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和合共生·建筑可读|南京历史建筑活化利用建筑设计方案征集(二期)获奖作品公告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13日 分类:建筑环境作品竞赛资讯 浏览量:3197

为进一步充分挖掘和用好独特的南京历史建筑资源,推动南京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与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联合发起南京历史建筑活化利用建筑设计方案征集活动及伙伴计划(二期)。活动以“和合共生·建筑可读”为主题,方案征集工作于2022年4月18日启动,6月30日截止,共收到投稿方案有效作品144件。经技术委员会评审、专家终评、实施奖评审、社会公示和公证处公证,对南市楼1-3号和小松涛巷15号民居两处建筑的征集方案分别评选出1个优胜实施奖和4个优秀方案奖,现予以公布。
南市楼1-3号获奖作品名单
奖项名称
获奖作品名称

获奖者

优胜实施奖
双面楼
素螺建筑设计(上海)有限公司
优秀方案奖
红房子
Atelier RGB 设计工作室
优秀方案奖
角部链接
杨光、傅铮
优秀方案奖
旧市新宿
杨茸佳、陈卓
优秀方案奖
步移景异
卞秋怡、董一凡、甘静雯

小松涛巷15号民居获奖作品名单

奖项名称

获奖作品名称

获奖者

优胜实施奖

衍进·嵌合

上海源向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优秀方案奖

雨花睦老

郭钊

优秀方案奖

串联·巷往的生活

杭州择望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优秀方案奖

居·园

南京绿都园林设计有限公司

优秀方案奖

疏通经络 故园新生

公磊

该建筑原为五层宿舍楼,现已空置。底层框架结构,上部砖混结构。这种混合结构的建筑的改造具有一定的难度,但广大设计者还是提出了许多有创意的构思。重要的是,大部分建筑师并不是就事论事地提出建筑方案,而是针对特定环境开展分析,进而提出适宜性的业态、功能及其空间分布。更重要的是,这些方案展现出建筑师们对街区历史文化的尊重,以及对在历史环境中的创新设计的执着。许多方案都有自己的亮点,希望通过此次评选,相关部门能够适当吸收不同方案中的优点,进一步提高实施方案的水平,为南京名城的高质量保护和创新性发展作出贡献。

优胜实施奖

双面楼

获奖者:素螺建筑设计(上海)有限公司

主创:秋天、张雪薇

方案简介:在关注新旧结合的双面之外,我们尝试在本项目中体现功能、色彩、质感的双面。通过多方位双面性的有序组合、使这栋楼拥有新建楼房无法达到的故事性,令人们有针对目的地来到这里。

功能:

联合办公与共享酒店的结合

经过动线分离的首层、动线半分割的2~4层、功能彻底混合的顶层,令到达这里的中青年人士在拥有私密性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共存。

色彩/质感:

利用南市楼自身的特性、分别设置暖色调与冷色调区域、在各色调内体现细腻与粗糙的质感。使老房子模糊的轮廓锐化,令这栋房子带给人们独一无二的印象。

滑动查看更多
专家点评:方案用两个立面的转换形成它独特的个性,在空间单元的设计以及细节上采取细腻的手法,设计轻巧,在小单元里充分考虑了可能性。方案对不同部分加以适度的改造,满足了结构加固可行性和功能灵活性的要求。

优秀方案奖

红房子

获奖者:Atelier RGB 设计工作室

主创:刘婧、李犁

方案简介:南市楼地块两座多层建筑南北对望,中间部分为传统建筑肌理——如何协调两种建筑尺度并提供优质的公共空间成为设计的核心问题。

改造策略对地块中部传统建筑肌理进行了调整,疏通南北向连接,形成建筑与景观绿地交织的布局。底层打碎体量以协调历史建筑尺度,四个“商业盒子”分别承载咖啡、餐饮、旅馆大堂和零售功能,延续历史街区串街走巷的空间节奏。改造后的功能为艺术旅馆,并在各层设置了多个公共空间供人们休憩交流。

作为景观要素的红色铺地延伸到建筑内部,红色天井将天空与自然光引入室内,红色楼梯引导公共空间延伸到顶层城市客厅,可从那里鸟瞰传统街区全貌。红色点亮了场地和建筑,也将成为历史片区空间体验中的一个动人片段。

滑动查看更多
专家点评:方案用灯光或是新材质让建筑的属性产生比较活泼的能量,是年轻人较为喜爱的方式。打开了一层空间的局部,增加了挑台和多功能空间,有利于让建筑跟整个社会产生多样化的连接。方案建筑色彩鲜明,外部的表现非常现代,但是仍能感受到原来的建筑形式,是一种新的尝试。

角部链接

获奖者:杨光、傅铮

方案简介:本设计意图通过改建与加建,将南市楼1-3号打造为集餐饮,零售,办公,民宿功能于一体的生活综合体。并塑造开放,具有吸引力的城市空间,增强评事街历史街区的活力。

原建筑的西南角紧邻道路,面朝广场,具有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潜力。本设计在此处进行了加建,置入商业功能,并在加建体量上设屋顶平台,紧邻二层商业。一部大台阶将城市广场与建筑平台相连,建筑空间成为了城市空间的延续。在大台阶与平台上人们可观看广场上的活动与表演,更可以一睹评事街历史街区的整体风貌,欣赏周边不同年代的历史建筑。同时人在台阶,平台上的活动也会吸引来自广场与街道的目光。建筑成为了舞台,看与被看者身份互换。

在此,建筑与城市相接,历史与现在相连。

滑动查看更多
专家点评:方案引入开放式社区,用最少的介入让建筑产生了新的能量。方案延续了原有建筑立面及阳台的整体形态,通过大开间的方式,使建筑和环境有较好的对话。方案从一楼到二楼设置了台阶,使一层和二层成为一个相对公共的空间,设计手法和功能植入较为匹配。

旧市新宿

获奖者:杨茸佳、陈卓

方案简介:“评事街”、“南市楼”——往昔繁荣街市代名词,随着城市发展中心迁移,逐渐被时间遗忘。

翻阅过南市楼过往热闹市集的历史、又登上只剩结构框架的楼体四下远望,其独特的观赏历史街区风貌的视野和旧时南市街热闹景象在此地此时叠合在一起,赋予我们“旧市新宿”的灵感。

本方案思路以“线下空间营造+线上宣传运营”为主线。建筑实体空间将以老城南历史街区风貌主题民宿的身份重生:利用原有特殊结构形式,底层置入配套的酒吧、书店、集市等业态,提供丰富活动;上层改造为民宿和小型趣味空间结合的综合生活区。线上运营利用公众号、小程序等实现线上活动预约、体验评价交流等功能,增强场地的影响力以及和人群的交互度。打造“全天全季”的多元体验。

滑动查看更多
专家点评:方案在北侧增加了一个连廊,同时在阳台和立面做了一些轻微的材质变化,采取轻介入的设计手法,非常干净清爽。建筑外部设计也比较轻松,具有友好性。

步移景异

获奖者:卞秋怡、董一凡、甘静雯

方案简介:如何保留回忆的同时适合现代使用?如何让建筑重新成为社区生活一部分?集合住宅有许多感人的空间和瞬间,我们收集这些碎片记忆结合园林造园技巧,重新安置回建筑中。

首层连廊联通一层空间与东南侧院落,为行人提供休憩场所,也承载非遗体验、文创售卖等功能,满足游客文化与消费需求,打造评事街专属品牌。二层为创意办公,创造开放共享的办公环境,吸引新潮文化与设计品牌从业者入驻。三至五层为民宿,为避免以往旅店狭长的走廊,将老建筑原墙体尽可能保留,改变长度,冗长走道化解为交织错落的庭院,这里是记忆的延续,也是活动交流的空间。旅客经过静谧的一层庭院,通过电梯抵达顶楼大堂,这一动线在分流同时也使历史建筑特色的坡顶空间赋活。

滑动查看更多
专家点评:方案设计的手法比较含蓄,体现了忠于原貌的处理方式。建筑功能上的处理也相对灵活,在顶层形成一个大空间,能够注入一些新的城市功能。
该院落为一个近代院落组团中的一个,一直保持居住功能,此次根据城市发展需求,拟改造为社区服务及历史文化展示功能。鉴于该院落规模较小,又是历史建筑,如何进行创新性的改造设计就是一个挑战。值得肯定的是,许多方案在保护历史建筑基本格局与形态的前提下提出了有创意的设计。还有一些方案在恢复原有近代院落组团方面提出的自己的设想,这些都为今后该院落的保护性改造提供了借鉴。

优胜实施奖

衍进·嵌合

获奖者:上海源向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主创:李竞、黄子恺、吕铭

方案简介:对场所的尊重和再创造,对文脉及空间的整合与编织。

衍进:

1. 拆除后加结构及窗洞,恢复原有结构的框架及历史质感。

2. 以近现代经典建筑为法则,保留原有窗洞并适当调整数量。对其细部细节进行适度再设计。

3. 外墙通过清洗暴露砖墙质感,或重新涂刷仿古质感涂料,恢复原有历史风韵。

恢复和加强了原有近现代风韵,同时对功能做了重新梳理。

嵌合:

1. 拆除及利用原有天井,经过景观再设计,形成两处微园林。

2. 通过四座建筑之间的重新整理塑造,以及连廊和微景观过渡连接,形成更丰富的空间关系,同时将四座建筑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对改造建筑本身及周边三座建筑的空间再创造,形成了若干个复合型的内外空间,创造了场所新的可能性。

滑动查看更多
专家点评:方案较好地处理了新旧融合的关系,展示了庭院空间对室内使用、流线和可读性理解的重要性。方案将原有二层住宅改为比较敞亮的一层空间,简洁实用,设计轻盈。

优秀方案奖

雨花睦老

获奖者:郭钊

方案简介:小松涛巷历史建筑作为南京市特有近现代时期建筑,设计意图恢复街区历史记忆;延续并传承历史建筑所具有的“时代性”,增强社区认同感;同时考虑城区老龄化现状问题,片区组团四座历史建筑功能定位为养老配套,包含老年健康检测、老年理疗、老年兴趣中心、餐饮及商店功能,为区域和睦养老提供基础设施;小松涛巷 15号作为老年兴趣中心设计,包含雨花石文化交流馆和艺术家工坊,方案结合雨花石文化交流及艺术创新设计,既为艺术文化传承提供发展之地,又为老年人提供兴趣活动场所。通过活化设计强化南京名城文脉,丰富城市的文化多样性,既尊重历史、理解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性,又为持续发展理念做出创新设计。

滑动查看更多
专家点评:方案的设计表达方式较符合小松涛巷15号民居四合院的原貌,概念较好,作为为老年人设计的市民中心,考虑到人口的状况和与城市的记忆作为出发点比较合适。

串联·巷往的生活

获奖者:杭州择望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主创:俞宝勇、沈晓婷

方案简介:地块原有建筑在街道中存在场所性不足、需求供给错位等问题,因此首要任务是让人们在空间里流动,体验并使用场所,激发对生活的体验和探索。设计时应放慢脚步,避免大拆大建和一味地追求“新”的建筑,而是用理性、环保以及长远发展的设计思维,探求建筑的“新生”。

建筑是物质和文化的载体,设计保留和加固历史信息丰富的建筑外墙和木构架,在原有旧建筑的框架中植入新的交通体和连接体,将原始的四组建筑串联起来,形成多个内庭空间。在功能上互相区分,构成独立交融的三种公共空间:活动空间、办公空间、消费空间。同时采用“移步异景”的传统园林手法来贯通室内外流线,内院提供停留,也贯通不同功能空间,营造出整体空间的流动性和丰富性。

滑动查看更多
专家点评:方案运用轻介入做了一些微小的改造,较为合适。方案运用较简单的方法转化了庭院里面的公共空间,把内向的院落转化为面向城市的窗口,生动有趣。

居•园

获奖者:南京绿都园林设计有限公司

主创:邢腾、王播夏

方案简介:释名:

“居”对应家庭中的公共空间,承载起居功能。本案拟将小松涛巷15号改造为社区书房,提供学习办公空间。

“园”代表传统居住中的自然空间,本案期待给城市提供一处“花园中的起居室”。

策略:

整体开发,引入人群:将四座建筑视为一个组团,对街区空间统一设计,使其成为老城中的公共花园。

四个功能,业态互补:花园吸引人群,其中的四座建筑共同构成城市的起居空间。本案提议的书房与周围其他业态形成互补。

可分可合,动态空间:四座建筑的功能可自由调配;借中心庭院,两座建筑可统一使用,为社区提供大型公共场所。

开放窗口,文化展示:书房面对城市界面形成新窗口,成为书房及文创产品的展窗。

滑动查看更多
专家点评:方案充分利用景观/花园设计来引导建筑物内的流线,整体格调较为轻松、有设计感。

疏通经络 故园新生

获奖者:公磊

方案简介:片区内原有四座近现代时期的院落,空间形态较为丰富,但无序的加建导致建筑形体及空间形态被不同程度的破坏,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结构、消防等安全问题。为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及实现历史建筑的活化再利用,现对该片区进行更新设计。

从整个街区来看,违建阻塞了互通的街巷,使街区如同经络被阻塞的人体一样,失去了活力。所以首先要做的是拆除违建,疏通经络,恢复街巷的活力。

具体到每座院落,我们采取了一些设计策略进一步丰富空间形态,如通过折叠墙的灵活开关实现空间形态的多样性,又如加建二层廊桥来实现空间三维层面的互动。

活化利用策略:15号院改建为社区活动中心,9、11、13号院将作为创意办公、零售等商业空间。更新设计后便民服务与商业活动有机结合,实现历史街区的新生。

滑动查看更多
专家点评:考虑到社区的人口结构,更新后的建筑作为老年居民的社区中心是合适的。方案区分和保存了原始结构,去除了后期添加的附着物,使原始建筑更易于阅读。建筑物之间的流动得到改善,保留了建筑物的独特性。折叠门的使用是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案,既可以保留原始特殊分区的感觉,又可以在需要时临时打开通往庭院。

 

相关:

2022和合共生·建筑可读|南京历史建筑活化利用建筑设计方案征集(第二期)获奖作品公示

2022和合共生·建筑可读|南京历史建筑活化利用建筑设计方案征集(第二期)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