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2023届研究生毕业设计展(六)

发布时间:2023年6月9日 分类:毕业设计 浏览量:1941

颜子岚

 

2023届中原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研究生专业:艺术设计

研究方向:视觉传达与公共设计

导师:高 琳 教授

校外导师:王伟峰 正高级工艺美术师

 
前言
数字化时代背景下,人们对生活方式和教育观念有了新的转变,线上教育逐渐成熟,教学方式也由传统变得更加多元。课题为了使3-6岁的儿童在线上学习美术时更加有趣和便捷,从界面交互设计入手,探讨符合幼儿发展的线上美术教育平台。
关键词:幼儿发展;线上美术;界面交互设计

 
线上展览视频
01前期研究
研究首先对本课题相关文献和理论进行调研,借助Citespace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得出与本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热点及关键词,从界面交互设计理论、幼儿发展特征、美术教育理论及线上教育理论展开梳理,进一步整理课题相关理论知识。

 

02用户需求
AT-ONE模态分析有利于进一步总结用户需求,通过对产品所接触的人、服务、需求和体验进行逐层分析,最后将用户的需求进行归纳总结,以此来了解用户需求,发掘目标用户的问题,梳理出产品所面临的核心问题,并采取对应措施为后续的设计提供更加清晰的设计思路,使产品能够让用户产生更好的用户体验。
通过逐层分析后,对幼儿用户需求总结并提出平台的功能定位,解决用户需求痛点,对产品功能进行初步定位。
03构建新模型
通过梳理,将用户的需求转换为内在需求和外在需求。其中,内在需求转化为用户年龄阶段所使用平台的交互设计,也就是平台的功能属性设计,外在需求转化为用户年龄阶段所使用平台的界面设计,也就是视觉表现,以符合用户年龄阶段的审美和生理、心理和认知发展。最终提出幼儿课外美术教育平台界面交互设计的一致性、亲密性、示能性、共创性、疗愈性和沉浸性的设计方法。
本课题提出线上美术教育平台界面交互设计模型图,模型图主要从用户需求、界面交互设计方法、界面交互设计实践三个方面展开。用户需求向平台界面交互设计提供前期的用户需求及平台功能的大致设定,也为界面交互设计方法向平台交互(功能)和平台界面元素(色彩、字体、图标等)提供设计依据,界面交互设计方法结合用户需求和前期理论研究为平台提供具体的设计方法。本研究是对平台交互及界面两个方面进行研究,站在用户的角度去切入设计,精准掌握目标用户的需求,以此达到更符合用户期望的设计。
04设计实践
本章将基于第三章提出的线上美术平台界面交互的设计方法及所构建的模型展开线上美术教育平台界面交互的设计实践。

LOGO设计

Logo设计规范
 幼儿线上美术平台的标志设计形态是以平台名称“多趣画”的开头字母“D”为整体形态进行设计,结合平台用户群体幼儿笑脸的形态完成,整个标志的边角以微弧线为主,体现柔和,使用户群体感觉更加亲近。

标准色设计

平台主色调为深蓝色和黄色,从梵高作品《星月夜》中提取而来。平台的颜色使用首先要体现一致性,整体颜色、功能按钮颜色保持一致。其次,深蓝色与其他亮色的结合使用体现了本平台设计方法中的示能性原则,用黄色在深蓝色上做按钮,可以起到提示幼儿点击的作用。

文字设计

目标用户在此年龄阶段对文字的认识还不够完善,规范且大小合适的文字会为用户提供操作引导,在本次设计实践当中,显示文字的地方会为儿童添加拼音和语音交互的方式方便用户理解,体现了界面交互设计方法中的示能性原则,从而减低用户的平台操作障碍。

图标设计

界面底部的导航栏区域图标分为选中与未选中两种状态,通过颜色的填充来为用户提示所选择的功能,充分体现了示能性原则,除此之外,针对用户群体,图标的整体设计将生活中常见到的物体进行提炼简化概括,整体风格更加活泼,符合幼儿审美。

界面效果展示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展板效果图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05研究结论
(1)研究通过对课题相关领域的文献用Citespace可视化知识图谱等方法进行梳理并分析总结,进一步了解有关线上美术教育界面交互相关的研究热点及研究趋势。通过对界面设计与交互设计相关理论调研,总结界面设计的五要素和现有的交互设计类型,为相关平台界面设计及交互设计提供设计思路。从生理、心理和认知三方面理论对幼儿的发展特征展开探析,并对教育理论进行梳理,为其相关领域的学者提供可借鉴的理论参考。(2)研究通过对相关用户在线上美术平台界面交互方面的需求分析,运用调查问卷及访谈的调查对用户需求进行核心价值提取,通过用户画像、AT-ONE模式分析对用户需求及痛点进一步总结分析,而后确定平台整体的功能定位,调研结果为后期平台提供前期设计数据支撑。

(3)研究通过上文调研,提出共创性、疗愈性、沉浸性、一致性、亲密性、示能性六个线上美术教育界面交互设计方法。其中,本文提出的设计方法分为界面设计与交互设计两个方面展开。线上美术教育平台的界面交互设计方法为相关领域的学者提供设计参考。

(4)研究构建了线上美术教育平台界面交互设计流程及模型,通过该流程设计提出设计方法建立设计模型,并依照设计模型进行设计实践,随后,对设计进行验证,验证设计是否对幼儿线上学习美术的兴趣及效率有所提高。

(5)研究通过实验法对需求内容及实践设计进行验证,将运用模型构建的幼儿线上美术教育平台界面交互设计实践原型通过实验观察法记录幼儿的操作过程,并通过用户群体的相关用户对本平台原型操作打分,从幼儿及其相关用户的实验操作综合评价结果分析,进一步验证本文提出的设计方法及模型的可行性。

 

夏萌潞 

2023届中原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研究生专业:艺术设计

研究方向:视觉传达与公共设计

导师:高 琳 教授

校外导师:高公璞

 
选题介绍
本次实践以新时代大背景下,网络化、数字化的快速发展能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方式、传播方式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为出发点展开设计。目前,以移动端为主的网络学习平台成为了教育教学的重要模式之一,交互界面的研究与创新也成为其中重要的一环。豫剧作为河南省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在传播途径和学习方式上面临着很大的困境。本文以少儿豫剧学习平台的界面交互研究为出发点,通过交互的设计增强豫剧学习的兴趣提高豫剧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幼儿发展;线上美术;界面交互设计
01前期研究
根据本课题出发首先从曲艺类交互设计研究、少儿界面交互研究、线上教育三个角度出发对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文献进行综述总结,同时借助 citespace文献分析软件对界面交互及少儿线上教育相关检索文献的关键词突现、关键词聚类以及年份等进行分析。

 

02用户需求分析
2.1用户画像
为保证平台的构建与实际相符合,提供平台用户的潜在需求、心理动机和行为习惯。基于前期的问卷调查和访谈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对其中的人群特征进行总结概况。最终选取三位年龄在8-12岁的用户来绘制代表性的用户画像。经过以上问卷调研法、访谈法对本研究针对的目标用户进行深刻调研,根据调研结果将用户群体的大致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并产出用户画像。
2.2 AT-ONE模式定义问题
通过前期分析后,采用AT-ONE模式进行定义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获得少儿豫剧平台中的痛点。从AT-ONE模式分析中可以看出用户的主要需求为:以兴趣为出发点寓教于乐、时间灵活,利用碎片时间学习、形式多样、避免枯燥乏味、定位精准难度与年龄相匹配、操作便捷、易用等。从上述模型可以看到目前有以下痛点需要解决:解决学习传统文化的时间空间问题;解决线上学习环境不活跃的氛围;拓宽传统的学习方式;解决学习平台操作复杂性简单易学。通过AT-ONE模式的分析中为平台后续的搭祭奠基础。

2.3痛点总结及功能定位
根据以上用户需求及痛点分析总结出模型中所需的功能设定,并将功能设定为学习功能和界面需求两类。
03设计原则
 基于前文理论研究部分以及用户的痛点分析,将用户对线上豫剧学习平台的需求划分为学习功能需求和界面需求。其中,学习功能需求主要指符合于目标用户年龄阶段生理、心理和认知发展的学习交互方式设计,也是平台的功能定位设计将曲艺教育模式与交互技术结合来满足少儿的学习需求。界面需求主要指平台的视觉表现部分,从符合目标用户的年龄和审美出发来对平台界面的图标、色彩、图形、文字、和界面布局进行设计,提出适用于少儿群体发展的豫剧学习平台设计方法。通过对界面交互、少儿交互能力和符合少儿发展的交互方法进行探索,结合少儿生理发展、心理发展、认知发展和戏曲教育理论,从而将目标用户的需求和痛点转化为平台的设计理念。同时,遵循互联网数字化平台开发的一般原则为了使少儿豫剧学习平台能够满足豫剧文化少儿普及传承教育的需要,在设计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04豫剧学习平台界面交互设计模型
少儿豫剧学习平台交互设计模型主要分为界面交互设计方法、界面功能的设定以及界面视觉元素之间的关系进行整合。少儿豫剧学习平台的界面交互研究以界面的交互性来提高少儿学习豫剧的兴趣为主要方式。为此,少儿豫剧学习平台根据互动性原则、一致性原则、实用性原则、针对性这四个原则与用户需求相结合为平台的交互功能和平台界面元素提供设计依据。
05设计实践
基于提出的少儿豫剧学习平台的界面交互研究中界面视觉设计方法及界面交互的模式展开设计,以“小戏迷”为例展开设计实践。在根据以上的调研内容整理出平台的设计风格对平台的风格进行定位。其次,根据调研整理分析出目标人群的视觉定位从而展开豫剧学习平台的界面视觉设计部分,其中界面设计包含界面元素字体、色彩、图标、界面布局及功能组件设计并输出界面的低保真和高保真模型。最后对界面的交互流程进行分析。设计规范(标志设计、色彩规范、字体规范、图标规范、IP设计、界面效果图)

IP设计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海报设计
界面效果图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展板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宋廷琛 

2023届中原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研究生专业:艺术设计

研究方向:视觉传达与公共设计

导师:高 琳 教授

校外导师:高公璞 董事长 赏豫文化

 
前言
罗山皮影戏近年来面临严重的“文化断层”现象。日新月异的文化娱乐形式对罗山皮影戏产生了巨大冲击,受众群体呈严重的老龄化,使罗山皮影戏的传承问题日益凸显。当下市面上存有的罗山皮影戏相关文创设计主要面向青少年及成年群体,直接面向幼儿群体的设计仍存在局限性,课题针对此问题,以幼儿玩教具及课程为切入点展开研究。
关键词:罗山皮影戏;玩教具设计;幼儿传统文化课程
 
线上展览视频

 

01研究背景
截止2022,教育部公布的中国幼儿入园数量统计高达4805.2万人,如上图。我国学龄前儿童群体的体量庞大、毛入学率提高、政府资金支持,使得提升幼儿教育质量的需求被放大。
2020年,教育部在关于“非遗进校园”工作常态化建议的答复中提出“非遗进校园”工作要常态化、持续化。罗山皮影戏在受到多元娱乐文化冲击、年轻人寻找符合时代工作的背景下,借助幼儿园传统文化课程的起势,不仅可以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还能强化幼儿教育的地方特色。
02用户需求分析
 首先实地考察了罗山皮影戏社会传承交流基地——新秀戏团,并面对面访谈录罗山皮影戏传承人——陈雨伦老师,了解罗山皮影戏传承发展的历史渊源与传承现状以及幼儿对罗山皮影戏的偏好,分析适用的视觉元素。
其次,课题选取济南市两所幼儿园作为观察调研地点,通过观察3-6岁幼儿的表现,了解幼儿在园区课程及活动中的行为习惯,以美国以利诺理工大学设计学院的POEMS框架进行记录。
并与全国各地13名幼教专家或幼儿教师进行电话访谈,了解在教学生涯中所了解的幼儿行为习惯和课程架构。其中一线城市(不包含新一线)教师5名,非一线教师8名,其中,河南省幼儿教师5名。学历本科6名,专科7名,所学专业均为学前教育。
为了解幼儿的实际喜好,在通过园区课堂、活动观察和幼师访谈整合信息后,采取问卷的形式对3-6岁幼儿展开调研。问卷调查了山东省济南市两所民办幼儿园,共90名幼儿,所有幼儿均无色盲色弱及听力障碍。问题分别为颜色偏好、图形偏好、人物认知及喜好。
03设计方式及目标
通过结合用户需求分析数据、《指南》指导条例与罗山皮影戏绘制、拼接、演绎的过程,归纳出三个年龄段幼儿使用罗山皮影戏玩教具的方式与目标。
04课程设计
05设计呈现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主办:中原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总顾问:凌士义

总策划:南政

策展团队:陈伟利、孙中华、张振亚、孙锐

创意指导:陈伟利

视觉设计:彭星宇、黄青茹

推广策划:陈伟利、牛玉慧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