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美术学院建筑艺术设计学院2020级风景园林专业课程回顾 | 社区景观设计
发布时间:2022年10月6日 分类:课程设计
浏览量:3023
《社区景观设计》是建筑艺术设计学院风景园林学生的必修专业课程。此次课程联合了广州山水比德,通过互动课堂、系列讲座、专题研讨等方式,围绕实际景观项目而展开的设计实践教学。课程立足于当前社会实际问题,鼓励学生从多角度讨论社区环境品质、疫情时代、社区文化、“家园”归属感等议题,从而探寻未来社区景观建设的更多可能性。
《温度社区——城市更新所留下的场景记忆》
严加唯 / 山水比德广州设计院事业一部方案所长
《森系住宅的场景营造》
陈检 / 山水比德全球创新中心方案所长
《赋能场所的人居环境景观魅力》
利征 / 广州山水比德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创始股东、董事、副总裁
广州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风景园林教研室主任 杨一丁
场地位于岛中,场地内建筑以白鹭为元素,而白鹭林栖而水食。结合场地内建筑元素和周边环境,我们的设计目标是打造一个以人为本,注重人体验的场地,实现人与自然相融合,以森为底,以林为界,让居住者有久居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之感。
02《鲲.山海》| 刘子莹 彭佳乐 谢凯欣 张宇萱
欲望追逐欲望,形神俱疲之时我们瞥见庄子正乘鲲而行。追随着他的游弋,我们遇见“无己”、“无功”、“无名”的逍遥之境。“形神无拘、物我两忘”在场地化作鲲之潜游、摆尾、浮跃,配以“小大之辩”的水景。我们希望这无拘曲线构成的场域不仅是身体的居所,也作为精神的庇护而存在。
03《HOMETREE》| 卢可颐 陈盈莹 钟敏哲 陈慧琪
在城市化进程日新月异的今天,社区归属感作为提升幸福指数的重要因素重回人们视野。然而归属感从何而来?我们从电影《阿凡达》得到启发,利用“家园树”作为标识,围绕家园树进行景观构筑的布置。在这里,人们可以散步、可以运动,亦或躺在草地上,看着孩子们荡秋千、抓迷藏,嬉笑玩闹。HOMETREE旨在以家园树为核心理念,营造一个拉近与自然同时提升归属感的社区空间:将家园树下共聚分享自然美好的场景写入一个个稀疏平常的日子,交织一条条原本孤单运行的生活轨迹。
04《生态社区 雨水花园》| 姚嘉怡 朱颖琪 郑萍婷 潘海俊
我们主题为“生态社区 雨水花园”。我们以雨水的渗透、收集、排流、处理、利用为理念,设置了生物滞留池、植草沟、下凹绿地为雨水处理的区域,并结合场地设计了有地势起伏的儿童游乐区,在场地外侧设置了运动区,老年棋牌区。
05《参与式社区可食花园》| 陈楠燕 肖梓珣 邓静童 吴启鹏
如今大环境下社区景观普遍缺乏生机与活力,难以激活利用空间,基于此,我们以探险为主题,让居民从“使用者”到“创作者”身份之间来回转换,居民可在设计师设计的场地上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功能,旨在打造居民参与性强,可互动,可塑性高的景观场所,营造如梦境探索,绿野寻踪的社区公共空间,跌入这场探险!
06《共享健康+》| 潘文骎 鲜雨珂 朱佳欣 张悦
我们的设计主题是:后疫情全龄健康时代,以“融合交流 便利共享 防疫对策 健身康体 科技护航 细致服务”为设计策略展开设计 ,使作品具有“健康系统服务、流线铺地”的特点。
07《人情社区-人情与人造自然的融合》| 冯中键 刘腾昊 张轩瑜 郭正一
我们的设计中包含与自然互动化与提升社交关系的设计理念;在不同分区中设计两种特色景观而不是杂糅在一起,可以让不同分区的居民自发前自然景观,产生交流从而表达人情社区的主题。
我们以疗愈社区景观为整体设计理念,将星空作为主题,打造一个城市住宅景观的身心疗愈空间;从“五感体验”(方位感知、视觉感知、听觉感知、嗅觉-味觉感知、处决感知)入手。夜光材质和夜间灯光,利用星光点点营造利于缓解当代快节奏高压力的景观环境。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