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第二届松阳乡村振兴全国建筑设计大赛奖项公示
发布时间:2023年3月14日 分类:建筑环境作品 浏览量:12830
评审就位
许懋彦
大赛主席,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副院长
直击现场
本届大赛的评审现场——文里·松阳三庙文化交流中心,是由建筑师刘家琨改造的百年建筑,老城历史和优雅建筑都错落有致地隐匿其中。
第二届松阳乡村振兴全国建筑设计大赛现场评审会
评审现场,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武汉大学建筑学院等高校学者、深耕松阳的北京同衡、安哲建筑等单位的10位专业评审,经严格评选、4轮投票和座谈交流,在273份有效参赛作品评出:
一等奖 1组
二等奖 2组
三等奖 3组
优秀奖 9组
入围 55组(含以上)
15份获奖作品囊括三处点位,凝聚了参赛选手对松阳乡村问题的密切关注、对建筑设计的奇思妙想和对原住民、外来游客等社会群体的多方考虑。
最终,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团队为名都百货老街片区设计的《山林环庙 立体游园》作品夺得一等奖!
获奖名单
(3月12-17日为公示期。如有异议请联系牛二18576672213)
?一等奖:
山林环庙·立体游园
指导老师:李晓东
设计点位:名都百货老街片区
获奖评语:
许懋彦:方案以文庙为核心,以绿色山林为构思原点,对百货大楼进行改造,一条立体的漫游路径串联沿街空间与“文里”空间,将立体绿植与已有林木融合,既衬托了文庙,又打通了阻隔。方案的创意在于将水平的廊道系统转化为立体登攀,营造出多视角的空间体验。在当代城乡聚居环境的更新中,将“园”与“城”有机融合,由“水平”向“垂直”拓展、由“实”的物体向“虚”的场所转化,构成传统山水理想对于当代功能城市发展模式的反哺与超越。
彭海东:方案从旧城整体格局的角度对该点位进行了梳理分析,提出的“旧城枢纽”的定位清晰准确。整体以一个现代立体游廊系统从材料和形式两方面回应了文庙城隍庙区块现状新旧并置的设计特色与风貌,完成了对周边环境的延续与过渡,自然将老城空间从水平展开不着痕迹地引向了垂直纬度,并辅之一个有趣的立体种植系统,不但巧妙消解了名都百货较大体量对旧城的不利影响,反而将其提升成为了旧城北区的“景观”与“观景”中心,极具特色;并且该连廊系统还在人民大街拓展为过街戏廊,有效勾连了旧城东西区块,形成了老街北段对景,完善了老街空间序列北侧的重要节点,进一步回应了旧城的整体关切。综合看来,作者关注城市整体,注重文脉延续,建筑手法专业,设计表达精准到位,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作品。
二等奖:
又一亭
设计作者:吴礼杨、王浩宇、刘吉龙、王子豪、张帆
所在单位:郑州大学
指导老师:郑东军,吴岩
设计点位:杨家堂村牛棚片区
获奖评语:
许懋彦:方案正确把握了场所的乡村景观要旨,以“亭”为主题,强调小尺度景观建筑的看与被看的功能特性。充分完善了作为观景平台的整体氛围。方案采用微介入、微改造的手法,用延长原牛棚建筑屋顶的方式,重新塑造了一处与古村落视线相呼应,材料新颖、形象轻盈的新凉亭形象,对提升原牛棚观景台区域的品质,具有四两拨千斤的效应。
龚恺:″又一亭″是非常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一个作品。对待杨家堂这样一处景色优美的中国传统村落,作者用″小"而″轻″的景观设计手法,在改造″牛棚"建筑的同时丰富了村中原有的观景平台,得到既尊重环境又不失自我的效果。建筑改造上,从构思、空间到细部都贯彻对比的手法,一实一虚,一开一合,一重一轻,颇有诗意。略显不足的是,作品对第三处建筑-公共厕所的改造回应不够。
层台叠舍
设计作者:贺康
所在单位:上海联创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设计点位:杨家堂村牛棚片区
获奖评语:
贺勇:方案将设计场地与村落核心区作为一个不可分隔的整体,巧妙利用场地高差,层叠进退,塑造出观台与戏台的多重空间与意境,既能满足游客驻足观景的需求,也为村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有趣的场所,给古老的村落注入了新的活力。在造型上简洁明了,虚实相生,尺度适宜,其构成方式、色彩质感既与原有聚落建筑相呼应,又体现出了当代性,显示出了非常成熟的设计手法与系统深入的思考能力。
谭刚毅:基地内原有的牛棚、古亭等建筑遗存的位置关系看似无序,但实际上彼此与环境间的隐性关系被设计者发现。设计保留现有建筑和大树的同时,植入新的木构、院子和轻质茶室,利用高差形成多层次的平台,将既存建筑与景观环境要素串接起来,整体而又生动,介入干预程度恰到好处。方案充分利用茶田景观和场地平台、廊院,创造了“观台”和“戏台”空间,实现了看与被看,人与环境的互动,使得场地场所化。设计创造了很高的空间品质,而且非常具有操作性。
三等奖:
廊通古今,文焕新生
设计作者:陈晗,王立杰、胡蝶(Cloud Architects阿特克劳德(成都)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所在单位:宙思建筑设计事务所
设计点位:名都百货老街片区
获奖评语:
罗德胤:方案的处理手法简洁,并清晰地传达出其设计主旨——将人民大街与文庙大殿进行串联。名都百货大楼的五开间中,平行于文庙大殿的一间做成了三面通透的虚体,其余四间做成封闭或半封闭的实体,由此形成了鲜明对比。半夜景的鸟瞰大透视图,既表现了改造的整体效果,又将此对比做了进一步强化,给人留下强烈印象。另一幅大透视图则从较低视角展现了从人民大街穿过名都百货大楼看到文庙大殿的场景,从而与鸟瞰图形成“互证”。在具体手法上,设计者表现得相当成熟,一方面用方框的重复保证了整体形式的统一,另一方面木墙面和混凝土框架的搭配则体现了多样性和节奏感。
彭海东:方案最大的特色是将点位中的名都百货大楼底层打开,释放为开放空间,成为斜街、中弄胡同和人民大街的连接的焦点。而其中文庙西廊直接成为了西侧中弄胡同的视线终点,真正从空间上把人民大街东西两侧武庙区块与文庙(城隍庙)区块勾连起来,加强了“三庙”之间的可达性,从而使“松阳三庙”从一个文化概念变成了一个真实的空间系统,在未来可有效增加松阳民众对“三庙”这一整体遗产的认知和认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案整体克制不张扬,介入程度轻,且手法成熟,令人印象深刻。
爱情之伞
设计作者:金拓、方舟
所在单位: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设计点位:横坑村观景台
获奖评语:
刘炜:该方案顺应历史村落的自然环境与文化环境,保留场地内原有村舍,通过局部改造与加建,布置了数个木质构筑物,增加书吧、咖啡吧与简餐厅等功能,将观景台区域及自选点位改造为集观景、游览、休憩、消费于一体的公共空间,并创造性地提出"爱情伞”概念,借用了伞的结构形式和半透明界面,构建出极富特色又与山村肌理及环境风貌协调的空间形象,设计精巧,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王求安:《爱情之伞》方案我在几轮评选中印象很深刻。首先以用伞的立意解决横坑“爱情村”主题很恰当;用加建的轻质伞状结构手法,解决了新增功能又大幅程度的保留了原有场地记忆,形式感很美,具备任务书要求的“打卡性”。难能可贵的是在此基础上有很多运营前置的思考,避免建成后成为一个闲置观景台,见缝插针地安排咖啡厅,简餐,书吧,多功能厅等服务性公共空间,很好服务于村民与游客。自选景观塔的对视关系也是对熟悉场地后做出的判断。已经是一个非常有落地性的方案,建议顶部的聚碳酸酯板和红蓝帆布两种材料的耐久性还要好好思考一下。
情人结,一线牵
设计作者:薛楚金、张蓓蕾
所在单位:沚山建筑设计(上海)事务所
设计点位:横坑村观景台
获奖评语:
张雷:方案采用寓意团圆、美满的“结”,以环绕村落的路径为红线,以观景台为绳结,打造了特色鲜明的古村落游览环路,功能上有实用价值。高亮红色在古村落大地色的背景衬托下视觉特征强烈,有助于激活古村落公共空间系统,钢结构的采用使得结构较为轻盈,和厚重的夯土民居产生对比关系,是一种积极的探索。观景台栏板建议采用透明度高的材料,以保证视觉的通透性。
优秀奖(9组)
广 场
设计作者:尹凡
所在单位:右见设计
设计点位:名都百货老街片区
获奖评语:
龚恺:以″广场″命名的作品显然是更为关注了城市的问题,刚开始我并不理解建筑上设计的两条斜向的廊道,但在实地考察了现场后,觉得作品用廊桥连接被主街分割的三个地块,形成三个不同形式和空间的文化街角,尤其是其中一个较难处理的三角形广场,恰恰是回应了场地原有肌理,同时形成了本方案的特色所在,为两侧城市空间的融合创造了一个空中的联系。
江南秘境 古市新生
设计作者:李子昂、郑何山、张景辉、何秀敏
所在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指导老师:李帆,李钰
设计点位:名都百货老街片区
获奖评语:
王求安:设计大赛因为越来越多优秀选手参加,水准总体很高,预示国内城市更新与乡村振兴设计作品将迎来一个更好的时代。《江南秘境,古市新生》整整满满的两版各种分析和设计成果,可以看出团队付出的巨大工作量,都是为落地而做的思考。与大多数选手聚焦名都百货一个点的设计不同,本案提出沿街立面与名都百货的连线,提出了街道的优化;串联七处历史特色空间,与主街与名都百货形成面的整体思考推进概念,将设计与思考范围扩大,这确实是落地阶段需要的策略。
廊·塔·园
设计作者:陈思彤
所在单位:广州大学
指导老师:万丰登
设计点位:名都百货老街片区
获奖评语:
罗德胤:方案用四个大小不等的白色体块和两座跨过人民大街的天桥,组成了自称体系的一个小群落,特点鲜明。小方塔的采用颇为巧妙,瘦高体型既和其他方体形成对比,又制造了登高望古城的制高点,也为街道行人提供了视觉标志。剖面和剖透视表达出丰富的空间效果,也很好地体现了设计者的功力和专业水平。往里凹入的自由广场,起到了较好的联系人民大街与文庙的作用。
设计作者:罗盘、刘洋、付冉、杜骛
所在单位:罗盘建筑设计事务所
设计点位:名都百货老街片区
获奖评语:
刘炜:该方案空间逻辑清晰,充分尊重了场地处于古城南北向商业轴与东西向历史文脉轴交汇的独特地位,通过拆除、新建、插入等措施,顺应老城的空间肌理与宜人尺度,将现状分隔的历史空间精心联系起来,构建出新旧融合的整体空间环境。名都百货内进行了细致的功能策划,增强了文化旅游业态与社区服务功能,并用连廊、院落、口袋公园与周边建筑织补连通,激发出场地历史、商业与文化的活力。
设计作者:朵宁、蔡佑俊、杨柳、刘宇翔、刘源
所在单位:北京度态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设计点位:名都百货老街片区
获奖评语:
贺勇:该方案以历史地名的溯源作为构思起点,在整体结构上既塑造了出连续的街巷空间,又强化了东西向三庙之间的联系,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找到了很好的平衡。对于名都百货的改造,其体块的变化以及立面表皮的处理简洁明了,有效消解了原建筑的大尺度与单调感,使其与老街、文里的风貌协调一致。
共生园
设计作者:张灿、周佳伦
所在单位:造式建筑
设计点位:杨家堂村牛棚片区
获奖评语:
谭刚毅:方案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基地的建筑和环境要素,在提升内部空间品质的同时,外部轻度地植入连廊(围院),既有传统的木构与牛棚连接,改善地形环境关系,形成良好的半户外场所,也有轻盈的现代廊亭与既有的古亭谦虚对话(颇似奇普菲尔德在詹姆斯·西蒙美术馆中新旧建筑连接的手法),也与地形紧密结合。方案充分考虑了结构、材料和形态的新旧并存,也考虑了使用者村民主体和游客的共享共生,设计醇熟且具有可操作性。
松 · 隐
设计作者:郑怀宁、郑璐佳、江涛、张泳强
所在单位:色计建筑规划设计(上海)有限公司
设计点位:杨家堂村牛棚片区
获奖评语:
张雷:方案在充分考虑传统古村落风貌的基础上,将原有牛棚等两栋建筑改造成咖啡轻食、茶室凉亭等休憩功能,将原有卫生间进行改造提升,提升了古村落的旅游服务和接待功能,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方案的特点是建筑内外空间相融合,重视公共开放空间的营造,新的材料的运用和开敞空间与夯土墙的对比和古村落风貌相协调。
又归竹源——
沉浸式隐居生活体验地
设计作者:岳楷键、张慧楠、张笑悦
所在单位:清华大学
指导老师:单军
设计点位:杨家堂村牛棚片区
获奖评语:
罗德胤:设计者对牛棚的处理是大体上保留了原有的墙体(只在屋顶上做了朝向村落的局部打开),同时也保留了原有的观景亭。但是在牛棚的侧后方,设计者大胆地启用了一个高塔。此举无疑是容易引起争议的手法,但也正因为如此,使其区别于大多数将牛棚本身处理为另一个开放或半开放观景点的方案。高塔位于后方并采用了半透明的墙面,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体量。与此同时,亭、棚、塔三者也实现了虚实相隔的节奏感。
石亭瓦舍,建构自然
设计作者:笪文博、宋美华、陈俊宇(TEG二拾八造(成都)设计事务所)
所在单位:Atelier D+S度上设计
设计点位:横坑村观景台
获奖评语:
贺勇:该方案巧妙利用场地本身的高差,依山就势,以地景的方式将陡坡化解为层层台地,从而把三栋保留改造的建筑连为一个整体,台地本身也形成极具吸引力的户外景观与活动场所,成为聚落空间的有机部分,为后续的经营与村民活动提供了多种可能。在建筑材料使用上,采用源于本地技艺与资源的夯土、竹木、块石,营造出了浓厚的乡土气息。建筑改造介入的力度与方式适宜,构造简介清晰,具有很强的落地性。
入围作品(55组)
名都百货老街片区(24份)
点位2:
———
杨家堂村牛棚片区(20份)
点位3:
———
横坑村观景台改造设计(11份)
????
恭喜以上获奖作品和设计团队!
(奖金均为税前,由组委会代扣个人所得税)
当我们关注乡村建筑空间时我们在关注什么?如何持续吸引人才入驻乡村开展创意创作?如何推动乡村本土资源活化利用?一场大赛给松阳带来了什么?
从拯救的迅速行动,到改造的克制冷静,运营的持续引入,如今又努力将青年力量运用自然。不觉乡建多年,乡建者也叠加了一波波,无数创意设计领域的前辈在松阳乡村实践,以具象的功能性和意象的丰富性,给人无限遐想。
年轻人需要踏着前辈经验,来绘制属于自己天马行空的乡村蓝图。连续两届松阳乡村振兴全国建筑设计大赛”,吸引数千名青年建筑师为乡土建筑创意乐此不疲,成就新一轮乡建的“青年浪潮”。
如今,两百余份方案为松阳乡村的可能形态提供了可行思路。大赛过后,松阳将认真消化吸收优秀设计方案,重点加快优秀作品及其团队的深化合作,全力推动优秀方案的落地开花结果,并做好保护、传承、利用好创意作品资源和人才渠道的课题。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