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2022届本科毕业展④
发布时间:2022年7月5日 分类:毕业设计
浏览量:1086
《比特岛(BitLand)》 作者:刘思涵
导师组:费俊、张文超、李玉峰
作品聚焦于近年来在中国农村兴起的虚拟货币挖矿业,尝试通过新闻资料收集、田野调查等方式深入探究在农村挖矿产业背后,新兴技术与传统环境的冲突与纠缠关系;作品将虚拟数字场景与真实的新闻图片进行解构与拼贴,尝试建构多个具有舞台感的数字景观,以超现实的数字景观展现被掩盖在偏远山区深处的人与技术的后现代场景,探索一种现实与超现实之间的叙事方式。最终的作品形式为交互影像与短片。
《比特岛》以后现代式的个体微观叙事方式,用一种戏剧性的拼贴艺术手法,将纪实图像与虚构情境进行杂糅,营造了一系列表现矿业工人工作情境的交互式虚拟数字景观,将针对中国比特币矿产行业的田野调查演绎成一幕幕现实的荒诞派戏剧,通过对比特币矿业工人工作情境的戏剧性建构,鲜活地揭示出这个不为人知的虚拟数字产业背后由矿机、矿工、乡村之间所构建的具有矛盾性的生态关系。
——费俊教授
《脱敏-Desensitization》 作者:史迪雯
导师组:费俊、张文超、廖柳钧
合法图像被系统错误审核后,需要打码或是寻求人工帮助图像重获展示权。在审核系统眼中,界定敏感图像的标准是否清晰明了?在没有人工纠正的前提下,用户为了使图像“脱敏”会导致一种什么样的数字景观?项目内含在线交互平台,搭配严格刻薄的审核算法,将合法图像二次审核后屏蔽。观众需通过打码遮盖敏感部位使图像“脱敏”。项目不仅探讨算法审核的逻辑,后台还记录并梳理人类敏感史演变历程,可供观众查阅。
史迪雯的作品来源于她日常生活的体验,作品借助算法的第三视角解构并重新解读人类“敏感”图像的历史,并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在技术上去实现方案所构想的极端AI审核的数字景观。将屏蔽艺术形式与观众行为关联起来,最终通过赋权给观众,引发我们对算法伦理与敏感图像的思考。
——费俊教授
《言表之间|RE-CODE》 作者:张若鸿
导师组:费俊、张文超、林彤
探索当下时兴的“网络暗语”并结合流行符号,以交互网页形式,让大众参与到了解暗语、制作暗语的过程中。根据参与群众的不同圈层、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思维逻辑,暗语的表达也会有所不同。这种语言流行的新形势,大众对于它的使用、传播或是二次创作,在网络交流的语境下,又会产生怎样的新动力和可能性?
张若鸿同学的设计以“网络热词”为出发点,探讨在参与式文化语境下“网络暗语”的产生逻辑与演化方式。作品通过交互网页的形式对网络热词的发展源流、内容含义、表现形式等进行了较为丰富的数据可视化呈现,并通过设计“暗语/暗图生成器”来实验基于图形的暗语生成方式。
——费俊教授
《收藏夹:拟像的第三序列》
作者:陈心怡
导师组:靳军、程书馨、沈采
社交媒体里的数字记录是一种对现实生活的拟像,它在某种程度上再现了我们对现实的视觉体验。伴随着社交媒体而来的算法与大数据越来越决定我们以何种视角看待现实、记录现实。我们的记忆在数字媒介下逐渐被塑造成近似现实的状态,记忆在社交媒体中逐渐失去个人特征。与之相反的是以物件作为记忆载体。票据是许多人最喜欢的收藏品之一,它并不给人最直观的感受,而是把人们带回到那一个时空下开启一段回忆。每个人面对相同一张票所回忆起的片段和视角却是不尽相同。以实在物体作为记忆的载体,更具备了记忆的个人特性。
任何一件事物、一处地点都是由无数个不一样的视角共同构成,而不由算法与大数据所推算出的“最具美感”的机位决定。
陈心怡同学的毕业设计作品经长时间的研究、思考以及充分的创作实验,已经完成了之前的创作主题目标。针对当下网络时代各种人们日常的图片积累形成数字化记忆,该同学利用机器学习等科技软件工具,辅助创作者搜集了大量的日常人们生活影像数据,如具有普遍性纪念品、票据等,最终经三维扫描及AR技术方式等辅助完成了概括当今人们记忆的呈现,从视觉上、实体上显示出某个时空的痕迹,形成了新的数字化收藏。
——靳军教授
《再生Reborn》 作者:管天淇
导师组:靳军、宋协伟、李世奇
它们每天都在入侵我们的生活,它们时时刻刻改变着我们的关注点;它们使人类只能看到眼前所欲;它们仿佛拥有生命一般;它们来了。
我们每天通过数字产品接收到了大量杂乱的碎片化信息,大量同类的信息推送也使人们受困于信息茧房,如何将这些碎片信息可视化,以求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个人的“信息画像”,是管天淇同学作品所关注的。他将程序挖掘出的数据生成汇总,尝试以生物的形态再现我们碎片化的信息生命。他一直在实验完成另一种虚拟空间数据可视化的探索,构建一个对于在虚拟世界的自我状态数据的直观呈现。这些信息被可视化后仿佛拥有了生命一般,因此其主题名为再生,意指个人过量的碎片化垃圾信息的“复活”,由此让自己或彼此更清晰直接地了解另一个似乎更准确的自我,也是一个基础生物的自我。
——靳军教授
《空地铁》 作者:鲁宇时
导师组:靳军、海军、张洺贯
以地铁为主题创作的虚拟现实交互体验作品,体验者通过VR设备进行体验,将一列拥挤的地铁进行元素解构重组成为具备一定挑战和可玩性的规则,以职业属性为切片,结合当前的所处状态、所观所感,重现作者在现实地铁中的某刻情绪体验。以数字合成技术制作,使用Unity引擎完成。
鲁宇时同学一直努力地实现去她的创作追求,其毕业创作运用虚拟现实等相关技术尝试完成了一组关于城市日常生活的交互体验作品,作品以娱乐化的方式解构了一个现实主题切片,过程由浅入深,在构建的轨道交通空间里,虚拟演绎了人们关系的状态和体验,具备一定的社会意义,以及研究、探索精神。创作过程中逐步深入地解决了遇到的技术问题,并以独特的视觉面貌完成了最终的呈现。
——靳军教授
《OZ0713b》 作者:贺舟舣
导师组:靳军、杭海、程可槑
以“反人类中心主义”为核心,由视觉化图像、伪学术书籍和动画,声音共同构成的一个虚拟学术成果展。线上以网页的形式存在。该网页具有悬疑性、自由探索性和交互性,由网状逻辑构成。参与者在阅读,观看和聆听中,逐渐对所看到的事物和学术研究的对象产生完整的认知。通过这个探索的过程,观众得以完成“人类中心主义”到“批判人类中心主义”的思维转变。
贺舟舣同学的毕业设计作品以反人类中心主义为话题,尝试构建了一个线上的虚拟学术展览,各种内容素材由作者创作完成,经过与导师们的沟通实现了具体的文案、插图、主要内容素材的艺术制作。并且在关注虚拟空间导向的方式方法过程中,最终实现了线上展览的目标。
——靳军教授
《非同质化时间》 作者:徐泠岚
导师组:靳军,缪晓春,廖柳钧
时间不是自己独立存在,应该承认,离开了事物的活动,人们就不能感受到时间本身。《非同质化时间》从人与物的关系出发,重新讨论时间的尺度。项目分成三个篇章:“一昼夜”、“阿克 琉斯与龟”、“看不⻅⻛景的房间”。首先讨论日常物带给人的感受,用物品重新定义时间单位, 再得出人在静止和运动时对时间的感知不同,与周围空间的关系也不同,最后以这个线索构思 一个可交互空间。没有⻛景,最终崩塌,但感受是真实的。
时间非常严格,对每个人都一样。但是不同时段、不同境遇所感受的时间、空间与不同事物有着不同的记忆。徐泠岚同学的类哲学思考尝试以视觉的具体物像呈现,在空间的变化中又演变成动态的化的时间感受,平静安详的视觉风格表现了不同事物的时间联系。创作具有很强的理性又是直观的感受,让人回味。
——靳军教授
《阅读障碍症的知识设计与疗愈》
作者:段庚鑫
导师组:王子源、陈慰平、蒋华
目前我国对于阅读障碍症的关注度和研究度亟待提高,不论是患者还是旁观者都容易忽视这一客观存在而我们急需真正解决问题。作品主要围绕中文语境下的阅读障碍症展开探讨。一方面分析阅读障碍患者的病理机制和书写特征。另一方面从汉字语言学特点出发,从知识设计的角度对汉字语素信息进行梳理,从而调动患者的感官和想象力,帮助他们构建新的汉字学习路径,使患者理解和吸收信息以达到实现正字法的目标。作品成果即通过书册形式、视其为病症疗愈材料,从而帮助阅读障碍患者实现学习克服,构建一个尊重理解的社会环境。
阅读障碍症的关注和研究可以被视为社会创新问题,作品围绕汉字的信息设计转向知识设计的思路进行尝试——以相对较为严谨的病症前期分析尝试为前提。以书册为媒介,汉字从语素到形态的信息构建将变得更富有内容和逻辑,在人、书互动过程中对阅读障碍症具有一定的疗愈作用。
——王子源教授
《蓝色回忆录》 作者:季冉
导师组:王子源、刘钊、王捷
蓝印花布在上色过程中的一个步骤是放在空气中氧化,时间越久颜色越深。本作品将以该规律为切入点,结合在南通的旧物考古经历,利用蓝印花布的图案风格,输出手工实物,制作一本展现本地风情的回忆录,。按时间划分为两个部分四种蓝色,越久远的物品,蓝色沉淀越深厚,从而引起不同年代的人的共鸣,推广家乡南通的小众文化。
作品《蓝色回忆录》以作者所在的本土南通蓝印花布为载体,日常生活中的旧物件为原型,创作了系列的图案纹样,通过对本地文化和实践技术的学习,新设计作为包袱布以手工输出,应用于各种生活场景之中,展现了蓝印花布作为非遗文化的内涵与实用并存的特点,同时不同年代的旧物作为记忆的具象化也焕发出了新的生命。
——王子源教授
《语龛|Language Niche》 作者:张菁
导师组:王子源、强勇、吴帆
文学作品被视为连接历史、连接地域的桥梁,描述了地理景观,许多时候也塑造了地理景观。语义随环境、时空变迁而不断被拆解重构,因而对“对象”的描述也需要从单维的考察中脱离出来。作品《语龛|Language Niche》串联文学概念、抽象与具象的地理概念,以联觉为切入点进行视觉转译实验;以个体对词汇的冠名,探讨文学与空间形象的新可能。
张菁的毕业作品《语龛Language Niche》以视觉设计的角度,对《艾米莉·狄金森全诗集》为例的文学与地理的抽象关系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以此诗集为蓝本,建立代际之间词汇的联系,重构词汇的视觉形象,以序列、词汇、形状、色彩、位置的分析和建构为工具,实现语言和视觉的平行叙事。
——王子源教授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