时间节奏,在这种时间观下创作出的作品往往经过了时间的沉淀,倾注了作者更多的情感。所以我提倡在创作过程中借助循环时间观的特性来进行创作,并且在此次的创作中我尝试遵循循环时间观所带来的观念与习惯,将自身的精力与灵感倾尽于此。

在创作中,外搭部分中零碎的裁片被我舍弃,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循环罔替的整体,边缘的裁剪被我用弧形的转折替代,运用日光在不同时刻照射产生的不同形状的日影作为我服装的内搭来源,形成了一种新的服装形式的思考。

导师评语:

朱嘉涛的毕设理念出发点就让我觉得很有意思,循环的时空,一种莫名的神秘气息。他从一些人物动态或物件造型在不同时间里光线的路径变化来获取随机的连续性造型,通过串联这些不断变换的微变化图形形成秩序性的视觉排列构成设计。埃舍尔的画作《蚂蚁》就是一种虚拟概念上的路径循环时空,是错觉下的不断循环这个理念在后来的小人台上的立裁环节,朱嘉涛运用了这样的结构转变。我坚持让他把两种不同且原理想通的循环理念融合运用,这样可以形成疏密的鲜明对比。既具备大气的造型感官,又有精致的细节造型聚焦视觉。

02模糊的身体作者:张雯雯

导师:凌雅丽

<滑动查看更多>
作品介绍:一直以来,女性身体在整个社会文化中都处于一种被审视的境地,在许多文艺作品中往往把女性身体凝聚为某种具有强烈视觉感染力的符号,或是赋予其美好的幻想。而在今天社交媒体与消费主义的运作下,“A4腰”,“直角肩”,“漫画腿”等概念层出不穷,从头到脚的身体规训加剧着女性对自我认知的模糊以及对身体的焦虑。我明白这种审美价值是扭曲的,但同时我又始终无法摆脱社会对女性的凝视,不自主的屈从于所谓的大众审美。这种矛盾带我的困扰,是此次创作的出发点。我提取了女性常被符号化的元素,对这些身体局部的特征进行了趣味性的变形,来展示不停变化的所谓“理想美”是如何模糊我对身体的定义的。同时这也包含着在成长过程中,我对自己身体态度转变的几个阶段,从完全的逃避遮掩,到主动塑造身体,再到能够包容自己的不完美,这是一个层层剥开,展露自我,和自己和解的过程。透视,包裹,扭曲是此次创作的主要设计手法,以此诠释自己对身体认知的过程,希望到最后可以帮助自己以及同样受到困扰的女性找到一个舒适的状态。

导师评语:

雯雯在毕设的过程中前期跟导师的沟通也是比较少的,但后期的效果图和材质的选择阶段还是有一定的沟通时间。效果图表现手法轻松、大方。这种根据对人体的思索中解析出来的简约而具局部特征的设计方式也是比较有意思的,后来又做了进一步的细节改进。最终出来的这种简约造型中又具趣味型的设计细节还是比较灵动的。

03红白喜事作者:孙喆

导师:凌雅丽

<滑动查看更多>
作品介绍:

在中国,婚丧嫁娶被人们归于为人生礼仪这个习俗的分支,婚姻是新生命的诞生,丧葬是人最后的归宿,婚丧嫁娶贯穿了人的后半生。在所有习俗中,婚丧礼俗的内容最为丰富与引人注目。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一般将年轻男女婚嫁之事称为红喜事,而将白发苍苍的老者逝去称之为白喜事,这便是“红白喜事”。而在当代社会中,已经很少有年轻人愿意在人生礼仪中穿着中国传统服饰了,它们被遗忘,渐渐蒙尘,渐渐死去。而它们所背负的历史文化内涵也随着记忆的遗忘而失。面对这种现象,我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拯救正在死去的传统礼俗服饰,用传统与当代相结合的方式,去延长其存在于世的寿命。当服装穿在人们身上的那一刻起,它就不仅仅是一件衣服了,它背负起了欲望与诉求,承载了时代多变的好恶与取向,在时光的流转交替中,或惊艳亮相,或黯然退场,或等待重生。而我们所要做的,仅仅是将这一切见证并记录传承。

导师评语:

孙喆作为班长,在毕设期间不仅认真的完成作品设计的环节,也完成了大量的班级毕设协调工作。她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浓厚的兴趣,这次的设计从中国的喜丧文化出发对婚礼、婚姻、生死之间习俗的交柔性叠韵及创新。作品通过新型的材质进行了一系列的二度改造过程,服装上出现的美丽抽象花卉是在好多次面料改造的大转折中慢慢推理出来的肌理造型。这些肌理造型在色彩上和精致程度以及造型的变化度上都与初期的尝试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服装款式的中国式时尚演化也是一个海量覆盖性的造型性多方位的立体尝试,内外服装层次的搭配。考究红白文化传统色彩的区间提取和从新组合搭配,最后作品呈现有中国文化韵味的时尚新人服饰造型。
04盛放

作者:张玲珑

导师:凌雅丽

<滑动查看更多>

作品介绍:

在社会发展的前提下,主流思想一方面帮助社会稳固,有秩序地发展,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在一些方面压榨了女性的生存环境。女性不得不将自己置于社会要求她们所处的位置,社会对女性物化的其中一个要点是:没有将女性看作一个与自身同等的个体并且给予其对应的尊重,而是将之当作可随意使用的物件,而这也导致个人的行为,气质与价值观都被性别上的差异框在一套约定俗成的体系中,如何将女性从一个偏见的牢笼中解放,让女性更加自由地追寻梦想,探索自我,这是目前我们正在面对的问题。本系列最初的灵感来源于美国画家Georgia O’Keeffe经典画作中的微观美学与女性主义,结合当代女性主义的精神内核,对东方父权文化下女性所处的被物化和符号化的位置进行研究与解析。试图通过微观美学细微而宏大的理念,融合女性主义的精神内核,在符合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前提下,展现现代女性主义的东方美学服装视觉表现。

导师评语:

作品的最初灵感源头起源于《小龙城》,这个相对于她有特殊记忆的片段成为作品设计的灵感主线。造型开始于自由的拼贴,一种酷酷的礼服式混搭造型。但在手绘转化的过程中,一直处于拘束状态。主题不就是努力挣脱禁锢的思想意识,在长时间的设计思想斗争下,最后选择相对简约、轻松的设计风格,通过渐变式线性排列图形变化构筑设计的变幻性,达到理想中的自由。

05

我愿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作者:颜卓勤

导师:凌雅丽

<滑动查看更多>

作品介绍:

“我快步度入草坪,藏身于灌木花丛之后,脚步在绿草萋萋的怡人芳香中缓缓徐行,视野与眼前 的景色交流:岸上的植物把自己交托给了自然,湖面交织着树与周围的一切的灵魂,我参与着,渗透 着,我愿意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一棵树向阳而生,随着它的成长,光线的角度和光线的变化,以及空 气与水给它每一天的滋润的不同,它最后会生长成一个独一无二的树的形状,这就是自然给自然界 事物带来的东西。以模糊美为设计方向,从风、雨水、空气、植物、人等自然结合观察方法来提取灵感,包括放大视角、感知细节;静止运动的哲学关系;光影放射浪漫;把光穿在身上。

围绕着自然中正在发生的故事,结合模糊的设计方法,将自然界随机发生的变化而产生的情绪 和感受融入到服饰的设计语言中,产出包括但不限于平面图案设计,服装细节设计,3D 立体设计和 配饰设计。精选优质的天然面料,搭配柔和的色调,同时融入浪漫随性的印花设计,推出无性别界限 的单品,提供自然、舒适、浪漫、慵懒的生活氛围和自在惬意的穿衣风格。

导师评语:

卓勤是一个很有想法的女生,对色彩的提取有自己规划的区间,一种趋向于高明度的自然界色彩。中国美术学院的写意艺术传统融入到了她意识的骨髓里,用现代的语言就是对模糊美学的从新解析。这种不确定性边界的美感很具有变幻的特性,可以形成微色彩的丰富性调子。卓勤的服装设计搭配日常、实用,具有日式慵懒式的街搭风,轻松自由,一种内修式的个性塑造。从自然叶脉的千百次转换形成的肌理与印花图形,让简约的款式增添了丰富的细节。

06

永恒遗产的剧场

作者:丁思远

导师:凌雅丽

<滑动查看更多>

作品介绍:

任何时代,任何性别,任何物种......自然的馈赠从未偏颇,人类的独特性与优越感使我们认定自己生来不凡,挥霍着那些看似理所当然属于我们的遗产。但同是由碳基构成的我们与世间万物又究竟有何不同?遗产耗尽后,等待我们的又会是什么?

人类的文明延续跟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人类一味的对大自然进行的无尽索取,最终会导致整个生态系统不可挽救的瘫痪,从而人类文明也将随之消逝。

一个健康的自然环境,即为一个独立的生态循环系统,系统中的各种生物间会进行各种形态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和转移。人类的出现改变了原有的循环系统,人类的扩张则加速破坏着这个原本健康且稳定的结构。人在生物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人类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则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这部分的生态环境才会变得平衡。虽然人死后意识形态不复存在,可是总会成为另一种物质继续存在于这个世界上。这种循环往复的生物链使我们与自然万物紧密相连,本系列服装的设计也遵循这个规律而展开。

导师评语:

丁思远从生态环境的角度寻求解决人类熵增的忧虑中提取自我创作的灵感,这是很多年轻人比较喜欢的角度。实际上也有很大的创作发挥空间,作者从物理和情绪的角度出发,从破坏、伤痕、开裂等视觉触感的现象对材质进行改造,整体作品的优势状态是比较轻松。

肌理的深度构建和变化还有很大的空间,相对在这次作品中呈现的比较淡薄。因为作品的情绪感受主要寄托于肌理上的视觉牵引,目前的肌理创造相对发挥的比较靠近思索的初步状态。

07

温柔的水波

作者:邱静妤

导师:凌雅丽

<滑动查看更多>

作品介绍: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你用手机或照相机拍摄电子屏幕(电视、电脑、LED 显示屏等),或是很密集 型物体时,你会发现拍摄出的图像总不清晰,图片上会附着一圈圈的波纹,这些类似涟漪形态的波纹 并不固定,常常以圆环状、星状、条带状等形状呈现,它们偶发、短暂而多变,这便是摩尔纹。摩尔纹源 于法语 Moiré pattern,因此也被译为水波纹。

《GENTLE WAVES》直译为温柔的水波,在服装上以摩尔纹形态为设计语言,与自然界中近似 摩尔纹形态的事物进行联想,自然界万物生生不息,每一种事物或某一个瞬间都凝聚着人类的情感, 以此为切入点从而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情感像摩尔纹一样,不规则、不固定,情感共鸣发生的那一 瞬间,就像摩尔纹的发生状态一样,交错、偶然、短暂,它会在某刻于内心深处产生温柔共震,就像湖 面的微颤,而后荡漾着温柔的水波。

导师评语:

摩尔纹形态为灵感源的图形构建,既有一股虚拟神秘的力量感,又有丰富的图形变化。它将各种 近似网状的虚拟图形:树皮纹、蛛网纹、水波纹等等都能融入其中。色彩方案以嫩黄色域和灰色域区 间结合白色形成时尚的高明度色系之一,材质的选择也是相当考究,但在色彩的组件中还是离色彩 方案有一定的差距。设计作品成衣效果整体简约大方,实用性强。

08不完美的玉作者:蒋子彦

导师:凌雅丽

<滑动查看更多>

作品介绍:

在中国,玉文化从古至今传承了数千年,在古代诗文中,常用玉来比喻和形容一切美好的人或事 物,在古文中,“玉”甚至与“王”的字形十分相似。但玉生来就是完美无暇的吗?玉的原石又是什么样 子?只有完美无暇的玉石才配被称之为“玉”吗?在我看来,“玉”字由“王”加一“丶”组成,而“丶”,是 瑕疵,是不完美,是未经雕琢的独特美感与侠义气质。“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不屈服于拥有权威的的“王”,愿作为以韧度在自然宝玉石中居首的“玉”,宁折断而不弯曲。该作品以玉石本身为灵感来源和出发点,结合现代服装设计的技法,探寻”玉“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新的关系与表现形式。

导师评语:

蒋子彦是个固执的小丫头,她一直纠结于她的灵感源 - 不完美的玉,但创作的过程方式很丰富, 是挺有意思的过程,譬如花瓶的平面化解构立裁和冰中藏墨的时间流逝性痕迹染色,两者之间的结 合形成结构与色彩的碰撞。但不完美的玉只能从色彩的印象中去获取相似度,似乎这个微弱的关联 度有点过于间接了。服装从立裁到制作都是她独自完成的,这样的完整流程操作还是很值得赞赏的。

09资源诅咒作者:廖紫琪

导师:凌雅丽

<滑动查看更多>

作品介绍:

在田野调查过程中,我了解到了法兴寺与布村玉皇庙背后的故事。法兴寺作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然而在 1984 年,因所处慈林山附近的矿场工作面塌陷,导致寺院塌陷,不得不搬迁翠云山,且搬迁后由于缺乏资金,法兴寺原来的三进院落搬迁后只复原了两进。玉皇庙也有着相似的命运,在 90 年曾被矿场当作粮仓占用,造成大殿内部大量壁画脱落,塑像被毁。此后,玉皇庙长时间都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 , 且被人占用居住,直至 2012 年才开始修缮。这种现象令我十分痛心。因此,在设计的时我以破碎的佛像为灵感创作了印花,并选用全羊毛面 料,试图以服装塑造厚重感与历史感。在最终造型的呈现时加入金属元素,以材质的对比隐喻煤矿产 业对当地文化遗产的破坏。今天,我们把文化遗产看作人类共同的财产,我认为我们的子孙后代同样 有权力享受文化和自然环境中的各种遗产,至少拥有和父辈们一样多的选择。因此,我们这一代人的 责任是客观地,历史地看待和认识遗产,保护遗产把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所有的财富原原本本的传 给我们的后代。

导师评语:

该项目通过对一些社会性的破坏现象出发,展开设计的深层次思考。从山西的矿藏和佛像为灵 感源展开设计联想,在款式的设计上选择简约、大气的风格,款式比较理性、配饰是坚硬、厚重的金 属。因此我建议她选择厚实的外套型材质,在图形的设计上,她根据佛像的历史痕迹塑造出抽象、自 由的构成式图形设计。设计整体完整、大气。

10车、服装与人作者:刘勇

导师:凌雅丽

<滑动查看更多>

作品介绍:

在服装设计的历史中,服装原始的职能是保暖、遮羞。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越来越关 注服装的造型美感、用料、颜色等。服装作为工具,同时是装饰品,不仅为人所用,还满足了人的消费 心理需求,成为了体现生活质量和艺术品位的主要载体和象征。因此,未来服装的造型美感将越来越 是人们衡量服装设计是否满足喜好的重要因素。汽车发展同服装一样,汽车渐渐的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也承载起一种生活方式,与日常生活领域中的方方面面息息相通,逐渐成为美好生活的连 结。而概念汽车更作为人类对未来的畅想,承载更多的是一种情感体验和美学设计。概念汽车设计也 越来越注重造型和色彩科学,希望以最美好的模样呈现在大众面前,这就像是一件值得反复琢磨的服装一样。

服装与概念汽车看似无关,实际上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鲜明的设计,成为人们最能记住的东西。概念汽车与服装的设计相同,融合了众多人对未来的畅想和创新的精神,没人说得清什么是最 好,最美的。不断的创新,让它们从未停止变化的脚步。或许,这正是人类发展到今天一直前进的动力。

导师评语:

男孩子对机械的热爱是与生俱来的本能之一,选择概念汽车作为灵感源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刘勇在毕设的前期有点浮躁,后期慢慢进入状态,尤其在虚拟 3d 秀场的服装创作中,呈现的效果还是不错的,但 3d 秀场的场景的亮点还是赶超了服装设计的本身。在实物作品的环节,还有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要静心设计思考。

11破茧作者:赵佳

导师:凌雅丽

<滑动查看更多>

作品介绍:

在毕设中选择“破茧”这个主题,主要来源于对生命周期循环的兴趣和对当下女性生育意愿下降现状的思考,二者之间的某些联系使这个主题内涵更加丰富,由此萌生了以“破茧”为主题的服装设计。

在这个主题下展开的设计思路将破茧引入服装设计实践,结合茧从形成到破茧的一系列过程, 通过分析提取破茧的两层不同含义,将其与当代女性生育意愿降低联系起来。一是女性面对未知的 生育压力产生的思虑之“茧”,二是女性生育的子宫作为子女的孕育之“茧”。这两种不同的含义从两 种视角研究与提取茧与人的相似之处,结合心理生理两种因素探究女性生育意愿降低的深层次原 因。在创作过程中,通过提取破茧不同状态中的元素,结合女性生育意愿降低的社会现象,解构茧的 造型,重塑形、色、质三种元素,创新茧在服装设计中的呈现状态。破茧不仅是单一含义的词汇,也是与痛苦和勇气挂钩的一种精神,在以后的漫长道路上,愿这种力量伴我们前行。

导师评语:

“破茧成蝶”是个永恒的话题,无数人不同的解读形成各不相同的角度。赵佳从结构设计出发,结合丰富的肌理来表现主题的现象感,这是最初的设想。后期的实现过程在版型的环节还是不错的,到 了真实材质的运用环节,与我的期待形成了认知上的偏差。破茧的无序性替代为规律的编制图形,主题材质虽然昂贵,但有视觉误解歧义。整体效果的优点是成衣性强,只是放弃了不确定性的模糊肌理之美有点可惜。

12少女心结作者:邱月

导师:凌雅丽

<滑动查看更多>

作品介绍:

在心境成长的过程中,总会有万般思绪牵扯着,而心境中的少女也被心绪所缠绕,困于心雾之中而难以追寻自我,好似不得脱身,杂乱与矛盾的情绪似乎是沉重的负担,但浪漫的少女会让浓雾凝结 出雨珠,与其困在心境的牢笼里无谓的自我讨伐,不如在心雾中淋一场珍珠雨,将解不开的心结系成 蝴蝶结。

本系列通过将含蓄的东方之韵与洛可可对浪漫的追逐这两比较矛盾的风格融合来表现主题,设计出“东方洛可可”的新中式成衣。并以“结”为点,将两者相扣,分别表现为“中国结”和“蝴蝶结”,并应用以不同的材质。款式上将国风立领、旗袍解构和洛可可裙摆结合;面料上以层叠的纱质面料来表现出心雾,配合中式印花厚缎,配饰中多用珍珠链、亚克力珠链来点缀如雨般的思绪。

少女风国潮服装虽然逐渐走向“顶流”,但市场文化的混乱让国潮原创性受损,潮牌服装不应该变成追赶潮流的廉价流量密码,而是设计者真诚内心的体现。

导师评语:

邱月的毕设沟通比较少,少女感的时尚风格是这几年以来最流行的风格之一。第二次出来的效 果图将洛可可风格的时尚少女化演绎的还不错,但在接下来的实现阶段缺少合理的时间安排,拍片截止日做出来的唯一一套,看起来跟效果图有很大的删减差距。更偏向实用性的成衣效果,但设计感觉还可以。

13深海作者:张雅茹

导师:凌雅丽

<滑动查看更多>

作品介绍:

海洋是孕育生命的地方,人类对其无尽索取,并将其当作垃圾场,海洋正受着来自人类的严重威胁。每年有超一亿的海洋生物因塑料垃圾死去,一千多种海洋生物受到海洋污染的影响。众所周知, 环境污染的最大元凶是石油化工,而紧随其后的就是我们未曾想到过的——时尚行业。

纺织服装业迅速崛起,虽然在经济和民生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之相关的浪费和污染问题也日益凸显,这光鲜亮丽背后的黑暗面正逐渐侵蚀着我们的生活。有人在这样的生活中不以为然,有人却将为此倾注全部。

导师评语:

关于环境保护的话题,每年都是毕设的热门话题,但如何追求自身的独特角度是推理设计的关键。作品的整体造型感比较聚焦视觉,但色彩相对单一,缺乏丰富的视觉感触变化。这个设计很难与海洋的保护联系到一起,无论是材质的使用而是色彩以及造型的方式。因此,在选择一个选题的时候,要考虑选题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很重要。

14丰乳肥臀作者:包银铃

导师:凌雅丽

<滑动查看更多>

作品介绍:

在当下在这个信息时代“瘦”文化已经侵蚀到各个不同年龄阶段的女性中,特别是在生育完后多一重的母亲身份的女性问题尤为显著。社会压力以及“他人眼中的美丽”绑架了众多的女性,从而忽视了女性作为母亲形象的光辉。本系列从当代社会的女性身材社会现象出发,从文学的角度去解读女性形象,分析莫言小说的女神崇拜中他所表达的现实意义。把如何从下至上作为切入点,重新构造出一类“美”的丰乳肥臀的母亲形象。通过针织的工艺以及掏空的针织手法去表达女性身体。用温柔 细腻的表达方式回归人身体的需求。通过视觉语言,不同的纱线材料的结合和针织结构的变化,重现作品所追随的温柔且坚韧的女性形象。本系列执着与服装为了穿着而设计的理念,更加注重于针织面料的质感,引入金银丝使得面料更加富有光泽。将此系列创立品牌 Temperature of skin,即为皮肤温度。阐释何为肌肤之亲,探索女性身体的柔软。

导师评语:

包银玲前期的设计企划我还是挺期待的,但设计过程的推理也是不断的发生变化。草图、效果图的表现形式也发生了很多次关键性的转折变化。《丰乳肥臀》形象很有视觉冲击感,这样的造型很有 敦厚的雕塑感。但最后的作品选择一种身体被掏空后的落寞感,运用是针织的工艺手法,丰富的针织凹凸肌理效果有些许创新,具有个性化的实用效果。

15作者:赵婧

导师:凌雅丽

<滑动查看更多>

作品介绍:

“炁”是中国哲学、道教和中医学中常见的概念。中国古代认为“炁”是人的第一灵体,与肉体最为接近。道教思想家为将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分开,用“炁”表达先天的气,即无极。炁是天地间一切事 物的组成元素,是宇宙生生不息的源泉。道家宇宙生成论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由 少生多,由简至繁,由隔绝到牵扯,万物间隐秘的联系不可预知。个体如何在天地繁杂的炁体间生存, 如何与自身之炁融合,唯有通过自观和内化才能解答。

“炁”为题的系列服装采用东方审美的宽衣廓形,不过分强调服装的第一形状。用草木染、植物拓 染的传统工艺为衣着色,用濯降、驖骊、京元、墨染、元青、百草霜、油烟墨、灯草灰、皂衣、煤黑等十几种黑色将系列联结在一起,表达一种自然而然的状态,自然的人,自然的衣。

导师评语:

通过草木染、植物拓染的染色方式结合中国传统色彩中的黑色系完成系列作品,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传统工艺的继承和发扬,这种随机自然性的图形具有随机不确定的美感。作品整体的效果是经典的茶色系,比较内敛,具有浓郁的中国文化的色彩韵味。在款式的设计上具有罗马式的堆叠自由感。

16时之书作者:周天翊

导师:凌雅丽

<滑动查看更多>

作品介绍:

这一秒发生的所有事,今天发生的所有事,每天发生的所有事,都想要记录下来,收集起来,抓住 时间的碎片,万分之一秒都有无可比拟的重要意义,通过叠加的重影我们看到这一切所有的时间后 面的结果,但我们不必看到所有事。记录就是看到,看到了时间,它就一直存在。书页翻动以后,我们没有文字,只留下浅显的倒影。我们通过气味,声音,质感,画面这所有的一切记忆对时间的折射看见 一本时间的书,在某一时刻,我们可以看到很久很久以前的万分之一毫秒。

在创作这一系列作品的过程中,世界一直在变化和流动,我想做一件记录所有事情的衣服,记录世界的流动,记录所有情感,所有时间。服装通过转化书页的各种形态,用半透明材质表达层叠结构 的视觉美感,通过折叠和夹层设计展现服装的多种穿搭可能,适应多种场合。

导师评语:

周天翊的创作是一个声东击西的过程,主题从“手帐”这个很有意思的丰富性的涂鸦小本本为灵感源。其实是很期待这种丰富性的轻松、自由的小画面里的图形组合运用到服装上。那种长时间里的 时轮积累出的有意思的“图形”很具有故事性。但计划跟不上变化,在肌理小样的创作中经历了不少失败和成功的设计实验。然而设计的焦点最后聚焦在了书页的排列秩序和折纸艺术,作品的计划色 系也从原来的大地怀旧色系转换到一个干净的白色系,作品整体干净、纯净。

17情窦初开作者:江绿蔓

导师:凌雅丽

<滑动查看更多>

作品介绍:

从韦斯 · 安德森的电影作品中得到色彩的启发,将“情窦初开”系列针织服装用高明度高饱和的糖果配色来传达少女内心的童趣与浪漫。用针织来表现少女身体发育变化时期,对身体的好奇与试图害羞的展示自己的美。她们充满美好的幻想,朦胧青涩的感受自己的变化。整套系列服装通过不同形式的针织元素表达了少女欢愉的情绪。用甜品蛋糕等元素表达活泼快乐、富于变化的“情窦初开”系列服装。意在传播积极情绪,让人们感知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导师评语:

这个漂亮、恬静的女生在针织的创作上有很强的塑造力,其实她一开始的设想是偏理性建筑感的造型方式,但色彩一直是模糊美学的范畴,高明度、高艳度的时尚模糊感。然而建筑式理性化的廓形不是她的擅长点,虽然最后的效果图很有亮点。但绿蔓选择了一种制作也是模糊感的过程,做一步、筑一步造型。形成了一个先出实物作品再画出效果图的逆向化逻辑。

18疏离合流作者:任瑜涵

导师:凌雅丽

<滑动查看更多>

作品介绍: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人们的交往娱乐方式也趋于网络虚拟化,这种虚拟化社交很大程度上异化了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的关系。作品《Alienated junction》(疏离合流)中“junction”代表一种实时 的社会合流,象征人与人之间的动态连结。而“Alienated ”表现了一种疏离的状态:把人从现实世 界中分化出来,将人与人的关系看作是人与物之间的抽象物质化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丢弃了人之为人的真实情感,仅仅把人看作是一种求生的手段,从而削弱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助意识。

本次设计从对当下生活中人与人之间趋于冷淡关系的思考出发,灵感来源于在苏北城镇一次去建筑工地的调研走访。工地热情,有趣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深深感染了我,让我感受到这些劳动人民对忙碌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和人与人之间相互扶持,朴实良善的真情实感。建筑工作中工人两三个成组,结合建筑工具的精巧分工合作呈现了工地无处不在的秩序美;工地灰调的自然环境 与工作机器鲜明色彩的碰撞燃起人们对生活和工作的热情;阳光穿过楼层升降机映射在工人们身上,连结而成的完美图案与他们融入到合作工作中全身上下随处可见的泥渍花纹等,为平淡的生活增加着乐趣和新的希望......

导师评语:

《疏离合流》系列的最初灵感起源于建筑工地的一系列元素提取和互动造型,最终演化到目前造型。似乎灵感的关联度非常微弱,任瑜涵作品的花色材质是自己定织的材料。工地热情有 趣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的灵感延展到目前的作品,确实在社会性题材的意境上与作品本身的呈现 仍然感受不到一体,不过创作的实验过程还是很有意义的。

19听纹作者:何沐容

导师:凌雅丽

<滑动查看更多>

作品介绍:

作为内外空间转化的介质,乡村表皮承载了当地的真实的、可触碰的历史,以碧山村落表皮为案例,此处不同性格的肌理铸就了了属于它的独特个性:粗粝与文气共处、乡土与文艺并存。身处 疫情时代的我们如今关注的更多是目光所及之处,而非远方的诗,希望体现地域性的服装设计能使观者如临其境,行走于碧山之间。

本系列以破败肌理为主要元素,结合肢解的素面牛仔面料对比运用,旨在使碧山村落的美学价值以最大程度在服装设计实践中得到孳生与再现。通过碧山当下的村落表皮肌理进行个性化研究,并应用于服装设计中,有助于设计语言的丰富性和多元化,同时探索促进传统文化美学与当代设计有机结合与融会贯通的途径。

突破传统的运用纹样的形式,汲取表皮肌理中的线条、色彩、质感等形式语言及绘画语言来进行服装设计,并在拓展新渠道的同时,呼吁大家走进乡村、关注乡土。

导师评语:

何沐容以碧山村落表皮的肌理和乡土独有的地理特征为设计灵感点,设计的过程比较倾向她自己把控。灵感源头的图片中其实有很多色彩丰富的微变化层次感,但作品选择的色彩颜色跟灵感图 片的色系有一定的差距。当然创作是一个推理变化的过程,不一定要完全复现,但起码不能在色系 上背离于灵感图片太多。

20虚无缥缈寺 作者:叶紫薇

导师:凌雅丽

<滑动查看更多>

作品介绍:

果从因生,相由缘现。虚无缥缈的事物或如水中花,镜中月。人所求的美好事物似可窥见但无从触及。象征着人们的美好诉求如同这座虚无缥缈寺,存于每人心间。

本作品结合隋唐两代鼎盛时期的佛教美学,通过了解其佛教文化背景,观察其留存的造像及其他工艺美术作品,以探究在时代背景下应如何通过效仿其转变,使充满美感与信仰的视觉表达内容 给予当代服装以文化自信、突破性设计指导,以此思考划时代的服装设计的样貌。

现今由新冠疫情肆逆之故,疫情走入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当代人在碎片化的、不稳定的、随时面临疫情爆发危险的情况下逐渐封闭起来。因此,借由佛教美学文化的经典元素,通过服装外饰的 改变与设计,让佛教文化中倡导的超脱沉静之心态融入举手投足间,使人们不为疫情所封锁内心,向观者传递“安定内心并自省,坚定前行”之信念。

导师评语:

紫薇她的灵感来源于佛教造像美学。设计效果图还是很有意思的,有很强烈的虚实对比效果。我一直建议她要把这些丰富的疏密层次感通过不同的工艺和创作手法表现出从平面到立体的多元空 间效果。尝试几套后她自己仍旧不满意,期待在接下来的15来天的倒计时内,能重新制作出一套符合设计图稿的本原作品。

21雨夜霓虹作者:张陈怡

导师:凌雅丽

<滑动查看更多>

作品介绍:

“emo”一词在国内的关注度在 21 年后暴涨,“我 emo 了”等词汇与表情包频繁出现于社交媒 体界面,成为现代年轻人生活特征的极简概括与诙谐阐释。如今,“深夜“”雨天”等意象常常与“emo” 所关联,无论是在深夜打开网易云 app,在歌曲评论区寻找共鸣,抑或是日常“emo”,沉醉网络,觉得

人生空虚 ......电子emo环境下,技术和数码滤镜催生表达和认知世界的新模式,人们沉浸于虚拟世界所带来的肤浅的快乐,在当代人文背景与青年一代的心态变化情况下,情绪健康显得越来越重要。作品《雨夜霓虹》以 z 世代的电子 emo 为切入点,通过二维与三维的图像化结合方式来表达青年一代的情感需求与情绪调节,力求引发人们对泛娱乐化的深刻反思。

“雨夜霓虹”营造了一种环境氛围,是情绪的表达,亦是心理状态的展现。系列设计以自拟品牌 为风格基础,品牌中文名为“耳東木孚(”读作“chén fú”),英文缩写为“EDMF”,从风格定位、色彩趋 势、元素提取、纹样发展等方面着手,通过对具象元素的提取与平面再构,在把握品牌风格与主题基调上输出实穿性与艺术感结合的服装设计作品及衍生品。

导师评语:

张陈怡的设计灵感图版具备时尚的潮感,因此从一开始就建议将这样的灵感版图形设计结合运动服装的革新款式,形成年轻、前卫的时尚运动时装设计。在突破性要求的运动款式创新性的重构路 径上一直不断尝试,材质选择多花型镭射 PVC 材料等,具有夺目的五彩炫目感,目前的设计款式更具日常性,在材质上加了装饰的细节,看起来比较内秀。

22于垂败中 作者:李苏楠

导师:凌雅丽

<滑动查看更多>

作品介绍:

花卉往往被人们看做是美的象征,然而,这样的美丽却是稍纵即逝的,新鲜的花朵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凋谢垂败,但干花和押花技术则能够留住花卉的美丽,并在艺术家和设计师的创造下重新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本系列的服装设计作品从干花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入手,尝试不同的工艺和设计方式,营造出自然轻盈的服装设计效果。

导师评语:

李苏楠也是偏向于自我把控毕业设计,其实自身有比较高的自我意识,也是值得支持的。但最终的设计效果跟我的审美范畴还是有很大的偏差,希望在接下来的十多天,能将作品的创意状态更近一步。

23植思作者:黄心裕

导师:凌雅丽

<滑动查看更多>

作品介绍:

该作品以城市中的多肉植物为主题,表达出安静但具有野性且自由的形态的植物与人的关系,通过应用多肉植物的形态为主题设计服装,与人体进行共同的设计艺术表达,呈现出一种拟人化植物的沉思行为和静谧的状态。

导师评语:

她一开始的效果图有过大胆的造型尝试,一种怪异的时尚个性。但实现要求非常高,如果没有很好的实物把控能力,很有可能会让实物呈现出更怪异的状态,如果这种状态因工艺或材质的约束而 不达标,那将是一种极具视觉冲击力的丑。她因的时间冲突而放弃了第一方案的图稿,从新绘制了相对宜实现的效果图,但作为导师并不满意,实现的成果相对缺乏视觉冲击力,创新感觉有待提高。

24放大作者:孙若曦

导师:凌雅丽

<滑动查看更多>

作品介绍:

我的灵感来源于安东尼奥尼的电影《放大》,主角放大了自己偷拍到的照片后看到了一具尸体和一个拿着枪的人。他前往公园寻找了尸体,但没人相信他的推测。第二天主角发现尸体已经消失无 踪,只剩下一群人进行着一场虚拟的网球赛,打着并不存在的网球。由此我产生了一个哲学疑问,即真实与虚幻的界面是什么?感官是否能助我们认识世界?物体的意义是什么?

如果我们更加深入,可能会触及事物的真相,我们肉眼看不到的东西便会出现。我们总是不相信 自己所看见的,因为我们总想象背后会有些什么。就像在玻璃窗前,更为清晰的反而是另一边的景 象,而自己所处的这个‘真实’的世界反而变得虚幻起来。这时候,真实和虚幻的界限到底是什么?感 官完全可以引导我们正确地认知世界吗?拥有了缺失的「现象」以后,虚幻就会变成真实吗?

导师评语:

孙若曦是一个很有文学诗性想象的学生,她的效果图演变有若干个转折点。我最喜欢的是她拼贴式的、装置风的服装设计效果图,既有时代流行的诡异感,又有她个人独特的视觉意味。但她的效果呈现一直在变,后来驼色结构风衣式结合水墨的立体装置造型肌理效果也不错。遗憾的是,她再次变了,终级效果图反而让我无法领略创作的创新点和视觉个性,而且具有非常难的实现要求。最终实 物确实也非她想象的那样顺利实现出来,留下一次次好创意流失的遗憾感。

25乌合之众  作者:郑然心

导师:凌雅丽

<滑动查看更多>

作品介绍:

乌合之众的枷锁在于群体而不是个体,自由意志被强迫服务于集体主义,乌合之众的关键是 “众”。群体中的人们因为人多势众而产生的力量感,会表现出个人平时不会有的情绪和行动。在群体中,愚蠢和心怀妒忌的人,摆脱了自己卑微无能的感觉,会感受到一种残忍、短暂但又巨大的力量。整个服装系列表达的是群体的低智化、同质化的特点。我幻想的是人群在无尽的黑夜中不断的前进,前方有光,但也只是微弱的萤火之光。他们的衣着将他们的全身都包裹起来,所有人都带上面罩,没有 五官,没有表情。着重强调包裹感,缠绕感、一体感。我认为这群前进的人走路时的幅度如果可以用针 织的机理和弹力感来体现,是一种生动的表达。他们在前进时留下的痕迹时中运用到了串珠,制造出流动感。整个系列用到棕色、灰粉色、灰色等晦暗的大地色系,表达出苍茫且又无力的群体象征。

导师评语:

郑然心主题是乌合之众 ,服装设计从情绪化反思的角度出发,表达因群体低智化、同质化的特点而进行的设计开拓。整体设计针织肌理丰富,色彩的微搭配效果十分有质感,具有视觉的温和柔软 的体验。设计风格华丽多彩,具有高品质的商品价值。颜色的细腻变化很好的诠释了对现世复杂的情绪纠结,来突出一种社会现象的深层次问题。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