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2023届本科生展 ③
发布时间:2023年6月26日 分类:毕业设计 浏览量:1985
作品/《回溯》
作品/《如草一般——冥想空间设计》
通过建立一个冥想环境和虚拟现实空间,观众可以通过VR设备和脑电交互程序与草地实现共振,随后以放弃主观反应和目的性的观察状态,将自身的脑波与草地同步,感受它的节奏。这种"如草一般"的观察和体验,让人们更好地连接自己和世界。
希望观众可以在体验中获得深度的冥想体验,沉浸于草的节奏中,以平衡的方式观察自己和环境。它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方式,让人放松心灵,体验内心的宁静和与自然的联系。
作品/《遗·林》
我们可以大胆的推测,未来会存在的物质空间-硬盘驱动器作为数字骨灰盒,数据中心将成为一种“温控陵墓”。
数字遗产在未来化虚拟线上的语境下,通过数字生命而得以继承和探讨。以“利用’生命之树’延续个人数字记忆”的形式,代替传统的悼念形式与对植物存在感情寄托的形式。
在这里,我们通过数字遗产可以重温别人的故事或情感,每棵以生命之树形态存在的“数字遗骸”都会承载着一个人的数字记忆,而每一个人记忆里的碎片都会拼凑出那个语境与视角中的人。
当然,数字时代下死亡、存在、隐私与霸权的议题也是在此环境下会出现的问题;那么很有可能,我们既是体验者,也是问题的引发者。
作品/《空房间》
作品/《时间表:现在史》
同时,我认为每一个“现在”都蕴含着无限的可能性与潜能,没有任何一种既有的观念或是叙事视角可以涵盖“现在”中无限的可能性,每一个“现在”的产生都是对既有观念的挑战,由此我产生了这样一种跨越观念与视角边界,去物质化地记录每一个“现在”的想法。
基于上述植物的这种“存在”模式,我将来自不同叙事视角下广播信号实时产生的信息并列放置,使它们通过影响每一根线的上下位置关系去交织出混合着不同“现在”信息的织物。
作品/《寻找拟南芥》
如字面意思,《寻找拟南芥》讲述了“寻找一棵植物”的故事——我跋山涉水去找拟南芥;大费周章改装机器人、训练人工智能,让机械生命帮我找拟南芥;自学前端,开发机器交互页面,让观众遥控机器一起来找拟南芥......
作品基于我的实地考察发现(1.模式生物拟南芥人工养殖业成熟,拟南芥野生型已商品化符号化2.采集野生拟南芥已被认为是没必要的行为3.拟南芥相关文献过时,坐标模糊失效),针对模式生物拟南芥的自然性消减现象,展开对自然生命及合成生命的生命伦理问题讨论。
我以拟南芥隐喻自然生命,通过文本、影像、现成品收集、三维模型打印等方式呈现我的“寻找拟南芥”行动;并借助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机器人、交互页面等技术媒介来延续“寻找拟南芥”行为。我以“寻找”作为修补自然性的手段,在作品中建立观众与野生拟南芥之间的交流途径,迫使观众重塑认知中拟南芥的生命形态,由此直面自然生命。
作品/《Essence of Ephemeral》
作品创作灵感来源于母亲去世的经历,在毕设创作期间母亲突然离世,在此期间我经历了一个人从生到死,从肉体变为尘埃的过程,当我目睹着亲人的身体燃烧成骨灰,炙热的尘埃捧在怀里,散发着肉体与火焰的味道。在这样的瞬间我体会到一个生命在自然中的存在。
创作过程中试图分析嗅觉艺术这一具有创新性和实验性的艺术表现形式如何与身份、记忆、与景观相结合,探讨嗅觉如何通过其观念建立象征性,并运用该象征性建构语境,在感官和情感之间建立对话。嗅觉即是个人体验,也是属于集体的,个体对气味的感知和记忆是独特的,同时,人们因为共享空气和地理空间,某些气味也可以触发人们共同的情感和记忆。通过运用气味的流动性和刺激观众的嗅觉感官,并将感知和情感联系起来,从而创造出更加真实和深刻的艺术效果。正因如此,嗅觉成为了艺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让观众沉浸在一个以嗅觉主导的感官世界中。
作品/《水晶与藤条》
作品/《忒修斯之船》
如果一艘船的木头被逐渐替换,
以至与之前并无一根相似,二者还是不是同一艘船?
青岛人的记忆就像一艘永不停靠的忒修斯之船,
链接回忆与现实,在割裂的空间中游弋。
以此命名是为了思考在可持续发展态势下,
城市发展中跨时代割裂状态的问题。
在农田和汪洋之间,在渔村与城市之间,
自1897年开始,青岛在无旧城市格局的基础上,
兴建新城,地域扩张,产业升级,工厂外迁......
飞速发展的代价便是承载父辈记忆的空间被压缩。
如今,建造者的后代们踏上父辈的土地,
如何连接前世今生?
在信息化时代的大潮之下,
未来的青岛如何能留住自己最后一块“木头”?
青岛的发展是一艘驶离故乡船只遗骸,
“档案”空间构成对港口发展技术的时代编码管理;
“迷宫”空间建构起讲述者“姥爷”与“我”的感受差异;
“乐园”空间是对自由的探讨,当下的生态是被管控的生态。
作品以器物和氛围为支点,建构出展陈世界的“异托邦”。
我们或许无法理解父辈们海滨之上的欢喜悲苦,
一如未来的子辈无法理解我们现在的记忆。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一级学科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获批学科,已经建成涵盖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公共艺术与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艺术与科技、艺术设计学、工业设计等目录内的二级学科,以及自主创设的出行创新(交通工具)设计、社会设计、设计管理、创新设计、系统设计、危机与生态设计、艺术治疗、服务设计及设计策展与空间叙事等新增二级学科。同时,在保持现有学科口径范围优势下,设计学科以对中国社会未来形态和经济模式整体研判为基础,以积极应对全球科技、经济和社会变革为契机,以培养具有中国文化立场和全球意识的顶尖人才为目标,以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举措为根本,全面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
面对新时代的形势变局、产业变革、危机与挑战,深刻研读新文科建设内核,设计学院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新需求、新变化、新阶段、新特征为依据,将设计学科与现代信息技术等其他专业集群相融合,于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提出的新命题、新方法、新技术、新手段中,创造新方向、新标准及新价值判断,并研判后疫情时代的全球政治、经济变化,以人类既有的社会组织结构、生产与消费方式为课题研究切入点,以学科专业划分为工具与方法,构建危机意识主导的全新学科教育架构与学科资源整合平台,全面聚焦应对人类未来生存模式的思考与行动。
更多资讯可关注CAFA设计学院官网
http://design.cafa.edu.cn
<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