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2023届环境设计系本科优秀毕业设计作品展
发布时间:2023年5月10日 分类:毕业设计 浏览量:2738
本次展览取名“触•未来”,谓未来触手可及,未来值得期待,即寓意着同学们通过对四年的艰苦专业学习,在艺术追求与设计表达上抵达了一个全新的境界,对美好未来充满希望。又承载着学院对毕业生继续逐梦远行的殷切祝福与期望,坚信广大毕业生将在顺境中力求突破,在逆境中迎难而上,以更加优异的艺术设计实践去高扬人性的光辉和生命的关切。
环境设计专业优秀作品展示
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它作为一种精神、饮食文化体现在社会各个方面,是一种文化价值的呈现。酒文化博物馆作为专题博物馆中的一员,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我国酒文化博物馆处初期探索阶段,绝大多数酒文化博物馆仍处于门庭冷落的状态,基于这种现象团队选取广东佛山玉冰烧为对象,对酒文化博物馆进行了探究与设计。
空间的叙事表达方式主要围绕视觉、嗅觉、听觉、味觉、味觉五个方面讲述一个人从闻到酒、看到酒、喝到酒最后到醒酒的一个叙事体验过程,让参观者能够真切深入体验酒所衍生的附属文化。
作者:李洽洵、史雪雨、郭倩文、何柳青
指导老师:胡林辉
广州是华南地区的工业中心,在我国工业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但随着广州经济的发展和”退二进三”政策的推出,大量工业企业搬离或关停,工业遗址面临废弃拆除。广州造纸厂从1929年建成至2011年搬离旧址,工业遗址至今废弃未得到保护,引发一系列的工业遗址遗留问题。广州造纸厂是广州典型的工业遗留问题较为突出的场地。经调研发现广州造纸厂具有特殊的历史价值,具有共同的历史记忆,我们决定利用广州造纸厂工业遗产建筑空间,打造成一个纸文化博物馆。把纸文化与工业建筑有机结合,以人为本,在展现方式注重空间感受,通过地域造纸文化激活工业遗址,打造成一个可达性、开放性、 亲民性的纸文化展示空间,激发空间活力。
作者:肖梅、陈克典、冯友杨、钟晓辉
指导老师:胡林辉
当下城市化快速发展对乡村带来许多边界关系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穗石村在广州大学城的不断发展浪潮下逐渐孤立,村内的公共活动空间受限,功能空间使用不明确以及利用率低、居民交流活动形式单一且与外来人群缺乏交流。结合现状,我们尝试探索穗石村与大学城更多的联系,对村内闲置建筑空间的室内室外进行“生产性空间”营造,通过教育、文化、生态、情感、经济生产空间让参与者进行价值产出与融合互补,目的在穗石村营造一个生产性社区环境。
作者:曾瑨、张垒、梁文静、李庚
指导老师:刘怿
抬手,仿佛就能触及高楼大厦;低头,却只身行走在狭窄小道。有人说这里脏乱差,但梦想和现实,每天都在这里上演;有人说这里像迷城,但光明的未来,时时印刻在人们心里。这里就是城中村,安放着千千万万人的青春和梦想。
城中村普遍存在脏乱差的现象——卫生环境恶劣、治安管理混乱、生活体验感差,由于交通体系扁平混乱,城中村像一座座迷城,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项目团队以城中村的典型代表——棠下村为试点,从居民对社区交通、生态和服务方面的需求出发,搭建完善立体的社区交通体系,构建能源自给的生态包裹框架,插入站点式的社区服务空间,最终设计了完整的智慧交通体系,使棠下村从传统城中村升级为智慧社区。
作者:张惠玲、徐杨、成洁仪、杨武苏
指导老师:刘婷婷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我国对教育设施的需求呈爆炸性增长,未经开发的郊区成了大学城建设选址的理想区域,导致“城市”与“乡村”社会空间被并置于同一地域空间内,构建了一个多元社群聚集的社会空间,但不同社群间“相邻却间隔”的普通局面。本课题以广东省广州市大学城贝岗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多元社群主体的行为活动及空间需求进行分析,基于社群交互理论,结合城村互嵌社区概念,将社区公共空间作为社群交互的重要媒介,通过对感官交互、行为交互和情感交互的多层次递进研究,构建承载多元社群内外交互活动的互嵌式社区。
作者:陈敏纯 黄海晴 高铭鸿 周晓菲
指导老师:刘怿
广州的历史城区存在大量的批发市场,其中荔湾历史城区一带最突出,广州居民区改批发市场的现象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周边的环境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除了广州,居民区改批发市场的现象及其问题都广泛出现,不同程度地影响当地的人们的生活。选址位于广州市荔湾区十三行服装批发市场片区,周边存在大量专业批发市场,附近有三条地铁线路经过,人流量大。
作者:潘琬荧、吴俊杰、陈旖豪、温伟晓
指导老师:芮光晔
受前几年疫情防控常态化影响,人们的生活节奏时间慢了下来。相较于忙碌喧嚣的城市生活,人们开始更加愿意亲近自然山水,在自然中放满步调,放下繁事的负累,来一场时间短、距离近的“轻旅游”和“微度假”。而下溪村由流溪河贯穿全村,流溪河又以“天然氧吧”而著名,此外下溪村盛产毛竹,由于当地的生态环境良好,有上百种类的蝴蝶于此栖息。如此宝地怎能被隐匿!于是我们的民宿项目在此落地生根。
作者:胡宁静、司徒欣怡、段芯蕊、张家瑜
指导老师:黄华明、黄晓丹
人活在世上总会变老,而我们的社会也正走向高龄化时代,传统上大家庭式及亲缘式的血缘养老模式,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逐渐分崩离析。大量多元家庭,如:小家庭,单亲,无子女家庭等等的产生,对未来的养老模式产生巨大的冲击。传统养老模式与社会发展脱节,经济技术与社会风气的变化,保守与新颖观念的潮流更替。
作者:陶嘉明、罗伟健、陈晓纯、黄伯乐
指导老师:王萍、彭译萱
科研人员和学生群体他们除了有自身的健康问题之外,其实他们都还有各自的很多闪光点可以感染到对方人群如科研人员对工作认真、专注的态度可以感染到学生群体对学习没有兴趣的不良情绪等;而儿童的天真烂漫气息又可以感染到科研人员对生活枯燥的不良情绪等。我们何不利用国家正在对城市公园进行更新的契机去做一个能让这两类人群能够在彼此的互动中都能对其健康产生良性循环的公园。
作者:余建承、赵源龙、黄茂清、陈希铭
指导老师:朱凯
“自忖文章不入时,何期深井有深知。野岛花开栖鸟树,小宴风动钓鱼池。”选自近代诗人朱帆对深井村古八景的意向描绘。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深井村古八景却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身处全面开放的后疫情时代,人们的旅游热情回涨强烈,团队将用现代UR虚拟手法将深井村古八景再造探索,注入现代科技技术的通知,更将古八景的意境韵味重新泼墨,使其复苏于深井村的历史画卷中。
作者:曾祺敏、梁禧明、胡佳伟、吴守南
指导老师:寻轶
环境设计专业为第一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研究自然、人工、社会三类环境关系的应用方向,以优化人类生活和居住环境为主要宗旨。以环境中建筑为主体,在其内外空间综合运用艺术方法与工程技术,实施城乡景观、风景园林、建筑室内等微观环境的设计。依据对象环境调查与评估,综合考虑生态与环境、功能与成本、形式与象征、材料与构造、施工与管理等因素,强调系统与融通的设计概念,控制与协调的工作方法,合理制定设计目标并实现价值构思。
图文|李紫娴
编辑|陈家样、钟静偲
初审|胡林辉
终审|汤晓颖
<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