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和合共生·建筑可读|南京历史建筑活化利用建筑设计方案征集(第二期)获奖作品公示

发布时间:2022年8月18日 分类:建筑环境作品 浏览量:3986

南京历史建筑活化利用建筑设计方案征集活动由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与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共同发起,持续聚焦南京历史建筑保护、改造与合理利用,选取南市楼1-3号(评事街历史风貌区内的保留建筑)和小松涛巷15号民居(历史建筑)作为设计对象,面向国内外征集活化利用设计方案。竞赛于4月18日启动征集,共收到有效投稿件数144件,来自全球11个国家、全国16个地区;于7月下旬开展评审,分为技术委员会初评、专家评审组终评两个环节。经技术委员会初评评选出40件入围作品(每处点位20件)进入专家评审组终评。经专家评审组多轮评选,评选出获奖方案10件(每处点位5件)。现将获奖方案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2022年8月15日-8月21日,公示结束后组委会将组织获奖方案汇报,根据汇报结果每处点位评选出1件优胜实施奖,其余4件为优秀方案奖。公示期间如有任何异议,请联系:lishijianzhu@ncdc.org.cn。

01

方案简介:南市楼地块两座多层建筑南北对望,中间部分为传统建筑肌理——如何协调两种建筑尺度并提供优质的公共空间成为设计的核心问题。

改造策略对地块中部传统建筑肌理进行了调整,疏通南北向连接,形成建筑与景观绿地交织的布局。底层打碎体量以协调历史建筑尺度,四个“商业盒子”分别承载咖啡、餐饮、旅馆大堂和零售功能,延续历史街区串街走巷的空间节奏。改造后的功能为艺术旅馆,并在各层设置了多个公共空间供人们休憩交流。

作为景观要素的红色铺地延伸到建筑内部,红色天井将天空与自然光引入室内,红色楼梯引导公共空间延伸到顶层城市客厅,可从那里鸟瞰传统街区全貌。红色点亮了场地和建筑,也将成为历史片区空间体验中的一个动人片段。

滑动查看更多

02

方案简介:本设计意图通过改建与加建,将南市楼1-3号打造为集餐饮,零售,办公,民宿功能于一体的生活综合体。并塑造开放,具有吸引力的城市空间,增强评事街历史街区的活力。

原建筑的西南角紧邻道路,面朝广场,具有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潜力。本设计在此处进行了加建,置入商业功能,并在加建体量上设屋顶平台,紧邻二层商业。一部大台阶将城市广场与建筑平台相连,建筑空间成为了城市空间的延续。在大台阶与平台上人们可观看广场上的活动与表演,更可以一睹评事街历史街区的整体风貌,欣赏周边不同年代的历史建筑。同时人在台阶,平台上的活动也会吸引来自广场与街道的目光。建筑成为了舞台,看与被看者身份互换。

在此,建筑与城市相接,历史与现在相连。

滑动查看更多

03

方案简介:“评事街”、“南市楼”——往昔繁荣街市代名词,随着城市发展中心迁移,逐渐被时间遗忘。

翻阅过南市楼过往热闹市集的历史、又登上只剩结构框架的楼体四下远望,其独特的观赏历史街区风貌的视野和旧时南市街热闹景象在此地此时叠合在一起,赋予我们创作的灵感。

本方案思路以“线下空间营造+线上宣传运营”为主线。建筑实体空间将以老城南历史街区风貌主题民宿的身份重生:利用原有特殊结构形式,底层置入配套的酒吧、书店、集市等业态,提供丰富活动;上层改造为民宿和小型趣味空间结合的综合生活区。线上运营利用公众号、小程序等实现线上活动预约、体验评价交流等功能,增强场地的影响力以及和人群的交互度。打造“全天全季”的多元体验。

滑动查看更多

04

方案简介:如何保留回忆的同时适合现代使用?如何让建筑重新成为社区生活一部分?集合住宅有许多感人的空间和瞬间,我们收集这些碎片记忆结合园林造园技巧,重新安置回建筑中。

首层连廊联通一层空间与东南侧院落,为行人提供休憩场所,也承载非遗体验、文创售卖等功能,满足游客文化与消费需求,打造评事街专属品牌。二层为创意办公,创造开放共享的办公环境,吸引新潮文化与设计品牌从业者入驻。三至五层为民宿,为避免以往旅店狭长的走廊,将老建筑原墙体尽可能保留,改变长度,冗长走道化解为交织错落的庭院,这里是记忆的延续,也是活动交流的空间。旅客经过静谧的一层庭院,通过电梯抵达顶楼大堂,这一动线在分流同时也使历史建筑特色的坡顶空间赋活。

滑动查看更多

05

方案简介:在关注新旧结合的双面之外,我们尝试在本项目中体现功能、色彩、质感的双面。通过多方位双面性的有序组合、使这栋楼拥有新建楼房无法达到的故事性,令人们有针对目的地来到这里。

功能:

联合办公与共享酒店的结合

经过动线分离的首层、动线半分割的2~4层、功能彻底混合的顶层,令到达这里的中青年人士在拥有私密性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共存。

色彩/质感:

利用南市楼自身的特性、分别设置暖色调与冷色调区域、在各色调内体现细腻与粗糙的质感。使老房子模糊的轮廓锐化,令这栋房子带给人们独一无二的印象。

滑动查看更多

01

方案简介:小松涛巷历史建筑作为南京市特有的近现代建筑,设计意图恢复街区历史记忆;延续并传承历史建筑所具有的“时代性”,增强社区认同感;同时考虑城区老龄化现状问题,片区组团四座历史建筑功能定位为养老配套,包含老年健康检测、老年理疗、老年兴趣中心、餐饮及商店功能,为区域和睦养老提供基础设施;小松涛巷 15号作为老年兴趣中心设计,包含雨花石文化交流馆和艺术家工坊,方案结合雨花石文化交流及艺术创新设计,既为艺术文化传承提供发展之地,又为老年人提供兴趣活动场所。通过活化设计强化南京名城文脉,丰富城市的文化多样性,既尊重历史、理解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性,又为持续发展理念做出创新设计。

滑动查看更多

02

方案简介:对场所的尊重和再创造,对文脉及空间的整合与编织。

衍进:

1. 拆除后加结构及窗洞,恢复原有结构的框架及历史质感。

2. 保留原有窗洞并适当调整数量。对其细部细节进行适度再设计。

3. 外墙通过清洗暴露砖墙质感,或重新涂刷仿古质感涂料,恢复原有历史风韵。

恢复和加强了原有建筑风韵,同时对功能做了重新梳理。

嵌合:

1. 拆除及利用原有天井,经过景观再设计,形成两处微园林。

2. 通过四座建筑之间的重新整理塑造,以及连廊和微景观过渡连接,形成更丰富的空间关系,同时将四座建筑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对改造建筑本身及周边三座建筑的空间再创造,形成了若干个复合型的内外空间,创造了场所新的可能性。

滑动查看更多

03

方案简介:地块原有建筑在街道中存在场所性不足、需求供给错位等问题,因此首要任务是让人们在空间里流动,体验并使用场所,激发对生活的体验和探索。设计时应放慢脚步,避免大拆大建和一味地追求“新”的建筑,而是用理性、环保以及长远发展的设计思维, 探求建筑的“新生”。

建筑是物质和文化的载体,设计保留和加固历史信息丰富的建筑外墙和木构架,在原有旧建筑的框架中植入新的交通体和连接体,将原始的四组建筑串联起来,形成多个内庭空间。在功能上互相区分,构成独立交融的三种公共空间:活动空间、办公空间、消费空间。同时采用“移步异景”的传统园林手法来贯通室内外流线,内院提供停留,也贯通不同功能空间,营造出整体空间的流动性和丰富性。

滑动查看更多

04

方案简介:“居”对应家庭中的公共空间,承载起居功能。本案拟将小松涛巷15号改造为社区书房,提供学习办公空间。

“园”代表传统居住中的自然空间,本案期待给城市提供一处“花园中的起居室”。

策略:

整体开发,引入人群:将四座建筑视为一个组团,对街区空间统一设计,使其成为老城中的公共花园。

四个功能,业态互补:花园吸引人群,其中的四座建筑共同构成城市的起居空间。本案提议的书房与周围其他业态形成互补。

可分可合,动态空间:四座建筑的功能可自由调配;借中心庭院,两座建筑可统一使用,为社区提供大型公共场所。

开放窗口,文化展示:书房面对城市界面形成新窗口,成为书房及文创产品的展窗。

滑动查看更多

05

方案简介:片区内原有四座近现代时期的院落,空间形态较为丰富,但无序的加建导致建筑形体及空间形态被不同程度的破坏,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结构、消防等安全问题。为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及实现历史建筑的活化再利用,现对该片区进行更新设计。

从整个街区来看,违建阻塞了互通的街巷,使街区如同经络被阻塞的人体一样,失去了活力。所以首先要做的是拆除违建,疏通经络,恢复街巷的活力。

具体到每座院落,我们采取了一些设计策略进一步丰富空间形态,如通过折叠墙的灵活开关实现空间形态的多样性,又如加建二层廊桥来实现空间三维层面的互动。

活化利用策略:15号院改建为社区活动中心,9、11、13号院将作为创意办公、零售等商业空间。更新设计后便民服务与商业活动有机结合,实现历史街区的新生。

滑动查看更多
相关:

2022和合共生·建筑可读|南京历史建筑活化利用建筑设计方案征集(第二期)

文都焕新·建筑可读|南京历史建筑活化利用建筑设计方案竞赛获奖名单及获奖作品

文都焕新·建筑可读|南京历史建筑活化利用建筑设计方案竞赛南京大校场机场瞭望塔入围作品

文都焕新·建筑可读|南京历史建筑活化利用建筑设计方案竞赛 第二机床厂大厂房28号楼入围作品

文都焕新·建筑可读|南京历史建筑活化利用建筑设计方案竞赛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