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2023届研究生毕业设计展(四)
发布时间:2023年6月9日 分类:毕业设计
浏览量:1886
2023届中原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研究生专业:设计学
导师:孙中华 副教授
研究生学习的岁月,充实美好而艰辛。祝贺大家顺利来到毕业季,开启人生新征程。作为导师,在陪伴大家的岁月里,希望能在你们心里种下两粒种子,一粒是认真做事、懂得感恩的种子;一粒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种子。希望大家保持初心,保持终身学习,在人生路上乘风破浪,前程似锦。
静水流深,以感恩之心平和地接纳,坚定地前行,长成属于自己的力量,一直走在开满鲜花的路上。
城郊乡村作为当下乡村振兴推进的前沿阵地,是保持城市山水格局,让城市居民记得住乡愁的重要途径,也是乡村风貌建设的重点类型。但在城市规模扩张和乡村城镇化的双重作用下,城郊乡村内生发展动力受制,传统自发式、秩序化的乡村聚落空间发生嬗变,城郊乡村逐渐成为城市社会的附属品,因而,以人居环境治理的视角提出城郊乡村风貌提升路径的紧迫性显得尤为突出。
关键词:人居环境;城郊乡村;风貌提升设计
研究首先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的法律法规及理论研究,研析课题的发展历程及表征,探寻现阶段相关研究的不足,以此确立课题研究方向。其次,阐释本课题研究主体的内涵、基本特征、构成要素及必要性分析,完成相关基础理论研究。
城郊乡村是在长时间历史演进下而自发形成的组织建造体系,时间尺度上表现为物质形态、乡村景观、生产方式、生活及生态在不同时期的特征共存;空间尺度上表现为空间边界的动态性、空间功能的赓续性和空间形态的过渡性等。在外界的强烈冲击下,城郊乡村也面临生态、社会、 经济、文化和乡村空间的调整转型。
农村居民赖以生活、生产的乡村聚落环境是城郊乡村人居环境的研究对象,其是由物质和非物质共同组合而成的有机结合体,即人居硬环境和人居软环境,主要涵盖居住水平、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和乡村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服务水平、生活便捷舒适度、信息网络交流便捷度等层面。
人文环境、地域空间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是构成乡村人居环境的基本要素,其内在机制具有一定的逻辑关联:城郊乡村地区村民生产生活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基础离不开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二者是村民生产生活的重要外部环境因素;地域空间环境体现着人居环境的主体地位,是城郊乡村居民生产生活的空间载体及创造物质精神财富的主导因素,从而是城郊乡村地区人居环境的核心构成部分。
城郊乡村与城市人文资源共享环境下,地域之间的人文资源交互依赖性和影响力增强,相对于城郊乡村而言,人文资源的共享为传统、原始的乡村注入了源源不竭的生命力,使其在创新中得以生存、继承和发扬;相对于城市,这是乡村更具优势的地方,是一种文化软实力,在社会发展中更能体现出更强的人文精神价值并产生更加深远持久的影响。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相关典型案例,归纳城郊乡村面临困境的共性,构建人居环境治理背景下城郊乡村评价体系模型,通过加权平均值法进行权重优化,结合问卷调查,分析城郊乡村风貌提升的现存问题,从居住环境、生态环境、生产环境、文化环境、经济环境五个维度提出城郊乡村风貌提升的可实施性应对策略。
将前期理论研究成果通过实例论证,应用到新乡平原镇贾屯村人居环境治理下城郊乡村风貌提升设计中,解决城郊乡村风貌提升设计中的实际问题,以实践验证前期研究成果的科学性,为今后新乡市平原镇城郊乡村风貌提升策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3.2 资源分析贾屯村地势平坦,农田面积辽阔,主要以基本农田为主,适宜水稻、玉米、小麦、棉花、花生的大面积种植。村庄呈团块状分布,农业人口比重较大,农业经营和个体经营是村庄的主要收入来源。现状产业主要为农业种植和水产养殖,农作物种植以小麦、玉米、花生种植占比居多。在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上,村内与城区存在显著差异,公共服务设施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远远不及城市普通标准,种种因素致使村庄公共服务设施闲置,利用率不高。
3.3 设计效果(1)住宅空间
村庄内的建筑通常用水泥墙面作为住宅的外立面,院内多为混凝土浇筑的地面,庭院景观缺失,缺少植物景观和有序的功能分区。建筑在原有的外立面基础上统一黑白两种颜色,从当地老式房屋建筑中提取瓦和木质材料元素,房顶采用坡屋顶形式,扩大门窗的面积,使住宅内部更好地得到采光和通风。在庭院内划分功能分区,明晰植物景观空间与置放务农用具空间的界限。设置人车两条不同的流动路线,以降低对庭院面貌的损伤,减少庭院空间浪费。在庭院景观的选择上,以栽种既具有观赏性,又能食用的本土植物为主,如:丝瓜、葡萄、石榴等。
(2)生态果园贾屯村以农业种植为主,二、三产业基础薄弱,特色农产品分布不均,零零散散的种植产业难以形成一定的规模,缺少以农产品特色带动发展起来的休闲采摘空间。
生态果园整合零星散布的农产品资源,打造售卖、采摘、游玩的空间设计模式,既能满足最大化的农产品供应,又能在最大程度上提高空间利用率,使各功能分区之间协调统一。在采摘园中种植各类水果,如苹果、桃、柿子、山楂、葡萄等,打造当地特色农产品品牌,为当地农民创收,同时为城区居民提供舒适解压的放松空间。
(3)街道改造受城市外扩的影响,村内有大量破旧、不加修缮的老式房屋,更有诸多正在建设中的“半乡土,半西式”的钢筋水泥房,由于房屋常年处于拆建状态,道路尘土飞扬,损害严重。将景观小品墙置于路边两旁,将空间分隔开来,减少噪音污染,保障行人安全。结合村庄人口密度和交通联系,在村民惯以聚集的十字路口、街角、路边等交通可达性强的区域修建凉亭、花圃、廊道等景观小品来丰富城郊乡村村民的视觉空间。同时修复裸露的地表植被,栽种吸纳噪音且生命力旺盛的景观植物,结合乔灌草的搭配,为附近居民提供茶余饭后休闲散步的空间。
(4)沟渠修复在河道修复过程中,加强对沿岸植被景观的营造以及对河道护坡的改造,借助地形优势收集雨水,使该区域得到较好的水系循环。在河道内种植荷花、芦苇等喜湿类植物,驳岸种植垂柳等,以提升生物多样性。在河道沿岸增设亲水平台、休闲廊道增加赏玩性,提高空间利用率。
(5)坑塘改造坑塘在其原有的空间基础上,在道路一侧配设排水管道,以应对水位上升造成坑塘泛滥的问题。在四周设置了围栏,以保障游客的人身安全,在两岸之间架设亲水木质平台,延伸到坑塘中央,激活亲水活动项目,增大了游客的可活动区域,享受垂钓带来的怡然之乐。
(6)村委会改造考虑到公共空间的空间布局零碎且分散,在设计时将临时的便民服务点与村委会内部庭院打通,进行统一功能分区布局,在院内中间划分出专门供村民活动的公共空间,在原区域对临时便民服务点进行改造,拆除占有较大面积的停车棚,将其归置在村委会大门口的区域。
2023届中原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研究生专业:艺术设计
导师:孙中华 副教授
校外导师:王家涛 高级工程师
最清晰的脚印,踩在最泥泞的路上,前进的路上会遇到很多困难,每一个困难和挫折都蕴藏着祝福和机遇,质胜于华,行胜于言,从专注每一件小事做起,谨言慎行,积蓄知识和能量。木槿昔年,浮生未歇,愿你新征程充满璀璨的欣喜,愿此去繁花似锦,闪闪发光!
理想的风会吹进现实,熬过的夜也会变成光。曾走过的看似普普通通的每一天,那些所积攒的能量,所沉淀的知识,会散作满天星,照亮脚下的路。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在路上多花点时间到达才更有意义,所有努力都在慢慢变得清晰,祝我们都有好的前途,披星戴月走过的路,一定可以繁花满地。
当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作为休闲消遣、放松精神、增长见识的有效途径备受欢迎。伴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行为的多样化,旅游消费的需求呈现出爆发式的上升,使旅游业的发展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旅游存在体制不完善、旅游设施不齐全、旅游模式单一、旅游景观杂乱等诸多问题,使传统旅游业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游客的需求,全域旅游的模式开始得到支持与发展。乡村占有我国约70%的旅游资源,因而全域旅游的重点和着力点在乡村。
根据对平顶山市郏县实地调研及查阅当地相关政策文件分析,郏县姚庄发展全域旅游当地政府是极为重视的,2018年9月4日,郏县姚庄乡召开了《姚庄乡全域旅游规划》征求意见会,要求姚庄要发展全域旅游,并要结合实际,融合姚庄乡茶食文化、长寿之乡等特点,做好核心旅游区域的旅游规划设计。该项目以此文件为依托,围绕“打造全域休闲环境”的目标,本项目以姚庄旅游区为基础,把实践地点定位在姚庄的小张庄村内,通过全域旅游的思路,对小张庄村的乡村景观进行提升设计,优化姚庄旅游区,全面助力姚庄乡村振兴,为郏县全域旅游的发展和乡村经济的提升做出贡献。
区位分析郏县位于平顶山市北部,河南省中部偏西,北挨许昌禹州市、南临平顶山市宝丰县、西邻平顶山市汝州市、东接许昌襄城县,处于平顶山市和许昌市交界处,姚庄乡位于郏县的东南部,平顶山市的北部,其距离郏县县城大约有15公里的路程,是平顶山市的一个民族乡。姚庄辖区总面积约为7.2平方公里,全乡共有6个行政村分别为小张庄村、三郎庙村、姚庄村、解庄村、小崔庄村、礼拜寺村以及14个自然村。其中小张庄村位于郏县姚庄旅游区的东北部,其地形平坦,紧挨着堂街镇,辖有张布郎、老崔庄、刘庄、小张庄四个自然村,村庄内有民宿路、连心路等多条主干道,道路平坦。
交通分析郏县位于郑州、洛阳、平顶山、许昌、漯河五市1小时交通圈之内的郏县,距郑州新郑国际机场80千米,距平顶山市区20千米,郑尧高速(S88),四周有G36、G55、S32等可以连接。平顶山市与姚庄乡经S236省道相连,郏县高铁站位于郏县东南城市规划区,距县城中心5.7公里,并且距离姚庄旅游区16.8公里,出站后道路通畅,交通十分便捷。
资源分析张庄村现有特色农业产业、民宿产业,具备发展观光、旅游、休闲、采摘于一体的农业现代产业园,以及体验具有乡村特色的民宿产业,同时凭借当地深厚茶食文化及长寿文化,具备发展康体养生产业的前景。
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分析郏县发展全域旅游以“旅游+研学”、“旅游+文化”、“旅游+运动”、“旅游+生态”四大空间布局为主:中部及县城依托文庙山郏会馆、知青园、知青广场、广阔天地博物馆等开展研学活动,西北部依托三苏园、姑嫂寺等感受传统的历史文化,东北部依托眼明寺、万亩生态林、凤凰林等享受体育运动的乐趣,东南部依托临沣寨、姚庄旅游区等发展感受乡村农耕文化、体验乡村特色民宿、享受乡愁。
小张庄村基于郏县全域旅游模式下,以“旅游+生态”为目标,结合自身情况,因地制宜,以体验乡村慢生活、体验乡村特色活动、乡村民宿为主要功能,发展乡村旅游。小张庄村原始空间分布零散,功能分区模糊,在这样的情况下对其空间功能划分进行提升规划,明确各个点位的旅游功能并加以强化,形成游客服务广场、万里茶路文化广场、家庭农场、玉泉茶馆及民宿五大空间。
根据小张庄村自然资源条件以及当地文化,对项目范围内的旅游资源整体进行景观提升设计,总体以“一心两轴三区多节点”,构建一个中心、两轴发展、三区联动、多节点串联、全域推进的发展模式。
游客服务广场针对村庄起步较晚,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的问题,通过完善村庄基础设施,设置游客服务广场、游客咨询窗口,规划休息空间、公共卫生间等,便利旅游消费者,提升旅游质量的同时给游客带来良好的旅游体验。
万里茶路文化广场万里茶路文化广场位于游客服务广场南侧,服务功能为“旅游+文化”,在小张庄村发展全域旅游中起到生态观光及彰显当地文化的功能,同时促使村庄村民积极参与进维护广场的过程中,为游客提供生态环境美好的自然景观
原万里茶路仅有一处主入口且入口标志不明显,提升后的万里茶路主题广场设置有多处出入口,空间流通感强,并有特色标志作为指引,为游客提供明确的旅游方向。
玉泉茶馆该处紧挨游客服务广场,原本为茶叶、农产品、烟叶体验及售卖区域,原始布局四周封闭,空间流通感差,且建筑整体特色不明显,其所在位置与万里茶路仅隔一条道路,选择对该处进行提升设计,对其功能进行重新定位,由原本功能分散,特色薄弱的商店提升为具备饮茶、休闲的“玉泉茶馆”,供游客品姚庄茶香,赏村庄美景。
家庭式采摘体验园提升后的家庭式采摘园为游客提供游览乡土风貌、亲子采摘、拔菜、品尝等体验,感受收获农作物的乐趣。采摘园在不同季节组织种植应季的蔬果,组织采摘节。采摘园服务于游客以及周边村民,为他们提供一个远离城市喧嚣,呼吸乡间清新空气,修养身心的场所。
耕读人家主题民宿小张庄村闲置房屋较多,但现有的民宿较少,只有耕读人家民宿两栋,其民宿建筑自身条件良好,但其业态单一,每栋民宿单独存在,空间流线较为局限,景观较为薄弱。该课题意图把耕读人家民宿提升打造为民宿样板,以此为开端,把耕读人家民宿周边闲置房屋利用起来,改造成民宿,形成集休闲、购物、美食于一体的民宿聚集区,盘活闲置房屋,增加村民的收入。
2023届中原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研究生专业:艺术设计
导师:孙中华 副教授
校外导师:王家涛 高级工程师
忆往日,肩并着肩许梦愿;离别欢,如风岁月记心间;
尽管唱,把这情绪歌中染;
再续缘,百舸争流共扬帆。
人生这条路很长,未来如星辰大海般璀璨,不必踌躇于过去的半亩方塘。那些所谓的遗憾,可能是一种成长,那些曾受过的伤,终会化作照亮前路的光。
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日趋成熟化,人们对居住环境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十四五”规划的发布以及其他战略布局,都显示了国家将会持续推进乡村规划和搭建,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乡村居住空间的设计,尤其是传统文化结合与发展的乡村民居设计,已经成为了一个越来越重要的命题。
项目区位濮阳市范县张庄村隶属于河南省濮阳市范县,地处范县东部,东部和东南部濒临黄河,1984年以前称为张家庄,1985年以后改名为张庄村。张庄村位于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四季交替明显光照充足气候宜人。
历史发展范县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是范姓等姓氏的发源地,历史上著名的“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先生,曾在此任县令多年。
条件发展范县临近黄河有着独特的地理优势,黄河文化源远流长。在当地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是本土文化的象征。地域文化还包括当地的名人居士,郑板桥便是当地的文人代表,他在范县当过知县,当地的廉政文化深受影响。郑板桥也爱画兰花和竹子,竹子在历史长河中也代表了当地的人文精神。这三者具有非常大的代表性,从这其中可以窥见范县的地域文化。
设计定位张庄村民宿改造的设计定位与郑板桥的人文思想有很大关系,郑板桥祖籍苏州兴化,苏州园林书画有很多出自郑板桥之手,因“诗书画”出色称为三绝。范县紧邻黄河,河南省水利厅在范县投资数亿元,把黄河水引流到张庄。由此可见,范县冥冥中与江南园林造园手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号民宿——“闲庭雅致”一号民宿“闲庭雅致”以郑板桥人文精神为主,设计时采用江南园林造林手法结合郑板桥的文化底蕴,彰显其廉洁风气。空间主要划分为喝茶区、写字区、卧室、会客区、阅读连廊区、和休闲景观区 。
二号民宿——“竹觉行舍”二号民宿“竹觉行舍”,是以“竹”为灵魂。竹是江南园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非常符合文人士大夫的雅致情趣。此外,郑板桥人如竹有气节,郑板桥笔下的墨竹也独有韵味。设计中运用竹元素,既贴合了当地的文化精神,又体现了中国传统园林中蕴含的人文思想和造园手法。
二号房“竹文化”的空间特色主要来源于休闲区,采用的江南造景手法,影壁墙起到框景的作用。竹文化空间主要分为:有大堂、餐桌、茶室、卧室。
三号民宿—— “文韵山居”黄河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被称为母亲河。范县位于黄河北岸,深受黄河文化熏陶。三号民宿便是以黄河文化为主题设计改造的,名为“文韵山居”民宿,是以“琴棋书画”的元素来展现。从黄河文化中可以探究到江南园林的人文书画精神 。“文韵山居”主要划分为院落、卧室、
私塾区、古筝文化区、休闲区、下棋区。院落部分是这一空间最大的特色,借鉴了二十四节气的元素和汉字元素在院落的墙面、地面做处理 。
主办:中原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总顾问:凌士义
总策划:南政
策展团队:陈伟利、孙中华、张振亚、孙锐
创意指导:陈伟利
视觉设计:彭星宇、黄青茹
推广策划:陈伟利、牛玉慧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