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2023届研究生毕业作品展
发布时间:2023年5月17日 分类:毕业设计 浏览量:4740
此次展览,展出了我院50位研究生的毕业作品,涉及服装与服饰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和视觉传达设计四个方向,以及设计学两个研究方向的艺术创作。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乡村振兴和一带一路的背景下,探索艺术创作与文化自信、艺术创作与生态环境、艺术创作与科学技术的关系,反映我院研究生培养的务实和创新,凸显设计学科的意义、价值与责任。
展览地点: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美术馆
指导老师:曾智林教授
设计说明:本设计研究在心流理论的指导下,围绕佛山木版年画文化体验内容展开,设计内容包括佛山木版年画线上模拟体验设计,以及优化其线下DIY体验产品,以此引导用户在体验过程中进入稳定的心流状态。其中,线上体验APP以模拟佛山木版年画各工艺创作体验为核心,尝试通过心流体验提升大众对佛山木版年画的认知程度;线下DIY体验产品则基于线上APP年画创作服务的衍生DIY体验套装,旨在给用户提供真实的DIY创作体验过程,赋予用户愉悦可感知的工艺体验。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指导老师:曾智林教授
设计说明:对黔东南苗族银饰模因种类梳理分析,之后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初筛黔东南苗族银饰强模因,最后根据强模因特征确定银饰强模因,选用牛角形模因、蝴蝶形模因等进行设计实践。《苗·礼》系列作品构思来源于黔东南苗族银饰,在苗族婚礼中,银饰主要为苗族女性使用,故此次设计实践针对中式婚礼中女方婚礼流程的婚庆产品展开文创产品设计。《苗·礼》中的婚礼请柬、喜梳、改口敬茶杯、梳妆盒对应着中式婚礼中涉及到的环节,最终构成了婚礼流程。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指导老师:张艳河教授
设计说明:针对中度至轻度失智老人,以过往经验、模糊理论、相似理论为理论依据。分析他们的过往经验特性,提取其熟悉产品的过往经验,运用失智老人产品过往经验模糊理论识别模型和失智老人产品过往经验模糊等级特征,设计了一款中轻度失智老人混合现实寻物眼镜。该眼镜以熟悉的产品元素激活他们的产品记忆,提高了其对新产品的熟悉度、可用性和易用性,并利用了混合现实技术通过虚拟信息和语音提醒指引他们寻找物品,提高其独立寻物的能力。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指导老师:张艳河教授
设计说明:居家失智老人迫切需要获取体征数值并记录健康状况。健康类可穿戴产品可满足此需求,但可穿戴产品对于失智老人来讲是一种高科技产品,他们在使用时可能会遇到不愿意使用、无法自行操作等接受性和可用性问题。依据蒙太奇式过往经验的特点,对失智老人健康记录类可穿戴产品的设计提出应用方法与策略。基于设计策略和用户需求调研,设计出一款失智老人健康记录可穿戴产品。该产品集血压心率、血糖、血氧测量和健康自测为一体,还可查看健康记录周报并获取健康建议,外观符合失智老人过往经验,增加其对新产品的熟悉感,操作简单可减少失智老人的接受性和可用性障碍。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指导老师:
陈哲副教授、郑立宏研究员
设计说明:朝阳( cháo yánɡ),将文字拆解开来理解,朝是朝鲜族,阳是阳光。朝指代朝鲜族,阳光象征着祖国各族人民的美好梦想,朝阳代表着朝鲜族同中国其他少数民族一般,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断努力,向阳而生,欣欣向荣。第二层是朝阳( zhāo yánɡ),是生命力的象征。民族文化既是历史,更应该是未来的族民心中的朝阳。作为华夏民族的一员,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像朝阳一般,赋予文化源源不断的生命力,让每一个民族都如太阳般璀璨,高高挂起,永不褪色。
指导老师:盘湘龙副教授
设计说明:《合·和》系列家具是基于类型学理论指导下,以广作家具为研究对象进行创新设计实践。其灵感来源于西番莲纹样、满洲窗及镬耳屋等元素。经调研,将设计的目标用户定位为30-40岁的新中产阶级消费人群,使用场景选取客厅、茶室,通过桌椅单体家具的对象分析、原型提取与新形式创新三个阶段的探索,衍生出系列成套家具产品设计,旨在设计出具有岭南韵味又兼具现代感的广作家具新形式。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指导老师:薛拥军副教授
设计说明:本研究将粤剧《牡丹亭惊梦》地理、社会与心理空间中的地域审美意象——姹紫嫣红的春日花园意象、限制个性的封建深闺意象与勇敢抗争的自由美梦意象作为设计参照,转化为文创产品的本能、行为与反思层级设计;同时提升产品收藏性与趣味性,并提高产品品质与文化元素的多元转化;最终以“叙粤”为品牌展开“梦柳梅”系列文创产品设计,营造五彩缤纷的南国春日园林意境,传达热爱自然、开放创新的岭南地域精神。
指导老师:涂先智副教授
设计说明:在数字化体验消费的时代背景下,游戏不仅是娱乐的代名词,更是一种传播文化和体验文化的媒介。现目前,佛山基塘文化已不能用传统的“圈塘式”方法进行活态开发,游戏则成为了激活佛山基塘文化体验、提升文化价值的新途径。本作品针对佛山基塘文化开发的剧情解密类VR叙事游戏《基塘行》,是游戏叙事设计提升文化体验的新尝试,为当下文化体验游戏的开发提供有益借鉴。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指导老师:涂先智副教授
设计说明:本研究试图解决新技术带来的审美嬗变及技术赋能下,即便被赋予了高技术的形式美感,大多虚拟角色仍然难以获得受众情感认同的问题。分析心理学家卡尔·荣格认为,艺术作品引发受众情感共鸣、产生价值认同感的原因在于,其中隐含的原型被激活,唤醒了受众的集体记忆。原型的激活才是引发受众情感、共鸣产生价值认同感的关键,本文认为,原型理论或许可以为虚拟角色设计研究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并以英雄原型为切入点,试图构建一个基于英雄原型的虚拟角色设计模型,以激活原型,唤起人们对英雄角色的集体记忆,引发受众情感共鸣、产生价值认同感。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指导老师:李维贤副教授
设计说明:传统青色文化和品质与现代时尚的的碰撞产生的划时代交融与传承,是文化延续,是时尚的轮回。本系列灵感来源于“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背后浓厚的文化寓意和坚韧品质,阴雨天烧制天青釉时,雨过天晴方可开窑的漫长等待,与现代探索科技与未来的勇敢无畏精神相契合,守得云开可见月明的坚韧与坚持,贯穿至明媚的将来。因此在青色女装设计中以汝窑的色彩提取结合现代流行色结合,用现代感面料软皮革和珠光纱表现青色延续,加入绑带、缠绕的元素,象征困难与努力的对抗,和过去与未来的对话,系列设计中以多款式、多单品组合搭配赋予更多风格,从而给予更多时尚选择的时尚民主尝试。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指导老师:李女仙副教授
设计说明:从文化生态理论的研究视角,以封开县南丰镇开明村公共空间为例进行设计改造。开明村位于岭南首府封开县,也是“岭南第一状元”莫宣卿的少年成长之地。方案选取村口滨水空间、道路节点、状元纪念馆和村委旁边的小学改造为村民文化活动中心,并将周围环境改造为乡村儿童户外乐园。以点串线、以线带面。融入开明村地域文化元素,如建筑材料、乡土植物和人文历史,并考虑不同人群的心理和行为需求,完善文化设施,提升乡村风貌,以重塑乡村公共空间的文化生态。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指导老师:
吴宗建教授、李女仙副教授
设计说明:本规划设计旨在打造“生态、生产、生活”三生融合的产业融合型特色农产品市场。从宏观层面推动新会陈皮产业与乡村风貌联动发展;从中观层面将一产种植示范区、二产加工仓储区、三产综合服务区进行有机融合,结合“陈皮+龙舟”双核文化进行农文旅空间策划;从微观层面以陈皮种植、加工、仓储和销售为核心,打造集文化传承、特色餐饮、旅游观光、精品住宿于一体的农业综合体。以“产业美”提升乡村风貌整体水平,让广大农民在产业发展中获益并成为维护和提升乡村风貌的新生力量。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指导老师:罗哲辉副教授
设计说明:体育非遗作为一种以身体为载体进行内层思想与在外技术表达的实践活动,相较于以刺绣、绘画等为例的手工技艺类非遗能以符号、图形进行传播,体育非遗具备更强的身体性,通过身体深入“实际”、“在场”感知是直观理解其文化的最佳方式。以具身认知理论为指导有助于在体育非遗游戏化设计过程中搭建用户身体与体育非遗文化的多通道交互体系,引导用户以高效快速的方式进入沉浸感知状态。设计实践在理论研究与调研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展开,从文化内容的提取与转化、体验通道的激活与搭建、体验环境的描绘与设置三个方面完成了从化水族舞游戏化作品《水族之舞》原型设计。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指导老师:
罗哲辉副教授、罗韵娟教授
设计说明:三星堆青铜人像文创设计在复合现代人的生活需求,具有时代性和创新性,还要对三星堆青铜人像的文化意涵的视觉再现,由此整体文创名称为:“古蜀时光”。“古蜀时光”不仅承载三星堆文明时期古蜀先民过去的记录,还是当代人透过文创观看古蜀和参与古蜀的时光,图像学视阈下的三星堆青铜人像文创设计包括标志设计、文创主视觉插画设计、文创产品设计。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指导老师:黄兰副教授
设计说明:本研究以体验价值维度下的传统节日文化App用户体验设计作为研究对象,力图将体验价值理论与传统节日文化App用户体验设计思维相结合。本研究以天河七夕乞巧文化为设计实践主题,进行《云游乞巧》App设计实践。《云游乞巧》App从教育体验、娱乐体验、遁世体验、审美体验四个维度塑造天河七夕乞巧文化体验,为传统节日文化在数字化的时代发展与传统节日文化App的用户体验设计创新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指导老师:罗哲辉副教授
设计说明:自古以来,茶与音乐两者紧密相连,袅袅古筝,潺潺流水,三五知己坐,淡茶话家常。对当代消费者而言,音乐与茶更倾向于一种生活方式或状态的表达呈现,曲中靡靡之音、行云流水,茶浓怡心神、留韵生津,音乐与茶两者的结合体现着禅意自如、恬然自得的茶道趣味。因此,以人们熟悉的音乐和茶为设计灵感,从“听与茶”、“音与茶”和“声与茶”这三部分设计内容进行凤凰单丛茶包装的陌生化构建。
指导老师:金惠教授
Z世代渴望融入自然,去见识名川大山,去触碰湖泊、森林,从而可以短暂逃离都市喧嚣。可以预见在未来,保持健康活力与内心平静的方式与动力,将是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户外活动。同时有关户外的生活方式将是一个持久性的话题,作者选取其中的露营活动为灵感来源,结合“人生只有一次,应该多去没有天花板的地方待一待”的设计理念,以香云纱为核心材料,将模块化设计手法作为设计载体,构建一次名为“云野”的户外生活体验之旅。即穿着香云纱服装可以进行一场说走就走的行程,其香云纱服装所运用的模块化设计可以满足用户从日常工作或学习中切换至户外露营场景的穿着需求,以及在野营活动中的一系列功能需求。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指导老师:金惠教授
设计说明:本设计灵感源以盘古形象为出发点,通过对《盘古》神话的史料研究以及各地对《盘古》神话的记载研究,再结合当下“废土”风格潮牌服装服饰的发展概况,探索神话中的盘古形象、故事立意与天地分离后创造出的世界样貌在废土潮牌服饰设计中的表现形式与方法,将高大至尊的神明形象、盘古故事的寓意、废土世界的幻想与潮牌服饰的设计理念创意融合。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指导老师:
金惠教授、许文波研究员
设计说明:灵感来源于赛博朋克科幻世界里的仿生人,在被资本家制造出来后植入不属于自身的人类记忆,在觉醒自己真实身份后,下意识想要寻觅一条属于仿生人在赛博世界的生存之路,表达着社会边缘人对社会不公的赛博朋克精神内涵。在视觉上通过设计造型、色彩、面料、配饰,来表达仿生人反叛、怪诞的赛博鲜明特征。本研究主要是把传统的香云纱服饰进行年轻化的设计探索,对香云纱面料进行时尚化、年轻化的金属镀覆工艺再造设计,并融入当下流行的赛博朋克风格等时尚元素,通过此次设计探索寻觅传统文化与潮流文化的平衡点和契合点,让香云纱能以一种全新的、符合当代青年群体审美的服装形态展现在的潮流服饰中。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指导老师:
赵英姿副教授、卜晓强研究员
设计说明:本系列实验性环保概念服饰设计《万物生灵》,以大地如床生命繁衍、自然生灵蓬勃生长的生态景观为灵感,为表达对辉煌灿烂的地球家园的热爱之情与守护欲望,以植物纤维为笔,天然色素为颜料,营造出一片舒适、纯粹、自然、灵动生机的奇迹雨林。本系列设计采用实验性创作探索的方式,借助海藻提取物的凝胶特性作为生物面料基本体,加入食材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果皮壳渣等废料,为面料注入天然色彩及颗粒质感,形成了一系列具有独特有机纹理的海藻复合新材料。挖掘新型复合生物材料中蕴含的生态美学内涵,探究其与概念性服饰相碰撞融合的设计方法,借概念创意服饰设计这一艺术形式表达可持续设计理念本质。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指导老师:
赵英姿副教授、刘岳屏研究员
设计说明:在圈层消费文化盛行的背景下,对电子游戏中的虚拟服饰进行实体化生产,具备市场发展空间。但目前游戏角色服饰的设计过程与制作过程存在脱节的现象,这进一步导致了一系列设计制作问题,如制作周期长、批量生产难等,同时引发了一系列用户体验问题,如产品购置困难、产品定价高昂等。本题以《进击的莫娜》为案例,实践游戏角色服饰设计制作全流程,例证“三维软件应用下的游戏角色服饰设计制作研究”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指导老师:谭国亮副教授
设计说明:基于经典图像《王蜀宫妓图》进行服饰复原与再创作。主题为“思归”,灵感源于画中“花开不知人已去”和唐寅“何时归故里,和她笑一场”句。春色溟濛,陌上花开,了却日日的承欢侍宴、斗绿争妍,“花中行乐月中眠”,只有春日的明媚、少女的笑容。透过深宫高墙,穿越历史长流,这是古今勾连成的一场异梦。思归,亦是回归传统。选取人间草木染就的传统中国色,采用传统刺绣手法,配饰选取金属丝、铝片等手工制作,提取画中祥瑞纹样,参考历史实物艺术化重现复原、再设计画中服饰,是在现代樊笼里对天真本味的一种回归与再寻。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指导老师:谭国亮副教授
设计说明:《骨岚》系列创作以居廉《草虫花卉湖石四屏》、中国风服饰与传统手工艺相结合作为设计理念,将居廉这幅组屏作品作为图案设计元素运用在中国风服饰中去,通过手推绣工艺以线代笔描绘出《骨岚》系列作品的风骨,旨在传播传统绘画与中国风服饰结合的独特魅力,让更多人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让中国风的东西可以传播的更远更广。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指导老师:
彭梅副教授、郑立宏研究员
设计说明:经过了新冠疫情对身体的巨大打击,人们不禁反思自己的生活状态和生活方式。但是繁忙的工作以及生活琐事让人们很难有较多、较长的时间对身体进行保健与养护。基于此,本设计研究以治未病理念中未病先防的思想为核心,将保健的观念与行为前置化、日常化。通过内置药贴与服饰的结合打造能平衡工作生活和身体健康需要的日常服饰,让人们能在多种场景都能达到治未病的状态。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指导老师:
彭梅副教授、郑立宏研究员
设计说明:本系列聚焦机缝扎染图案设计,机缝扎染工艺决定图案效果,因此在进行设计之前,需要根据图形工艺实验成果整合进行工艺技法筛选,然后再收集与主题相关的原始视觉素材开展设计工作,通过筛选转化原始素材,提取初始形态,再根据点线面理论和现代潮流语境,将复古未来主义风格融入图案设计中,对生成的图案以图形几何化的方式进行抽象设计应用在机缝扎染中,输出具有复古未来主义特色的图案。以此表达人类漫长、曲折又璀璨的科技之路和对未来世界的构想。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指导老师:陈金怡副教授
设计说明:本次毕业设计名为《民居》,灵感来源于岭南民居建筑和牛仔服装,力求打造别具特色的岭南文化标识,突破传统与现代的文化界限,并采用再生设计的手法为传统文化与现代牛仔面料构建桥梁,打造新时代的时尚潮流。
指导老师:郑欣教授
本设计以五山街中心片区为实践案例,基于场景理论的视角探讨如何以艺术介入为手段,以街区空间、公共服务设施等物质载体和景观、文化艺术等非物质资源为基础进行街区更新设计,激活街区的艺术形态,提高街区品质与场所认同感。并分析总结出基于场景理论的街区艺术化改造设计策略及其表现方式,满足市民多元化、个性化的文化需求,以艺术融于生活的方式,让社区居民的精神生活更加充盈。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指导老师:
郑欣教授、吴宗建教授
设计说明:本研究以台山鹅城农文旅生态园民宿空间为研究对象,农文旅生态园位于台山水步镇冈宁圩。当地地理区位条件优越,自然资源较为丰富,产业发展基础较好,文化底蕴深厚,具有乡村发展的良好条件。研究提出民宿融合多业态空间设计策略,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充分发挥侨乡文化优势,推进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打造乡村特色农文旅生态园。总结系统理论,①民宿融合多业态空间设计;②“民宿+”构建复合型平台;③民宿结合乡村可持续设计。旨在推动台山农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指导老师:郑欣教授
设计说明:在研学旅行的发展背景下,本文旨在梳理自然教育理论的相关内容,探讨自然教育理论在乡村研学基地空间中的实践方式,将自然教育的理论和乡村研学基地设计实践相结合,对乡村研学基地环境设计方法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旨在促进乡村振兴与自然教育的发展,同时为乡村研学基地空间的发展提供新理念、新思路。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指导老师:何新闻教授
设计说明:乡村闲置的传统民居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在乡村旅游的推动下,传统民居再利用既可以实现建筑的保护与利用,又可以激发乡村的活力带来经济效益,进而推动乡村经济发展。通过对连州地区传统民居再利用的设计研究,为东村乡村文旅二期规划提供完整设计方案,为连州地区乡村旅游发展、传统民居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借鉴与参考,推动连州地区乡村建设,促进连州地区经济发展。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下滑动查看所有内容
指导老师:陈薇薇副教授
设计说明:本次设计将老旧社区看作是一个有机生命体,引入城市针灸理念,运用针灸式疗法小规模干预老旧社区的更新,激发社区活力。运用“辨析症状—老旧社区现状分析”“针灸穴位—提升社区空间环境”“疏通经脉—整合社区空间秩序”“调和阴阳—重塑社区空间功能”和“理气活血—凝聚社区活力氛围”这五个方面的渐进式更新策略,来解决本文的研究对象—汕头市福长社区的现实问题,以期达到提升居民对老旧社区的认同感和增强老旧社区的活力。
指导老师:陈薇薇副教授
设计说明:目前广州正在加速中心城区的城中村更新,以城市修补理念为理论依据,分析广州河水村公共空间的特点以及居民的需求,对其公共空间进行小规模、渐进式的修补,并提出四大修补方法,分别是街巷更新:改善出行条件,重塑主街风貌;废弃空间更新:挖掘更多公共空间,营造良好公共功能;旧建筑更新:改造老旧建筑,增加文化空间;散点更新:补充细微景观,塑造城中村风貌。从而激发城中村公共空间的活力,加快市区型城中村融入城市发展。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指导老师:陈薇薇副教授
设计说明:城市化进程进入到快速发展阶段,促使城市更新与发展,但部分改造由于过分追求低成本、高效率,导致多数地方不断地被同质化与标准化,使其失去了原有味道,居民对该地方的记忆、情感也被弱化。基于此背景下,本研究以地方建构为切入点,探讨“旧城更新”与“地方”相关的理论研究体系,以惠州惠城区花园后街公共空间为改造研究对象,进行设计实践,以点带面,为全国旧城公共空间更新做出参考,阐明地方建构对旧城公共空间更新的积极意义。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指导老师:李女仙副教授
设计说明:作者明确乡村博物馆对文旅融合发展的意义,提出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博物馆的五个展示设计策略:
(1)展示特色主题,引起旅客兴趣。
(2)深挖乡村文化,塑造展示空间。
(3)展示形式多样,增强游客体验。
(4)展示植入产品,推广乡村产业。
(5)展开创意活动,持续吸引游客。
设计以广东省清远市连州市西岸镇东村为例,在东村发展定位规划之下,梳理东村村内文化和旅游资源,将东村不可移动文物、茶盐古道展厅、进士文化展厅、民俗节庆展厅和东村古村主要路线进行融合,达到旅游和展示空间结合的目的。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导师姓名:李女仙副教授
设计说明:运用叙事性设计表达手法,以开明村展陈空间为设计对象,充分挖掘当地特色文化,以文化展陈为主,向观众展示南粤地区的传统文化。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指导老师:翁威奇副教授
设计说明: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文化遗产的核心组成部分,以广州洪德巷历史文化街区为例展开“城市触媒”的应用尝试,设计选择本土地域元素赋能公共空间作为触媒因子作用于改造方案中。在触媒的循环运作下逐渐带动人流聚集以激活空间活力,既延续街区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又能给街区居民提供一个更为舒适的活动环境,实现历史文化街区公共空间的空间优化与可持续发展。
指导老师:翁威奇副教授
设计说明:历史文化街区作为一个优质的载体不仅能直接的反映地域整体风貌,还能通过建筑、景观和文物遗迹传承城市文化。然而目前历史街区景观风貌面临着文化载体消逝和认知度降低等问题,最终导致人们对城市景观的认同感及归属感逐渐丧失。此形势下,以“有机拼贴”为切入点,结合对城市特色风貌、历史文化街区环境和空间肌理的理论研究,分析城市特色风貌营造的根源与内在关联机制,提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中景观特色的“有机拼贴”策略,期望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求一种多元融合、动态传承的操作方式便成为当下旧城景观改造的重点。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指导老师:
吴宗建教授、冯悦副教授
设计说明:在乡村振兴政策的全面推行下,乡村餐饮蓬勃发展,作为一种以就餐和地域文化体验为主的服务行业,沉浸式体验必将成为乡村餐饮未来趋势之一。
本研究以封开麒麟李美食文化园为设计对象,创新采用“零起点设计理论”和“卧S实施模型”以低成本的方式切入沉浸式设计,利用三壳融合、内建筑装饰、空间业态融合等方法,提升空间体验感。实现乡村餐饮空间在场景设计上沉浸式的体现,希望能进一步促进乡村餐饮的发展,助力乡村产业的振兴。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指导老师:郑欣教授
设计说明:本设计旨在打造一家中高端粤菜餐厅,提供一处融合岭南地域人文特色和本土自然生态的主题餐饮场所。餐厅设计以岭南园林为文化主题,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前提下,运用岭南园林造景手法将园林山水诗意现代化地呈现在就餐环境中,营造充满自然气息与人文韵味的场所氛围,为食客提供全方位、多层次、沉浸式的空间体验。 此外,餐厅设置具有岭南地域特色的网红拍照打卡点,丰富园区主题场景特色,并吸引更多潜在顾客。并作为开放式休闲园林,为民众提供日常游览、欣赏和休憩的休闲空间。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指导老师:
曾智林教授 杨坤明教授
设计说明:此套普宁市篮球赛事品牌设计是将乡村地域文化融合到篮球赛事中,期望民众在参与篮球这种强交流性和传播性的运动中感受到独特的地域文化。通过调研,提取出在篮球赛事中主要表现出的代表性本土文化元素“普宁英歌舞”及“下山虎传统民居”。将以上文化元素与普宁篮球赛事结合,设计构建品牌赛事,包含品牌标志、品牌IP形象、赛事奖励以及赛事周边等,利用文化品牌促进普宁篮球文化的发展,通过篮球的强交流传播能力,带动普宁本土文化的传播,促进体育消费。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指导老师:
曾智林教授、杨乾明教授
设计说明:《代际融合视域下城镇社区互动型健身器械设计研究》是在我国老年化程度加深和“隔代抚养”两大国情的背景下,针对城镇社区,将代际融合理论应用于社区健身器械设计中,旨在解决老年人(祖辈)与学龄前儿童(孙辈)在使用社区健身器械上的矛盾,满足老年人“幸福晚年”的精神需求、健康需求及社交需求,同时满足学龄前儿童的玩乐需求而进行的城镇社区互动型社区健身器械设计。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指导老师:
张艳河教授、李小泉高级工业设计师
设计说明:失智症一种大脑渐进性认知功能退化,并会严重干扰个人日常行为活动的综合症。国内外多项研究证明了怀旧治疗具有帮助失智症长者回忆过往经历,延缓其记忆衰退速度和改善情绪等多重作用。但在实际中,机构和居家长者受到各种现实因素影响,难以得到有效的怀旧治疗。因此,本研究通过将实际怀旧治疗的行为迁移至产品实现,联动家属端APP,从而实现个性化失智症可穿戴产品怀旧治疗,帮助更多失智长者获得集体、个体怀旧记忆治疗服务。
指导老师:盘湘龙副教授
设计说明:根据老年人的日常娱乐情景和心流体验老年人玩具设计的策略,确定玩具以音乐类产品为载体,其次在设计中重点突出互动玩具的反馈过程以及玩法上的心流体验机制,基于心流体验视角下为老年人设计新颖的音乐互动玩具。音响主体两侧呈六十度夹角,使玩具具备较强的模块化属性,其次根据各类乐器的演奏动作分别设计出三款音乐互动模块,为用户带来更具丰富的玩乐体验。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指导老师:薛拥军副教授
设计说明:本作品“渡”系列广作客厅家具包括多人沙发、储物墙柜、单人椅、凳及茶台,通过借鉴传统广作的经典造型要素且融合岭南文化元素,打造既有传统广作的范式、灵韵又顺应当代潮流趋势的家具产品,构建符合现代生活方式的客厅空间。“渡”寓意龙舟竞渡奋勇争先的向上精神,是开拓进取的岭南文化的独特品格;同时也象征着用户在广作客厅空间中惬意放松的状态,就似乘着一叶小舟渡水而过,那荡荡悠悠的闲适心情。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指导老师:陈哲副教授
设计说明:信息扁平化时代,由于家具产品和智能化技术的迅速演变,消费者面临丰富选择,更趋于冷静和理性,消费需求发生了转变,人们在满足基本使用需求的同时,更追求高层次的精神价值。因此,本次设计实践基于新地域主义的设计理念,以全屋定制家具作为载体,将徽州地域文化的意象符号无限延伸,从“雅”中品生活,从“俗”中见文化,在空间布局、家具设计和色彩材质的搭配上彰显徽派的地域特色。
指导老师:罗哲辉副教授
设计说明:生活是凡俗而平素的,但从生活中繁育起来的人类文化,绝非凡俗。武术文化便是人类的一种始源性生活文化。从具身认知的维度看,武术文化始源于习武者对每一个生存技能性身体动作的叙形,其效用在人的生活中又逐渐演化成为了一种外化的叙心,是习武者对武术文化从“武术”到“意术”的认知跨越。因此,本作品武术文化太虚拳《悟虚此行》想要通过太虚仙人虚拟化身的动态展现,揭示太虚拳习武者由视觉向身、境、心融合的传承内核。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作者姓名:邝晓慧
指导老师:黄兰副教授
设计说明: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忠信地区花灯历史悠久且独具特色,连平县也因此被称为“客家花灯艺术之乡”。忠信花灯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一定的艺术研究价值,作者通过分析忠信花灯文化和现状,提炼出花灯文化元素,从艺术设计的角度进行合理的视觉转化,并以用户市场调研作为补充依据进行设计研究,最后设计出一套完整的文创IP设计作品,为今后的地域文旅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指导老师:
黄兰副教授、关晓辉副教授
设计说明:从视觉语义视角出发,对瑶族刺绣纹样进行多维度深层次的解读。在此基础上,围绕粤北瑶族刺绣纹样的语义内涵,结合纹样提取法、形状文法等现代设计手法对其进行了创新设计,使其具备时代特征。探索新的视觉表现形式,使人们对蕴藏在背后的瑶族文化加以了解。并提出将瑶族文化因子赋能于品牌,凸显瑶族文化的独特性,打造同类产品差异化,利用创新设计手法将传统民族元素现代化,在保留民族特色的前提下符合时代特征,实现对粤北瑶族文化的有效传承与保护。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指导老师:
江涛副教授、李学洁研究员
设计说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为中华民族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为社会发展注入了持续的活力。我们应当重视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得到有效保护。广彩瓷图式特征研究与视觉创新应用,通过广彩瓷非遗与现代生活设计创新结合,以品牌跨界联名的方式,丰富现代广彩瓷艺术文化创作的内容和维度,创新活化非遗文化传统视觉符号,通过非遗文化增加当代潮流品牌的文化底蕴,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对广彩非遗文化进行创新推广,使广彩瓷以更年轻化、现代化的面貌焕发新的生命力,融入社会生活为更多人所熟知。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指导老师:江涛副教授
设计说明:本论文研究设计力图将情感因素和时代感融入中国传统国货品牌的当代呈现中,选用拼贴设计作为主要设计手法,提炼体现情感符号,采用富有现代感的色彩:哑金、深红色等,并结合海派文化本身丰富的建筑造型和纹饰图案进行构图,整个画面赋予节奏感,直白地点明了设计主题,形成兼具中国韵味和现代感的品牌重塑设计,以一种当代中国人更喜欢的方式传承品牌文化。
也是人生的新起点
愿毕业生带着美好期望
感受人生、体验社会
寻找生命新精彩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