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第一届地下空间科普创意大赛
发布时间:2023年7月11日 分类:视觉传达大赛
浏览量:4513

为推动地下空间科普事业深入发展,大力普及地下空间知识,展示科技创新成果,倡导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大赛以“开拓地下空间 助力城市绿色发展”为主题,从大众视角、公众感受和需求出发,鼓励、支持、吸引全社会力量参与地下空间科普宣传,共同营造地下空间科普与创作完美融合的良好氛围,切实提高科普作品的趣味性和感染力,增进社会公众对地下空间的了解和认识。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
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
江苏省自然资源厅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地下空间专业委员会
江苏省地下空间学会
江苏省地下空间学会教育专委会
北京交通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同济大学
河海大学
南京大学
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青岛理工大学
国家开放大学
04大赛主席
专家委员(排名不分先后):
杨广武、杨秀仁、史海欧、王卫东、张海波、彭芳乐、朱敢平、石 山、黄富民、黄 俊、李晓昭、樊有维、冷嘉伟、程光华、史培新、蒋 刚、赵 毅、李建春、郭东军、王占生、施烨辉、龚绪龙、房 倩、付春青、李元海、张 巍、邵继中、张忠宇、李志远、何 磊、苏晶文
主 任:黄 俊
委 员(排名不分先后):
蒋 刚、房 倩、赵 光、刘 恒、张素磊、李 淑、李富荣、李雄威、闵凡路、殷 铭、张 巍、朱星平、李英杰、刘媛媛
序号 |
时间 |
任务 |
1 |
6月1日~8月20日 |
作品征集 |
2 |
8月20日~31日 |
作品整理、资格及形式审查 |
3 |
9月1日~10日 |
初评 |
4 |
9月11日~24日 |
复评 |
5 |
9月25日 |
公布获奖名单 |
6 |
10月 |
颁奖表彰 |
颁奖仪式在第一届全国城市地下空间科学与发展高峰论坛暨第五届江苏省地下空间学术大会举行
地下空间相关专业高校、高职专科院校的教师、学生;从事地下空间相关专业的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人员。个人和团队(最多3人)形式均可参赛。
1、作品内容不得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法律、法规。
2、作品要求与主题相关,内容新颖,兼具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具有公益性科普意义。
3、推荐作品应保证原创性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组织者不承担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著作权、商标权等纠纷而产生的法律责任。凡未作特殊说明,默认授予本次活动组织者对作品的媒体公示权、使用权、传播权及编辑出版权。
此次大赛包括地下空间科普微视频、科普文章、科普产品、平面设计、摄影作品、绘画作品等类别。具体格式要求如下:
包括动画、微电影、特效短视频等,统一采用MP4等常用视频格式,表现形式不限,时长不超过3分钟,单个视频大小在300M以内的高清视频。
紧扣地下空间相关科普主题,包含科普文章及配图,配图清晰,字数1000~3000字。
03科普产品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施工、运维等环节)的机械化装备,包含小型化的设备模型、机械化装备使用方法及过程的讲解文件或使用视频等。
04平面设计
包括创意海报、插画、宣传折页等,统一采用JPG格式,A4大小,分辨率300dpi。
05摄影作品
可以是单幅作品,也可以是系列作品,统一采用JPG格式,大小为5M左右。
包括漫画、油画、素描等,需提供电子版,统一采用JPG格式,大小为5M左右。
奖项设置
特别优秀者,授予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地下空间专委会、江苏省地下空间学会“科普达人”称号,推荐至承办单位、支持单位等头部企业实习机会。
优秀科普作品可推荐申报江苏省地下空间学会优秀科普作品奖。
对于积极组织学生或员工参赛的单位,设置优秀组织奖若干名,授予荣誉证书。
- 参赛者请于2023年8月20日前将《大赛报名登记表》(见附件)连同作品一起上传至指定邮箱
- 科普产品如果有实物需展示,可自愿报送至江苏省地下空间学会秘书处、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地下空间专委会秘书处。
本次大赛报名、评选及表彰等所有环节不收取任何费用。
本次大赛最终解释权归第一届地下空间科普创意大赛活动组委会所有。
第一届地下空间科普创意大赛报名登记表.docx 
第一届地下空间科普创意大赛作品征集通知.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