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2021级梁希班建筑设计II终期评图与作业展示

发布时间:2023年6月9日 分类:课程设计 浏览量:2619

2023年5月19日下午13:30-17:30,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2021级梁希班建筑设计II终期评图于学研中心A座垂花门中庭成功举行。本次活动邀请到四位专业领域的知名学者与建筑师,为同学们提供近距离交流与学习的平台。

719696 6fa151 6fa151 719696; box-sizing: border-box;">

评图嘉宾

719696 6fa151 6fa151 719696; box-sizing: border-box;">

姜娓娓,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姜娓娓工作室主持建筑师,教授级高工。

 

Vassilia Pirierros,LIAISON ARCHITECTS创始人,法国注册建筑师,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客座教授。

 

关午军,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生态景观院副院长、设计总监,教授级高工。

 

闫明,原筑景观联合创始人,美国马萨诸塞州注册建筑师。

719696 6fa151 6fa151 719696; box-sizing: border-box;">

课程信息

719696 6fa151 6fa151 719696; box-sizing: border-box;">

课程题目

永新滨河公园游客中心建筑设计

 

上课班级

梁希21-6班

 

课程学期

二年级下

 

授课老师

郑小东,林洋

719696 6fa151 6fa151 719696; box-sizing: border-box;">

课题介绍

719696 6fa151 6fa151 719696; box-sizing: border-box;">

本课程为梁希实验班的改革创新课程,建筑设计与园林设计联合教学,同步开展。设计场地位于江西省永新县,这是一座具有18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2019年永新县人民政府与文化企业以及设计机构共同发起“重见永新”古城再生计划,以设计、文化、艺术的力量为引领,通过事件、社群、产业为古城赋能,对永新古城进行更新改造。在永新古城的南侧,有禾水河环绕,一个规划面积约16公顷的滨河公园与古城隔河相望,通过“文星桥”与老城紧密联系,并提供观看江景并眺望永新古城的场所。建筑设计题目要求在滨河公园内自选场地,设计一座游客中心,总建筑面积控制在2000㎡(上下可浮动10%),建筑层数3层以下,建筑高度控制在15米。

课程历时9周,外加1周的模型实验。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处理功能技术比较复杂、造型艺术要求较高的大中型风景建筑的设计方法;巩固和发展学生的场地处理能力,强调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关注建筑的地域文化特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设计观念;培养建筑设计的创意能力。

719696 6fa151 6fa151 719696; box-sizing: border-box;">

作业展示

719696 6fa151 6fa151 719696; box-sizing: border-box;">

1. 新风筑

设计者:高舒凡

作品简介:“新风筑”游客中心位于“新风永驻”滨水公园与古城核心慢行区连接的交通要道处,需兼顾原住民与游客的交通、游赏等需求。该设计以聚落式木盒空间为主要形式,模仿永新村庄错落布置的肌理,选择特色红心杉材料,构建行动便利、景色宜人、化整为零的嵌入式风景游客中心,力求将风土乡情融入乡村更新,实现新风留驻。

专家点评:整体方案完成度高,空间丰富,但缺乏一个主体空间,主次不够分明,从局部出发,设计有些细碎。结合堤坝的高差处理很好,流线分析图的表达比较生动,效果图与实际事件结合很有真实感,平面图绘制过于简单。作为聚落式建筑,外立面有待加强,应强化其风景建筑属性。嵌入庭院可再大胆些,减少硬质铺装,突出自然感。

2. 檐下穿廊

设计者:黄仲怡

作品简介:设计名为檐下穿廊,旨在通过游廊空间引导人与自然对话。建筑仿佛是从坡地延伸出的"山脉",塑造"破土生长"之感。一层位于坡底,紧邻水体,在建筑周围设置檐下亲水廊道和以亲水平台的形式呈现的入口广场,以坡地上走廊、屋檐、地形形成的框架构成"取景框",让人们在进入建筑的过程中自然与景观对话。第三层位于堤顶,与对岸古城相望,以建筑为媒介增加堤顶与堤底的联系。

专家评语:建筑外形与环境较为契合,但建筑屋顶与坡地的结合可以再大胆一些,比如嵌入坡地之中或者增加屋顶覆盖坡地的面积。建筑外道路可以再优化,可以多营造一些游廊空间。内部较为封闭,建筑内可以有一些庭院来塑造内部空间的节奏感。

3. 之野

设计者:凌霄

作品简介:本方案以“乡野”为主题,从场地山、水、桥的观景视线出发选址,建筑整体采用院落式布局,风格上将江西传统民居特色与自然环境融合,给游客带来温馨、自然的野趣体验。同时,利用场地中防洪堤产生的高差优化游客中心的功能区布局和交通流线,丰富人行体验。

专家点评:方案整体比较克制,在建筑的一些细节和材质方面考虑得相对成熟,落地性较强,但也显得较为无趣。可以在建筑内部的空间组织上再多下功夫,比如餐厅部分可以考虑打破单调的直线性流线、丰富内部空间的形态。院落整体的围合形态缺乏一些秩序,可以再结合水环境进一步推敲,让整个院落和自然联系得更加紧密。室内效果图氛围上把控得有点像民宿,建议强化表现出游客中心的公共属性。

4. 永新朝盏

设计者:付荣熙

作品简介:本次设计考虑游客中心本身特性,将场地选址在了文星桥与场地最大人行道的西侧,沟通老城两岸。设计时考虑廊建筑独有的灵活性,结合场地内堤坝地形构筑,灵活布局,就势而为。采用“回廊”的形式将整个空间串联起来,起到的架构的作用,设有廊,亭,亲水平台,咖啡厅等停留节点。满足游客中心基本要求的同时观景造景,塑造室内外统一协调的空间组合和外观造型。

专家点评:方案以传统院落形态切入,院落本身的聚合感较强,在体现游客中心本身的开放性上略有不足。内部庭院的设计可以进一步加强。

5. 逐·翼

设计者:王巍然

作品简介:该游客服务中心位于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形态结构上融合了永新的竹构和红色文化,区位上建筑本身与场地原有地形紧密结合,形成了良好的取景平台。同时建筑与桥也进行了结合,贯穿南北交通的同时方便北侧游客到达服务中心,实现人流的聚散功能。建筑内部设有针对游客和当地农民的功能场所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

专家点评:建筑形态优美并且与景观进行了良好的结合,功能指向性较强,将河的两岸贯穿了起来,完成度较高。应注意建筑体量的控制,选择与主题相适宜的,更轻盈的网架材料,使建筑与原场地实现更好的融合。

6. 环

设计者:张杨钰

作品简介:游客中心位于公园东北部,附立于堤坝南岸,靠近文星桥,是永新滨水人居空间再生的重要节点。设计以盘旋而上的环形建筑形态回应山水自然的有机形态,同时表达出城乡共融,村民、市民、游客共生共存共享的理念。环形建筑形式、结构、空间三者统一。建筑连续的外部造型,对应拾级而上的内部空间。室内功能围绕着中庭随大台阶依次展开。空间的整体感和流动性始终贯穿。设计希望为当地村民提供更生态的生活环境,为县城居民提供更良好的休闲场所,为外来游客提供更丰富的旅游体验,完成场地内滨水人居空间再生。

专家点评:环形建筑处理手法简洁干净,可以深入考虑建筑和周围环境的互动,空间体验可以继续丰富和加强。

7. 无名

设计者:杨馥宇

作品简介:本次设计位于江西永新古城对岸的滨河公园的游客中心,为了使该游客中心能够反映当地文化特色,融入当地氛围,同时在保留传统的元素时也不失创新,故在提取江西赣派建筑“黑瓦青砖”的元素同时也融入了现代元素。除此之外,本次设计也通过高度的联动将水面和堤坝和建筑三者同时融合,不仅在交通上方便沟通古城,丰富内部空间,也在风景上更加丰富。之所以取名为“无名”,是因为不想同过一个名字来界定建筑的氛围,想通过能丰富的空间变化来赋予它更多的含义,同时它也应该是沟通河水河两岸,旧人与新人,自然与人类的媒介之一,对于每个使用者来说都应该有不同的解读,不同的名字,名字之丰富难以用几个字总结表达,即nameful的状态,人们常说十即为一,无数尽无穷即为无,故或许也可用“无名”者两个字来概括该建筑的状态。

专家点评:有力量感,用色和形态大胆,艺术感与美感兼具,空间变化丰富有趣,和场地结合也不错,虽然有传统和现代元素的结合但难能可贵的是整个建筑是一个整体,不突兀,是值得认可的设计。但是建筑总体上还是不够简练,还可以做减法,且中间的草坪坡道或许可以与其他与人相关的活动相结合。

8. 栖岸

设计者:于艺嘉

作品简介:该场地位于江西省永安市永新古城对面的滨江绿道旁。设计任务为2000平方米的游客服务中心。江西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水乡城市,设计场地有临近防洪堤,有一条贯穿堤顶的步行路。该场地起到疏散古城游客文旅压力的作用,且吸引更多游客,提升商业价值,塑造永新古城新形象。因此我设计了一座具有水的形态的建筑,屋顶模仿水的走势,倚靠在堤坝旁,尽显水的流线美。且主要接待空间为二层,维护体系由玻璃幕墙组成,具有更好的观景视线,也能衬托整座建筑的体态轻盈之感.建筑周围的硬质和绿化广场也依托湿地公园线性而设计,并在一层设计平台下剧场,将景观与建筑融合,使得建筑更加开放包容,具有承载多种活动的可能性,更加深入地探讨人、建筑、自然之间的关系。

专家点评:曲面形态不错,有风景建筑的美感。二层的玻璃幕墙给人感觉像是一个完全以观景为主的游客服务中心,大平台显得尤为空旷,需要优化。对于建筑的体量来说,一个步梯少了,可以在垂直交通方面做得更有趣一些。

9. 顺势伸展,低潜入景——青山映夕鸟

设计者:李雪莲

作品简介:建筑依堤坝之势伸展,似候鸟展翼探向禾水河。将堤坝比作青山,建筑就如青色的鸟一般趴伏在青山之上,给人以指向性。该设计理念为顺势伸展,低潜入景,让建筑本身成为景色,建筑位于人文村落农田景观与自然生态湿地景观的过渡地段,采用生态化的手法,将建筑、堤坝、水以及桥糅融在一起,以建筑本身的曲线美、农田、湿地景观以及远处的山形成游客中心大厅的视线重点,而江景、古城与建筑曲线形成二楼餐饮区域观赏重点,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促进生态绿色可持续发展。

专家点评:该设计以自然生态绿色设计为主,建筑整体曲线和屋面设计生态化处理较好,并且与建筑南面湿地景观衔接完美,建筑整体形态感较强,建筑在探向古城的同时不会产生硬性问题,亲水的同时不会受洪水侵害。不足之处在于建筑与坝顶路之间的联系生硬,可以考虑使用广场去过渡空间,另外生态化处理可以多样化,而不是仅仅针对于雨水的处理,也可以考虑光与风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和处理。

10. 永新桑颂--基于象征主义视角下的园田氛围地标游客中心设计

设计者:郝任涵

作品简介:永新县农业以桑蚕产业闻名,本方案以“桑”为灵感,基于地域文化,运用象征主义构建手法,打造一个“地景+聚落”式的地标性游客中心,是为农村淳朴风貌的颂歌。将散布的五座建筑统一为一个整体,呼应了前堤后坝的环境条件,使能源和资源消耗量降至最低。建筑的基本布局基于一个桑葚晶体式的半模块化系统,通过公共空间彼此相连。在信息时代,我们通过模拟生长和约束状态,以达到材料的最佳利用,是为仿生建筑的机理。

专家点评:方案呈现一种先锋的姿态,具备未来特征,构建了一个由数理参数控制的建筑结构-建筑群-连廊广场,乃至广场景观一体化的连续系统,方案大胆创新,几乎可谓激进。提出的这个建筑系统可随环境变易,变易不同聚落样式,具有较强的深入潜力。从整体切入,分型塑造。略有不足就是建筑的整体性过强,若其中一个要素需要强侧重处理,则此系统会不会捉襟见肘,得到一个稍有失衡的建筑群体态?建筑的控制参数簇能不能从数理领域中嬗变为一个更直观的评价模式?且如何将众多边形的室内空间归纳在一个系统之中,也需要再有详密的建筑学科学研究来以支撑。

11. 聚 . 祠——基于公共祠堂属性的游客服务中心设计

设计者:唐义林

作品简介:祠堂作为一种乡土建筑,是连接一个家族,乃至一片区域的重要纽带。它不仅是人对祖先敬畏之情的精神空间载体,更是人与人交流聚集的物质空间。此次设计以永新县当地赣派祠堂建筑为空间原型,转译其特色空间结构,以其聚集交流属性为核心理念,设计当地居民与游客使用,交流的多层次空间,希望此处成为游客与当地居民积极交流的公共祠堂。

专家点评:该同学的视角特殊,考虑到当地居民与游客中心的关系,图纸表达比较清楚,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比较生硬,可以考虑在屋顶下增加一些庭院空间。

12. 永新之翼

设计者:周奕欣

作品简介:永新是一座历史优秀的古城。秉承弘扬古城民俗文化经典的设计理念,以“展翅”为造型概念激发古城活力。建筑选址于文星桥东侧河堤上,运用地形的高差关系呼应内部结构,并结合游线,将游线引入建筑内部。同时,沿着地形蜿蜒而下的建筑,前有禾水河之景,后有人工湖之景,两处串联,将景观引进室内,创造出更为开放的室内空间。

专家点评:建筑方案比较有趣。建筑出入口可以跟外形结合,处理得更加灵活自然一些。内部大阶梯式的空间设计可以更为开放,不一定局限于分割房间,可以让内部的动线更加有创意。

13. 观意永新

设计者:王奕萱

作品简介:设计场地位于江西省永新县禾水河畔,建筑选址北邻堤顶路,南面向湿地公园和农田开场,镶嵌于堤顶路缓坡地形之中。设计思路遵循该场地园林设计采取的“五感六觉”切入点,考虑不同人群对游客中心的使用需求,从游客、居民双线程感知出发,打造满足活动需求、适合场地地形、统领湿地公园、满足人流集散的地景建筑。依靠曲线坡屋顶的高度落差削弱建筑高度感,更好的“匍匐”于场地中,从而在景观视觉营造和使用感知营造上最大程度与公园设计相呼应。

专家点评:该同学设计建筑设计特点鲜明,图纸简洁明了,建筑整体具有“monument”纪念碑式风格,可在进一步设计中考虑整体感觉更加开放、通透,增加建筑和周围场地的联系,从而更好地融入在场地址中。

14. 坐看云起时,永以为新也

设计者:钟雨璇

作品简介:该设计定位于永新城市更新三期工程的古城南岸滨河公园。在充分地分析场地周边环境的基础上,将游客中心定位于滨河公园东部,连接文星桥与滨河公园东部休闲娱乐区。游客中心顺应地势高差,北部可通往堤坝、文星桥,西部为主要出入口连接道路,东部与湖泊相连,可便于游客欣赏风景。游客中心东侧开满巨大的落地窗,人们于此可以更好的欣赏湖岸风景,坐看云起云落,赏日出日落。

专家点评:整体方案相对完整,游客中心的内部功能较为完善丰富,但过于注重建筑内部功能流线营造,对于建筑表达力较弱,希望可以更好的将游客中心与起伏的地形连接起来,弱化游客中心的大体量感。

15. 窥

设计者:李书媛

作品简介:"窥"的释义为"在小孔、缝隙或隐蔽处暗中查看",本次设计的理念也在于此。考虑到对岸的永新古城与场地中保留的原始村庄,我希望游客中心能隐于环境、融于环境。于是将建筑与软化后的堤坝进行融合,让游客中心就像是地表睁开的一只眼睛,安静地伏于河堤,窥探着紧邻的禾水河与对岸的永新古城,平静又缄默,专注又从容,不喧宾夺主,不分散注意。游客们可以坐在落地窗前享受永新古城的山水意境,也可以步行至屋顶,在禾水河的波光中瞭望远方。

专家点评:设计想法很好,选择了建筑与堤坝相结合的方式,自然的形态与规整的几何型结合的造型也很有“冲击力”。但有几个建议:1.建筑置于堤坝外侧是否符合防洪规范,存在硬伤 2.一面全是落地窗的设计虽然也符合“窥”的主题但是有点简单化。

16. 永新滨河公园游客服务中心设计

设计者:王梓睿

作品简介:本设计参考周边民居形态,结合赣派建筑风格,从方形出发进行变形,行成三种体块模式,同时为了更好融入当地民居与风景,采用聚落式建筑,让每一个单体之间都有独特的景观,给人以美的享受。设计的核心更多地在于融入当地,在不影响当地居民生活的前提之下,满足游客服务中心的需求。

专家点评:建筑的可实践性不错,实能够落地的项目,和当地居民的建筑融合比较好,但是建筑体量不足,没有达到游客服务中心的体量级别,可以整体再放大一些。模型在制作的时候也可以把周边的民居一同制作出来,更能体现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关系。

17. 合筑——永新滨江游客中心设计

设计者:赵佳文

作品简介:该设计将建筑体量打散围合出一个开阔的长方形公共空间,通过与景观结合引导游客行走路线与视线变化,从而创造流畅丰富的感官体验。建筑本身以当地的精派建筑坡屋顶要素为形态来源,以功能将建筑分为高低错落、大小不一的单体,同时加入大量灰空间,最终形成与场地具有良好关系的游客中心聚落。

专家点评:该设计类似于商业街的一块建筑群,应该抓住建筑间的广场进行充分设计,同时注意与找到与堤坝的关系,如何更加有组织地进行聚落式建筑的设计也值得再思考,平面图要注意建筑内部的交通体系。

<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