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2022届本科毕业展⑰

发布时间:2022年7月5日 分类:毕业设计 浏览量:1427

本期责任导师
程书馨讲师、景斯阳讲师、王钰雯讲师

《AVATARS人工智能化身平台》

作者:魏子雄

导师组:程书馨、韩涛、李世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作品旨在构建和模拟一个创意工作者的人工智能化身平台,创造了用户与特定领域创意工作者之间新型的互动关系。AVATARS整合创作者的规律与风格,并利用不同的人工智能自动训练完整的AI模型,构建创作者的人工智能化身,让其在特定风格里实现效率最大化,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可能性。用户在AVATARS平台选择喜欢的风格与产物,并获得独一无二的数字资产授权,从而自发形成用户与创作者互相渗透的创意协同组织方式。

导师评语
魏子雄同学的毕业设计探讨设计创新、人工智能技术与数字资产的关系,对前沿技术领域的应用进行探索与实验,设计出具有创新性的创意生成和分发模式。《AVATARS人工智能化身平台》通过训练创意工作者的虚拟化身,使得用户可以在该平台获取生成的虚拟创作产物,为创意生产者提供了新型协作和分发工具。提升效率的同时,也为新型创意的生成提供了空间。

——程书馨讲师

重构提醒Reinvent Reminder-感知日常物的信息提醒

作者:齐祥

导师组:程书馨、韩涛、李世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设计产出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设计过程

疫情居家生活背景下,效率优先的屏幕提醒方式为人们的数字健康带来挑战,我们需要重新思考生活方式与数字技术的关系。项目旨在引导使用者拼装、改造日常用品,通过构建改造物的物理行为与真实世界建立互动,感知可触及的信息提醒。引导人们对居家生活进行观察,构建创造性的信息提醒,并反思自己与数字技术的关系。

导师评语
齐祥同学的毕业设计《重构提醒》审视当下以屏幕为媒介的信息提醒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引导人们关注生活中日常物品本身的存在感。通过设计需要拼装的简易组件,与物理世界的物品构建提醒关系,启发人们思考远离手机后如何获取信息提醒。他的毕业设计在毕业论文的理论研究基础上进行探索,在当下具有时代意义、创新性与启发性。

——程书馨讲师

模造黑箱 | Molding black box》 

作者:张乐

导师组:程书馨、费俊、李玉峰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模造黑箱”是一个认知体验盒子,通过模拟注塑生产探讨人造物的生成与表达。作品中,工业生产中的注塑流水线,被微缩于单个箱体之中;注塑用的模具,变身为不可打开、不得查验的“盲盒”。面对一系列的注塑模具,体验者只能知晓其可能的造型范畴,但无法确定或查验其实际铸造结果。人于无法确定内容的模具中注塑,最终的产物也留存在模具中——如此一来,这条微缩的流水线看似还在生产物品,但实际上已经一步步脱离了人的认知干预:模造,从“生产人造物”变身成了更加纯粹的“造·物”过程,目的性的工业生产也转变成了更加“物自体”的生成过程。对“模造黑箱”这一认知行为设计工具的使用,加强了人们对于物质生成与表达的无限可能性的感知。

导师评语
张乐同学的毕业设计《模造黑箱》将设计创新与工程学、工业制造与哲学思辨融为一体,跨领域开展研究、实验与创新实践。她模拟工业产品的注塑生产流程,扭转效率生产的既定概念,设计并动手制作了整套微缩模造器材,拓展对于物质和人工制品的认知。她的毕业创作贯彻了毕业论文的理论研究,将四年本科学习的的方法与知识融会贯通,毕业创作具有创新性、研究性与社会意义。

——程书馨讲师

《Rewalk——言说之“地” 

作者:王宇迪

导师组:程书馨、陈慰平、李玉峰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项目通过设计文化探针工具包唤醒人与城市的连接,将连接的产物在虚拟交互空间集成。在城市的第一层自然地貌与第二层人文景观之上创造了第三层情感肌理的载体,以网站形式作为连接个体在地回忆的虚拟场所。项目走访了60后、70后、80后、90后和00后来深圳的人群,将不同年代人们的回忆作为中介物,使得个体足迹与深圳版图联系起来,在深圳的地图上创建了第三层肌理,为人与城市的回忆与情感联结构筑了虚拟场所。

导师评语
王宇迪同学以家乡深圳为例,将城市与人们的关系从自然地貌与人文景观之上建立起情感联结的第三层肌理。她结合文化探针的方法设计了一套工具包,对60后到00后的深圳人进行走访调研,整合人们与城市之间的独家回忆到虚拟空间,以网页端交互的形式汇总最终的视觉呈现。她的毕业设计贯穿了毕业论文的理论研究,结合创造性的实地调研、采访与实验设计,最终呈现了具有人文关怀与时代意义的毕业创作。

——程书馨讲师

理想与现实的谈论

作者:何可馨

导师组:程书馨、孙子唯、王子源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居家办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线上社会交往类别和内容的激增,我们无法用线下交流的方式感知对方。“虚拟社交度量衡”旨在探讨虚拟世界的社会交往关系与方式,其灵感源于线下社交中感知心理社交距离的手段,它是一个三维插件,通过视觉化度量网络中的关系类型,启发人们思考线上活动中人类新型的互动关系。

导师评语
在当下居家办公的环境下,以往在现实中的交流活动大量转至线上。在虚拟社交类别和内容不断增加的过程中,何可馨同学设计了具有启发性的“虚拟社交度量器”,通过大量的人群调研与采访,以视觉化三维模型的形式体现,对虚拟世界的社交关系进行了梳理、探讨与研究。她的毕业创作融合了交互设计与心理学,在当下具有启发性和探索价值。

——程书馨讲师

《“掌”握感 Sense of control

作者:高玙欣

导师组:景斯阳、靳军、廖柳钧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作品是以疫情常态化下人类对于掌控缺失而导致的心理问题为背景创作。作品以人类的“手”为尺度,定义人类在疫情常态化下对于掌握感的变化。观察人类在疫情居家生活状态下,通过手部可以掌握的自身可控范围的变化。使用记录式生活影像作为数据,将手部行为细节放大。希望通过作品让人们重拾在疫情常态化下的掌握感受。

导师评语
疫情对生活带来的不确定性使当代人群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已经常态化。本作品从逆向思维出发,强求聚焦于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反而聚焦于“手掌”间的活动。手可以掌握的即时生活又是宇宙。高玙欣同学通过对手掌间日常的观察,治愈性地、温暖地缓缓道出生活的真谛。

——景斯阳讲师

涌潮之下——重塑海洋展示空间中人类与海洋的对话关系》 

作者:郭淞楠

导师组:景斯阳、宋协伟、程书馨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海洋馆的科普教育不必仅停留在对活泼可爱的海洋动物的展示,海洋与人类群体的深层次联结同样值得探讨。该作品以海洋馆空间设计作为研究出发点,通过对海洋馆功能的重新定义,突破现有海洋馆中展现海洋的局限性,构建出在生态危机纬度及生命演化纬度下人类与海洋的新形式的对话关系。通过体验形式、叙事主题、观看方式三个层面的思考与创新式,以艺术化的表达形呈现一个新形式的虚拟海洋展示空间。

导师评语
郭淞楠的作品是对人类与以海洋动物为代表的生命共同题的探讨。作品从海洋馆空间的视角出发批判与反思了人类与其他生命形式不平等的关系,并引发了创新性海洋动物生存空间的探索。作品从体验形式、叙事主题、观看方式三个层面塑造了虚拟海洋生存空间原型。在生态危机的时代,去人类中心化的设计是未来设计师必修的课题,郭淞楠同学自大二以来关注海洋动物的生存空间,持续性地进行研究和创作,希望未来能有更加深入、落地的作品呈现。

——景斯阳讲师

伊甸园外》 作者:权玥月

导师组:景斯阳、韩涛、强勇

以北京地图作为背景展开进行从本世纪初到现在的北京市范围内的各类外迁工厂与废弃用地的检索的动态交互。观者可以通过查看和点击看到棕地在卫星图面上的变化和更多的这块棕地数据上的变化,例如棕地的地价与周遭交通道路的等。期望通过这种方式让他人能够更加了解我们自己脚下的土地。

导师评语
权玥月同学的作品从关注城市的绿色士绅化现象出发,进一步聚焦到城市的棕地上来。棕地是城市化发展,后工业时代留下的缩影,是生活与工业、效率与污染、居住与生产的冲突地带。作品通过研究时代变迁中的棕地与周围地产价值的关系,解读与阐释后工业时代的棕地转型与创新的可能性。

——景斯阳讲师

《疫情隔离食物游戏

作者:郭丹妮

导师组:景斯阳、王钰雯、陈卓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在疫情隔离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的大环境之下,以棋盘游戏为载体设计,帮助人们重新审视饮食设计作为生存的手段,激发每个人在处理危机事件里对于饮食的创造性运用。适用于家庭或聚会或隔离期间的人们,在同一个环境之下面对面进行游戏。采用桌上游戏的形式,设计了一套完整的游戏内容。

导师评语
郭丹妮同学的作品关注到疫情期间的食物议题,并通过棋盘游戏的设计方式来帮大众以健康积极的心态创造性地应对特殊时代中的饮食问题。作品用相对轻松的方法,用设计师擅长的语言提出“紧急性设计”、“恢复性设计”的方法,来应对疫情及相关因素的不确定性。在大流行病时代,由于气候变化导致的资源短缺、粮食多样性丧失是未来我们必须要面临的问题,设计师必须具备帮助大众应对与解决紧急问题的能力。

——景斯阳讲师

a:为缓解公众演讲焦虑设计》 

作者:林宇彤

导师组:王钰雯、李卫、赵斌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作品尝试芳香疗法介入演讲场景;为该场景下情绪焦虑的人群设计一款可被佩戴在衣领处的加热香薰扣以缓解用户在演讲时由于焦虑而产生的不适感,以激发用户对演讲场景保持积极的心态。
作品题目“a”(啊)取自国际发音表,是全人类共通的最基本的发音,借此希望受众在演讲与表达时可以像张开嘴巴发出“a”的声音一样简单、轻松。

导师评语
当社交焦虑开始出现常态,我们该如何面对焦虑?宇彤同学将“公共演讲”为具体场景来探索芳香类产品来缓解情绪焦虑的可能性、并思考如何通过产品设计发展受众身心健康继而促进更多维度的社会价值生产。

——王钰雯讲师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