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学院杯」中国室内与环境设计大赛金奖作品
发布时间:2022年12月21日 分类:建筑环境作品 浏览量:23512
《重返伊甸园RETURNTOTHEEDEN——未来交互自然博物馆设计》刘俊杰 - 中央美术学院
指导老师:杨宇;邱晓葵;崔冬晖
左右滑动查看图集
以植物园为主题,对北京秀水街大厦进行改造,探索未来城市公共空间的答案,将自然的多样性融入到空间中,成为一个魔幻现实的自然历史博物馆,作为新的市民活动中心。以还原三个时代人与自然的场景映像为概念,就像博物馆奇妙夜的场景,展览不再是单纯的展品,而是能够和人们发生互动的装置,与人们发生丰富的交互行为。这是一场历史映象的还原,同时又是一场历史篇章的续写,重返伊甸园代表重返不同的时代映像,人们既是游览时代的见证者又是还原时代的参与者,如同回到一个魔幻现实的碎片时空重组,体会一幕幕时间空间并行的正在发生的生态图谱!
《追水溯源——台儿庄浙人会馆改造设计》
项欣宇;赵腾达 - 东北师范大学
指导老师:刘治龙
左右滑动查看图集
原始建筑是一座以徽派建筑风格为主的一体性建筑,三层高,中间有建筑挑空,总面积约为约 2600 平米。设计以文献搜索和实地考察为前提,寻找设计的思路和策略,主要从“空间探索”,“用户体验”,“品牌文化”三大方面,将总体设计系统化。本次设计将船运文化进行元素拆解,代入到酒店设计中,“货运”与“大运河”,酒店主题将两者进行结合,同时保留徽派建筑的特色,而山水与船文化惺惺相惜,形成“轻舟已过万重山”的美好意境,打造不一样的古城酒店。
《留白意境》
张旭东 - 广西艺术学院
指导老师:黎泳
左右滑动查看图集
设计想法来源于马列维奇的平面构成主义,和前苏联的至上主义,再结合实际从而一步步推演出平面,可能是圆,可能是线,可能是方形,表现空间的错位感, 本次建筑方案其目的是为了表现一种新的商业模式(新无人售卖,科技智能)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也在初步探索建筑与商业之间的关联性,静态的建筑与动态的商业业态之间的有机转换和彼此对彼此的互助性,彼此推动彼此的进化性,我们赋予空间和建筑意义,它就不在只是一副空壳,没有意义的建筑空间只是一张较为好看的效果图而已。
《“假面集市”——基于红楼梦文本的叙事空间研究》
袁婧华 - 清华大学
指导老师:崔笑声
左右滑动查看图集
作品基于当代社会的身份焦虑问题,以红楼梦文本为叙事研究对象,从中提炼典型人物的性格特征,并转译为空间形态,面向当代社会生活中“身份焦虑”的状况,组织结构体、墙体和界面、通道和楼梯、屋顶等建筑元素,以叙事方式编辑“身份焦虑”问题视角的空间关系,形成一个临时性展览、消费、社交空间设计——“假面”集市。设计从文本角色和人物身份关系中隐喻当代形形色色的身份现象和问题,集市成为各种身份碰撞的"现象场”。
《“史前陶器”——叙事沉浸式史前陶器展陈空间》
黄浩 - 北京服装学院
指导老师:李政
左右滑动查看图集
将我两个一起打破,用水调和;再捏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 ——《我浓词》
在无文字记载的史前时代,陶器作为人类原始文化最为重要的文化遗存,反映着原始先民的精神状态和物质生活。本次设计从史前陶器的特性、功能、价值等层面出发,通过陶器回望那个离我们极其遥远的史前时代,探究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人与陶器的关系,从新的视角研究陶器并赋予它新的含义与内涵。
《“买得青山只种茶”——基于溪山渔隐图的叙事性茶文化体验中心室内设计》
童星瑜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指导老师:罗曼
左右滑动查看图集
本次叙事性茶文化体验中心以茶文化的延续传承为核心,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基于明代画家唐伯虎所绘的《溪山渔隐图》作为叙事线索,打造出古代文人墨客邀约于山林间烹泉煮茶的情境,将山水画进行现代化转译,结合时事热点,高度重视公共参与性及疫情背景下的关怀设计,对茶文化体验中心的国际化进行探索研究。画卷中的故事在空间中同步展开,通过动线设计和空间重组将参与者完美融入画中意境,提升文化自信,彰显大国精神。
《集约岛计划--人居环境在地性研究下住宅机制与环境行为设计》
崔天使;吴倩;王盈丹 - 广州美术学院
指导老师:何夏昀;朱慧
左右滑动查看图集
基于对人居户型发展历史的溯源梳理和住宅机制的研究,提出保障性住房的新运行模式。将人与建筑的生命周期紧密结合,构建了采用面积模数组合法的全新户型原型,通过“集约岛”的空间设计手法,将空间进行软性划分,空间不被“定义”,同时将“岛式”家具置入其中,让居住者根据自身生命阶段的空间需求,自主划分空间,使其可服务于各种家庭场景。在不同模数的组合下得出五种住宅单元原型的设计,并置入在地性的思考。
《榆——基于榆林古城再造的非遗剪纸特色民宿设计》
赵一琛;李钰;姜子江;魏子涵 - 天津商业大学
指导老师:孔帅;孙皓;何理
左右滑动查看图集
本项目基于榆林市古城再造计划并结合当地文化,将非遗剪纸文化和传统窑洞形态以意与形的方式提炼并渗透于整体空间,消除空间框架,呈现具有时代性、传承性的东方美学民宿体验场所。空间整体从旅客视角出发,以观、体、感的方式将当地风俗融入禅意民宿场景,并融合民间故事体现空间叙事性,提升空间文化层次,塑造内敛沉稳的文化内涵。
《渗透的轨迹——基于多米诺效应的动力学情绪互渗实验空间》
郑凯丽;黄琰翔;潘文远 - 南京艺术学院
指导老师:徐旻培
左右滑动查看图集
如何把设计作为一场思维实验?设计的问题意识并不局限在设计本身,而是设计参与社会正确的价值观和发展观的塑造。建筑空间设计中,以空间为叙事方式,尝试运用多米诺效应的动力学原理来构建空间,通过空间生成单元体的加减法,解构重组原本完整的叙事时空,使所有参与人同处于一个社区游戏空间里,城市,空间游戏叙事和人的情绪感知之间的某种跨越和融合——情绪觉察和情绪交流的新社交。并探究叙事手法在空间设计中的应用形式。
《呼吸.细胞—后疫情时代下的生鲜超市设计》
邢芮铭 - 哈尔滨工业大学
指导老师:王松华
左右滑动查看图集
设计着眼于后疫情时代防疫需求下的生鲜超市设计,在保持物理距离的同时也考虑了人们的心理需求,在防疫的同时不隔离大家的心,因此设计借鉴了细胞的有机性与能动性,在命运共同体的相互关联下,每个个体,单元又拥有着相互独立运行工作方式。
即是在宏观疫情之下看微观:社区之间的相互温暖,又在微观之下看宏观,通过防疫模式模块来保障大家的安全与便利。
《蝴蝶我的蝴蝶——后疫情时代下的浪漫主义叙事性零售空间探索》
奚泽宽 - 浙江工业大学
指导老师:柴诗瑶
左右滑动查看图集
基于浪漫主义概念,在现实与虚拟内爆的当代,以都市恋人为主角,追逐"美丽的蝴蝶"的过程:从张望到靠近到拥有到最后放回自然,片刻的拥有,一切的镜花水月为故事线,同时与莎辛那品牌产品相结合。
本案设计有别传统商店对香水这一产品进行展示而是将香水的故事和气味,而是以产品的体验为主,通过空间的营造,配合装置的设计,将飘渺的气味展示出来,打造莎辛那源于产品零售,立足社会服务社会;多业态多功能的品牌商业形象。
《人间处方——书店空间设计》
李亚倩 - 湖北美术学院
指导老师:范思蒙
左右滑动查看图集
毛姆说过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它也是人类灵魂的一剂良药。可以治愈人们精神上的伤痛,文学带给人的是一种生命体验式的满足,所以,在阅读中,语言输出的温度、感情的投入都很直接袒露,文字欲通过自己的体验和感悟教会大家直面人性的创伤、深刻的社会的创伤;直面生活的现实,以及引导大家对现实的思考然后书籍如医者仁心般的为读者开出一剂剂处方良药。人间处方这个名字由此而来。我们需要一个场所让我们安静下来平静的和内心对话,和书本对话。所以在书店的核心位置放置一圈拱形门围成的圆形装置。中心水景和悬挂的枯木与新绿代表新生 形态、空间、材料交织能让我们得以平静,肃穆,使读者的心灵得以疗愈。
《探源·食肆——基于<桃花源记>空间转译的中餐厅设计》
钟维佳 - 中央民族大学
指导老师:夏威夷;石硕;何威
左右滑动查看图集
本设计基于《桃花源记》,通过对渔人的行动路线进行转译,以其探寻桃花源的空间叙述流程作为空间规划的基础,加以解读;以探索桃花源虚假的真实与真实的虚假之间的表达方式,探寻桃花源“与外人间隔”与“悉如外人”之间的反差。通过对其探寻桃花源的时间顺序规划空间,通过空间划分及材料运用,达到虚与实之间的有机平衡。
《天津地铁11号线设计-文化中心站》
刘永颜;王若璇 - 天津美术学院
指导老师:赵廼龙
左右滑动查看图集
本案设计致敬中国近现代民族工业底蕴。天津国是一座在工业上拥有很多第一的城市。产第一辆自行车、第一只手表、第一台电视机,天津占据工业类型的92%之多。渤化永利化工股份 有限公司档案室,保存着一张1953年颁发的“新中国第一号发明证书”。正是这些成就造就了天津的工业文化。文化的概念源于《易经》贲卦彖传:“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意思是观察天象是为了掌握时 令变化,而观察人类行为是为了化育天下百姓。这些观察长期积累形成文化。文化是人类智慧在时间上的沉淀。
《大白兔奶糖怀旧商业空间概念设计》
朱义霜;陈自辉 - 合肥工业大学;福州大学
指导老师:李晓琼;翟宇
左右滑动查看图集
大白兔奶糖怀旧商业空间设计,是通过对于怀旧商业IP的重新解读,将怀旧商业价值变为空间设计元素,通过对新兴消费群体的分析和解读,设置商业展示与售卖空间,并通过线上线下服务模式的创新,以达到怀旧感商业场景的构建,整体设计新颖有创新,设计构思完整,策略合理。
《permeate——基于天津海河文化的五感互动体验式公园景观设计》
郝嘉徵 - 天津大学
指导老师:郝卫国
左右滑动查看图集
设计名为“permeates渗透”,“一座河孕育一座城”从海河串联天津城为灵感,以水无形无界的特性出发打破场地界限。一条连接场地东西两侧的“水之桥”成为整合城市与场地的切入点,改善场地破碎化与片段化的现状。同时利用现代科技在桥的重要节点设置五感互动亲水体验,构建线性叙事景观。从行为视觉多角度串联场地,形成开放平等的公共领域,弱化空间界限。让人与空间、自然、海河水文化产生联结,形成真正的智慧流动公园。
《生产流程视角下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研究——以徐州钢铁厂为例》
魏铁飚;钟晴;王秀芳 - 中国矿业大学
指导老师:罗萍嘉;林岩;李昂
左右滑动查看图集
徐州钢铁厂经历几十年的坎坷发展,见证了徐州改革开放前后的工业发展路径,反映了铁行业在徐州地区的技术创新和技术突破。完整保留的高炉炼铁系统,代表着徐州一个时代工业发展的辉煌。对徐州北部城区的空间格局的形成以及徐州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代表了徐州北部的城市记忆和风貌特色。而今天,该地块是老城区和北部潘安湖、大运河之间的重要联系空间,可以其工业特色为基础,作为徐州主城区与新城区的联系枢纽与独特公共空间,形成辐射半径,吸引周边资源与人流。该设计以钢铁生产生产流程为视角,结合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理念,将徐州钢铁厂场地部分进行规划设计,对生产流程相关设备进行保留,对部分保留建筑和设备进行修复,置入新功能,又结合功能定位,增设新的建筑,营造新的空间。将9#炉地段改造成集钢铁工业文化展览、青年交流娱乐、游客休闲活动为一体的城市公共空间,打造具有复合功能的创新型开放工业博物馆。
《高效未来式—纵横空间叙事视角下重庆市龙吟路铁路五村及货场景观更新设计》
何柯燃;赵雨嫣;文航;孟小雯 - 四川美术学院
指导老师:赵宇;黄红春;潘召南
左右滑动查看图集
本设计选址位于重庆市龙吟路铁路五村及货场,基于纵横空间叙事视角,顺应时代发展,着力研究利用科学技术赋能高效智慧景观发展模式的可行性,满足后工业加后疫情时代下城市更新的需求。场地的三部分相辅相成、南北串联,通过纵横维度的空间叙事,形成的高效、智慧、低碳的格局,多样化解决城市更新问题,让景观成为城市更新的变速器,将功能性、科学性与艺术性融合,营造快节奏加慢生活的城市景观,形成旧社区人群的理想人居环境。
《双碳视域下未来智慧型矿坑生态修复景观创意设计》
李运龙 -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指导老师:邹淑珍
左右滑动查看图集
本次设计以南京市六合区冶山矿区基地本身稀有性和美学观赏价值的矿产遗迹,与悠久的工业文明历史为设计主体。在融合周边其它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资源的前提下,提出“文化输出、研学旅教、生态修复、产业转型”四大设计策略,通过开展未来科教旅游,普及采矿科学知识,引入全息生产性景观等板块,使得工业采矿遗迹得以延续,整体的生态环境得以改善的同时,也让人们在学习掌握更多工业文明与自然科学的基础上,形成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和谐生态观。
矿坑东西长约700m,南北约150m,深度约150m。从卫星定位图上,矿坑就像地表的一道伤痕割裂了南北两侧场地的联系,造成了可达性的困难。通过运用空间缝合与大地艺术设计手法,利用斜井矿车和缆车串联南北两侧的功能区块,在突出科教宣普功能与服务于体验式旅游路线的同时,也加强了南北两侧的交通联系。设计首先采用一系列的生态复绿技术对矿区整体生态循环提升更新的基础下,也尽可能保留自然环境,在矿坑底部采用地景式生产性景观设计,位于崖壁中或者地表以下,弱化建筑的体量感,使之融于周边的环境,同时生产性农业景观使得园内供给循环可持续发展,形成一条自产自给供应链。在达到提高国民科学素质设计目标基础下,针对棕地修复的科教宣普型景观设计工程,以期在未来成为增强国家持续创新力和综合国力的基础性工程。
《衍·生——基于街坊公共空间功能复合化的更新与改造》
杨博茹 - 鲁迅美术学院
指导老师:马克辛;刘健
左右滑动查看图集
本作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既要体现文化的独特性,又要体现城市的文化属性,加深对文化的理解,提高人们的基本素质。将公共艺术引入城市公共空间中,跟大众产生良好的文化互动,继而成为了艺术文化的载体。对现代科技和多层次的活动,以弘扬文化、文化展示、高科技手段吸引大众,提供休闲娱乐场所,对于城市公共空间的代入,使公共空间的景观发展更加深入人心。
《能量之国—元宇宙时代下的电厂新生愿景》
王雅慧;信慧言;吴婷;常琪悦 -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指导老师:梅剑平
左右滑动查看图集
本方案通过畅想电厂的未来,期望打造为一个具有多维特征的超链接复合系统,超链接空间可以被视为一种可以预见和构造未来空间系统的全息单元,他其实是包括生活与行为模式的多元与空间模式的多义。拥有超链接的电厂,会更加具有吸引力和包容性。电厂建筑的设计可以提供容器空间,包容各个可能性的发生,可能催生更多顶点,也将催生更加激情具有创造力的特色艺术空间系统。
《迈向社会主义新公社——高速信息背景下的新聚居模式探索》
马浩燃;林铭;顾文浩;纪然 - 西安美术学院
指导老师:丁向磊;周维娜;胡月文
左右滑动查看图集
我们选取了中国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黑龙江鹤岗作为实验基地。通过具体调研,探讨在高速互联、物联网等技术背景下,如何提出一套实验性的乡村生产、生活系统。之后对鹤岗本地的民居和工厂进行设计转译,思考该生产、生活系统对空间类型与组织方式的影响。方案提出的核心是在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背景下,重塑乡村主体,对未来乡村的发展提出建议。
《阜新海州矿身份重塑——基于“多元共存、生态共生、未来共享”理念的地质文化中心综合体设计》
杨金曦;郑雄凯 - 江南大学
指导老师:范剑才
左右滑动查看图集
结合课题“基于多元共存、生态共生、未来共享理念下的矿坑城市综合体设计”。各资源枯竭型城市相继出台了鼓励产业升级转型的政策,同时也响应了国家双碳目标的战略方针。该设计通过人的营造,将新的建筑“消隐”于废弃露天矿坑的环境中,作为“人造物”的建筑积极地介入环境的变化,展开空间的再造,满足新的功能需求与造型的表达,注入当地特色的地域地质文化气质的一个唤醒城市活力的地标性公共形象空间。
《戏·游沿河》
张辰冉 - 北京建筑大学
指导老师:韩风
左右滑动查看图集
在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村落地域性文化逐渐消解、传统建筑特色逐渐丧失、传统村落生态受到严峻挑战的背景下,又伴随美丽乡村和扶贫工程的展开,导致村落无序发展,本次研究的目的是:希望以沿河城村为例,通过改进戏台广场节点的液态设计、外立面设计、人物流线设计等,使沿河城村古村落风貌得以发扬,相互协调融合,井合理规划液态以及动线,希望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使沿河城村的居民生活条件得以改善,文化传统得以传播,吸引更多游客来此参观游览并带动经济,实现古村落活力的焕发。形成一条“有效保护、合理利用、资源整合、发展协调”的长城特色文化带,最终实现长城文化的体现、环境的生态保护、资源的整合利用、文化的身份认同和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等多重目标。
《重塑边界——垂直图书巷》
王湘溢 - 中国美术学院
指导老师:苏弋旻
左右滑动查看图集
项目旨在通过杭州老城区浣纱路旧图书馆的改造,积极介入场地周边、建筑内部乃至城市范围。使用网格这种中性的建筑语言,对其边界重新布置,形成一个更加有厚度与生命力的建筑公共性边界。更新同时也是对后现代以及疫情时代的回应,在人际交往虚拟化数字化的时代,图书馆会拉近人与人的距离,用公共性与生活性的垂直街道重新建立联系,檐下中间空间的存在增加了社会互动的频率,延续原本图书馆“平等、免费、无障碍”的服务理念。
- 组委会联系方式 -
学生/团队联系人:苏老师——18801175227(微信)
教师/院校联系人:石老师——13810853603(微信)
电子邮箱:xueyuanbei2022@163.com
相关:
2022「学院杯」中国室内与环境设计大赛获奖名单
2022「学院杯」中国室内与环境设计大赛
2021学院杯中国室内与环境设计大赛金奖作品
2021学院杯中国室内与环境设计大赛获奖名单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