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1月5日,文科杯终审会在深圳文科园林股份有限公司顺利开展。此次终审会邀请到5名业内知名专家和3名公司设计院高管组成评审团,评审团对作品的主题理念、创意构思、技术设计、作品呈现等方面进行公平、公正、公开地评审,并通过视频展示的方式,对17个入围作品进行全方位点评。经过热烈讨论,最终,由北京林业大学的王兴、高舒睿和董心悦组成的设计团队创作的作品《相“缝”在河之洲——基于城市双修理念下的TOD滨水开放空间规划设计》获得各专家评委的一致好评,赢得本次第十届“文科杯”设计大赛的特等奖。

“十年相伴,展望未来”,截至本届,大赛累计报名人数超过8800人,累计作品数量达2800余幅。“文科杯”致力于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感谢各大高校及同学们的陪伴与支持,让我们相约下一届“文科杯”,期待广大学子的关注与参赛。
指导老师:邵明
所在学校:北京林业大学
设计思路:
基于场地条件和碧道建设,结合TOD模式和城市双修理念,设计以“三脉”为主线打破场地相隔的困局,实现水、城、人“相逢”。蓝绿一脉打造生态观光科普线,市民游于水、知于水、乐于水,增加生态价值;人城一脉规划交通出行线,为市民提供安全便捷的出行环境,提升生活品质;古今一脉构建特色文化传承线,联动产业发展,延续文化特色。在水乡新城发展背景下,以一洲三脉的景观格局打造高质量统筹发展的生命健康岛,编织出美好未来。

指导老师:张晋石
所在学校:北京林业大学
设计思路:
项目位于广东省东莞市望牛墩镇西北部鸡心岛,周边水网密布。基于对区域的认知和TOD理念的研究,我们提出此次设计的总体愿景:打造一条极具水乡特色又蕴含未来感的城市碧道,缝合城市与水岸、过去与未来。综合考虑场地的机遇与挑战,围绕“缝合”“激活”“持续”三大设计理念,生成以点串线,以带织面的滨河公园,描绘蓝绿记忆、乞巧风情、重缝水乡、洲头繁市、水木名瑟、河湾新渡六面图景,打造活力、富足生态的新水乡!


指导老师:曾晓泉
设计思路:
抓住发展机遇,把握水乡需求,我们结合东莞印象,提取现有场地特色。以碧道建设为依托,寻找城市脉络,述说场地故事。希望在激活城市水岸线、满足生态防洪的前提下,拓展场地空间、融入文化传承。以寻脉融新为题,“寻文脉、融新城”,将24节气作为滨水公园的设计主线,划分四大功能分区,形成多层活动空间,开展特色文化娱乐活动。在功能上完成“生态、生产、生活”三方面的同步发展,从而打造可持续的生态宜居城市。

指导老师:胡远东、路毅
设计思路:
本方案的主题为新•水乡风物志。风物是环境,也是风景,地方风物志记载着一个地区的自然风景及人文记忆。本次设计以“风物志”作为切入点,在保留场地传统记忆的基础上,融合tod新发展理念,重塑人-城-水三者的关系。设计从生态环境建设、人民生活赋能、周边产业发展角度出发,通过兴生态、新故事、薪文化三大篇章来打造一卷兼生态、文化、游憩、科教、智慧为一体的新水乡风物志,唤醒人们在快速城市化下的水乡记忆。


指导老师:刘东云、王鑫
设计思路:
设计依托广东省“碧一江春水,道两岸风华”的碧道发展背景,提出“生态+产业+文化”的概念构想。从“乞巧”入手,将牛郎和织女所在的北方七宿星座图案作为平面生成的基础形态,“星河”坠落望牛墩,我们便架起七座桥,连接分割的“人”和“地”。进而设计提出三大策略,将康养、科教、娱乐、农商等元素贯穿其中,营造以文化在地性质为导向的生态式、体验式、创新式多元游憩空间,于水网间,于晨光中,构建属于望牛墩的盈盈画卷。


指导老师:汪昕梦,郭丽
设计思路:
设计逻辑层面,我们希望将这个割裂孤岛转化为活力健康岛屿:首先引入基底描摹概念,提出江、城开发失衡问题,进而以重逢为场地叙事逻辑,串联江城时空关系,改善水岸割裂现状。
设计策略层面,我们引出以蓝绿“重缝”达江城“重逢”的创意思路,依托基底提取场所、流动、覆盖三类空间,分别缀以诗意生态之境、织以乐活流憩之带、塑以商综智慧之域,着重焕活轨下空间,讲述TOD模式与碧道理念下,人、城、河重逢相依的浪漫故事。


指导老师:王晓俊
设计思路:
本设计的核心概念为解读水乡空间肌理,将其转译为现代景观游憩空间,并且将地方特色产业与游憩活动结合,形成“产游一体”的结构布局。设计策略主要着眼于利用场地设计与活动策划,协调新旧居民与游客的多样化需求,强化共享,弥合矛盾,形成多元共生的“景观化”生活图景,以求达到“人在画中行,画因人更美”的审美境界。


指导老师:刘扬
设计思路:
东莞望牛墩规划单元依托交通、文化和生态资源,将成为重要的“水乡智造”发展示范区。方案融入广东省万里碧道空间体系,融合绿色TOD规划理念,基于场地现状的问题、特征和潜力,提出“水陆生境保育、水岸健康生活、水乡文化创新”三大设计策略来回应未来发展需求,通过“探寻水乡、感知水乡、乐游水乡、保护水乡、展望水乡”5个篇章去支撑策略,最终营造出功能复合,景观宜人,活力迸发的滨水公园景观空间系统。
身行隐于碧道,心栖寄于水乡,梦渐成于未来。一片新的风景,等待您去感知和探寻。


指导老师:吕兵洋
设计思路:
水濯东莞,灼灼其华。降雨形成河流,河流交织河网,共同编织生态、文化、产业三大形态,从三水共生出发进行设计。雨润万物,利用现代手法进行雨水调蓄设计、驳岸优化处理。百川灌河,设计以其乞巧文化、水文化等为线索贯穿互动性观景空间。水网纵横,结合TOD规划要求,结合现有交通车站打造带状产业线,改造桥下空间,形成由水廊到水院的四大文旅产业集群。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碧道景观,展现以人为本的城市内涵。


指导老师:潘远志
设计思路:
设计注重于创新能源联动设计,以生态本底条件为基石,岭南水乡文化为特色,以碧道建设、城市更新为契机,构筑滨水生态服务带、文化空间廊和景观游憩轴。能源联动设计方面,充分利用场地能源资源进行科学转换,创造出新能源,坚持把低碳理念融入设计服务,加强低碳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的景观空间构建,用设计的智慧为未来的城市居民提供更加舒适宜居的场所。


指导老师:周维乐
设计思路:
本次设计场地位于于广东省东莞市望牛墩镇西北部鸡心岛,周边水网密布,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现状场地植被杂乱地块规划无序,良好的滨水条件遭到埋没。本次设计以空间进化为主旨,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从“空间、生态、产业、文化”四个方面对场地进行唤兴,以TOD模式为灵感的“新路网”编织串连各空间,打造出可供市民游赏、优化当地生态、激发经济活力、凝结共同记忆的滨水公园新物种,为游客和当地市民带去非凡的滨水公园体验。


指导老师:曾晓泉、郭松、崔勇
设计思路:
通过tod轨道站的人流引入把该区域打造成望牛敦地标性场所。设计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背景,契合片区“产城融合+健康生活”的发展思路,提出“桥”概念构想,以水乡文化为基底,以美好生活为导向,以科学技术为手段,从生态,生活,文化三个方面以“桥” 作为介质对鸡心岛现状产生的冲突问题进行缝织,让游客在体验中参观感受到望牛敦特有的文化魅力,并吸引更多外来游客,和望牛敦共同实现一次又一次的飞跃。


指导教师:王博娅
设计思路:我们挖掘场地内核特色,结合生态理念,衍生出由鱼(鲲)、鸟(鹏)为核心概念的设计指导思想,结合望牛墩特色乞巧文化,尝试打造太阳洲东江生态碧道建设及数字交互活力滨水空间。提取“鱼洄、鱼跃、鱼戏”三种行为模式,将场地分割成三段,应对不同功能需求,赋予场地生态活力。设计围绕生态修复、景观植入、文化宣扬三个方面展开,形成一个TOD未来发展区位、三大功能区、七个景观节点,各景点功能区融合交织,全力营建水乡画廊典范。


指导老师:王晓俊
设计思路:
望牛墩站作为穗莞深城际铁路的中间站,是鸡心岛片区的重要人流来源。我们结合该片区的上位规划及“候鸟族”的社会现象,对滨水公园的使用人群进行分析,提出了“候鸟”和“留鸟”的概念:“候鸟”是指那些常常跨城办公的职场人士;“留鸟”是指在当地工作生活的农民、居民等。针对这两类人群的不同需求,我们结合TOD的概念,提出了“田园驿站”的主题,在不同规划范围设置了针对不同人群的特色活动,让“候鸟”和“留鸟”们都能在该滨水公园中,找到他们向往的那一方天地。


指导老师:路毅
设计思路:
场地设计以“碧道”理论为基础,运用“海绵城市”的相关概念,融入当地七夕文化特色,利用智慧景观,打造互动式水乡文化记忆特色。我们针对当地的七夕文化传统,打造了一条串联过去与未来的故事线,西侧为起始,人们在游览的过程中首先通过“望星”遥望星辰,接着又通过“鹊桥”的串联依次游览代表“牛郎星”与“织女星”的节点,而后经过“祈福”与“期盼”最终通过“回溯”,回到最初的文化记忆。


指导老师:王曼
设计思路:智能发展、低碳生活,是当代社会进步的因素。结合片区规划提出智慧生态的设计构想,以滨水沿岸为底,加入数字化智慧手段,焕发场地生态面貌,追求人与自然的平衡。本方案建立碳积分惠普体系,游客与智慧景观互动转化“碳积分”,获得对应的增值服务。提炼生态栖息岛等特色场景,在满足“游乐娱学”的功能上,让人与动物有更近一步的接触。营造智慧互动、生态沉浸、社交娱乐的多元场景体验,让人们绿色低碳,智慧发展的健康生活。


指导老师:陈建国
设计思路:项目以多维度的健康建设为方向,从生态修复、碧道建设、人文景观三个角度进行改造设计,设计将五脏在人体中承载的作用与公园功能分区相联系,打造人与自然联动的户外景观,人们可通过AI选择自己的游玩路线和地点,并通过智能设备科普人体健康知识和自然常识,引导人们健康活动,构建一个具有地域文化魅力,同时具备健康生态系统、健康户外环境、健康活动体验的生态文化公园,以促进绿色健康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相关:
2022第十届“文科杯”大学生景观设计大赛17强入围名单
2022第十届“文科杯”大学生景观设计大赛
2021第九届“文科杯”大学生景观设计大赛获奖作品
2021第九届“文科杯”大学生景观设计大赛
2020第八届“文科杯”大学生景观设计大赛获奖作品
2020第八届“文科杯”大学生景观设计大赛获奖名单
2020第八届“文科杯”大学生景观设计大赛
2019第七届“文科杯”大学生景观设计大赛获奖作品
2019第七届“文科杯”大学生景观设计大赛获奖名单
2019第七届“文科杯”大学生景观设计大赛
2018第六届“文科杯”大学生景观设计大赛获奖作品
2018第六届“文科杯”大学生景观设计大赛获奖名单
2018第六届“文科杯”大学生景观设计大赛
第五届“文科杯”大学生景观设计大赛获奖名单
第五届“文科杯”大学生景观设计大赛金奖、银奖作品
第五届“文科杯”大学生景观设计大赛铜奖作品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