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卉含英”: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2023年本科毕设展览 | 环境设计专业

发布时间:2023年7月4日 分类:毕业设计 浏览量:3703

今年时值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庆祝十周年院庆,环境设计专业2023届毕业生们用他们的辛勤付出向学院献礼。此次毕业作品展不仅是他们本科阶段学习的总结,更展现了他们对自身美好未来的展望与希冀。展览涉及建筑、室内、景观、城市更新、社区营造等领域。这些作品饱含对设计的热情,对社会的关怀与对真知的探索。创作内容不仅表达了同学们以环境设计角度开展的思考与创造,也体现出了环设人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毕业既是终点也是起点。希望同学们永远热血沸腾、永远怀揣梦想、永远追寻在路上。愿你们在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未来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不断超越自我,为祖国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按照导师姓氏字母排序,排名不分先后
黑羊—后疫情时代下的劳工复合型社区设计
小组成员
匡慕菲
刘婧然
苏欢欢
指导老师
丁可
设计说明
疫情下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带来的劳动力就业结构变化成为广受关注的热点问题。本项目针对劳工转型问题,通过梳理劳工转型的背景与原因,分析劳工对教育及生活空间的需求,以此为基础进行劳工转型的复合型社区设计,重视劳动力面临的就业问题,建立共性和个性需求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体系。推进劳动力技能的转型,促进劳工的精准就业,为其打造一个多元化的学习生活、医疗、娱乐和社交的复合型社区。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城市商店—郑州市国棉三厂生活区改造设计
小组成员
刘明梓
张颢馨
指导老师
丁可
设计说明
“城市商店“改造设计从场地问题出发,深入研究郑州国棉三厂居民日常生活现状及场地带给居民的独特生活状态,充分把握此场地带来的特殊性后,在保留场地特殊性及居民生活状态特点的基础上对郑州国棉三厂进行活力提升,实现场地空间布局优化、公共空间功能提升、室外环境优化与氛围营造等方案落实,形成符合居民生活习惯且具有地区特色、以商用为主的商住一体化新型社区,唤醒居民场所记忆的同时唤醒场地活力,在此基础上为工业遗产保护下的城市存量更新提供实践探索方向。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碳迹之旅-城市景观设计
小组成员
拓厚全
指导老师
公伟
设计说明
在以"双碳"目标为视角的当代社会,致力于探索如何在低碳生态建设中以"以人为本"的环境为基础,以生态、智慧、共享、文化体验和可持续发展为设计理念。绿谷碳中和主题公园的目标是通过创建具有全周期零碳特征的可持续园区,为人们创造美好生活,并致力于三个关键领域的发展,即自然融合、公众共享和全流程数据可视化。该设计将生态系统和市井生活的元素巧妙地融入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以实现对人工智能、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未来智慧技术的融合,为城市的过去与未来构建桥梁。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隐于市——北京白塔寺西部片区公共空间设计
小组成员
姜楠
赵泽宁
指导老师
公伟
设计说明
白塔寺区域地处北京民宅聚集的老街区,也是这个古都仅存的最后几个低矮建筑群居民区之一,目前正在探索和开辟一条新的城市升级和社区复兴发展之路。随着社会的进步,原来大拆大建的方式在城市核心区已经不再适用。而微循环,有机更新的模式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和运用。为了重新激发白塔寺片区的场地活力,让游客服务与居民生活融合共存。本案旨在通过旧城更新的实施,建立长期的设计以改善区域生活质量、复兴地区文化的模式。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湛江市非遗文化展示空间设计
小组成员
李林博
指导老师
关丹旸
设计说明
本方案为湛江市非遗文化的展示空间设计,选址为湛江市本地博物馆,占地面积约为五百平米,设计范围包括室内外空间。设计以满足当地非遗展厅的需求为目标,其次解决其展陈传统老旧和缺乏互动体验性设计的问题。通过对展示设计邻域,多感官互动体验展示空间设计的学习与研究,把相关理论知识与研究成果具体运用到设计实践当中;在满足形式与功能协调的前提下,解决其现存具体且实际的问题。木偶戏展厅空间作为本次设计的亮点,其演出内容和形式通过活态性媒介设计,即设计专门的展示空间通过传承人进行临时性或常驻性的表演活动,并与观众参与互动的展示形式,为非遗展厅提供一个能承载小型活动、表演功能和展览的活态空间,一定程度上提高展厅的互动体验性和趣味性。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三昧入林——生物多样性展馆设计
小组成员
王汉桥
吴浩然
指导老师
关丹旸
设计说明
以四座楼自然保护区场地以及近千种保护物种信息为基础,以情绪情感体验以及数字叙事技术手段为基础,以北京林业大学设计美学与底蕴为延展,集建筑、室内展厅、设施为一体的综合展馆设计。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北京声色——老北京胡同社区景观更新设计
小组成员
陈欣雨
孙逸云
指导老师
关丹旸 史钟颖
设计说明
此设计关注北京古镇街巷空间微更新设计,设计场地位于北京大栅栏地区,意在通过对大栅栏地区老旧胡同街巷文化、生活空间的更新,追寻已经被人们所淡忘的老北京记忆,通过设计的手段强化和加深场地的记忆,并通过共享和微更新理念在设计实践中的应用,为老旧胡同街巷空间的更新设计带来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社会效益的双重目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流动的故乡
小组成员
李楠
指导老师
刘冠
设计说明
由于茶马古道交通运输功能逐渐弱化,沿线城镇村落生产生活方式变迁,文化遗产遭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破坏。茶马古道文化保护越来越受关注。而随着乡村旅游发展,民宿承载的经济和文化双重属性,使其成为连接旅客与当地文化的重要节点。民宿选址为云南省大理市剑川县沙溪古镇寺登村,此地降水适中,温度适宜。作者通过修复、增建等方式,运用传统乡土材料,保持本地原有的土黄色调,新增扎染等白族元素,试图打造一个具有地域文化具有地域文化深度体验模式的民宿空间,让茶马古道文化重新焕发生机。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太行乡聚”—现代乡村多功能活动中心设计
小组成员
王维懿
指导老师
刘冠
设计说明
基于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结合林州石板岩镇当地的资源条件进行分析,确定村落的具体需求,完善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对建筑进行分散式排布,形成多元化发展局面。因为个人精力有限,着重选取漕水村作为本次的设计展示,对于漕水村的乡村博物馆设计,根据当地传统元素和民俗特征,针对性的介绍当地特色资源,形成村落特色展示。同时,利用当地可持续性的老旧石材,活化传统石造工艺,通过建筑修补村镇肌理,激活旧村落形态,活化乡村界面,让新的建筑犹如从传统村落生长而出,在局促的场地里,实现新旧衔接融合,从而促进村落未来的衍生和发展,营造出多层级的公众开放空间。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网络通讯博物馆设计
小组成员
杨帆
指导老师
刘冠
设计说明
进行融合现代观念、技术和艺术的新型博物馆设计研究。收集相关的理论资料,以叙事学理论及叙事展览的内容与构建方式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索叙事与空间的关系,进而更高效率地传播展览信息。本次设计将用博物馆整体空间完成叙事,社交媒体变革发展的顺序,让观众从第一视角,感受信息媒体交流方式的变化和随之而来不同的情感体验,引导观众去思考当今时代人与人在网络上交流的方式对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及其意义所在。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小港新百景
小组成员
鞠浩天
王明昊
指导老师
孙漪南
设计说明
小港依偎在美丽的胶州湾。从十八世纪十九世纪之交便开始日夜泊岸、碌碌卸船,来自大海的鲜味便从此处流淌进千家万户,然后一个世纪过去,千禧年代的小港成了风貌黯淡之所,我们希望重新规划其景观面貌,挖掘场地的历史积淀,转置并置,让她以新的方式再续千般故事,再讲新的小港。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黄发垂髫,怡然自乐—全龄友好视角下的有农公园设计

小组成员
陈天成
 杨婷伊
指导老师
孙漪南 萧睿
设计说明
本设计属于计区公园设计,社区公园作为贴近人群日常生活的公共空间,。作者重新审视了其功用,在如今公共空间利用率低下其至废弃多发的情况下,作者通过对全友好理念的运用以及农业景现的植入,探讨未来社区公园的没计建设方式。设计目标场地选择在一个四面被住宅小区围绕的场地。作者意在将其打造成一个富有活力、包容度强、可达性佳的多元社区公共娱乐场所。设计思路首先从场地的问题现状切入,将设计定位于人文、生态 场地三者之间。在人文上,体现对居民的情感、健康关怀;在场地上,将其定位成创意集会空间;在生态上,用植被的修复作用修复场地的生态问题。三者相互促进,形成场地的可持续发展,从三者的原则出发,进行空间设计语言的转译。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基于城市针灸的老旧街区更新设计研究—以山西省晋城市观巷片区为例

小组成员
李欣诺
指导老师
孙漪南 萧睿
设计说明
随着时代的变迁,老旧街区已不再是城市空间的单一组成部分,它们蕴藏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俗风情,拥有极高的保护价值。但是,由于城市化的迅猛发展,许多老旧街区的更新改造都被迫牺牲掉它们原本的历史文化氛围,仅仅追求经济利益,从而导致了对它们的严重破坏。为了解决当前我国老旧街区的保护问题,本次设计运用城市针灸的理念对山西省晋城市观巷片区进行场地调研、灸点选择,根据不同的灸点问题进行设计,最终达到以小见大、带动片区整体发展的目的。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市井山水,烟火人情—街区改造设计
小组成员
马翌轩
孟德豪
指导老师
田原
设计说明
本设计定位于北京琉璃厂文化街区域,在充分地分析场地周边环境的基础上,尊重场地现状,保留街区原有传统风貌,对部分区域进行绿化景观以及建筑室内的提升与更新。本设计聚焦于厂甸庙会复兴与文化创意产业区运用叙事性设计手法改造历史街区的展示、活动、商业空间,使历史文化街区更具有趣味性和信息传达性,构建认识、参与、体验一体的叙事性空间,有利于增加观众对于场地历史文化记忆的的感知,形成良好的文化教育感知空间。同时形成融合创新的文化产业体系,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丰富、多样化的文化商业体验,增加场地价值与活力,促进城市历史街区的可持续发展。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津“鲸”乐道—蓝鲸岛“城市孤岛”改造计划
小组成员
文馨怡
万珈聿
李昕澜
卢清妍
指导老师
田原
设计说明
城市孤岛问题,其实是城市景区陷于孤立式发展,呈现出与周遍环境、城市社区相隔离的“景观孤岛”、“文化孤岛”、“经济孤岛”等形态特征。解决城市孤岛除了经济发展、交通条件等硬性条件改造升级以外,片区文化传承也是提升其活跃度的重要部分。在解域化时代,社会生产逐渐与文化符号、创意生产相结合,文化生产成为当代经济的重要组分,通过“创意城市视角下,城市空间更富有一种全新的价值。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时光沐月”—文旅融合视角下的民宿空间设计
小组成员
路思思
黄靖雯
指导老师
田原 房钰栋
设计说明
该项目为“拾光沐月”——文旅融合下的民宿空间,民宿选址于香格里拉达拉廊,保留了当地传统建筑形态以及进行局部适应性更新,借助香格里拉悠久的人文历史、淳朴善良的民风民俗以及特色的古镇环境为基础来打造,让人们充分享受当地的民族传统文化魅力。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红门万象—北京大红门街道空间更新设计

小组成员
袁湘涵
戴维斯
指导老师
姚璐
设计说明
在《北京最新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中,大红门地区作为南中轴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疏解功能、改造更新的局面,其中大红门路作为“礼乐”双轴的乐轴、御道文创商业区的重要部分,承载着体现人文和活力的作用,然而曾作为南苑至北京城重要的城门周边的重要交通要道的大红门如今已再难感受到丰富多样的御道记忆;自上而下的功能疏解又面临着如何重现城市活力的考验。因此,在结合功能转型、疏解营造空间的同时唤回红门记忆、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与便利度、激发街区活力的更新改造十分重要。本设计旨在营造连续完整的御道意象,结合场所精神,从大红门街道人群不同生活场景的行为出发,塑造绿色生活、日常生活、市井生活情境。使其能够兼容人群的多元需求,唤醒御道的场所记忆,从而提升街道风貌并重现街区活力。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基于叙事学理论的非遗博物馆设计研究
小组成员
王家笠
指导老师
张晓燕
设计说明
在科技洪流的推动下,快节奏逐渐成为现代社会的突出特点,越来越多底蕴深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陷入无人继承、淡漠消亡的困境。研究项目选择将叙事学理论引入非遗博物馆展示设计,探索二者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契合点将理论中的叙事视角、叙事情节、叙事话语分别与非遗博物馆展示设计中的策划视角、展示序列以及空间氛围营造进行对比研究,提出设计策略,促进非遗文化与时俱进、活态发展。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重构·重生—基于城市双修背景下燕山水泥厂社区的更新改造

小组成员
蔡浦毅
指导老师
张晓燕
设计说明
该项目主要从“城市双修”的视角出发的老旧社区的改造设计,分析城市失落空间特性与产生的原因,并借助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理论、技术手段研究总结营造策略,并最终设计充满城市活力的人本主义空间。通过“城市针灸”理论的结合,它被定义为是一种不同以往的微更新,其针对性更强,更加灵活和改造尺度规模小,以“以小博大”之势来激活规划地以及其周边整个地区的活力。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基于航天文脉与生态视角的南苑机场废址改造设计
小组成员
怀浩元
指导老师
张晓燕
设计说明
南苑机场景观改造以“寻踪”为设计概念,具体可从自然与人文两个角度进行剖析,即生态修复与生态系统的重塑以及历史回溯与文脉的继承发扬。结合相关政策与时代特色,将南苑机场遗址改造为具备运动游憩、自然休闲、历史纪念、科技教育等功能的城市公共绿地。南苑机场作为中国航空事业的开端,具有丰富且意义深重的场所记忆:它承载了古代皇家猎苑的一隅图景、近代中国对航天事业的尝试、新中国航天科技与外交活动的发展、以及新时代中国城市化的迅速扩张。南苑机场这一场地值得挖掘的航天文脉价值,不仅是追溯其过去的历史,还可以包括对航天科技新发展的展望。

此外,机场所在的南苑一带曾是清代皇家猎苑所在地,生态群落丰富。然而由于机场的建设以及功能运作,南苑机场这一地块原有的生态系统被摧毁。其中,机场对鸟类生存栖息地的破坏尤为明显。因此,在机场功能废弃后,场地改造应优先恢复生态,同时响应绿色发展理念,扩展城市公共绿色空间。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留园对话性空间的体验设计
小组成员
吴锐弘
指导老师
赵大鹏
设计说明
本设计背景关注游客在园林体验中呈现出景观意象与言语素材的断裂这一现象。以探究留园本体价值——言语素材与景观意象的互动关系上,留园作为世界遗产的身份建立以及价值传播的过程。通过思辨的设计表达阐释区别于现实的其他可能。具体表现为人与留园以及其之间动态交流的过程是基于言语素材与景观意象的认知路径,体验方式和对话性空间的设计。通过整体的策划运营,链接游客于留园言语素材及景观意象的关系的基础上,确立留园作为文化遗产的可持续价值。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飞机下的蛋—皮村打工文化博物馆设计

小组成员
张蕴琦
指导老师
赵大鹏
设计说明
设计选取位于北京市朝阳区金盏乡的皮村打工文化活动中心为改造设计对象,基于建筑叙事与社区博物馆的理论设计了以《飞机下的蛋》为主题的皮村打工文化博物馆。通过对场地文脉及周边环境的分析,重点探讨皮村新工人文化的发展过程,在此基础上将皮村与首都国际机场之间的区位关系转化为打工群体和城市之间的又近又远、既明确而又隐晦的关系,在建筑叙事的叙述节奏下分为7个叙事章节,通过对博物馆建筑的叙事人称、叙事媒介、叙事流线的组织,构建出结构严谨又情节丰富的皮村打工文化叙事乐章。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红霞TIA—基于“时间-影像”理论的影剧院改造

小组成员
贾佳
指导老师
赵大鹏
设计说明
从德勒兹的“时间-影像”概念中归纳出了设计策略以及手法应用于红霞影剧院的更新改造中。通过三个尺度下的更新改造--大尺度上的空间闪念,中尺度的空间建构,小尺度的时空映射,将视点聚焦于不同尺度,层层递进,重新构建具备时间感的公共文化空间。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生活“过渡岛”旅居社区
小组成员
张雅炫
指导老师
赵大鹏
设计说明
随着经济发展,各个年龄段的人群都对生活有着较高的追求而且对未来有着较高的向往。但在追求高目标的同时还伴随着高压力。当我们长期处于一种高压生活环境中,不仅对心理造成压力,久而久之也会对身体造成不良的影响。  通过提供一个有效的个体或群体活动的环境、让人有参与感的环境、可以调整全天节奏的环境等来缓解压力。在一个自然环境优美且远离城市喧嚣的小岛上建立一个“生活过渡”社区,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利用自然景物及环境达到治愈的效果。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城中秘境
小组成员
张嘉益
杨泽慧
指导老师
赵大鹏
设计说明
本方案以“城中秘境”为主题,在多义性空间视角下和知识可视化理论基础上对前门东区早期人防工程“北京地下城”进行空间更新设计。在原功能属性的基础上结合当代人的空间需求将空间分为两部分--仓储空间和展览空间,既帮助人们回溯历史,又能够宣传人防文化知识,狭长空间多保留原貌。平战结合的仓储空间以及人防知识展览空间为对抗死亡、战争、饥荒、瘟疫而生,以此重启“北京地下城”。

在此祝愿所有人在未来的日子里平安喜乐!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破”房子—南阳市梅溪商城更新设计
小组成员
顾嘉辉
指导老师
赵大鹏 吴蔚
设计说明
在城市化发展日益完善的今天,文化街巷作为城市的文化价值载体和社区生活发生场所是一个重要部分,对于文化街巷的有机更新是重要的设计目标。本次设计思路侧重于空间职能的再生,对现有建设格局进行更新设计,唤醒街区原本的艺术学习平台价值;强势的传播性,以非常规的建筑立面造型来吸引人流带动区域经济并宣传梅溪商城的艺术文化;孵化新空间的老建筑,将破旧的老房子继续打破,通过打破,向老房子添加新的生命力与自由度。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BALLET餐厅
小组成员
韩波
指导老师
赵大鹏 吴蔚
设计说明
花样游泳(Artistic swimming) 是一项融入舞蹈和音乐的水上竞技项目,由游泳、技巧、舞蹈和音乐编排而成,有“水中芭蕾”之称。曲线设计来源于“水上芭蕾”的灵感和幻想。通过对运动餐厅的思考及空间的解读,将曲线以现代语言的形式呈现,由此而展开无限的想象力,并将其描摹在空间当中。餐厅空间内不同曲线的穿插交错宛如花样游泳中的运动员在水中采取各种姿势和造型。体验者在就餐时就像在看一场花样游泳比赛,餐厅内的蓝白颜色搭配使体验者更加沉浸其中。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深圳盐田海鲜食街餐饮空间设计研究
小组成员
陈儒希
指导老师
赵雁
设计说明
该场地位于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盐田海鲜食街,这块著名的海鲜食街是深圳著名的八大海鲜食街之一,该地目前房屋破败老旧,政府计划于2025年开始拆迁进行重建升级,预估将在2035年打造出一个具有现代化的风情渔港综合体。我的设计灵感来源是本地居民楼房鳞次栉比的形态,所以采用模块化设计的理念进行设计衍生,内部的空间细部就好比细胞内部的结构排序,将模块化设计与细胞概念结合,再分豪功能区之后能够拓展内部空间的氛围,将水族馆主题融入到海鲜餐饮空间当中,让食客们在满足味蕾的同时能够得到精神上的洗涤。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奇遇山海
小组成员
陈子怡
指导老师
周越 高喆
设计说明
展馆以山海经为蓝图,选取山游经中的扶桑树、足昆仑墟是和归墟,扶茶树是连接人神冥三界的媒介,昆仑墟是万物的起源,而归墟是万物的归宿,物物循环,就像陶渊明所说的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一样,日月轮回,时间流转是一种古人的宇宙观。昆仑与归墟的一个是开始一个是结束,对应了万物始于混沌归于混沌。展馆的故事也就这两个地方展开,主要叙述这两个地方的山川人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重明—针对当前农村集市较杂乱拥挤改造计划
小组成员
蔡卓奇
指导老师
周越 高喆
设计说明
近年来,随着交通便利而城乡融合加快,以及网络“赶集”以其快捷、方便等优势异军突起,农村赶集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挑战,但不可否认,长久以来形成的农村集市依然以其独特的文化功能保存下来。针对现代的发展现状,基于原有农村集市进行薛家庄村集市改造,本次设计将以模块化的可持续性公共设施设计为主,构筑出一个功能完善,区域性景观丰富的综合性公共集市空间,使得薛家庄村集市独特性得到可持续发展。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