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2021级研究生课程展览 | 社会创新设计——东平大澳渔村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2年10月4日 分类:课程设计 浏览量:3880

| 课程简介课程主题:社会创新设计——东平大澳渔村乡村振兴

授课班级:2021级研究生

学生:48人

指导老师:冯乔  史春生

策展小组:冯乔  史春生 蒋琬仪 温晓钧 姚宛茵 赵雪阳

主办单位:广州美术学院研究生院、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

社会创新设计课程是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首次开设的一年级研究生公共课,目的是把思政内容要素与艺术设计专业知识相融合,整合广州美院与阳东大澳渔村校地资源,共同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新模式,促进校地文化交流与艺术乡建。课题以阳江市阳东区东平镇大澳村这个特定的渔村生活场域作为“艺术提升项目”的实施对象,采用社会设计与公共艺术实践的柔性介入方式,最大特点是始终坚持当地渔村特色,凸显带有地域特点的文化标志,同时采用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当代艺术表现形式,利用公共艺术潜移默化的力量改善人们的认知和审美高度,从而进一步提高渔村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动力。课题希望通过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拓宽研究生的视野与知识面,突出能力培养。一方面通过课题实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丰富实践教学的融入度和活跃度。通过社会设计和公共艺术的介入发掘大澳渔村独特的人文与艺术价值,改善渔村的生活环境、旅游设施以及文化的氛围,增加渔村的人流量和消费力,提升渔村的关注度和美誉度。另一方面,通过课题实施,提升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五中全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时提出了美丽乡村一词,同时提出的还有“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理民主”等具体要求。政府意识只有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和谐发展、持续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美丽中国的建设目标。我们的愿景是发挥同学们的艺术想象力和专业知识,助力乡村振兴,让发展滞后的渔村富起来,美起来,生动起来,文艺起来,尤其是特色起来,增加其知名度和美誉度。因此需要有新的艺术创意介入,需要有新的生活样式输出。

目前,大澳渔村面临人口老龄化严重,人口流失、就业岗位少,游客停留时间短,消费不足等问题,本课题希望通过社会创新设计介入乡村建设,以可持续的设计理念改善渔村发展现状,挖掘人文价值,提供多元化的旅游体验与消费场景,提升渔村的关注度与美誉度,吸引更多年轻人驻留体验,增加消费。社会创新设计要求学生在授课过程中了解社会设计的基本概念与理论,能够主动通过设计途径去观察、分析、判断并提出问题,并通过设计思维能够从全局和系统的角度出发去理解问题,应用设计思维方法展开设计调研和分析,发掘问题背后的系统,选题能够从大到小的介入社会性问题,并提出设计解决方案,完成原型制作和测试。

| 指导教师

冯乔

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生导师,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主任,学科带头人,亚洲基础造型学会广州分会会长,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先进影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曾获中国环艺学年奖最佳指导老师、南粤优秀教师、广州美术学院“教书育人优秀教师”等称号。长期从事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光动艺术与空间、虚拟现实的研究与实践。主持2020年广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研究生示范课程建设项目,2020年《省级一流专业建设-数字媒体艺术》,2021广州市社科课题《红色视觉景观营造视域下对抗性纪念碑(Countermonuments)概念之应用研究》、2021年广东省高教厅教改项目《毕业设计教学策展人制度的初探与构建》等省、校级质量工程及科研课题18项,发表研究论文多篇,并著有《电脑构成艺术》,《环艺设计》等著作。

史春生

艺术学博士、平面设计师,策展人。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教师,韩国成均館大学艺术学恊同(融合)系博士,韩国成均馆大学Trans Media Institute 研究员,韩国现代设计协会(ico-D)会员,韩国韩国视觉传达设计协会会员,深圳平面设计协会会员,BIEAF釜山国际环境艺术节亚洲设计展运营委员,广州省包装技术协会-副秘书长、中国博物馆协会-会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华灿奖评委。

|课程展览现场

2022年9月22日至10月10日,视觉艺术设计学院2021级专硕研究生课程汇报展“社会创新设计:东平大澳渔村乡村振兴”在广州美术学院昌岗校区设计大楼七楼展出。

展览主视觉选用其中一个设计小组的设计方案,将咸水歌以视听结合的方式呈现出来,选用渔村赖以生存的捕鱼工具“鱼钩”来明确主题。文字通过再设计与古旧村落的风格相适应,画面色彩采用四种不同的配色,以应用于多种场景。
| 学生感想
在本次课程学习中我们受益匪浅,了解并探讨了社会设计落地于社区地域的效益。在两位老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完善了作品视觉效果,非常感谢老师们认可并选择我们的方案作为展览主视觉设计。

————04《听首歌仔×买条新鲜》小组

| 作业展示
01《最后的大澳宝藏-大澳渔村探险之旅》蒋蓓亭 郑婷 郑扬

项目策划案是为了响应乡村振兴、为大澳渔村而诞生的。收集的资料和调研需要满足振兴大澳旅游、弘扬大澳当地文化、给当地人提供工作岗位机会的需求。这是一款探险收集旅行游戏,依托大澳的历史文化,以游戏为沉浸式旅行的引子,在游戏中主动了解大澳文化,参与者能够在活动中完全沉浸感受和体验,深入了解景区文化以及背后的故事。

02《洄游》颜哲宇 卢永华 洪泽榕 陈广城

大澳渔村常见鱼种都是群居类鱼种,都有一种生物特性———洄游。洄游是鱼类运动的特殊形式,是鱼类的主动、定期、定向、集群、具有种的特点的周期性移动。通过鱼群洄游这种特性,联想到大澳渔村的人口流失,老龄化严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故土,却未有归期,家乡的记忆越发模糊,我们希望从渔村走出的年轻“鱼儿”能够回归到自己的家乡,重拾根源,重建家乡。
03《大澳潮涌》林润蔚 方浩 万里涛 张蕴华 张珂嘉

基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通过发动当地村民回收使用过的废旧渔具和可再生的生活垃圾,将材料加工,用于改造渔村装置的搭建。装置融入当地旧建筑,整合并优化老旧空间,吸引游客,并提醒人们因旅游开发而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并结合ip介入乡村振兴,让更多的人关注大澳渔村的历史文化与当地生活,并有效促进乡村文化推广。
04《听首歌仔×买条新鲜》蒋琬仪 温晓钧 姚宛茵 赵雪阳

「听首歌仔」整合咸水歌歌舞表演和咸水歌文化展览,将咸水歌以视听结合方式把疍家文化带到大众面前,搭建渔民与观者间感受的桥梁。大澳渔村咸水歌主题活动主视觉再设计,提升疍家文化活力,扩大疍家文化影响力,吸引更多人来大澳渔村,助力当地旅游业发展。
05《时空洄游——大澳渔村活动策划与现场展设计》张慧 谭诗晴 梁偲潼 黄伊婷 莫祎昀

在真实的渔村村落生活场景之中植入互动式体验展览,同时组织村民和社区开展各种类型的公共活动,期望借助有创意的设计和展览,发现疍家历史遗存的独特美学价值,创造全新的文化融合场景,回归感知空间,并产生渔民与渔民、渔民与游客之间新的社会空间。
06《大澳渔村之声灵奇旅》阮欣宁 韩思佳 罗心榆 陈思宇

《大澳渔村之声灵奇旅》提取了专属于大澳渔村的自然声音,以“环境音”、“动效音”与“低频音效”,构建自然轻松并能够起到心理治愈作用的声音景观,如海浪、海风、水滴等大自然声音,经过处理后具有低频并让人心神安宁的效果,也是现在大火的白噪音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我们利用专业知识,将声音景观视觉可视化,与地图的引导性三者结合在一起,让游客扫描地图手册上的二维码,通过VR技术,跟随我们的咸鱼IP,听、看、感大澳渔村的景点与每一个角落,与自然相伴,挖掘自己内心最深处的宁静与安逸。
07《来讨海喽x冇得弹》李涵 李沛儒 夏雯苇 邓茗 林娴满

“来讨海喽x冇得弹”打破人们对以往大澳海产品的固有印象,重新让大澳海产品焕发新的视觉魅力。以提升大澳海产品的包装设计及其宣传物料设计为设计目标,聚焦大澳渔产文化符号、渔业文化历史、渔人生活习性,探讨传统渔村文化在现代发展的冲击下,如何焕发新的活力,与现代发展共存的文化传承问题。通过艺术介入乡村,融合地域特色、文脉符号,延续发展乡土文化艺术,改善乡村发展现状。
08《澳游乐相从》王彦文 徐晓丹 王蔚凡 刘琛珺 郑芝

提取大澳渔村的人文风情融合科技和艺术,以叙述发生在大澳渔村上关于渔家男女的浪漫爱情;故事通过地理建筑及文化传统元素的结合,为来到大澳渔村体验项目的游客加深代入感;项目中则使用动态光影、互动装置等手段,为游客提供夜间光影互动体验。以新媒体技术为辅助,以大澳文化为依托,用一段爱情故事有序地串联起各个景点,全方位显示出大澳渔村人文生态的美,为景区赋予全新生命力。
09《城归之旅》黄河 蔡宇翔

乡村振兴时代背景下的大澳渔村,应当如何满足当下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应当以怎样的崭新姿态面向时代?本方案是建立在社会学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的实践性设计,对大澳渔村的疍家文化进行追根溯源,从疍家舟居文化发展历程中提取“渔船”作为基因符号,打造专属性的海边露营复合体验空间,以激活大澳渔村的消费力与创新力,满足新时代消费群体的多元体验需求。
10《大澳鲜鱼村》龙永洁、陈津津、王婧、易美瑶

本设计以“趣味IP形象设计,带动乡村振兴”为定位,打造“鲜渔村”特色IP。其代表性强,平面形象生动,强化与游客的情感关联。通过塑造亲切而乐观的咸鱼IP,增强游客对大澳文化的亲和性与喜爱。本IP契合当下年轻人生活压力大,想逃离城市喧嚣,找寻慢节奏生活的心态,将悠然的渔村生活幻化成有趣的形象IP,治愈都市打工人。

11《大澳补给站》李名锴 刘再伟 蔡敏 陈美仪

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忙碌不堪,偶尔也可以试着躺平,是时候,逃离一切,来大澳找到专属于你的咸鱼生活。将文创市集结合当地特色文化进行融合,打造特有的集市形象,并不断孕育出新的文化属性,将新生多元文化作为文化发展的动力源泉,将新型市集与旅游业结合,打造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强调区域文化的独特性。

| 结语
从最开始对社会创新设计、社会提升的学习,到提出针对渔村区域问题和发展前景的分析,再到最终设计出完整并有落地可能性的方案,本次社会实践课程历经6周。在这期间,同学们积极地与两位老师探讨如何根据大澳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调整方案、优化设计,最终产出的成果在大澳渔村当地的博物馆展出,吸引了当地领导、村民和游客驻足观看。此次课程让学生真切参与到老旧村落振兴的过程中,同时也为大澳当地的发展提供了艺术发展的可能性,对渔村知名度的宣传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