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2019级风景园林专业《风景园林设计》课程成果展
发布时间:2022年8月30日 分类:课程设计 浏览量:2765
“留白增绿”、城市更新行动的不断推进
五道口的街区环境建设持续提升
《风景园林设计》课程中
2019级风景园林专业的同学们
以城市开放空间为核心
以“五道口公园设计”为题
共同探讨其更新模式
郭 巍 林 箐 张晋石 王 鑫
李 正 吴丹子 魏 方 王博娅
班级姓名:风园19-1 夏若禹
指导教师:林箐、王博娅
设计说明:
本设计通过在场地内复原了部分京张铁路旧址,建立了一个以铁路肌理为场地主形态、以铁道公园为特色、以京张铁路文化为主题的城市开放空间,方案充分利用了一系列场地中原先存在的灰色空间,为周边的居民提供了系列新型的活动场所,同时设计也顺应海淀区规划中京张绿廊的走向,以南北向为主轴线,将绿色空间引入城市中心地带,为绿廊继续向南延伸奠定了基础,提升了五道口地区的综合价值。
学习感悟:
本次园设课让我对城市开放空间的认知与设计理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面对现代城市中公共空间设计时应当综合周边区位的各种条件仔细分析,将绿地空间的功能从最基本的局部环境美化拓展成解决区域场地矛盾的一种有效方式,十分感谢林老师和王老师一个学期以来对我的帮助!
设计说明:
宇宙是一个由各种物质组成的引力场,潮汐是在天体作用下产生的活动。定位为“宇宙中心”的五道口汇聚了各种人群、各种文化,在多元的要素的“引力”作用下,五道口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段、或是在时代的更迭下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变化。因此设计以“潮汐”为主题,在激活五道口历史文化的基础上,为周边多样的使用人群提供交往场所,满足不同时间下人们的不同需求,打造一个不断变化且充满活力的单元。设置骑行、步行双游线,建立立体交通,以减轻高峰时期交通压力。
学习感悟:
本次课程设计相较之前有很大不同,首次接触与城市更新相关的设计,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更多,难度也更大。设计起初有很多细节想的并不全面,忽略了很多必要因素,十分感谢两位老师的悉心指导,在与老师的不断学习交流下,逐渐对城市更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逐步完善方案,使我在短短几周的时间里收获颇多,意识到对于场地的设计不能只是天马行空的想象,要充分结合场地现状因素,从实际出发考虑设计的合理和必要性。本次设计中在竖向设计及图纸表达等方面仍有很多不足,之后会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设计与图纸表达的能力。
设计说明:
蒙太奇原本是一种电影的拍摄手法,它通过“碎片化的影像片段”、“倒叙的叙事手法”、“不同时空交替出现的手法”使电影叙事更加谜团重重。而将其运用到景观中则成为一种组织串联景观的方式。五道口也具有丰富的历史记忆。从改革初期的电影热潮、京张铁路清华园站,到如今的时尚乐园、学术交流中心,仿佛一部叙事电影。基于历史记忆、使用者需要和场地本身的特质,建立起一个个能够让游客体验到不同的空间场景和场地记忆的拼图,将这些拼图排列、重组、整合,还原出完整的情感体验,展现出五道口曾经和当下的不同场景。
学习感悟:
感谢林老师和王老师在这一学期的园设课对我的悉心指导,使我获益匪浅。
设计说明:
设计场地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京张铁路绿廊的一部分——五道口地区,属于城市功能拓展区,其功能定位为首都面向全国和世界的高端服务功能的重要承载区,也称“宇宙中心”,且周边高校众多,商业氛围浓厚,根据五道口“宇宙中心”的区位和周边人群的使用情况,将地块定位为一个绿色、活力、开放的空间场所,为周边大学生及工作青年,提供休憩沟通的场所,搭建学习交流的绿色平台,为碌城市中的孤单心灵找到慰藉之地,同时唤醒场地本身的铁路文化,使五道口成具有吸引力的绿色综合体。
学习感悟:
城市开放空间是供人们行走的街道、聚集的广场、交易的市场等的公共环境空间。而这种城市空间的产生,城市开放空间的产生是城市化,现代化的结果,是当代人行为活动的重要空间,同时也是唤起城市活力的重要一环。本学期设计地块位于学校紧邻的五道口地区,虽然课程短暂,没有对现场进行再次的细致调研,但也是这种机会让我更加深入学习了一些线上感知现场,线上了解人群需求的方法,同时感谢林老师和王老师一学期的细致指导!
设计说明:
该场地位于五道口人流聚集区域,而五道口历来有“宇宙中心”之称,故此处开放空间的功能和人群都较为复合多样。结合对周边建筑和人群的分析,从不同人群的角度出发,以“探寻”为主题,结合科技、办公、商业、休闲和文化等方面的特色,旨在使不同人群在不同空间中探索不同的场地功能和氛围,实现开放空间的开放性和功能复合性;同时使场地更具有五道口宇宙中心的特色,吸引附近更多的人群前来游览。
学习感悟:
通过本学期对于开放空间设计的学习,在两位老师的指导以及与老师不断沟通的过程中,我初步理解了城市开放空间与城市公园设计的不同,更加深入地丰富自己的设计语言和设计思维,同时也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之处,也希望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将此次的收获加以运用并不断进步。
设计说明:
场地位于北京五道口,北至清华同方大厦,南至五道口购物中心,周边遍布多所高校以及多个建设于不同时期的社区,京张铁路遗址穿越其上,与承担场地区域主要交通功能的13号线相呼应。狭长的用地连接了多个不同功能分区,需满足不同时间段、不同区域的多层次人群的活动需求,同时激发区域绿色活力。
设计以“green intergration catlyst——绿融催化剂”为主题,引入以绿色开放空间为主要反应条件的城市绿色化学反应。从过去、现实、未来三个角度出发,创造具有活力的绿色开放空间,满足周边复杂使用需求,用绿色力量融合历史文化、使用需求和区域发展,形成复合型的城市开放空间。
学习感悟:
本次课程学习中,从场地现状分析出发,联系北京市城市更新等战略,我更深刻的了解到城市更新涉及到多方面考虑,不仅是与人的需求有关,还与文化传承、区域发展等多方面有关,认识到了城市更新的复杂性,也以此出发做了一些思考和学习。虽然因为疫情错失了实地调研和与老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但两位老师通过直播的方式,让我们通过视频对场地现状有了基础认识,同时在方案推敲、图纸呈现上也给予了我们很多针对性的指导。十分感谢两位老师这段时间的付出,帮助我们克服这次课程中时间与空间上的障碍,我们受益匪浅。
设计说明:
五道口地区高校、商场、企业和住宅云集,多元交汇。宇宙中心的更新迭代,为人们带来了新潮流、新文化、新科技,同时也引发了城市发展中难以避免的矛盾。科技创新企业大厦拔地而起,独特的京张铁路记忆被遗忘;人们追逐互联网新潮文化,邻里间的交往被忽视;商业空间逐渐完善,居民对公共设施的需求却难获回应;繁杂的现代交通侵占慢行系统空间;快速的城市发展破坏生态景观……划破城市天际线的13号地铁线仿佛也将五道口地区割裂,现存的多对矛盾亟待解决。因此,设计提出“城市拼缝计划”,将城市开放空间景观视作解决矛盾、缝合场地的针线。通过对场地边界的街道进行梳理,设置多个符合场地氛围与人群需求的硬质铺装广场、绿地,打造骑行绿廊,并点缀如邻里长廊城市花田、铁道花境、露天剧场等多个节点,达成拼缝交通、拼缝功能、拼缝文化、拼缝生态、拼缝回忆的结果。为使用者提供更加和谐、实用的城市开放空间。
学习感悟:
疫情之下的“线上教学”,无形之中增加了设计的难度。为了让我们更好的调研、了解场地,张晋石老师和王鑫老师特意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带领我们“走”场地,并在后续课程中悉心指导。非常感谢两位老师的付出,让我收获颇丰。在一次次对设计的修改中,我逐渐领悟了广场与公园设计重点的异同,对如何保留场地记忆、塑造场地氛围有了进一步理解,以往相对薄弱的空间尺度把握也获得了新的训练。我在设计场地内部主空间的同时,也特别关注了城市开放空间中的边界、灰空间的设计与使用。在日后的学习中,我将继续努力获取新知识,并融合本次设计课程中老师们给予的经验,争取更全面的考虑与设计。
设计说明:
五道口周边高校云集,写字楼林立,是商业、社区、办公的集合体,京张铁路的辉煌过往,更是在场地倾注无数珍贵历史记忆。经过时代的更迭,曾经海淀区的活力中心,有着“宇宙中心”称号的五道口,却沦为如今场地形式单一、缺乏活力的城市边角,如何唤起人们的记忆,沟通过往与现在,并留存下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印记?本方案围绕轨道之“记”展开,以京张铁路绿道串联整个开放空间,强调场地中铁轨留存过的痕迹,结合城市慢行系统,设置京张铁路遗址公园,以此为轴,创造丰富多样的活动场地,使不同年龄段的市民都可以参与其中,记录我们与铁轨的故事。
学习感悟:
城市开放空间的更新再设计,对我来说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场地的设置、道路的规划、植被的选择等等,都跟以往有很大不同,这就需要转变设计思维,从新的角度出发,进行方案设计,在这个过程中,两位老师提出了许多关键性的指导意见,为我的设计把控了方向,增添了活力。很遗憾的是,疫情原因本学期采取了全程线上授课的方式,没能到场地进行实地调研,但张晋石和王鑫两位老师采用线上直播的方式,带我们“亲临场地”,通过镜头感受场地现状,并给予即时的现场讲解,让我们对场地现状的认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设计说明:
本次设计致力于发掘场地潜力,强化场地轨道交通的线性特征,充分利用现有火车遗址和高架空间,打造居民休闲游憩的康体乐活之地,高校学生碰撞交流的共享之境,工作通勤的绿色之路,铁路记忆的繁荣之处,打造城市风貌的靓丽风景线。
场地打造城市开放空间统筹周边各类用地,弥补城市裂缝,激活区域活力。这里未来将承载都市灯火酒绿之下的文化律动,青年文化与铁路记忆并行不悖;也是充满无限潜力的景观“绿”动,城市基础设施与绿色开放空间有机结合。
学习感悟:
虽然本次园设课全程线上进行,有很多的不适应,但是在两位老师的带领下能够完善最终的课程作业,并在过程中了解到场地现状梳理的重要性,复杂用地关系的处理手段,对概念生成和深化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设计说明:
场地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五道口地区,周边条件复杂,毗邻成府路、清华东路、北京林业大学、清华大学及大量的住宅与商业用地。场地内部有东王庄社区、五道口华联商场等多种类型用地,地铁十三号线高架、成府路等城市重要线性要素从场地中穿越。
基于对于场地现状的理解,将五道口公园定位为城市驿站,将其打造为供使用者进行业余休闲活动的场地,为整日奔波的人们提供一个心灵居所。设计后的场地被赋予集会、散步、活动、休闲等功能。采用曲线的景观语言,以营造轻松的氛围。为更好地承载这些功能,场地内部形成了西密东疏、北密南疏的布局。场地内部设置了林下栈道、疏林草坪、户外剧场、冥想空间、亲水沙滩、户外读书区等小场地,为使用者提供多样的休闲空间。
建成后的五道口公园将成为综合的城市开放空间系统,满足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学习感悟:
经过本学期风景园林设计课程的训练,接触并学习了城市开放空间的设计,收获很多。得益于老师的提醒与指正,学习到了很多新的设计手法与思考角度,原本上在设计上存在的误区也得以被及时纠正。得益于此次课程,我对“风景园林”也有了新的认识与理解。有幸能与同学们进行交流,感谢两位老师的本学期的悉心指导与体恤理解,期待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再次相遇。
设计说明:
经过前期的调研分析,我打算在这里打造一个集锻炼、休闲、观赏于一体同时宣扬历史文化的多功能场地。
鉴于五道口地区具有的生机和潜力,整体形态上采用了种子萌发的意向,种子破土而出,象征着生机和力量。园内采用了金、木、水、火、土五个元素,金代表休闲广场,木代表植物景观花园,火代表体育运动场地,水代表雨水花园,土代表阳光大草坪,打造了五个主题花园,人们穿梭其中,可迅速便捷地享受里面的功能,或挥洒汗水,或心旷神怡。
学习感悟:
这学期是我第四次上园设课程,这次的场地是一个面积比较大、长条形的城市开放空间,是之前没有接触过的情况,所以对我来说难度比较大。经过了老师们的指导和自己的一些案例参考,我对这种类型的场地的设计有了概念,并逐渐完成了自己的设计,在老师的一次次评图中我受益匪浅。在最后的出图阶段,我在图纸上尝试了新的风格,也得到了新的收获。
设计说明:
从场地承载的历史文脉和场地特有的社会功能出发,结合五道口宇宙中心的场地定位和京张铁路遗址的元素,确定设计主题为“星路轨迹”,保留历史记忆,并同时代文化相结合,更新城市广场景观,激发场地活力。同时为弥补场地缺失的艺术气息,在场地西北桥下空间开辟艺术空间,满足北部高校学生和白领精英精神文化需求。
学习感悟:
本次园设课程虽然历时较短,但依旧在两位老师耐心细致的指导下收获了很多有效的建议和思路,增强了对城市开放空间设计课题的认识,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道阻且长,我们依旧需要继续学习和充实自我,期待将来能交出满意的答卷。
设计说明:
五道口城市公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五道口区域,绿地周边高校林立,更是有许多的居住区、商业区以及办公区,使用人群复杂多样。值得注意的是该地区以京张铁路重要节点五道口闻名,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在后疫情时代的背景下,场地设计意在促进使用者在积极运动、放松身心、互动交流的同时,寻迹关于这片场地的记忆。场中的雨水科普花园、铁道花园、儿童花园、互动花园四个主要花园区由一条蜿蜒的健身步道串联。人们在跑步健身的同时能够不断感受寻迹生活的美好,享受五道口特有的文化。
学习感悟:
在两位老师的指导下,我逐渐对城市开放空间设计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它与之前课程中学习到的城市广场、城市公园的设计思路有所不同,尤其是在道路交通方面,城市开放空间极大展现出了开放性与包容性。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尝试用节点花园的方式将整个公园连结成一个有秩序的整体。总的来说,我认为本次课题对于我们完成城市开放空间设计是一次很好的锻炼。
设计说明:
设计以五道口新世代为题,从五道口宇宙中心的概念出发,将宇宙膨胀拆分为时间、空间以及人群三个维度。从时间及空间上来看,设计要达到的目的均为更新、保留与再造。在具体设计方面,更新主要体现在桥下空间的更新、广场的更新以及街道立面的更新,通过置入小微空间满足多种功能需求;保留主要体现在设计结构遵循场地原状条件,在北侧与南部设计了较大的集散广场,而在中部设计了较大的片状绿地;再造主要体现在设计选取了五道口地区比较重要的几个意象,将其提炼后分别设计成不同的主题花园,延续了场地的记忆保留了五道口热烈、开放与包容的精神。而从人群这一维度上来看,人群是生活在时间与空间之中的,因此设计同时满足了生活在五道口周边地区的不同人群的多种需求。
学习感悟:
首先感谢郭老师与魏老师本学期对我耐心细致的指导,在两位老师的指导下,我初步学习到了如何进行城市开放空间的设计。在课程前期,通过两位老师的讲解,我认识到本学期的设计课程内容远比我想象的要复杂得多,因此,在开始设计前我首先进行了必要的资料与案例的收集,这为我自己的设计方案提供了比较多的帮助。在设计过程中,我的节点形式与路网结构出现了多次问题。在魏老师的帮助下,我学习到了如何精简路网、如何用路网更好地串联一级节点,以及如何在场地中置入二、三级节点。最后在设计表达时,我发现经过几个学期的锻炼与学习,我能够较好地将自己的设计用图纸的方式表达出来,并使最终的设计排版呈现出较为丰富的状态,这一点让我十分欣喜。但总结来说,我本次的设计仍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华联东部的绿地与华联底层业态产生了冲突等等。未来,我仍需继续不断学习设计知识,丰富自己。最后,再次感谢两位老师的指导与包容。
设计说明:
本设计从场地内最重要的两个特征——京张铁路拆除与十三号线的噪音作为切入点,在京张铁路原线上设置与十三号线的行驶相同步的喷泉,将过去京张铁路有节律的行驶景观化再现,并化十三号线的噪音为喷泉喷起的提示音,解决噪音问题。以原京张铁路的轨道线为主轴,在右侧南北向线性布置公共活动空间,总体呈现南北两侧开放集散为主,中间游园化为主的结构。从北至南主要布置有活动广场、室外办公休息区、芳香花园、儿童游乐、听竹园、下沉摇滚剧场等活动空间,有机整合商业、居住、办公和城铁等复杂用地,为各类人群都提供了满足其放松娱乐的休闲空间。尽管列车的轰鸣不再,但这里通过公共开放的绿地获得了新生,保留道口记忆的同时又赋予其新的机遇,相信这里定会为五道口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学习感悟:
本次设计地块周边用地情况非常复杂,在老师的指导下,我逐渐把握住了场地周围的环境特性,依此确定了场地各部分的大体氛围,进而形成了设计结构。与以往的设计不同的是,学会如果严谨仔细地对场地现状进行分析,合理地进行设计,而非没有限制、单一地去进行布置。此外,我对空间的塑造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升,无论从形态上还是在空间的氛围感和体验感上,都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感谢两位老师一学期以来的耐心指导,让我收获颇丰。
设计说明:
设计以“重现五道口宇宙中心的辉煌”为设计目标,以北京市海淀区五道口片区为设计对象,设计围绕科技之智、生态之智、文化之智这三个策略展开,利用数字景观赋能智慧公园,关注街道空间品质提升和片区的生态价值,回溯五道口片区记忆、书写百年京张历史,使道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学习感悟:
通过这个学期的园设,我对于城市开放空间设计这一课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首先要合理处理各个用地的产权界限,而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对场地的调性把握、定位,最后是挥动设计的想象力,植入丰富的活动与主题。回望这一学期的训练,我对于形式与功能的统一的理解和体会更深入,同时,对于地形和种植设计的掌握也更进一步。感谢两位老师这一学期耐心细致的评图,在过程中收获很多~~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