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2023届染织与室内纺织品设计专业本科毕业作品(下)|大脑花园 Brain Garden 2023

发布时间:2023年6月19日 分类:毕业设计 浏览量:1962

染织与服装设计系以服装与服饰设计为核心专业,以建构东方设计学为理论基础与设计实践的“东方时尚” 为学科建设发展目标。“艺术美学”为品质标准,“传统活化,科艺融合”为教学双刃,坚守“可持续”理念为价值指向。以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为产教融合优势,围绕“设计系统与方法”“产品设计与商业管理”“传统文化与传承活化”“科艺融合与材料创新”四大教学与研究方向,汇聚专业教师、国际师资、产业顾问的综合师资团队,设置互为跨界融通,指向社会价值、面向未来发展的课程体系。秉承“社会关怀、人文关怀、民族关怀” 的育人担当,致力于培养“专业综合型”与“精神内核型”兼备的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引领国内专业发展方向,彰显全球影响力。 

染织与服装设计系旨在培养学生的“技术学习”“逻辑思辨”“系统研究”“整合创新”四大能力,使其成长为具有独立思考精神、创新跨界能力、国际视野与社会责任意识的中国纺织服饰设计人才,同时为创建有文化价值的中国纺织服饰品牌输出开拓型设计人才。

 

此次染织设计与室内纺织品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分为四个主题,智慧行迹、多态界面、治愈灵境、东方叙事。作品致力于对纺织品未来形态和经济模式的关注与研究。学生在中国文化立场和全球视野的引导下,聚焦可持续材料设计、智慧纺织品设计、数字纺织品设计、疗愈设计、东方设计等多个研究领域。通过对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的综合性思辨,从科学和艺术交融的综合维度,重新定义纺织品的设计边界,提出引领纺织设计发展的新命题、新价值、新方法与新技术。并从设计师创作的构成基础——材料出发,探索材料与形式、材料与观念、材料与文化,拓展纺织品设计艺术的材料新语境。

 

 

在这个繁忙的世界里,寻找一个心灵庇护所成为了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需求。该主题设计作品强调自然、环境和人类之间的联系,关注纺织品设计艺术如何为人们带来心灵疗愈和身心舒缓。旨在通过创作,让观赏者平衡情感、减轻压力、激发内心力量、提升生活幸福感。 

 

01异世界

 

作者:易媛媛指导老师:王小丁

 

点击查看视频>>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作品介绍:利用纸浆作为主要材料的室内装饰品设计,辅助了动态装置和声音装置与观众产生互动。以室内装饰品设计、地毯设计、动画的形式创造完全沉浸式的,区别于现实生活的奇异空间。从分析了现代社会消费主力的人群特点后,发现了当今年轻一代消费者追捧的IP文化。选取中国志怪传统文化作为本次设计的主要元素来源,以现代的审美和明快的色彩,转绘志怪小说中中国古代作者对于志怪形象的想象。将古代经典IP形象与当代元素结合,翻新中国传统文化,传播中国美学。 

导师评语:志怪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民间传说和神秘氛围,吸引着Z世代青年人群的关注和创新研究。该作品在《创世纪》故事的框架基础上,描绘了神创造万物场景。设计运用各种视觉元素、符号和象征,创造出奇幻、妖异的“异世界”神秘生物形象,让观者感受到独特的审美体验。制作方面,采用泡沫精雕结合纸浆材料,体现出极强的可塑性及独特的纹理质感。设计表达挑战了传统审美,展示了设计师超凡的创造力和独特的设计思维,凸显了Z世代青年饱满的个人情绪和张扬的个性符号,令人惊奇和充满趣味的视觉体验。

 

 

02COLOR POP

 

作者:郑瑞景 JEONG SEO KYUNG指导老师:黄思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作品介绍:本作品是一件适应环保生活方式的艺术品。当下,年轻一代对使用塑料、纸等可再生材料的设计有很高的热情和社会意识。因此我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考虑以此为设计主题,利用纸质技术,从花的质感、颜色、形态中获得灵感,并通过视觉表现出来,设计出一系列造型作品。特别是,随着经历新冠肺炎,人们在室内生活的时间增加了,以年轻人为中心,满足自己的个性和取向去装饰房间,变得非常流行。为了帮助人们积极地体验空间环境,我制作了这组艺术品装置。

 

导师评语:作品从可持续设计角度出发,使用花瓣、纸浆等可再生材料,以花的质感、颜色、形态为概念,研究材料的质感与肌理,并且与自然界不同花卉的纹样相结合,表达出天然材料的质感、意境之美,是一次不错的尝试,但仍可以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03散落幻境

 

作者:陈婧指导老师:王小丁

 

作品介绍:回顾我的本科生涯,湖石元素常出现在我的作品中。因此,此次毕业设计,仍采用了湖石作为主题,希望突破传统,挖掘湖石元素更多的可能性。作品将自我感受与图案表达相结合,通过石膏等综合材料的运用,创造出存在于室内空间的“彩色太湖石”,并赋予其一定的功能性,探索室内装饰品功能性和艺术性的界限,使其作为功能产品在不被使用时也能具备良好的观赏性。同时,石膏是一款可循坏使用的胶凝材料,希望通过石膏材料的创新运用向观者传达可持续消费的环保理念。

 

导师评语:此次的创作是对传统文化符号表达的一次大胆而有效的尝试,作品以湖石为题材,从“造型”和“色彩”两个角度出发对胶凝材料的成型工艺做了深入的创新实验研究。新式的材料语言结合五彩的色调,给作品带来了活力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也给太湖石这一传统文化符号的形象表达引入了新的维度。

 

 

04被控制的餐桌

 

作者:杨铭璇指导老师:黄思文

 

 

作品介绍:作者从自身经历出发,观察到近年来青年群体中出现情绪性进食问题人数在增多。由于大众对情绪性进食的认知不够,导致部分人群无法意识到自身暴食行为的严重性,没有及时寻求帮助,从而发展成进食障碍。作品《被控制的餐桌》结合了自身的经历,用综合材料纺织艺术的方式呈现了当时的情绪状态和进食行为,希望能引起观者对情绪性进食问题的关注。 

导师评语:作品选题源于设计师内心的情绪问题,工艺制作上主要选用湿毡工艺进行深入的探索,结合纸塑形工艺和刺绣工艺,使作品整体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通过设计传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世界,并希望能与观众达到共鸣。

 

 

05无形——诞生

 

作者:欧阳宇指导老师:王小丁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作品介绍:基于后疫情时代下的情绪危机,人们对于个性化自我表达的强烈需求,我希望通过自身知觉的切身感受进行一系列主题性纺织品设计,唤醒人们对身边细微日常变化的感知,同时为室内纺织品设计提供更多个性化的知觉表达。以摄影为媒介,结合纺织品图案、多工艺室内饰品,通过我的知觉感受捕捉身边不易察觉的、难以捉摸的细节,空气的形态、水波的跃动、流淌的云,所有枯燥无味的日常都是闪亮而伟大的奇迹。当你看见,那些熟视无睹的日常被唤醒,光波和音频交错拨动着彼此,每时每刻都美丽、动人、感伤、欣喜、愤怒痛苦又平和。

所以所有都穿过我,然后消散,直到我也消散。一切都无形,是难以精准的阐述,不是虚幻也非无聊,是感受到所有空气都包裹住身体的那份流动感。

“我”从子宫中诞生,以我之眼,观察整个世界。将无意义的日常赋予意义,化无形为有形。

 

导师评语:该室内装饰品设计极具个人情绪色彩,通过关照自我内心情感与探寻微观世界,找寻图形来源。摄影技术巧妙的捕捉了环境中微小细节和微妙的变化,由此映射内心细腻的情感波动。通过与大胆的骷髅造型的融合设计,突破传统、挑战观念、融合艺术与哲学,为观者提供了一种充满个性和思辨性的艺术体验。作品不仅是对传统的反思和重构,同时也是对个体和社会的思考和表达。通过3D打印技术、簇绒工艺、毛毡工艺的结合,设计师完成了设计思想的具象转化。

 

 

06觉醒的自我

 

作者:雷罡指导老师:黄思文

 

 

作品介绍:在某个或近或远的未来,出现了一种名为“异化”的现象。大量生物的特性和特征发生了改变。似乎是为了适应某种需要,这些生物自发或被迫地进行了这种改变。异化现象在与人类关系密切的生物中最为普遍和显著。因为有着人力干预,一些生物已经完全改变了外貌与功能,连人也分不清这些究竟是生物还是人为所造的工具了。此设计调研“斗促织”文化,当下社会有一种过分追求经济效益思潮,人在逐渐被“物化”。许多人被裹挟着前进不敢停下,工作时间延长也使他们缺少机会探索自我。我的愿望是通过设计使社会能更加重视个体的自我价值,而不仅仅以经济效益来评价一切,每个人都应有更多时间投入到他们热爱的事物中。

 

导师评语:作品围绕“斗促织”文化的主题进行创作,将昆虫造型与意向物化元素相结合,通过对昆虫形象重组再构的创新性表达,体现每个生物个体的自我价值。结合3D打印技术与生物材料,使作品呈现出丰富的视觉效果,探索染织设计中的更多可能性。

 

 

07幻想生灵

 

作者:谢淑华指导老师:王小丁

 

 

作品介绍:以自然界生物仙人掌为灵感来源,通过不断的变形想象,创作出拥有迷幻色彩、灵动生长、特殊情感的幻想生灵。为什么选仙人掌作为灵感呢?仙人掌拥有特别顽强的生存“意志力”,具有脱离母体也能无性生殖的方式繁殖,它野蛮生长,永不彷徨。其实人类也具有很强的生存意志力,从父母的家庭里逐渐脱离,去创建属于自己的新的家庭。用珠绣、编织工艺与粘土雕塑结合的形式来表现这个幻想生物装置,既能表现其灵活多变的形体也能表现出其表面精致的肌理与装饰。 

导师评语:作品将天真的孩童形象与仙人掌的独特形态相结合,让人感受到设计者纯真的、无拘无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体现了设计者期望自然与人类和谐共生的愿望。作品通过粘土造型工艺、钩针工艺、串珠工艺的多元化融合,创造出精致、富有层次感的表达语言,展现了手工制作的独特魅力,充分表达了童心和灵气。

 

 

08虚拟社交场景——图像狂欢

 

作者:张舟峰杰指导老师:黄思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作品介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虚拟社交成为人们日常的社交方式,其中图像信息的相互传播是虚拟社交的一大特色。虚拟社交的图像信息涵盖各种方面,其一,虚拟社交当中媒介设备与社交平台都有图标图像的设计;其二,人们在图像化互动中,网络表情丰富了社交语言,将人们的表达意图在虚拟社交中图像化,从而让人更能以视觉视角的位置体会互动对方的表达意图,随之图像信息在虚拟社交中起到重要作用,虚拟社交发展的图像信息也为图案设计提供了丰富资源。

 

导师评语:这件毕业设计作品以拼布作为创作手段,结合当代网络中流行的虚拟表情与图像,传达年轻人的生活态度与状态,在工艺技术上大胆尝试传统工艺的创新,将网络图形与丝网印工艺相结合,通过大胆的组合与创新,塑造出丰富的视觉体验感。

 

 

09翻

 

作者:何欣然指导老师:黄思文

 

作品介绍: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互联网新媒介的普及,带来了空间与人际交往方式的变化,令人眼花缭乱的电子产品成为维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纽带,却也将人们的距离拉远。在电子游戏风靡的当下,纸翻花似乎已经属于过时的玩具,可我儿时与家人一起将纸翻花拿在手里变化翻转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纸翻花形态的变化牵动着玩者们的情绪也拉近着人们的距离。基于“人际温度”与“变化”的思考,我选择了以“翻”为切入点,针织工艺作为表现技法做出以拉伸结构为载体且带有“温度”的可玩趣味面料。

 

导师评语:作品主要通过纸翻花形态与针织工艺结合来思考人际交往的方式,并且对针织工艺的材料与结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实验对“翻花”方法与结构进行总结,最终呈现染织材料与工艺带来的特有空灵感与柔韧性。

 

 

10知来处,明去处

 

作者:孟慧丽指导老师:王小丁

 

 

作品介绍:作品灵感来源于作者从小在农村和城市两个环境之间往来的生活经历,从童年时期便体验着两种生活节奏,这使得我对这两个环境中不同元素的变化更加敏感。受到生活环境变化的感触,将对农村风光与城市场景的感受实体化是创作的初衷。在编织过程中,不仅从视觉上利用不同色彩的线材表现两地差异,在触觉上也通过选取材质不同的线材和使用不同的编织技巧来表现两地质感与肌理的差异。虽然两幅编织作品无论在色彩还是质感上都存在巨大差异,但通过将编织线在两幅作品之间来回编织,进行连接,也可以表现城乡两地的交流不断。

 

导师评语:作品《知来处,明去处》以农村和城市两个环境中为灵感来源,诠释农村特征的“清、美、雅”与城市特征的“潮、闹、活”。通过编织手法将丰富的图案与多元化的材料灵动地结合在一起,呈现出城乡两地空间、色彩、肌理的变化,让观者能感受到空间场景交替的视觉冲击。

 

 

11绽放

 

作者:李奕欣指导老师:王小丁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作品介绍:绽放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状态,展现出一种纯粹、自然、纯粹的生命力。每个生命都会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展现自我,绽放就是这种表现。设计的作品融合了编织、缠绕等多种工艺,以自然的形态为基础,通过对“绽放”元素的多个单体重复,创造出一种优美的节奏,呈现出弯弯曲曲的形态,给人以积极绽放的力量感。 

导师评语:编织是人类最古老的手工技艺,作品以草本植物形态为设计灵感,通过对编织材料、编织结构、编织形态的创新探索,形成独具一格的作品风貌。作品汲取了传统技艺的智慧,探索了编织这种传统手工艺的当代潜力,思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手工艺与当代生活的共生之美、饰品与室内空间的创意之美,让传统手工艺散发新的时代价值。

 

 

12草地上的狂欢舞会

 

作者:邓心怡、舒雯雯指导老师:王小丁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作品介绍:在我们身边有一块草坪,大家在上面晒太阳、野餐、开音乐节,有着许多美好时光与回忆。所以我们想让更多的可能性出现于此。我们幻想,将草间的各式植物聚集于此,开一场奇幻的“舞会派对”。我们收集了植物界中的一些奇花异草,经过写生、归纳、变形、重组等绘画设计手法,将毛毡和梭织为主的工艺作为媒介来表达,探讨新型混合工艺的室内饰品,希望将自然界的生命力带到空旷的室内。

 

导师评语:作品带领观者进入一个充满奇幻和神秘感的植物世界。设计师通过造型、材料和色彩等元素的创造性运用,打造出与现实世界截然不同的植物形象,植物形象略带有未来感和外星生物的特点,使得设计作品更加前卫、科幻和富有未来感,唤起观者对未知和奇境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引发观者对科技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思考。纺织混合材料与工艺,营造出独特的触感和视觉效果,为壁挂设计增添了立体感和质感。

 

 

13绒鳞

 

作者:鲍文馨指导老师:王小丁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作品介绍:选题从感统失调儿童的认知为出发点,并结合室内纺织装饰品本质特征进行设计思路,注重互动性与体验性,而且设计过程中需要对触觉感知作用进行充分的考虑。通过提取简单的鳞片形体、有序的排列组合、凹凸处理及纹理设计、以及依靠儿童对毛绒质感的依赖来实现毛绒装饰品的吸引性与趣味性,保障触感失调儿童与室内装置之间自然顺畅的沟通。

 

导师评语:设计以触觉为主要刺激方式,为感统失调儿童提供了情感满足和安抚。装置设计注重趣味性和互动性,感受不同材质、纹理和温度等触觉刺激,可以激发他们的感官反应和身体感受,增加他们与环境的互动和参与感,帮助儿童获得放松、安心和情感安抚的效果,提升其情绪状态和情感表达,享受互动游戏和趣味体验。这样的设计通过创造性的方式,提高公众对弱势群体的认知和理解,鼓励人们关心他们的需求,消除歧视和偏见,促进社会的共融和和谐发展。

 

 

14寻迹深海

 

作者:陈方妍指导老师:王小丁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作品介绍:作品名为《寻迹深海》,整体画面以幻想海洋为主题,提取海洋元素加以变形,从幻想世界中人与环境的关系入手,整体工艺以tufting为主,将绘画以纺织品工艺语言表达。其中我着重设计了海洋中的类人型生物,并以刺绣来表现,前景则用tufting工艺表现珊瑚等形态,使设计整体有了空间感。

 

导师评语:从远古到现在,海洋一直是幻想世界的永恒主题。她是美丽而深邃的,每时每刻向我们展示不同的表情。作品希望从人的内心世界展开想象,在海洋深处构建心中的精灵世界,去展现内心最单纯和美好的“幻境之地”。科幻的诗意带领观看者思考自然界的神秘主义。

 

 

15花诞 The Flowers Birth

 

作者:曾汇超指导老师:王小丁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作品介绍:以“花诞-THE FLOWERS BIRTH”作为主题设计的概念。“花诞”意为花的诞生、诞生于花,体现壮族民间“鲜花诞人”的历史传说与世间美好皆与花同生的美好愿景。作品以室内空间为展示场所,探索壮绣图案的转化与应用室内纺织品设计中的表达。在工艺上,用簇绒的质感和触感,给予观者柔软、亲切的体验。簇绒质地创造出柔软、立体而又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希望观者参与互动的过程中,感知到壮族民族图案的风貌,从装置中获得对自身更愉悦的认识,如花一般绽放的、展示自我的力量。 

导师评语:作品以广西壮族文化中的“鲜花诞人”传说为灵感来源,体现了对本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通过艺术装置的形式,将传说中的意象和元素转化为观者可以亲身体验和感受的艺术品。设计师巧妙地将簇绒材料应用于装置设计中,创造出柔软、立体而又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簇绒的质感和触感为作品增添了一种温暖、亲切的感觉,观者可以参与其中,触摸、感受和探索作品。这种互动性为观者创造了一种参与感,使观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体验作品所传达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作品不仅体现了传统少数民族文化之美,也促进了该文化的传播和推广。

 

探索中国古老文化的根源,伴随时代演化与意义叠增,结合东方“在地资源”,建构传统文化的新型叙事体系。深化东方设计学核心思想的理论梳理与学理表达,立足“东方人的生活方式”调研与实践,在创作中探索具有鲜活态势的东方文化智慧与生活理念。

 

 

01与子成说

 

作者:杨鑫均指导老师:黄思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作品介绍:《梁祝》作为经典的中国爱情故事,展现了这对青年男女勇敢追爱的纯粹,歌颂了他们坚贞不渝的爱情。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分为相遇、相识、相知、相爱四部分进行元素拆分和情感分析,在设计中考虑了如何结合主工艺刺绣做出朦胧意境的视觉效果,在层层面料与刺绣的朦胧交错中感受主人公思绪的拉扯以及纺织品的优雅含蓄和。以此来展现古人对与爱情的美好追求以及希望观者也可以感受到这种美好情感的浪漫。

 

导师评语:此设计作品以《梁祝》 故事为线索,是一种以叙事性艺术表达为切入点的设计手法,通过图案、材料、工艺的变化表达主人公相遇、相识、相知、相爱四部分的发展顺序。探索刺绣工艺在水溶性面料中不同手法的表现,整体效果具有强烈的东方韵味。

 

 

02洛水蜃影

 

作者:林璧钰、张思琪指导老师:王小丁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作品介绍:以曹植《洛神赋》为灵感来源,根据其描绘构整个场景画面。以洛神为主体形象,构思洛神于洛水之上的景象。运用现代风格的色彩与构图形式,采用古今结合的概念,将古典故事通过现代的形式表现。以缠花、机绣、毛毡等工艺表现一副水上幻景的创意壁挂。本作品表现了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承。通过对传统文化进行新的描绘,多维开发将插画设计通过壁挂装饰于空间中,表现新的“洛神”形象。迎合现代青年市场流行趋势,表现中国传统文化。

 

导师评语:作品以《洛神赋》为灵感,通过壁挂设计将文学与艺术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精美的叙事图案,展现了《洛神赋》中描绘的美丽景色和浓郁诗意,让观者能够通过视觉感受到古典文学的魅力。传统的刺绣与缠花手工艺配合染色亚克力等多种新材料,展示了传统工艺的现代化技艺的创新融合,让作品充满了当代艺术的质感和品质。

 

 

03罗经

 

作者:惠士奇指导老师:黄思文

 

作品介绍:在古代勘探风水的罗经仪为基础,在此之上覆以道教暗八仙图案以及吉祥图案,通过机械装置的应用旋转和工业刺绣的技法呈现,旨在让人们在旋转的图案中了解传统图案文化的魅力,拉进与传统图案文化的距离。

 

导师评语:作品围绕中国传统暗八仙图案以及吉祥纹样为主题进行创作,将具有寓意的纹样与图形相结合,并采用机绣工艺完美呈现纹样的精美与雅致。此艺术装置背后装载着一个机械装置系统,以不同的转速将图形进行随机的组合,使作品呈现出丰富的视觉效果及思想内核。作品尝试探索染织纹样设计中的更多可能性。

 

 

04植世代

 

作者:王晟龙指导老师:黄思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作品介绍: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也迈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绿色环保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作品因此以“植世代”为名,代表着当下这一代人们面临气候变暖、物种灭绝等环境问题更应以保护环境为重。作者以植物染为主要工艺并与水拓染结合,两种染剂彼此对立统一以此引发人们的反思,希望新时代人们更注重可持续发展,为绿色生态保护做出贡献。而两种染色方法也描绘出一幅生动多彩的自然世界,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生活的向往,给人以一种与自然相互交融的舒适感受。

 

导师评语:作品以绿色可持续环保为设计理念,从热带雨林的珍稀动植物、生态现象中提取图形元素,将敲拓染工艺与水拓染工艺相结合,探索传统工艺的创新性突破,将自然元素与敲拓染和水拓染工艺中的不确定性纹样相结合,实现自然意境的完美传达。

 

 

05观剧

 

作者:余昊龙指导老师:王小丁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作品介绍:自改革开放、尤其是2018年国潮热以来,国内关于活化复兴本土传统艺术的呼声越来越大,本土消费者和设计师都渴望能得到区别于全球趋同化市场的、带有民族地域特色文化附加值的产品。在这大趋势下,中国传统戏剧文化的活化也进入大众的视野。笔者将传统戏剧中的纹样与造型元素带入室内纺织品的展现视角,从平面、空间、具象、抽象等多视角思考和研究,杂糅簇绒与皮革编织等纺织品的表现技法,尝试发掘传统戏剧一点新的视觉效果表现方式。 

导师评语:作品立足于传统粤剧文化,旨在在当代生活中大胆融入粤剧元素。作品通过抽象与解构粤剧中的人物形象、服饰装饰元素,使得装饰壁挂设计充满了视觉冲击力和艺术张力。作品引发了观者对粤剧文化的思考和欣赏,体现了设计师对家乡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实现了人们自身文化身份的认同和归属感。

 

 

06奇兽千纹

 

作者:左博涵指导老师:黄思文

 

点击查看视频>>

 

作品介绍:整体上都是以黑白为主,营造水墨画的氛围感。采用显首隐身的国画朦胧感,将龙首显现,龙身由其他图腾文案组成。更多地去表现线条,配合黑白的效果给予图案更强的视觉冲击力,引起人们的视觉兴奋。线条让兽图腾更有力量感,可以让观者直观地感受到图案画面中的氛围和情绪。线条的穿插,重叠,交错形成了一种抽象的,极富动态感和节奏感的画面效果。这种效果使画面更有层次感,因为抽象的形式和独特的视觉效果,使得作品更自由,个性化和表现力也更强。 

导师评语:《奇兽千纹》这组作品是针对中国古代兽图腾形象再创造的现代壁挂设计。画面中的兽图腾形象生动、视觉张力强,结合手工刺绣工艺与烫金工艺把观众很快带入到奇幻、神秘的东方神话故事氛围之中,作品层次丰富、工艺精美,是一件独具创新的纺织品设计。

 

 

07庄生再梦

 

作者:郑翼赫指导老师:黄思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作品介绍:作品以多元宇宙式的梦境为灵感,借庄子的文学作品《逍遥游》来表达其中关系,都知道“鲲”“鹏”皆是庄子的不同代言人,本次作品概念即是将庄子化成“鲲”“鹏”,而多元宇宙文学里有将梦境作为窥探自我的窗口,所以作品构想是想让两位“庄子”进行一场多元宇宙式的梦境相遇。在作品表达方式上采用的是刺绣工艺为主,辅以绘、染等染织技法,最后将以上工艺技法汇集在一个纺织品装置当中。

 

导师评语:这组《庄生在梦》的毕业设计取材于庄子的文学作品《逍遥游》。作品利用多种纺织设计的表现手法,让“鲲”“鹏” 进行一场多元宇宙式的梦境相遇的设计内容,将梦境的虚幻流淌到现实的世界,饶有趣味,以纺织品装置的形式展陈于空间中。

 

 

08UNREAL

 

作者:陈凯文、陈家瑞指导老师:王小丁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查看视频>>
作品介绍:基于中国古代唐朝“开元盛世”时期文化高度繁荣的历史背景,我们将宗教、佛塔建筑、传统纹样、室内家具装饰等元素与现代材料、科技元素、光效相结合,我们试图寻找唐文化与乌托邦之间的联系,建立臆想中的未来空间,通过两个时代文化元素的碰撞来构成我们臆想的乌托邦世界。整体创作由体感交互装置与室内场景动画两部分构成,体感交互以室内场景中的小景饰品构成,着重探索交互影像在室内空间中的应用,室内场景动画参考唐风室内设计形制,来打造一个科幻与文化并重的唐风小酒馆。

 

导师评语:作品设计灵感源自中国唐朝经典视觉元素,为观者带来了一种回溯历史、感受传统文化的视觉体验,展示了设计师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热爱和敬意。作品将赛博风格融入其中,科技感的机械元素与古老文化元素的共存,呈现出令人惊叹的视觉冲击和碰撞。全息投影互动技术,打破了传统观看模式,让观众成为创作者和参与者,这种对话突破了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界限,展示了文化的包容性和创新性,激发出对传统文化的未来想象。

 

 

 

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2023毕业展以“大脑花园”为题,视觉形象以文字符号为主体,线条与块面互相交织,锚点和路径共同勾勒出字体轮廓造型,追溯数字时代独特的的设计符号。自由生长的线条与绚丽的花朵共同构建数字花园,交错的枝干如神经网络盘根错节,在“真实”与“数字”间构思设计的维度。缤纷的色彩象征着毕业生们迸发的创意,在这场毕业盛会中展现出新生代的美学思考。 

The 2023 graduation exhibition of the School of Design at the China Academy of Art, titled "Brain Garden," features a visual representation primarily composed of textual symbols. Lines and blocks intertwine, while anchor points and paths collectively outline the contours and shapes of the fonts, tracing the unique design symbols of the digital era. Free-growing lines and vibrant flowers together construct a digital garden, with interlaced branches resembling intricate neural networks, contemplating design in the dimension between the "real" and the "digital." The profusion of colors symbolizes the graduates' bursting creativity, showcasing the aesthetic contemplation of the new generation in this graduation ceremony.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