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2023届工业设计专业本科毕业作品——生活美学|大脑花园 Brain Garden 2023

发布时间:2023年6月19日 分类:毕业设计 浏览量:1703

 

 

工业设计系以中国美术学院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总纲,依托“A+”学科优势,以艺术学产品设计和交叉学科工业设计两个国一流专业为学科双核,以人文智性与设计智造为双轮驱动,以生活美学、数字交互、智能制造、智慧出行四大研究所为教研组织,立足长三角产业集群协同创新,以覆盖全球五大洲70个国家和地区的DIA国际大奖平台为拓展,以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为途径,培养具有作者性的独立设计师、具有领导力的首席设计官的复合型创新人才,打造新时代中国设计智造理论研究与前沿实践创新高地。

 

 

01菌丝体柔性材料自制套装

作者:朱青、杨晨辰

指导老师:胡方、田进

 

 

作品介绍:菌丝体材料作为新兴的可降解生物材料,具有很强的研究价值与实用价值,我们通过探索菌丝体材料的生长与性能改良,对菌丝体材料进行了功能和使用场景的创新,并针对对菌丝体材料有探索意愿的设计师、艺术家们,设计了这款柔性菌丝体材料GIY套装。GIY代表“GROWINGITYOURSELF”,即自己动手培养制作产品。我们的设计旨在建立真菌和人类更广泛的联系,为可持续发展议题提供更多可行性方案。

 

导师评语:近二十年生物设计发展蓬勃,是大设计范畴内的全新方向。其中,菌丝体新材料研发与应用在国际上有非常专业的的创新公司典范。两位同学在非实验室环境内开展菌丝体的培养,并持续实验柔软复合材料的可能性。她们将实验所得转化为面向独立创意人培养菌丝体的一套材料包套装设计。整个毕设的过程从亲身实践出发,通过缜密的实验比较,系统性的、实验性的探索了菌丝体复合材料的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

 

 

02感知坐具—自适应智能坐具

作者:林泽楠

指导老师:章俊杰 王子豪

 

 

作品简介: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社会步伐加快、竞争压力剧增,脑力劳动的比重不断上升。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使用坐具的比重也不断提高,这个过程容易产生不同由不良坐姿状态导致的身体健康问题,这不容忽略。自适应智能化的解决方案被提出,该方案通过识别不同姿势压力分布并结合气囊等设计可以理解人的需求,懂得人的健康需求,从而更好地保障人们长时间保持不良坐姿情况下的身心健康。 

导师评语:善意的技术革新应让人更轻松化、人性化。智慧家居正在替代一切传统家居,家具智能化和多功能化是未来家具趋势。传统家具解决人坐卧功能,而新一代智慧家具具有情感解读、主动适应的能力。本组研究是切入到数字化科技领域,利用坐感检测匹配坐具的多功能架构,实现座椅形变从而自适应用户姿势。这组作品让坐具更懂人,体现产品无意识关怀,代表了未来生活产品与人的自然交互行为,为用户的坐姿健康和舒适带来极具前瞻性研究议题。

 

 

03餐厨新物种:跨场景多功能锅

作者:严田欣、黄哲

指导老师:章俊杰

 

 
作品介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在用餐的过程中并不只是为了满足身体上的需要,也是为了缓解压力,放松娱乐,提高生活质量。本项目针对饮食与娱乐两方面的需要,提出了一种面向社交的多功能锅。通过功能整合,整个产品以折叠的形式,以共烹、共食、共联为我们产品的核心理念,增加城市青年的互动、娱乐、沟通,从而维持亲友之间的和睦关系,改善城市独居青年的生活条件,满足 他们现实的社会需要,改善“空巢青年”社会归属感较弱的问题。 

导师评语:年轻人的生活形态正在发生变化,本组作品以餐厨场景为研究核心,他们发现了多变的生活形态导致烹饪用餐场景的多元化和随机性。他们的设计让人反思未来厨房隔间存在的必要性,非嵌入式餐厨具设计旨在满足一人、双人、多人的使用,尤其是在疫情期间,更多人会选择围炉煮茶、或是户外聚餐,这款产品是具有未来生活探索精神的产品,也是与飞利浦(佛山)进行联合研究的成果之一。

 

 

04‘玉’不琢不成器

作者:闫鑫雨、卢日、张薇

指导老师:胡方、田进

 

 

作品介绍:自然材料有着复杂、纯粹、朴素、自然的情感和美感。我们选择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玉米作为主材,通过调研不同年代的人对于玉米的记忆与情感回溯,思考与其材料相结合,制作多种材料式样,可以运用通过艺术家具的形式呈现在使用空间中,希望可以考虑艺术性与功能性的同时也能保留记忆中对生活的热爱。

 

导师评语:玉米:主宰世界的食物“玉米”,在人类社会发展中举足轻重。本组同学展开对玉米的广泛调研,不仅仅收集了由它而生成的所有工业材料,也收集了不同年龄段人们对于这种主粮的复杂情感。在整个过程中同学们修正了系统观,对新材料的工业生产过程有了进一步的感性认知。在这个课题中,同学充分发挥自己对于编织的热爱,最终的设计输出是玉米皮编织和玉米芯打碎重组的材料样片,及其在家具产品中的应用,通过设计展现出了“玉米”这种主粮的新价值。

 

 

05包菓-食物地域性探索游戏

作者:叶子怡、张菁奕、蒋函汐

指导老师:胡方、田进

 

 

作品介绍:我们将搜集到大量的被忽视的食物分类,最终采用了叶子包肉这一在全国都有此做法而因地制宜有材料差异的载体作为聚焦目标。从形态,包裹方式等选取了:桑叶饺子、蒲包肉、包烧、饭包、豆腐酿肉、假娄叶包肉、叶子酸肉,叫花鸡八种作为设计主体设计了一款桌游,将食物的故事融合在桌游地图内,玩耍的方式抽取阅读。通过食材及其菜谱的获取将了解事物的来源以及制作方式,在玩乐的过程中感受食物的传承。 

导师评语:包菓:食物关乎于地域,也关乎于文化,更关乎于人。该组同学毕业设计很早就锁定做食物设计。她们在田野调查中不断收集极具地域性、文化性的本地特色食物相关经验,因为获取了太多有趣的食物故事,而一度陷入调研不可自拔。在调研中发现不同文化背景下食物的共通性与特殊性,以及人与食物间的情感连接。最终她们输出了一套桌游来表现食物、地域、时间和背后的故事,通过游戏形式展现中国地域饮食文化的丰富性,传播各地传统饮食文化。

 

 

06APPLE RUSH一个苹果怎么吃?

作者:王筱笛、李子叶

指导老师:胡方、田进

 

 

作品介绍:我们从金苹果的隐喻出发,探究苹果与人类的苹果连接新方式,以潮玩设计和艺术装置的形式来表现我们的设计主题。我们设计了苹果之声、苹果进化论和一个苹果怎么吃三款潮玩小摆件,用脑洞大开的方式来表现苹果,希望能让大家突破对苹果的刻板印象,从食用和非食用以及被食用的角度发现苹果作为水果本身的价值。我们想通过材料与色彩等方式去感受人与苹果的新链接,引起人与物的情感共鸣。 

导师评语:“金苹果”的隐喻最早出自希腊神话。两位同学从对“金苹果”意向的兴趣出发,展开了对“苹果”这个司空见惯的日常对象长达半年的探索。通过深入的调研,不断打破自己的固有观点,经历了从熟悉到陌生再到熟悉的认识过程。调研中近距离接触了水果产业,了解了果农与果的关系。两位同学在对苹果本身进行解构、重组的过程中,从近两百个精彩瞬间选取了三个有共鸣的点子,将它们设计成了潮玩。整个设计过程得益于田野调查过程中认识的点滴改变,最终在玩具设计中得以蜕变成“金苹果”。

 

 

07脑机下肢主动康复设备概念设计

作者:周静宜、杨依宁

指导老师:王子豪、章俊杰

 

 

作品介绍:该设计旨在解决脑卒中(中风)患者在使用现有的脑机下肢主动康复设备中出现的问题。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护工为患者佩戴一系列设备时操作步骤繁琐,训练过程中患者容易被外界影响无法有效激发运动意图。为了提高患者的康复效率和护工的操作效率我们对其产品进行再设计。针对游戏沉浸感弱的问题我们将脑电与VR结合。做到集安全性、舒适性、实用性于一体的一款智能脑机下肢主动康复设备。 

导师评语:设计过程中,学生依据双钻设计思维模型,执行严谨的user-centred design方法,通过实地调研获得的一线用户研究资源反映出较为实际的用户需求和设计问题。学生通过开展problem analysis工作坊,针对问题进行聚焦、提出潜在设计方案,后期的设计迭代稍显匮乏,需要进一步进行人机考虑。

 

 

08C—TRAINER未来脑机下肢

主被动康复设备设计

作者:李泽瑞、周海滋

指导老师:王子豪、章俊杰

 

 

作品介绍:脑卒中作为我国居民首位死亡原因,长期侵害着我国居民的生命健康,由此导致的肢体功能障碍更是影响着无数家庭的正常生活。脑机技术的介入则为脑卒中提供了一个新的解决思路,脑机技术使患者能够通过脑电信号直控制电机来带动自身患肢运动,通过建立一条外部通路来代替自身内部神经通道来达到间接运动的目的,以此反复训练来加快大脑的运动神经修复进度。本设计是针对康复医院环境下的状态稳定的脑卒中患者在使用脑机接口主被动下肢功能设备进行康复时存在的问题进行的未来迭代方案,主要针对“设备主机连接性与舒适度”“脑电帽佩 戴效率与使用体验”“交互软件的便捷性与代入感”三方面问题进行了整合优化设计。 

导师评语:项目过程中,学生执行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方法,通过实地调研获得的一线用户研究资源反映出较为实际的用户需求和设计问题。学生们通过问题分析聚焦设计目标,并提出可行的设计方案,期间多次与企业进行汇报调整方案放心,且均获得良好设计反馈。只是设计输出部分的时间紧迫,后期还是需要进一步进行方案的深入、呈现较为充分的设计成果。

 

 

09守一 MindFlow

作者:潘超、李悦

指导老师:章俊杰

 

 

作品介绍: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盛行,注意力涣散成了时代病症。伴随着脑机技术在院外医疗场景下的普及,数字疗法将逐步进入家庭。我们利用前额叶脑电信号采集技术,以让成人ADHD患者或在家庭环境下进行神经反馈训练为目的,对原有医疗产品进行重新定位,以穿戴式脑电设备和沉浸式游戏的形式展开,打造更适合成人ADHD患者的家庭式数字疗法体验。 

导师评语:脑机技术在生活里有多方面的应用,它基于脑电信号采集分析判断用户思维认知和情绪,并利用交互和信息手段来训练人的大脑。这个方式方法我们称为情景互动性的数字疗法,数字疗法能解决部分通过药理方式难以达到的针对脑神经活动的康复治疗。这将能大幅降低治疗难度和治疗成本。本组作品利用前额叶脑电信号采集,以交互游戏手段训练注意力,其中他们关注了数据的反馈与情绪的引导。这是脑机康复设计领域的一次有价值的探索。

 

 

10身边自然说

作者:古梦依、吕雨栩

指导老师:胡方、田进

 

 

作品介绍:随着现代化生活形式的发展,自然缺失症似乎是当代人的“通病”。但在消费主义的符号化影响下,部分的环保观念行为已经不在纯粹,回溯自然与人的基本行为关系是认识生态问题的第一步。身边自然说通过对真实的人与土地的关系探究,形成对土地更立体的观念认知,并让这种观念融入设计,以有趣的产品形式来引导大家与身边的自然产生新的互动行为,链接关系。打造集趣味性,可玩性,探索性,实用性为一体的用户体验,达到让大家更加关注和喜欢身边的自然的目的和意义。 

导师评语:“人与土地”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有不同的切身体验。两位同学在整个毕设过程中通过自身行动与亲身体验不断尝试和探索与土地的互动方式。参与家人的祭祖过程中用脚丈量家乡的山川;尝试开垦校园内山上的荒地;组织“拓荒者”小队的活动集体“探险”。他们在与土地的互动中投入大地怀抱,收获滋养。最终意在用最少的设计激发人与脚下大地的互动,拉近青年人与土地的距离。他们的毕业设计是具有温度与情感的设计,展现青年一代对土地新态度。

 

 

11糕糕乐|拼接式糕点设计

作者:颜芷欣

指导老师:胡方、田进

 

 

作品介绍:时代背景下现代青年因学业、事业等陷入精神困扰无法剥离,希望以糕点制作为载体引导高压下的人们进行情绪释放。最终产品呈现以自由拼装的糕点模具为主,增强人在糕点制作中的互动性与放松感,带领人慢慢沉浸到整个制作中,感受食物制作带来的情绪变化。 

 

 

 

 
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2023毕业展以“大脑花园”为题,视觉形象以文字符号为主体,线条与块面互相交织,锚点和路径共同勾勒出字体轮廓造型,追溯数字时代独特的的设计符号。自由生长的线条与绚丽的花朵共同构建数字花园,交错的枝干如神经网络盘根错节,在“真实”与“数字”间构思设计的维度。缤纷的色彩象征着毕业生们迸发的创意,在这场毕业盛会中展现出新生代的美学思考。 

The 2023 graduation exhibition of the School of Design at the China Academy of Art, titled "Brain Garden," features a visual representation primarily composed of textual symbols. Lines and blocks intertwine, while anchor points and paths collectively outline the contours and shapes of the fonts, tracing the unique design symbols of the digital era. Free-growing lines and vibrant flowers together construct a digital garden, with interlaced branches resembling intricate neural networks, contemplating design in the dimension between the "real" and the "digital." The profusion of colors symbolizes the graduates' bursting creativity, showcasing the aesthetic contemplation of the new generation in this graduation ceremony.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