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2023届视觉传达设计系本科毕业作品(下)|大脑花园 Brain Garden 2023
发布时间:2023年6月19日 分类:毕业设计
浏览量:3000
在新文科建设要求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不断追索国际发展前沿,用世界的眼光、批判性的思维审视自己、审视未来,以全新的思维与方法,去迎接“大设计” 时代的挑战。
本专业取东方设计学之粹,融艺术与科学为基,立足于多维信息视觉传播,是集艺术、设计、科技为一体的综合性宽口径专业,主张以视觉人文关怀为内核,站在时代发展前沿,通过视觉可视化研究、信息传达的叙事性组织,建构图形、符号、传播语境的创新模式,探索和创造链接人、事、物的沟通关系,培养具有社会洞察力和未来国际视野,以视觉设计为核心兼具媒介表现力和独立探索精神的高素质拔尖专业人才。
作者:陈芝宇 于卓滢 谢星语指导老师:石建航 毕学锋
作品介绍:打工人是宏大的社会转型中的中坚力量,他们在生产劳动之余创作了数量惊人的诗篇。打工诗歌的现实性、时代性、独特性、多面性、以及深刻的体验性,使之具有经验的厚度与直抵人心的力量。「铁月亮——打工人的诗」以书籍设计为载体,使用简中、繁中、英、法四语汇编,呈现一部以中国工人视角书写的精神诗典,具有跨文化传播的意义。辅助的影像发声装置设计,根植于打工诗歌本身,用当代视觉语言呈现其精神内涵并产生诗的回响,实现诗语言的跨人群传播的目的。
导师评语:发现与阐发“打工人的诗”需要一种深度的体认和对于生活的理解;对打工人的“诗意”进行冷静的视觉呈现而非一厢情愿的俯视与关怀,体现出设计学子丰沛而深沉的情感和人文素养;面向世界的跨文化的传播,则体现出设计新世代的胸怀和眼界。从“打工诗人”生活环境中采撷视觉元素——水泥、钢筋、脚手架、包装箱,随手记录灵感的香烟壳、发票,聚合成诗集和装置的视觉意象;缓慢转动的水泥钢筋构成的“留声机”装置,将沙哑的诗朗诵,在工具撞击声伴奏下,幻变为“泡泡飘逝”的影像,言说着铁和月亮、生活的困顿与诗意的召唤。主题洞察、设计语言、综合材料、多元表现手段巧妙结合,紧扣设计主题,富有表现性和形式掌控力。
作品介绍: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快速发展,人们观察外界的能力越来越强,却常常不能正确地反“观”自性。针对这一思考,作品《观自闻心》(Echoes of the Heart)站在视觉传达设计的视角下,从生物科学领域中细胞发声的背景切入,结合东方语境中返观内照的概念,构建神经细胞发声与人情绪之间的联系,打造了一场“观自闻心,聆听自我之声”的沉浸式联觉体验。从新的维度审视自我与本真,构建起新的对话。
导师评语:将中国文化的“倾听内心”的认知概念通过当代生物科技成果——细胞声学进行数据可视化,这是一种意象科学式的设计学研究。通过互动让观者获得全然一新的体验,让情绪与五音、实时数据与AIGC进行新式的科艺融合。设计在科技感与艺术感、东方性与世界性、实时性与个体性、听觉与视觉、影像与行为、装置与互动之间获得了良好的平衡,体现了设计师优秀的创新实验能力。
作者:孙明珠 葛佩文 袁泉指导老师:石建航 毕学锋
作品介绍:家中的一个纸箱、两把椅子皆能成为儿童的秘密空间,儿童的天性使得秘密空间成为他们成长中必经的环节,并对其成长与人格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这种成长需求,在3-6岁时期开始萌芽。我们针对这一年龄段儿童,设计出一款同时具有玩、学、用功能的模块化可变空间。为儿童创造一种活动新空间、“秘密基地”新方式,希望儿童能在新的游戏方式下,提高他们对美的认识和对图形的理解能力。在儿童自发对图形进行联想与重构的玩乐过程中,认识并创造属于自己的“秘密基地”。
导师评语:项目基于儿童心理分析和成长心理学的研究,设计师创造了一种新的、满足儿童成长需求的空间体验产品,并基于空间产品创新展开完整的视觉设计和品牌推广。丰富高亮的色彩、多样的空间形态与组合方式、空间内外的不同认知体验作用在系统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平面三维化、空间平面化、空间的内外互用都是设计师们精心设计和探索的趣味概念。
25喻女以植
Metaphorical female with plant
作者:张卓然 肖亚婷 谭清指导老师:石建航 毕学锋
作品介绍:《喻女以植》从诗经中植物与女性的视角切入,通过分析诗经中植物与女性形象的特征、传达的情感和意义,总结出五种场域,将其以实验性视觉化的形式进行再现。在这个信息高度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深入挖掘传统文化,通过对植物意象的转化,将诗经中的植物以象征的视觉符号表达出来,将植物形象和诗化的美感结合起来,让人们感受《诗经》的魅力。
导师评语:《诗经》作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总是给人以淳朴、简约、悠远的意象,孔子心中“思无邪”的代表,诗经中的女性能否用当代的方式呈现?女性、植物、诗意三者的巧妙融合是一个设计挑战。动态的女性意象与书法文字有机共生,婉约而灵动,是传统题材与现代设计手段结合的一次有益尝试。
作品介绍:极具包容性的儒学,长期以来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精神支柱之一。项目聚焦于儒家文化的核心 ——“六艺”,以“礼、乐、射、御、书、数”六个象形汉字为基础,进行富有“表演性”的多元化呈现。项目结合“字”与“体”,采用穿戴演绎形式将汉字呈现于身体之上。希望通过对“体”的时尚、前卫演绎,探索当代人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先锋时尚和传统文化的碰撞,致敬与回应“六艺之道”。
导师评语:儒家“六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凝聚了“人”与“文”的丰富内涵,项目以六个关键词的字体设计为切入点,进行全新的实验设计,将作为意义的“字”和作为视觉的“体”解构,进行“表现性”的跨界创新。用现代图形与服饰语言重新诠释汉字的象形性,尝试以时尚的、当代的方式演绎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丰富了汉字设计的维度和质感。
作者:蒋弈蕾 黄冰怡 任晓煜指导老师:石建航 毕学锋
作品介绍:在世界互联的大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在许多领域都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但随着其应用的不断深入,人类面临着严重的信息危机。本项目旨在探讨人类过度使用人工智能所产生的信息危机。将2045年设定为人工智能取代人类智能的奇点年,通过动态演绎以及一系列受人工智能信息终端使用影响的倒计时交互装置反映出六种信息危机,并警醒人类在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同时,保持自主性与批判性,避免被数据操控,陷入信息危机。
导师评语:设计从自身的经历与体验开启反思,意识到现代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的悖论——在助益人类的同时,也显现出巨大的深层危机,尤其是存在着被操控的现实危险。设计借此开启批判性思考,以交互加速倒计时的方式提出设计者的“盛世警言”,充分发挥实时的交互性和动态数字影像的表现力,用强烈的设计形式营造出碎裂、虚茫、危险的氛围。设计激发思维,人文引领科技,满满的科技感,冲击过度的科技感。
作者:李格格 梁佳丽 涂可欣指导老师:石建航 毕学锋
作品介绍:《烬書》是一部网络暴力受害者档案。档案以受害者生命线为线索,整合、梳理被⽹暴者群体的经历,呈现被攻击者维权的现实困境与其生活巨变中的⼼路历程。鲁迅先生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焚烧与红线作为主视觉符号,贯穿书籍、海报及装置设计,作品以美好的毁灭作为整体的创作思路,以沉重和悲痛的口吻向大众叙述网络暴力的毁灭性伤害。
导师评语:虚拟世界、网络空间已然成为现代人真实空间的平行存在,正如现实世界一样,网络世界也是步步惊心、危险丛生,网络的匿名性加剧了网暴的危害性。设计从网暴受害者档案切入,揭示网暴不断升级,对受害者从心理到生理的摧残过程。设计通过焚烧一切的触目痕迹,血红的线性构成与受害者的美好画面和心爱之物进行组合,传递出悲愤沉重的视觉氛围。用心之处还在于用AI头像合成来指代真实受害者,避免了二次伤害,又传播了档案的真实感。
作者:陈涵菱 张宇翔 李舒麟 詹典儒指导老师:石建航 毕学锋
作品介绍:食?从古至今,民以食为天。但在如今的工业化时代下,你真的知道自己究竟吃了什么吗?你知道自己身体里有近八百种添加剂在体内吗?如今越来越多的加工食物进入到我们生活当中,我们食用的工业食品化合物越来越多。这些食品添加化合物每日源源不断的进入到我们的身体中,已经与我们一起协同共生。本作品主要通过视觉设计与装置来展现人与食品添加剂的关系。
导师评语:在生活美好的场景中发现问题的能力,在日常美食中提出问题的能力促成了选题概念,即所谓的海克斯科技。“今天吃了什么?”中国人的日常问候中蕴含着食品化工的双重属性——美好,又有点不美好。设计深入梳理了符合国家食品规范的数千种“合法”添加剂,通过信息可视化设计清晰呈现美好食物内含的多种食品添,色彩强烈而醒目,通过摄入大量添加剂的人体装置表现,富有寓意和联想。然而设计没有加以简单的否定,而是理性地加以揭示,把选择权交给了观众。
作者:Matete Mahao指导老师:石建航 毕学锋
作品介绍:我的工作范围围绕整理宣传活动的视觉识别,同时创建一个更加精心策划、 高效和有效的视觉识别系统。有了这个新系统,也带来了更精致的品牌战略方式和更好更简洁的基调。我的工作目标是在塑料回收和创造更绿色的世界方面鼓励最大程度的参与。我通过创建不会疏远、非常有针对性的设计和内容以及让您想成为这一运动的一部分的策略来实现这一目标。
导师评语:设计师对环保问题的关注带来了对塑料回收和可持续应用的选题。作为一名非洲留学生,用他独特的感知方式,努力采用国际化的设计形式,完成了从品牌LOGO、品牌视觉到海报推广的一系列设计作品,体现了设计师的真诚和基本的专业水准。
作者:曾德乾、彭千禧龙、钟吉龙指导老师:方舒弘、赵晨音
作品介绍:幸福如光般散射,本质相似,却各自不同。Happiness Mapping 是一个基于群体幸福感知、以分享幸福感为目的的设计项目,旨在探讨幸福感的成因,以多维度的设计手法引发人们对幸福感的讨论,鼓励并呼吁人们分享、传递幸福感,寻找与大众之间的情感链接。光作为自然界中无处不在的元素本是不可见、不可触碰的,但在不同的环境条件定义之下,光会闪烁出自身独特的色彩,正如同幸福在个体定义之下所产生的不同结果,每个人对幸福的认知都是独特且带有自身色彩的。
导师评语:在人类不断追求幸福、定义幸福的连续光谱中,技术的发展促使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环境和社会之间的互动日益频繁。而在彼此沟通、相互作用的场域空间,就是Happiness Mapping创作发生的地方。设计者营造出具有元宇宙美学的视觉风格,以一种虚拟语境回归并凸显对人的情绪价值的关怀和思考。
作者:宋汇文、魏宇琪、徐琳惠
指导老师:方舒弘、赵晨音
作品介绍:“MICRO-PLASTICRANT”旨在以批判性视角介入全人类微塑料食用危机问题的探讨。通过构建人类虚拟进食空间,重塑日常餐食,并以此强化循环与轮回的概念,暗示人类大量生产微塑料并终将自食其果的结局。通过重新审视微塑料身份,反思当下人类的生存危机状态。
导师评语:设计者虚构了一个名为“微塑料餐厅的假想空间”的餐厅,餐厅内的餐盘、菜单呈现的是海洋中各类塑料垃圾和微塑料在海洋生物的残留信息。以此完成“自食其果”的概念表达。此外,这件作品更让我们思考:相比通过柱状图或饼图来呈现一堆数据资料的方式,创造一段叙事,可能更易让人轻松地参与对话。
作品介绍:《101%——超出的爱》项目来源于对亲子关系的思考,我们以“孩子对父母爱的感受”这一话题为中心,收集相关问题的问卷,整理出来的调研数据显示,有相当一部分人会有这样的感觉,父母们总是爱的“太满”,甚至于这份“爱”有溢出来的感觉,哪怕这份爱是只超过了1%,也会对被爱方带来压力。我们用视觉的方式来转译这些不被看见的、因为爱而产生的压力。以亲子之间超过的“1% 的爱”为主题,让这种难以说出口的压力被看见,希望可以促使存在这个困扰的双方进行沟通与了解。
导师评语:这件作品向我们传递这样一个观点:满溢而出的爱是另一种形式的压力。设计者关注人在成长过程中,因受到来自亲人们的过度关注而产生的精神负担。她们将这种情绪转化为一系列视觉语言,通过设计膨胀变形的字体和组合图形,直观地展现对“满”的不满态度,以此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反思。
作品介绍:在当下历史学科教育与知识学习中,学习者常受限于教材与书本的文字限制,导致无法很快对知识产生整体立体的认知。设计者对信息图表的设计,可以使得学生与历史爱好者通过信息图的视觉语言呈现对相关知识点快速完成相关理解。
导师评语:图示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观念的投射。设计者将中国历史中的各类事件、文化主题进行宏观和微观的交错叙事。历史的图景在其图示过程中生发了新的意义。
作品介绍:《Origin》深入探讨家庭对个体的影响,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动态机制以及人的复原力和自我疗愈能力。通过将个体描绘成一个球,由于他们的经历而以某种方式变形或改变,该设计强调应对生活挑战和回归真正本源所需的弹性和自我意识。原生家庭作为子女成长的第一个社会化环境,对个体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并非单向的,子女也能通过在家庭中学习来促进自身的成长与发展。因此,这个设计通过强调自主性和适应性,不仅体现了个体生命的复杂程度与可塑能力,也表达了对个体在多变的外部环境压迫下保持内在完整性和稳定性的呼吁与鼓励。
导师评语:设计者试图将家庭中代际间的多种情感关系转换为一组动态的视觉符号。视频中的“圆”作为主体,在屏幕的框界中运动、碰撞、形变、解构……于是,原生家庭内的情感关系经由一系列动态力学的表达被看见、被感知。
作者:李思瑶、钱嘉慧、黄森榕指导老师:方舒弘、赵晨音
作品介绍:“脱嵌”是指个体从历史既定的身份、支持系统与社会义务中脱离。在制度化时间的影响下,人们似乎都开始固化,忽略真实的自我。我们想借《OUR TIME:我们的瞬间》传达出,上班族群在制度化体系下,自我时间的缺失。“时间脱嵌”作为个体化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人的自我理解方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把自己看作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自我是价值和意义的来源,自我规定世界而非单纯地被世界所规定。我们都可以有自己的人生时间线,不必与他人相同。
导师评语:作为Z时代的年轻人,设计者主张重新掌握对时间的主动权。她们想象了一系列从社会时间中“脱嵌”而出的情绪时间片段,以动态视觉叙述此间的故事、表现愉悦的心情。
作品介绍:市井老街呈现出拥挤繁杂的生活气息,在这混乱却和谐的生活环境中产生的民间自发性设计看似生猛直接,实质上起着修正和调和生活的作用。它们不受所谓“专业”设计或体系内的影响,真实地反映了某种需求,让我们的日常生活更加多样化。
我们从日常生活中的市井老街出发,以“不专业”的设计视角聚焦于其中熟悉而又陌生的自发性设计,它们一般由废弃无用或原始功能耗尽的物品进行延展再创造,转变为新的、有用的良品。希望通过出版物和民间道具的叙事设计打破人们对日常物品既定功能的刻板印象,鼓励人们观察和体会生活中微小又顽强的创造力,呼唤人们对于日常生活中自发性和真实体会的回归。
导师评语:设计者们将目光锁定于日常生活,那些自发的、匿名的、偶然性的临时设计将他们牢牢吸引。这类临时性的设计虽然不具美感和品质,但却是真实的,甚至具有一定的设计人类学价值。设计者们以书籍和报刊为载体带领观者进入一个「不专业」的日常设计世界。
作者:周靖涵、徐天羽、王吴沛涵指导老师:方舒弘、赵晨音
作品介绍:如果世界上只剩下最后一只蜜蜂,它将面临怎样的处境?
蜂群崩溃综合症(Colony Collapse Disorder,简称CCD)是一个近代发现的自然现象,大批蜂巢内的工蜂由于农药中毒而突然消失。本项目以信息图表的形式呈现了CCD的现状与危害,并假设了地球上最后一只蜜蜂的境遇,用批判性的目光对蜜蜂这一种群目前及未来的命运危机进行了思考,通过多媒介的设计来引起观众对人类干预自然行为、人类在自然中位置的反思,并以蜜蜂的视角对人类发出警告与启示——蜜蜂的命运,就是人类未来的命运。
导师评语: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是奇妙而又紧密联系着的,由此,两者之间的故事始终是设计师们热衷关注的主题。这组作品以信息可视化图表的方式展现微小与庞大、人与自然生态的冲突与共融的处境。她们假设了这样一种因果:如果这是最后一只存活于世的蜜蜂,那么人类将面临……
作者:戴心悦、腾佳琪、林筱彤指导老师:方舒弘、赵晨音
作品介绍:人工智能的奇点即将来临,智能革命已经渗透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而在历史上的三次工业革命中,人类的认知方式亦不断随着新技术的到来而改变。《是非执行程序/□■.exe》聚焦在技术与人工智能发展所导致的人机关系模糊问题上,探索和挑战人与机器、创造者与被创造者之间的边界,同时讨论在现代社会中,智能技术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我们试图通过灯光装置与影像的方式引导观众思考我们与机器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可能带来的影响。希望这个作品引发人们对技术进步的反思,并引发对人工智能未来发展道德和伦理问题的深入讨论。
导师评语:“技术总是以爆炸式的形式推进,而人类的未来并非阶跃式抵达。”人的智识与人工智能从对抗到协作,人与非人的边界从模糊到弥散。此时此刻,设计者有更多的机会表达和发声。
作者:刘柯君、陈珂亦、向诗媛
指导老师:方舒弘、赵晨音
作品介绍:城市穿梭者是指深耕城市毛细血管的快递员群体,他们不仅是在为自己谋取生计,更是在为城市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贡献着力量。N的三次方是无限增长的快递盒数量,以三次方切入设计,提出三个维度,分别是“生存 -生活- 生命”,三者并不是相互独立和割裂的,更多的是内心的追求和境界层次。我们通过快递员这个具体职业群体,引发人们对于劳动人民的关注,与现代社会中关注工作与生活平衡、推崇多元化价值观的趋势相契合,探讨“生存-生活-生命”的意义,因此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导师评语:快递员联系着千城百业、千家万户,是新一代劳工群体的典型代表。设计者以视觉设计为研究工具,深描快递员群体的境况,并通过三个维度的信息可视化表达,带领观看者跟随其脚步而深入到达城市劳工者的微观日常之中。
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2023毕业展以“大脑花园”为题,视觉形象以文字符号为主体,线条与块面互相交织,锚点和路径共同勾勒出字体轮廓造型,追溯数字时代独特的的设计符号。自由生长的线条与绚丽的花朵共同构建数字花园,交错的枝干如神经网络盘根错节,在“真实”与“数字”间构思设计的维度。缤纷的色彩象征着毕业生们迸发的创意,在这场毕业盛会中展现出新生代的美学思考。
The 2023 graduation exhibition of the School of Design at the China Academy of Art, titled "Brain Garden," features a visual representation primarily composed of textual symbols. Lines and blocks intertwine, while anchor points and paths collectively outline the contours and shapes of the fonts, tracing the unique design symbols of the digital era. Free-growing lines and vibrant flowers together construct a digital garden, with interlaced branches resembling intricate neural networks, contemplating design in the dimension between the "real" and the "digital." The profusion of colors symbolizes the graduates' bursting creativity, showcasing the aesthetic contemplation of the new generation in this graduation ceremony.
<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