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2023届本科生展 ②

发布时间:2023年6月26日 分类:毕业设计 浏览量:2188

 

 

本期责任导师
程可槑教授、王川教授、王子源教授、强勇教授

 

01
作者/白羽导师组/程可槑、王黎明、王成良作品/《一次会面》

国际著名心理治疗师维吉尼亚·萨提亚(Virginia Satir,1916-1988)发现人们的沟通交流普遍具有某些特定的模式,在沟通的三要素——自我、他人、情境的基础上,萨提亚提出了人在压力情境下的四种沟通姿态——讨好、指责、超理智以及打岔。当在压力下沟通时,我们往往会更多采取一种典型的沟通姿态,在不同的情境中,我们也会采用不同的应对风格。本作品从四种沟通姿态入手,用四种植物来对应四种沟通姿态,通过交互动画的方式直观的表现各种类型相遇后的场景画面。 
02
作者/赵宸导师组/程可槑、孙子唯、廖柳钧作品/《猫薄荷》

 

致幻剂是一类会引起人情绪感知上变化、对时间空间产生扭曲错觉的药物。许多致幻剂的成分提取源自于植物。那作为成分来源的植物他们本身是否会产生幻觉?植物经常会被动物所食,动物的幻觉又是怎样的,他们之间的幻觉又是否具有关联性?

 

人类致幻后会看到不合常理的千奇百怪的画面,会因为这些虚幻的构想在现实中做出毫无逻辑的行动举止。《猫薄荷》为二维影像,以已知的人类致幻后产生变化为基础,对动植物的幻觉进行了二次构想。影片中将猫薄荷与猫的关系类比致幻剂与人,对幻觉的构想通过描绘猫食用猫薄荷后发生的系列事件来呈现。

 

03
作者/钱如琢导师组/程可槑、陈卓、周子书作品/《对面的楼》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过快的城市进程让城市变得魔幻,让人变得惶恐与精神迷失。城市的魔幻在于城中村的割裂,也在于废弃建筑内部的时空错乱。于是出现了一种全新的、前卫的生活方式——城市探险。城市探险就像一座桥梁,一边连接我们对过去的怀念,一边连接的是将来更加谨慎的城市发展。在废墟建筑中,遍布着野蛮生长的植物。植物赋予这里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植物与建筑共生,生长出新的空间环境和未来情景的预言。通过二维逐帧动画的形式,来审视快速城市化语境下,植物成为人类的救赎,唤起过去的记忆和温情。 

 

04
作者/张荣宇导师组/程可槑、王黎明、马志强作品/《月桂》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以人类文明中的“月”这一意象作为核心,将文明象征成植物。构建科幻世界观和未来人类面对生存危机,谋求延续的已逝历史。人类不断地探求生命的形态特性、意义和因果:种族迁移到月球扎根萌芽——以太生命在数据世界永生——信仰神话传说回归生命原始。在此基础上创作三个系列作品:包含概念设计绘图,小说等文字内容的书籍《月桂——未来历史》,二维动画影像《月桂——月海记忆》,以及展览装置《月桂——人曾在此》。

 

白色的圆是人类文明中“月”的意象,是科学中的“月”,是神学中的“月”——是被人所认知理解的“月”。而人,每一个人,以及他们所有的文明和历史,都是于“月”之上生长的黑色月桂。

 

05
作者/江子一导师组/程可槑、王黎明、马志强作品/《文字失语》

文字失语装置是一款由电子屏显、热敏打印机两个主体部分以及一支喷雾式酒精储存槽、其他电子元件组成的实体交互装置。观众可以通过扫描在装置旁张贴的二维码自主投送在生活中或网络里流行的网络用语、烂梗等关键词,当投送完成后,文字会以掉落的形式进入电子屏显中,同时也会指令后台在词库中抓取字词的官方基本含义,再通过热敏打印机同时打印这些文本。当字词堆满屏幕时,屏幕会进行自动清空,同时屏幕下方的喷雾槽也会释放定量的酒精,对正在打印的热敏纸进行随机地晕染和破坏。装置以植物通讯与数字网络的共性与映射作为切入点,剖析人群对网络通俗文化的态度,将文字失语这一文化传播痛点以实体装置的形式直观地展现,引发观众的思考。 
06
作者/党晗导师组/程可槑、陈卓、王子源作品/《生有所息》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城市白领作为中产阶层的主体,他们的焦虑体现为一种高速变动的社会环境下孕育出的“悬空感”,现有阶段发展特性导致他们向上向下的渴望与恐惧并存。《倦怠社会》中提到,近代社会正由“规训社会”走向“功绩社会”,社会的剧变带给群体明显的影响,反映在方方面面,不止在工作生产上,连休息状态都被动的强调效率、性价比,人们像达成指标一样在休息中也带有紧绷感。作品旨在反映现代城市普遍处于功绩社会中,人们对任何事抱有目的性并功利的去达成,甚至连休息都是像达成指标一样,反思人们当前这种矛盾的焦虑状态,进而引发人们思考:自己应以何种态度生活。 

07
作者/ 徐美姃导师组/王川、缪晓春 、廖柳钧作品/《AMAZON》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树在叶子中寻求庇护,房子在门中寻求庇护,城市在房子中寻求庇护。

一遍又一遍重复的场景。

树变成了叶子,房子变成了门,城市变成了房子。

看到这一切,我努力不躲在自己的手中。

 

The tree sought refuge in the leaf,

The house in the door,

And the city in the house.

The same scene over and over.

The tree became a leaf, the house a door,

and the city a house.

It was hard to see all that

and not seek refuge in my hands.

 

 

08
作者姓名/贺婧导师组/王子源、何君、薛天宠作品/《燃烧的森林》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距今四亿多年前,火伴随植物诞生于地球,对植物具有毁灭意义的同时也促使其性质发生改变;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不同植物对于火也有不同的应对方式以适应环境——火与森林存在相生相克、共生共存的关系。正如现代人在发展漩涡的裹挟下,崩溃与更新、斗争与冲突,在复杂和混乱的变化中找寻各自不同的生活方式。本作品选取“班克夏”“木荷”“岩蔷薇”与“黄松”四种分布于不同地区、特性各异的火生植物划分板块,联想人们不同的情感和行动方式,以碎片的叙事照应破碎的现实;汇编艺术作品与相关文本,类比和展现不同现代人的生存体验,以展览型书籍为主体、墙面图书馆的展览形式呈现逻辑结构和内容编辑。

 

09
作者/姜宛妤导师组/强勇、王捷、王成良作品/《可能的存在》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我以错觉之错觉为主题,以人类、植物的“利他主义”的环境实验展开故事的讲述,将植物精妙的有机形体进行抽象性地解构、重组,用二维书籍形式同三维自然形态组合的方式来重新解读植物的生命属性与人类的关系。

在作品的呈现上,我以植物及其周边环境的协调性、可辨别性为前提,通过视觉、技术模拟与设计表达再现植物的意识、知觉与认知,试图以植物与书籍相结合的视觉重塑方式,来唤醒观者对人与植物、人与自然关系再认识的可能性。

 

 

11
作者/丁然导师组/强勇、张凡、刘治治作品/《自山来,归山去》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白族服饰包头最初的用途之一是祈雨祭祀使用的道具,通过对其造型和图式的研究,重新去体会先民们最初的自然体验和生命意识:自山来,归山去;归还是不归?自山来,归山去;此山非彼山;自山来,归山去;这似乎仅仅只是一个美好的夙愿……我们都是自然的生灵,从自然中来,也应该回归到自然中去,重新回归和反思自身在自然之中该处的位置,思考应当以何种姿态去面对自我与生命。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一级学科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获批学科,已经建成涵盖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公共艺术与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艺术与科技、艺术设计学、工业设计等目录内的二级学科,以及自主创设的出行创新(交通工具)设计、社会设计、设计管理、创新设计、系统设计、危机与生态设计、艺术治疗、服务设计及设计策展与空间叙事等新增二级学科。同时,在保持现有学科口径范围优势下,设计学科以对中国社会未来形态和经济模式整体研判为基础,以积极应对全球科技、经济和社会变革为契机,以培养具有中国文化立场和全球意识的顶尖人才为目标,以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举措为根本,全面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

 

面对新时代的形势变局、产业变革、危机与挑战,深刻研读新文科建设内核,设计学院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新需求、新变化、新阶段、新特征为依据,将设计学科与现代信息技术等其他专业集群相融合,于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提出的新命题、新方法、新技术、新手段中,创造新方向、新标准及新价值判断,并研判后疫情时代的全球政治、经济变化,以人类既有的社会组织结构、生产与消费方式为课题研究切入点,以学科专业划分为工具与方法,构建危机意识主导的全新学科教育架构与学科资源整合平台,全面聚焦应对人类未来生存模式的思考与行动。

 


 

更多资讯可关注CAFA设计学院官网

http://design.cafa.edu.cn

 

 

 

 

<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