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2022届本科毕业展⑮

发布时间:2022年7月5日 分类:毕业设计 浏览量:1431

本期责任导师
谢梦荻讲师、刘骁讲师、马志强讲师

建·筑 时装|Build to Fashion》 

作者:米娅

导师组:谢梦荻、李宁、吕越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受阿尔及利亚建筑启发的时尚 - 从小在我的印象中就觉得纪念碑,大清真寺即高大宏伟又美观大方,传统的 “La Casbah” 古老,神秘,这种感觉一直影响到我的设计,室内装修也别有特色,颜色沉稳庄重,图案多以阿拉伯式的水草花卉和几何形体为主。所以我的创作灵感来自于我国的建筑和室内装饰,把建筑的外形作为服装外形的设计,把室内装修图案和颜色作为服装上的装饰。

导师评语
Mia选定阿尔及利的建筑作为创作的原点,把对家乡建筑内外空间给予她成长的庇护感作为“服装和身体”空间的转译媒介,结构和图案表达相互辅助。Mia所传递的,家乡建筑给予人们的庇护感,同样体现在了时装给予个体的归属与认同感。最终的作品充满着Mia对于家乡传统的温情和未来生活的思考,思考关于传统的经验如何面对与贡献于未来人们的生活。

——谢梦荻讲师

混乱综合体mycelium

作者:王一如

导师组:谢梦荻、强勇、余一萌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人是与特定的他人相关的生活角色的总和,组成关系同时也由关系组成。正如菌丝勾连缠绕在一起,构成结构的同时也由结构构成,不同的结构组合将带来性能的转变。我通过材料实验的发展和服装形态语言的探索产出一系列服装设计作品。此系列以此刻为出发点,是面向未来服装与材料关系的一次探索。

导师评语
一如的作品探讨的是社会中人与人间的联结所产生的能量。在漫长的创作过程中,思考人和人之间关系的表达是基于创作者个人的特质与优势,最终,单纯的将时装作为同语言同等重要的交流工具,并且通过菌落生长的有机形态构建算法生长,在人与人之间,身体与身体之间,形成新的交流媒介。人类的交流与感知是我们所关注的,时装是共情的媒介。

——谢梦荻讲师

“把手”》 作者:张芓诺

导师组:刘骁、宋协伟、滕菲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把手在基于功能产生的现代物语境中已然成为物品具有功能性的符号。在作品把手转化为“把手”的过程中,物品经历了功能解放,“把手”作为线索贯穿其中。物品与把手的结合产生了功能物,“把手”是人与物品产生关系是发挥作用的部分。从不同角度看“把手”在作品中分别体现为人和物品的中介、人的手势动作和人的想要产生联系的欲望。

导师评语
张芓诺通过对“把手”概念以及相关现象的观察和实验,并具有想象力的展开创作实践,从三个层面探讨人与物品的相互使用、相互影响的关系。思维活跃,有钻研精神,尝试了多种视觉方式综合表达对主题的思考。

——刘骁讲师

无烬作者:王雪辰 

导师组:刘骁、石韵媛、蒋华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火焰能使一件黄金首饰褪去其首饰职能,重新回归到金属的本质。我以“黄金”回收现象作为切入点,关注到“黄金首饰”无法被回收的部分——隐形的价值消失在淬炼里,却也遗留在了生活中。我将消失掉的价值提取总结为四个层面的词汇:时间、情感、样式以及认证,通过虚拟图像与首饰将这部分价值进行视觉化转译,讨论当代黄金价值体系与首饰的关系,及其背后折射出的人文景观。

导师评语
王雪辰以黄金首饰回收的行业现象及文化习俗作为研究切入点,探讨相关的价值导向、价值争论、文化留存等议题,深入观察生活,思考问题深入,积极尝试以数字化方式进行差异化表达。

——刘骁讲师

《折皱|Folding作者:方语涵

导师组:刘骁、滕菲、薛天宠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折皱作为存在的最基本形式,以其丰富的形态出现在外部宇宙和内心世界当中,是一种人文意味的形式与意识符号。它与具体的物相遇,形成了一种折皱,又潜在地成为不可见的折皱意识,一种理念,一种形态的形态。折皱是人们遵循的共同机制或“密码”,以形体的种种“弯曲与折叠”,承载思想,传递感情,将人们联系在一起。作者以日常生活中不同的折皱现象为切入点,结合实物制作与人体扫描技术展开四组不同的创作,作品意图透过折皱洞察客体,窥见日常中不同的审美趣味与价值取向。

导师评语
方语涵的毕业设计关注人们日常生活与穿着中关于折叠和褶皱的现象,将褶皱视作承载人们审美观念与情感意识的载体,选取了四个不同日常情形,以戏剧化的方式演绎“褶皱“在不同语境下的象征意涵。

——刘骁讲师

《心之所向 | The Heart of Everything》

作者:李天意

导师组:刘骁、张凡、何君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作品探索心灵的本质,重新构建内心精神景观。围绕着个体的心灵需求,个性化定制属于每个个体的心灵护身符。通过电铸的方式,磁流将金属离子重新沉淀到物品上,直至原物体的形状模糊不清,如同每个灵魂的轮廓,随着时间前进不停的动摇与流逝,不同的经历重塑为心灵的形状。作品注重情感的轨迹与记忆的延续,使其具有不可替代的定制意义和新体验。

导师评语
李天意对历史文化与习俗中的“心“的符号进行研究与分析,挖掘其丰富的象征意涵,同时深入钻研相关工艺技术,将常见的技术原理进行创新性应用,用具有创造力的方式重新演绎这一人类精神情感寄托与联结的符号。

——刘骁讲师

“穿金戴银”下的拍照食金法》 

作者:赵越

导师组:刘骁、滕菲、陈小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利用金箔的特殊属性,制作了一系列自动拍照的交互装置,讽刺拜金主义下食用金箔的普遍现象。反思商家利用消费者的虚荣心、跟风心搞怪味营销,以及当下人们宣扬奢靡享乐跟风炫耀的心理。当人们用嘴去吹碎食物上的金箔后,会开启一幅接通的金箔电路图,即时蓝牙自动连接桌面的摄像头,把食客吹金箔这一瞬时动作拍下并直接打印出照片。参与者则在一口气之间就完成了他此行的目的——为了纪念并炫耀自己吃金。所以在一场金花细雨后,照片打印结束,食客得到了炫耀的载体,“食”过金,拿上照片就可以离开了。且作品的形式仍是佩戴物,让食客继续“显摆”。

导师评语
赵越观察生活中的“食金”文化及其所形成的社会风气与影响,以物理交互等多维技术手段探索金箔的视觉表达,玩味观看、穿戴行为和物理互动体验之间的多维度关系。设计研究过程中积极与他人协同合作,产生了有意思的思想碰撞与实验。

——刘骁讲师

《贪欲的终结|The end of greed作者:李殷秀

导师组:马志强、沈采、张洺贯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以韩国传说神话为基础制作的动画片。以九尾狐的故事(韩国传说神话)为基础,九尾狐轻易向喜欢的人敞开心扉,并给予自己珍贵的狐狸珠,但人类始终没有放弃欲望,而是利用珠子的力量来满足自己的欲望。正如题目"The end of greed"一样,人类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拥有一次的欲望是关于人类无法轻易摆脱的愚蠢的故事。包含了不要过度贪心,不要失去自己的东西,要珍惜的意思。

导师评语
人的角色从自然之子变成了万物主宰者,经历了太多,李殷秀的毕业创作改编自韩国民间神话传说《九尾狐》,探讨人与自然之间的深度关系,信任与背叛、爱与恨,作品最终呈现方式为实验动画。艺术创作应当作为善良和智慧的提示。

——马志强讲师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