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2023届研究生毕业设计展(五)

发布时间:2023年6月9日 分类:毕业设计 浏览量:2074

 

 

朱烨

 

2023届中原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研究生专业:设计学

导师:王丽丹 副教授

 

 
研究阐释
本文以乡村振兴为研究背景与理论依据,从信息视觉设计的角度出发,聚焦信息受众的设计需求,深度挖掘与分析淮阳泥泥狗所承载的外观层、行为层和精神层等多维文化因子,将其信息内容进行视觉转化,最终通过线上新型媒介进行信息化输出,实现文化资源和知识价值的共享,促进其文化生态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乡村振兴;淮阳泥泥狗;信息视觉设计

 

 

01基础研究
1.研究背景:
政策背景:根据我国文化和旅游部下发的《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显示,对优秀传统工艺的14个门类共383项给予重点支持,进一步凸显了促进全国传统工艺的平衡发展是当前落实乡村建设的重要手段及建设内容。
文化背景:在后疫情时代的今天,人们的文化需求即将大量释放。为适应后疫情时代的消费心理变化,应及时改变单一文化传播思维,保持对当下社会需求和时代发展趋势的观察与思考,为新时代的国民经济和社会转型注入新的文化活力。
时代背景:随着信息的爆炸,单靠人力是不足以支撑处理海量信息的任务。人们必须寻找方法、借助外力将错综复杂的信息进行精细化、体系化的处理。面对信息数字化的发展态势,如何让乡村本土性文化跟上时代步伐,推进乡村文化的传播和建设是新时代的重要问题。
2.研究范围:本课题的研究范围是首先分析淮阳泥泥狗的信息设计特殊性,从特殊性中寻找普适性,提炼文化遗产类信息视觉设计路径,然后构建淮阳泥泥狗信

息视觉设计形态,开发沉浸式信息视觉设计传播平台,进行设计的应用与输出。

3.研究意义:淮阳泥泥狗作为图腾文化的遗存,目前正在面临种种发展困境,通过对其进行信息视觉设计可以帮助公众在理解的基础上更好地建立对淮阳泥泥

狗的认知体系,同时为数字乡村建设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思路。

4.理论基础:
乡村振兴主要发展路径:通过深入研究国内外乡村振兴相关举措,得出目前传统

工艺作为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是以保护传统文化空

间为前提的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第二是以创意设计赋能乡村文化产品的产业发展。

第三以新型媒介技术为依托的有效传播路径。

 淮阳地域文化资源价值分析:地域文化反映的是区域性民族或地区的政治、民俗、

经济等文化形态,蕴含着地方艺术、哲学、宗教等价值体系的起源。淮阳作为集生态资源、文化资源、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城区,其地域文化资源可大致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维度,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建淮阳地域性生态文化。

泥泥狗的艺术特色:本文对淮阳泥泥狗的艺术特色提出了不同的研究角度,如从求生、求活、求美的思考角度对其造型题材进行分析。从出现位置、常用配色、表现形式等角度对其纹样进行研究。在色彩上对不同时期色彩原料的变化、现代创新色系的提取进行分析。并从审美市场、科学技术的思考角度对其部分工艺的当代变迁进行研究。

 

文化遗产类信息设计的特殊性:本文从文化遗产类的传承方式、传承形态、传承土壤三方面提出其动态衍变的传承性;通过对内在和外在变异因素分析,提出其多元再生的变异性;通过对精神文化的物质显现过程研究,提出其物质精神的交互性。

 

 

02问题研究
泥泥狗信息传播现状问题分析:本文运用田野调查和参与式访谈的方法对泥泥狗信息受众人群、接受场景、普遍现象等传播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其信息传播广度的局限性、信息传播深度的浅显性、信息传播互动的单一性等现存问题。

滑动查看更多

 

 

03策略研究

 

1.信息视觉设计原则:基于对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淮阳泥泥狗信息视觉设计的设计原则,分别是基于资源传播的思考角度,以信息传递为导向、以受众认知为目标、以逻辑思维为准则的设计原则。

2.信息视觉设计方法:在进行设计实践时须站在市场需求的角度,以逻辑思维为前提,充分考虑其文化特性和视觉表现形式,基于受众的认知经验对文化视觉符号进行解读从而获取信息,进而实现信息的最大化传播。对此,本课题提出了文化特性再现、视觉形式多样、思维逻辑推演的设计方法,以指导设计实践。

3.信息视觉设计信息建构路径:淮阳泥泥狗作为地方特色产物,起源于民俗风情及生活,经历长久的传承和沿袭,最终发展成为具象物质层面的艺术和娱人精神层面的寄托双面交融的文化遗产。由于民间艺术依赖于民俗活动而生存,对其信息的提取与构建,无论是外界资源条件的变迁演化还是内在传承的创新发展,都可将其归纳为人、物、域、事这四项基本属性中。

 

 

04设计实践
1. 基础设计标志符号的提取转化:

整体设计以是“淮阳泥泥狗”为基准的字体设计,为突出手工捏制的古拙感将其偏旁部首变形成棱角模糊的“软胶泥块”的形态,整体视觉以第一个“泥”字为重点,在平衡其视觉感受的同时,又突出其材质特性。为展现其地域文化的厚重感,着重在“泥”中的上方做出城墙状的肌理。因淮阳古称“陈州”,为打破LOGO整体视觉的沉闷感,加入了“陈”字的小篆体作为提亮。

色彩体系的创新融合:淮阳泥泥狗以“黑色为底,上饰五彩”为其造物特点,识别性较高。在对其进行信息设计时延续其视觉层次特点,整体排版以黑色为底色,以桃红为主色调。辅助色在延续淮阳泥泥狗传统五色观的基础上,调整了其纯度和明度,又穿插一些同色系的冷暖色来平衡视觉感受。

字体形态的规范编排:在淮阳泥泥狗信息视觉设计中,标题采用的是微软雅黑字体,其属于无衬线字体,在同样的字号下,雅黑的字形就显得更大,更易于识别。正文信息内容采用宋体,适合大面积使用,作为解读性文字模块在衬托画面的同时,也不会增加受众的视觉负担。

2. 版式设计
在完成色彩、图形、字体等视觉转化的基础上,将前期进行的图形图解等视觉信息进行不同模块的版面设计,通过信息层次的划分进行逻辑合理、视觉统一的排列布局。本次淮阳泥泥狗信息视觉设计根据信息内容的不同选取适合的横竖排版,版式尺寸分为400mm*200mm、300mm*200mm、150mm*200mm三个大小。版式设计均根据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视线流动惯性为准绳进行信息模块组织,并通过色彩的运用及字体的大小去引导信息受众的阅读主次,从而更加快速的有效信息。
滑动查看更多
滑动查看更多
3. 小程序传播平台衍生设计
为将泥泥狗文化进一步应用与输出,基于上述信息视觉设计的转化研究,通过整合、重组等设计手法进行界面视觉设计,将泥泥狗文化进行有效的信息化输出。开展“泥物档案馆”信息科普类微信小程序设计实践。

 

4. 视觉转化文创衍生设计
在淮阳泥泥狗信息视觉转化的基础上进行相关文创衍生品设计,能够进一步拓宽其宣传广度,改变人们对其刻板印象。本次文创衍生设计首先对具有“求子纳福”寓意的代表性的8只泥泥狗进行单个设计元素提取。在此基础上以泥泥狗的图腾纹样为设计原型,运用点线面、打散重构等设计手法结合单个造型展开图形创新设计。
滑动查看更多

 

 

 

05研究结论
在理论研究方面,本文以系统化、整合化、动态化的研究视角,对21世纪以来的中国乡村振兴发展状况进行了归纳梳理,并将相关研究分为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研究、传统村落的在地性保护、数字乡村的开发与建设、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振兴等四类方向,并对当下的理论研究和现实问题进行了分析。对20 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淮阳泥泥狗相关理论研究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对其造物特征、文脉起源及内涵、传承发展与创新设计等研究进行整合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对泥泥狗外在物象表征和内在文化内涵的资源提取。在信息视觉设计理论研究方面,着重对信息设计的方法、原则以及文化遗产类信息视觉设计相关理论研究进行分析学习,其多样化的视觉呈现方法,为本课题提供了新思路,采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针对性提出相应的设计策略,并以此为指导展开相关设计实践研究。基于对淮阳泥泥狗文化资源转化以及系列设计实践验证,本研究主要创新点在于:

1.采用文献分析的研究方法对乡村振兴中的传统工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得出目前其主要发展路径:第一是以保护传统文化空间为前提的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第二是以创意设计赋能乡村文化产品的产业发展。第三以新型媒介技术为依托的有效传播路径。

2.通过对淮阳地域文化的再解读,对其艺术特色提出了不同的研究角度,分别为从求生、求活、求美的思考角度对其造型题材的分析;从生命意识、美学分析的思考角度对其图腾纹样的阐释;从审美市场、科学技术的思考角度对其色彩工艺当代变迁的研究。

3.提出文化遗产类信息设计的形态与特征,分别是动态衍变的传承性、多元再生的变异性、物质精神的交互性。通过对泥泥狗信息传播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深度挖掘对其进行信息视觉设计的价值与意义,对其繁琐抽象的文化信息进行系统性整理,为无序信息归纳出层级秩序,创生为具有本土特性知识、现代化信息传播特性的文化资源。

4.基于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从人生产物、物现于域、域用于事的思考角度进行探究,提出“人、物、域、事”文化遗产类信息设计提取与构建的普适性路径,以及以信息传递为导向、以受众认知为目标、以逻辑思维为准则的信息视觉设计原则。

5.在视觉呈现上,为使其具备良好的市场竞争力,以当下消费心理和审美市场为设计导向,大胆创新其色彩体系,并应用到信息视觉转化的系列设计中。在推广方式上,改变了泥泥狗传播方式的单一化、被动化,实现泥泥狗文化传播的便捷性、交互性,从而更好的释放传统文化与信息科技的结合力量,促进设计赋能乡村振兴的发展与建设。

信息视觉的设计过程是对信息分解、重构到再现的动态活动。本文分析研究并归纳出淮阳泥泥狗物象载体背后所隐藏的抽象信息,通过隐喻化的表现手法将其文化信息的逻辑结构进行视觉呈现,使其传统保护模式中对文化信息的被动、线性的传播方式,改变为系统整体性、交互体验性的大众传播形式,同时将淮阳泥泥狗文化信息形态由封闭单一式改为多维开放式,扩大信息受众范围,增强信息受众的感性化体验和参与方式的便捷性,为大众提供淮阳泥泥狗相关的文化、知识、信息和资源,共同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贡献设计力量。

 

张驰

 

2023年中原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研究生专业:艺术设计

导师:王丽丹 副教授

校外导师:南保华

 

 

01课题源起
“文化强国”建设是新时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大举措,也是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发展战略,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如何使渐渐淡出人们生活视野的中国传统手工艺,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兴文化,展形象,提升地方产业附加值,创新百姓日用的新生活方式,成为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新课题。以方城石猴传统手工艺为例,具有地域特色的非遗文化正面临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冲击。

 

 

02课题研究背景
作为中原文化发源地的河南埋藏着许多艺术瑰宝,方城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是楚文化的发源地,距今有着七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已成为了方城县文化的精髓之一。由于方城石猴制作工艺的复杂、手工耗费成本较高和当地青壮年外出谋生,以及产品缺乏创新,导致方城石猴与当代生活脱节,现在仍然只是方城县旅游业的附属品。非遗传承人普遍面临的困境是:缺乏新一代的传承人,缺乏经费支持技艺研究,社会对非遗技艺缺乏广泛认识。基于上述背景,本研究站在非遗传承人的角度,结合地域文化为方城石猴打造非遗文创品牌,力图为方城石猴的传承开辟创新发展的道路。

 

 

03课题研究目的
中国非物质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依赖农耕文明生存的方城石猴民间艺术已经濒危。本课题将通过研究和分析,根据方城石猴发展现状,结合方城地域文化,探索方城石猴的转型途径。在活态化传承与创新策略下,将方城石猴非遗文化融入到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中,呈现出具有传统艺术特色且符合当代审美价值的产品,践行乡村振兴战略,推动方城城市经济持续增长,为实现传统文化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04课题研究意义
方城县地域文化底蕴深厚,无论是非遗文化还是物产资源都十分丰富,但是关于文创产品的开发方面还处于萌芽状态,利用专业所学知识,把方城石猴的艺术价值、基本特征、传承问题进行梳理与分析。紧扣方城石猴与现代设计之间的关联,以设计学的视角,深挖地域文化在传统技艺上的的传承与创新发展思路,打造与当代生活相辅相成的文创产品,对方城县地域文化进行有效宣传,为地域文创的创新发展打开新路径。

 

 

05课题研究方法
 课题研究运用到了文献调研发、田野考察法、案例分析法以及设计实践法。

 

 

06方城石猴发展文脉
(1)实地调研
(2)制作流程图

(3)制作细节手绘流程

石猴的面部、头部等上半部分为刻画的重点部位,主要呈均衡对称之形,意在“静”。而石猴的身子、四肢等下半部分则依石锭的结构和能发挥的剩余面积而定,这里的精妙之处就在于手艺人的因势造型,意在“动”,这就是当地俗称的“八刀猴”。

 

 

07作品展示
滑动查看更多

 

IP形象角色延展:
图案及插图设计:
滑动查看更多

 

 

08文创设计
(1) 生活用品类
滑动查看更多
(2)衣饰家纺类
(3)旅游纪念品类

 

 

09结论
通过前期的调研发现方城石猴产品形式陈旧,传承人老化、传播开发深度不足等问题都不利于方城石猴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理论研究方面,有关非遗文创产品的研究很多,有关方城县地域文化和方城石猴文创产品开发方面研究尚不够充沛,也为前期研究带来不少困难。课题主要研究结论整理如下:(1)通过前期实地调研考察,明确方城石猴非遗文化现下的指定传承人是王国庆老师,方城石猴因生存现状出现危机,除家族传承外,还开辟出师徒传承、学校传承、社会传承的多种传播路径,王国庆老师对方城石猴的传承与发展起关键性作用。

(2)通过对方城石猴传承人王国庆老师多次的田野调查后,在尊重非遗的原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艺术特征、造物寓意等多方面总结与研究,梳理关于方城石猴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便于活态传承的方式,并针对现下文创产品工业化生产、商品流通及传播的需求,提出传承及创新性、实用及美观性、市场导向型的方城石猴文创产品设计原则。

(3)设计实践分为两部分进行。首先,提取和转化地域文化资源,从景观建筑和其他地域文化元素符号出发。塑造品牌主题理念和品牌名称,包括LOGO设计、IP形象打造、地域插画绘制等方面。其次,选择符合方城石猴文化内涵的文创产品作为载体,开发出符合当地居民和游客所需求的,集实用性与审美性于一体的文创产品。使本次设计可以通过非遗品牌的建立和文创产品的产出,解决方城石猴在现代社会发展的生存和发展状况,精准的传达地域文化内涵和精神特质。

谢然

 

2023届中原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研究生专业:艺术设计

导师:王丽丹 副教授

校外导师:杜晓燕

 

 

01课题源起
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形象是时代的需求与导向,而作为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精神载体的神话传说及其相关题材的绘本质量良莠不齐,并未充分呈现中国文学艺术的风格特色,高质量提炼并传播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的全媒体传播路径也亟待拓宽。神话传说既是古代先民们创造的艺术,更是我们认识某一区域传统文化最主要的窗口。在当代绘本设计当中应用传统文化元素,打造具有艺术特色的绘本设计风格,展现不同的理念,情感以及艺术审美等。既拓展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思考与创新,又丰富现代绘本设计艺术语言,有助于达到优势互补,双向融通的目的。

 

 

02课题研究框架

 

 

 

03课题研究创新点

 

 

04课题调研

 

 

05洛神传说绘本视觉化设计策略
(1)河洛文化元素在绘本设计中的应用河洛文化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文明史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前。作为文化发源地的洛阳,有13个王朝的都城位于此,也是儒家的根基、道家的发源地、佛教的首创地,其他文化流派在此交融共生。河洛文化是海内外炎黄子孙的祖根,创新与发展洛阳的地域文化,对于保护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历史朝代时间轴
在绘本的画面中更是融合了洛阳的地理元素,例如天堂、龙门石窟、丽景门、文峰塔等,体现在洛神传说的绘本场景设计当中,通过转化地域的景点特色融入绘本中,突出洛阳的生活环境多样的景象。
河洛文化中的美学思想有很多,比如文化元素,历史古迹等,作为本土化的绘本最基本的目的是将当地的文化特点进行呈现,以绘本为载体,凸显洛阳地域文化元素和文化特性。
(2)河洛文化元素在绘本视觉化中的应用因此,将河洛文化融入到绘本设计中,必须要将河洛文化的特征和主要元素进行挖掘。将视觉化的元素进行提取转化,通过对河洛文化特有的视觉冲击力和河洛文化特有的符号进行再设计。

 

 

 

06 洛神传说绘本设计实践
(1)绘本场景设定在场景的构图上大部分以满版的形式呈现,以便于更好的展示画面效果,显得更为丰富;其中一些故事的场景来源于唐朝时的建筑、洛阳地区的名胜古迹,例如龙门石窟、应天门、唐朝时期的寺庙等。

(2)人物形象的塑造因绘本的背景年代设立为盛唐年间,其中人物的服饰、发饰以及建筑,都要符合唐朝时期的人物和时代背景,它是对洛阳生活环境和著名地标的当代诠释,对洛神的人物形象塑造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同时,在洛神的形态上,借鉴敦煌壁画人物飞天的形象,服饰上的飘逸感,与世俗不同的独特服饰,凸显在前代文人墨客笔下的洛神形象。
(3)绘本色彩解析在色彩选择上选取唐三彩的配色,这种多色釉陶瓷以釉色艳丽、光泽明亮、造型美观而闻名。同时在色彩上增添了唐代时期的敦煌壁画,大多数的壁画和彩塑都具有形式的关感以及华丽的色彩。

(4)绘本终稿
(5)绘本效果展示

 

 

07洛神传说绘本视觉化设计实践
(1)设计稿在绘本视觉化设计中考虑到以凸显洛阳地区文化的产品,所以在8小幅插图中,加入洛阳的旅游胜地白马寺、老城十字街、文峰塔、龙门石窟、天堂,在其周围绘制洛神卡通版的人物形象,搭配不同的动作,犹如洛神带领游客领略洛阳的文化风光。

小幅插图-白马寺      小幅插图-十字街
小幅插图-文峰塔          小幅插图-龙门石窟
同时在小幅插图中也融入洛阳美食不翻汤、牡丹花饼、牡丹燕菜,洛神的形象也由站立改为围绕着美食,犹如品尝一般。一系列的表情包以洛神为主体,加之文字和小元素搭配,洛神头戴牡丹花做出各种不同的表情,显得格外生动有趣。

小幅插图-天堂       小幅插图-不翻汤

小幅插图-牡丹花   小幅插图-牡丹燕菜

一系列的表情包以洛神为主体,加之文字和小元素搭配,洛神头戴牡丹花做出各种不同的表情,显得格外生动有趣。将其运用小挂件这类产品也显得贴近日常生活。
洛神表情包
家居用品的图案来源于洛神的人物形象,周围搭配牡丹、宝相花、卷草纹等元素进行组合排列,在色彩上同样运用唐三彩的颜色,整体颜色和图案与绘本插图相呼应。
(2)旅游纪念品
(3)家居用品
(4)景区用品
(5)教育研学

 

 

08实物效果展示
滑动查看更多

 

 

09结论
本课题结合了绘本的视觉化设计,对国内外神话传说调研分析,针对目前国内绘本市场在神话传说题材选择上所面临的问题,以洛神传说作为绘本的设计来源与绘本的衍生品设计方式为切入点,制定洛神传说这类民间文学题材的绘本应对策略,提取河洛文化元素和洛阳地域文化特征,将其与绘本的视觉化设计相结合,以写意形式的叙事为主体风格呈现,达到洛神传说这一民间文学的“更新”与传播,赋予绘本民族特色和文化意义。同时,探索洛神传说绘本创作的方式,可以以点概面,为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题材的绘本创作探明创作思路,引起人们对非遗文化的重视和关注,实现与河南地区非遗文化的推广互动。

 

 

主办:中原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总顾问:凌士义

总策划:南政

策展团队:陈伟利、孙中华、张振亚、孙锐

创意指导:陈伟利

视觉设计:彭星宇、黄青茹

推广策划:陈伟利、牛玉慧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