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卉含英”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2023届研究生毕业设计展 | 动画与交互设计方向
发布时间:2023年6月17日 分类:毕业设计
浏览量:2866
万象更新,百卉含英。我们迎来了落实“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这是万象更新的开端,亦是百卉含英的盛世。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2023年,时逢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建院10周年。十年栉风沐雨,砥砺前行,虽经三年疫情,风雨浸润的土壤已孕育出似锦繁花。习总书记指出:“美术、艺术、科学、技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要发挥美术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更多美术元素、艺术元素应用到城乡规划建设中,增强城乡审美韵味、文化品位,把美术成果更好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求。”为美术和艺术设计从业者及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秉承着“知山知水,树木树人”的育人理念,以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为己任,培养具有生态意识的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以艺术设计与创作在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持续赋能。于此次毕业之际,我们从“云端”回到北林校园,呼唤天各一方的同侪校友齐聚北林,共赏这场艺术与设计的盛宴。此次 “百卉含英”研究生毕业作品展中,汇集了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2023届设计学与艺术专业硕士的环境设计、工业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动画与交互设计、装饰与公共艺术设计、美术六个专业研究方向的研究生设计与创作作品。诸位师生以艺术与设计为手段对当前多变且复杂世界的感想、感悟与思考进行了诠释。在这场艺术与设计的盛宴上,艺术与科学相融、感想与理性交织,每一幅作品皆传递出对艺术与设计的热爱,同时也传递着学子们对社会问题、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注与思考,积极以专业特长谱写万象更新之序曲,绘百卉含英之华章。
寄语2023届研究生学子:以坚韧解危机,以博学抵万难,以创新破旧尘,乘万象更新之风,去到美好的远方。让我们一起进入2023届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研究生毕业展览,感受“百卉含英”的绮丽吧!
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2023年5月
景观视角下的数字互动装置设计
本设计将以北京林业大学校园景观为基础,经过对校训“知山知水,树木树人”的文字提炼,将“树”和“人”作为设计的核心内容,选取梁希先生和银杏树作为影像的设计主体,打造一个景观数字互动装置。影像内容参考真实照片绘制二维画面,并根据二维画面实现三维场景重构。在场景重构中,通过总结四季的文化寓意为场景赋予故事情境。最终将互动装置和投影设备应用于实体模型完成互动影像测试。通过一件具有艺术性、交互性和可持续性的景观数字互动装置,展现北京林业大学校园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同时提供一个与环境相融合、具有互动性的视觉体验,为校园景观注入新的活力。
“林小北”系列植物科普动画创作目的即向公众传播植物科普知识,借助短视频平台进一步推广北京林业大学文创IP林小北,从而促进北京林业大学校园文化传播。动画风格简洁可爱,通过挖掘植物背后的趣味性故事,将植物科普与动画叙事结合,运用数字二维动画技术向公众呈现生动有趣的植物科普知识。
课题通过调研当前AR科普及植物科普产品,梳理出现存不足,为解决上述问题,达到增强现实技术与少儿植物科普虚实相融,科普交互纵深度提升的目的,本研究结合绿色生态科普、沉浸理论、少儿心理等多学科知识,完成了一款AR少儿植物科普应用的设计与制作。理论上,确立了增强现实少儿植物科普应用的一般性设计原则与儿童化AR科普详细设计策略;实践上,依据原则,实现了一款AR少儿植物科普应用原型《AR植物之旅》的设计与制作。对基于增强空间中的植物科普交互体系的设计有一定的创新意义。
基于“自我调节学习理论”的功能游戏策略设计与框架构建
研究以自我调节学习理论为依托,构建了功能游戏中学习动机的动态调节策略与框架,并提出具体的设计原则。随后,基于理论研究中所提出的动态调节策略和设计框架,结合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浪潮,完成生物演化科普游戏《从海洋到陆地》的设计实践。《从海洋到陆地》是一款以元素合成为主要玩法的手机游戏,以脊椎鱼类登陆演化的关键节点为关卡,按照演化时间划分为脊椎起源、从无颌到有颌、向陆地进发三个章节。该游戏将生物演化的一般规律融入游戏的核心机制,对物种的演化方式、脉络、生存环境等内容进行趣味呈现,向用户揭秘古生代海洋风貌。
中国传统植物图案作在中华民族漫长的文明进程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当前中国传统植物图案在展现形式和科普宣传上存在公众参与度和获得感低、宣传形式单-缺乏创新等问题,而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中国传统植物图案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借助数字技术能将传统植物图案以更生动、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推动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本研究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实地调研、调查问卷、案例分析等形式,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为设计和开发数字化展示产品提供指导和支持。利用数字化展示形式将传统植物图案与数字媒体技术结合在一起,使其融入当今社会的时代价值与审美趋句。
本课题设计案例《饰花录》是一款运用H5技术,针对中国传统植物图案进行数字化展示的产品,以中国传统植物图案为线索,展示相关图案、植物的知识内容,既让观众体会到植物的魅力所在,又传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不断探索的焦点。艺术创作可以引导人们以一种谦卑的身份姿态检验自身,更有利于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游戏艺术中,独立游戏不仅作为游戏艺术性的代表,其在表达内容,表达方式中也具有更多的自由探索性、自我表达性。基于本设计策略对此次表达的生态主题游戏具体内容进行落实,选取北京雨燕作为具体生态主题内容,北京雨燕是北京市的市鸟,也是唯一一种以北京命名的小型候鸟,它较为常见,但是它目前的数量却在急剧下降;在首都这样的背景下,它是人们接触野生动物的典型,,因此定位北京雨燕为此次主题的具体内容,也更加具有符号化的意义。
飞行途中的撞击是鸟类非正常死亡的主要原因,本游戏以北京雨燕每年从遥远的南非迁徙回北京为背景,同时突出北京雨燕作为一只“睡在风中的鸟”的特征,将北京雨燕的经历作为与玩家互动的重点。游戏分为‘自然区’、‘农村区’、‘居民区’、‘城市区’四大区域,每个区域场景采用北京雨燕返京所经历的典型地貌特征作为绘制来源。随着场景及场景中飞行障碍物元素的出现,也代表着人们在生活中所带给北京雨燕的威胁。游戏对大部分场景做了遮挡,让玩家失去对全局的把控,而是依赖北京雨燕的视角可见范围进行飞翔,有利于更加专注的感受人与北京雨燕的关系。
本研究设计了一款严肃游戏,以家庭教育知识为科普内容,吸引家长主动学习,提升长辈的家庭教育素质。游戏以小女孩淼淼的成长历程为主线,讲述她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来自家庭教育的各种问题,是一款二维竖版互动式文字冒险游戏。本研究探索了一种全新的家庭教育知识科普表现形式,提出了一套可行的家庭教育游戏设计策略,并根据策略开发出了游戏原型。原型测试验证了游戏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中国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独有的精神追求和审美情趣,花神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合了农耕、民俗、历史等多种文化于一体,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艺术价值。设计作品《花神·录》以中国传统花神文化为切入点,将其历史渊源、背景故事、节日民俗乃至其蕴含的审美情趣,通过动漫IP形象的方式展现出来,设计出具有现代审美特色的动漫IP形象。作品将花神文化转化为数字化产品,使花神文化重新回归到大众的视野中,实现花神文化的有效传播,进一步丰富花神文化的传承方式和传播途径,赋予花神文化以新的时代含义。
青绿山水画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应用数字化技术对其进行创新与重构,对于传承民族化视觉语言表达,弘扬中国文化意识形态具有重要的艺术实践价值。作品《西湖十景图》借助数字景观动画的表现形式,运用小青绿山水画的视觉风格,以宋代西湖十景图为参考原型,创作了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花港观鱼、柳浪闻莺、三潭印月、双峰插云、雷峰夕照、南屏晚钟等十个景观动画场景。作品以西湖景观为创作主题,将小青绿山水画的色彩、构图、物象表达等风格特征融入景观动画,把传统绘画中平面化的静态山水构建转化为立体的动态景观表现,运用数字化手段对民族化风格进行探索和发掘,促进传统绘画艺术风格在现代设计领域的创新传承与发展。
儒家认为,人的修养能达到中和境界(即致中和),就会产生‘万物位焉,万物育焉’的效果。
神乐署中和韶乐是中国古代最具典型意义的宫廷音乐,在2021 年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项目。作为中华礼乐文化的载体,中和韶乐中所传达的和谐与秩序的礼乐文明,不仅表达了古代中国人对和谐完美的憧憬,更加传达了深邃宏远的文化理念。中和韶乐移动应用通过韶乐历史演变、乐器详情、乐器感知等功能使大众了解到华夏本土乐器-八音乐器,并以乐器演奏的交互形式体验八音乐器的音色与乐律。
所谓“八音”,指的是乐器均采用八种不同材料制成,即金(钟)、石(磬)、土(埙)、革(鼓)、丝(琴、瑟)、木(柷zhù、敔yǔ)、匏páo(笙)、竹(笛、箫、篪chí、排箫)。
仫佬族背带纹样作为仫佬族传统手工艺品的独特表现形式,不仅展现了少数民族特有的艺术风格,还反映了仫佬族的地理和人文环境,以及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与思考。目前关于仫佬族的设计研究相对薄弱,特别是对背带纹样的设计研究更为稀缺。因此,本论文采用设计学方法和图像符号学理论,通过实地调查和收集大量资料,对仫佬族背带纹样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分析。研究过程中探讨了纹样的艺术特征、文化内涵,整理出核心的艺术元素和文化元素,并制定了艺术与文化并行的设计策略。最终以数字绘本《稼》和文创品牌“仫佬稼”的形式呈现研究成果。该论文研究有利于促进仫佬族文化的传承和推广,并为少数民族文化的设计研究领域做出贡献。
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不断改变着城市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流动方式。城市化依靠自然环境的保障实现社会进步与经济扩张,但由于人类不合理的资源利用,导致生态质量下降、废弃物大量排出,演变成一系列城市资源短缺与物质能源供需不均等环境问题,影响城市居民的福祉与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较为复杂且专业性较强,目前关于城市生态系统的科普形式较为单一,教育游戏有着娱乐性与教育性并重的特点,对于知识的理解方面能够起到一定的疏解功能,以游戏化的方式进行学习,有利于提升知识的科普效果。
本研究试图将关于城市生态系统的知识与教育游戏相结合,利用教育游戏这种新的媒介与技术来普及城市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将专业的知识通俗化、趣味化,引导人们形成正确保护城市生态系统的行为习惯,改变人们对城市生态系统的态度。对教育游戏进行创新性研究,为人们创建趣味性强的城市生态虚拟情境,强化游戏互动式体验,利用多元化的交互形式,让人们主动参与到对城市生态系统的保护当中,以信息可视化的方式提升人们对城市生态系统的认知。
《动物世界大搜索》是一款面向12-15岁青少年群体的移动终端手游,以卡通风格为游戏整体基调,以教育目标分类法中情感目标行为设计原则为依据,游戏化科普动物知识。核心机制为趣味拍照;铺助机制为知识问答。让玩家在寻找动物形象的过程中、在知识答题的挑战里,沉浸式感受野生动物的魅力,最终建立属于个人的动物保护情感价值观念。
生态视阈下的互动装置艺术形式设计研究——以珊瑚礁生态保护为例
人类活动正在不断侵蚀珊瑚生态的生存环境。本研究立足于当前生态破坏的宏观背景,选取珊瑚礁生态为设计案例,以艺术的形式语言为切入点,研究互动装置艺术表现生态环境问题的设计策略,探索装置艺术如何表述生态问题,如何在装置创作中运用形式思想完善生态作品。本研究以珊瑚为主题创作了一个能够反应生态问题的互动装置,通过实体装置与数字化相结合的方式展现作者对于人与生态环境的思考。
随着新媒体技术不断的发展,传统水墨艺术的创作、传播和体验的媒介也在发生变化。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国传统水墨艺术与虚拟现实交互体验结合创作的新可能为水墨风格虚拟现实交互体验设计的理论与实践提供有益补充,使该领域的研究更加深入。
研究通过对国内外虚拟现实交互体验设计理论和案例的分析总结,系统性的梳理了水墨风格虚拟现实化的研究现状。明确了基于虚拟现实的水墨风格交互体验的设计原则。从用户审美体验的三个层次方面结合交互设计、情感化设计的理论基础,提出了适用于虚拟现实水墨风格交互体验的设计策略,并提出了基于VR技术的水墨风格材质实现的可行性设计方法。通过设计实践,完成了具有“米家山水”风格的水墨VR交互体验作品《云山元境》。
<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