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2023毕业季 | 书籍设计与阅读文化方向研究生作品及书籍设计工作坊联展
发布时间:2023年7月23日 分类:毕业设计 浏览量:4471
最美的书
曾经为《新平面》杂志写过一篇关于书籍设计的文章,有一个好听的标题《书的概念与概念的书》,文章将一部书籍史分为三个阶段:机器铅字印刷的书,包括雕版印刷与数字印刷,它构成了关于“书”的一段概念;这种样式之前的书,包括了甲骨、钟鼎、石鼓、简帛、碑刻、拓片、手抄本等,它们的演绎逐渐形成了现在“书”的概念;当代的“书”,是形成了书之后的书,包括视屏阅读、手工书、概念书、“最美的书”,研究生们做实验性的书,它们可以称之为概念的书。
隐约地知晓中国设计师的作品《苏加诺藏画集》、《梅兰芳戏曲艺术》 、《荣宝斋水印版画》得到过世界书籍奖,后来又知晓了有“世界最美的书”的存在,终于又得知中国年轻的设计师们开始不断获奖,每年都榜上有名,朱赢椿、周晨、曲闵民、蒋茜的名字耳熟能详,或为明星式的书籍设计师,又发现它们竟然就出现在我们身边,在江苏的一个个工作室中,成为中国书籍设计师最为活跃的群体。
于是,南艺设计学院特聘他们为兼职硕士生导师,为他们量身定造了国内外独特的高水准的研究生教学平台,没有之一。
“最美的书”开启了一种阅读的形式,或更确切的是“形式的阅读”,它使读书有了一种视觉文化的触感,达到了纸质阅读的最高境界。我时常翻开自己收藏的几十本这些最美的书,无意学习其中的“知识”,也不识书中的文字,并不想看懂它的内容,只是沉醉在纯粹的形式语言之中。版面,文字与图片的穿插,设计师的独白一自编书,无字书,纸质与肌理,或者仅仅是页码字也会别出心裁。正如我为某篇博士论文的申辩,要允许这种为形式的设计而存在。
用中文字印刷的最美的书,从奇葩变为了主流,成为众多设计师们为获奖而设计的目标,它们既有当代形式语法,也自有中国设计师独有的智慧与趣味,有着种种游戏性。当然,他们并未忘记自己的文化成份,许多设计被我称之为“古籍新作”,把线装书解构演绎,那些重排的雕版字体在陌生感中曾似相识。
周晨、曲闵民、蒋茜、赵清指导的研究生作品,以清新的现代的书卷气呈现在我们面前,在强烈的视觉愉悦中,我们看到了“有意味的形式”或“无意味的形式”。我很想将它们作为“最美的书”收藏,因为它们已经开始具有了这种品质。
南京艺术学院实验艺术中心主任 邬烈炎教授
2023年6月28日
主办单位 | ORGANIZER
南京艺术学院 设计学院
展览地址 | LOCATION 设计学院集装箱展厅
展览时间 | DATE 2023年6月28日-7月2日
学术顾问 | ACADEMIC ADVISOR 邬烈炎
学术策划 | ACADEMIC PLANNING 蒋杰
视觉海报 | POSTER DESIGN 张欧
指导教师 | ADVISOR
赵清 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行业导师 国际平面设计联盟(AGI)会员 瀚清堂设计总监
周晨 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行业导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曲闵民 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行业导师 国际平面设计联盟(AGI)会员
2020级硕士研究生 | STUDENT 胡琪、陆雅琦、刘丹琳、张婷玉、蔡婕妤、曹妲、刘丹琳、郑筠、李可心、宋文静
PART 1
研究生作品展示
/
▼
《<书脊>概念书》
作者:胡琪
指导教师:赵清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设计说明:
“脊”作为人或动物背部的骨骼,在人体身上作类比,书籍似人体背部的骨骼,书脊更像是人体背部的躯干。本次所设计的书籍作品为一本概念书并命名为《书脊》,最终成品尺寸140×210mm。整体设计风格为黑色系,封面选择黑卡纸张装帧,书籍作品中封面、封底与书脊中“Bookbone”的文字、图形均采用烫黑印刷工艺。将1991-2022年德国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每一本获奖书脊图像单独列出并重新设计编排。内页文字信息主要展示获奖书籍名称、设计师、国籍、出版社及书籍尺寸等信息,竖向排版打破了常规横向的阅读习惯。这本概念书籍内页设计中,最左侧为书脊的黑色图像,紧挨着的是其等比缩小的书脊剪影,从所有获奖书籍中筛选出最高的书脊值为480mm,计算出最高书脊在这本概念书籍中的比例值,再以比例值依次计算出其他每种书脊的高度并勾勒出其剪影形状。最右侧为获奖书籍中书脊拓出的文字内容,脱离书脊原本的尺寸局限,拓出的文字与图像元素也可以单独存在成为一种新的视觉观感,可见书脊承接了整本书籍的翻阅功能,脱离尺寸限制也不会影响其图文信息设计的完整性。
▼
《宇宙新闻调查》
作者:蔡婕妤
指导教师:曲闵民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设计说明: 多年来,关于外太空的荒诞新闻层出不穷,编造的谎言引起大众激烈讨论。这些报道的大规模传播通常源自于人类对太空生物、未知领域的执念和猜想,以及对猎奇事件的关注好奇。作品将以十个不同时间点宇宙的虚假新闻为线索,通过对新闻事件的梳理,进行文本联接,复原图像音频,完成故事链的造假编写。运用夸张吸引眼球的标题、内容文本引导读者阅读,AI技术填补证据空缺,使新闻阅读者产生假信息真实化的假象,偏颇对事件实际的真实判断。信息爆炸的今天,大众成为信息的组接者,主导其传播和发展,同时技术的革新使图片影像不再成为新闻真实性的重量佐证,需要对未知领域的信息接收保持清醒和思辨。
▼
《毛边之美》
作者:郑筠
指导教师:周晨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设计说明:
为了将研究成果更好地展现出来,毕业设计创作将以毛边形态的书籍来展示。内容选择当代中国获得“最美的书”奖中运用毛边工艺的书籍,将其整理而合成一本书。在这些获奖书籍中,每本书籍都具有独特的毛边形态,都具有不同的美感,因此值得收集展现。在整本书籍的设计中,毛边这一装帧特点主要运用于书籍书口处和封面之上。其中,封面主要是通过9张纸构成,前8张纸是以逐层渐变的方式来表现不同的毛边效果。依次为:第1页使用美工刀切割,呈现出直线效果;第2页使用裁书刀裁切,裁切后的毛边有细微变化;第3页使用电磨机磨边,打造出微弱起伏感;第4页使用美工刀制作出压线痕再手撕;第5页使用花边剪刀模仿书口模切效果;第6页使用打孔冲和铁锤等距冲孔,模仿邮票边缘效果;第7页使用毛边尺切割,营造出锯齿锯条撕拉后的毛边形态;第8页将底色设为浅灰色,以纯手撕方式撕出毛边造型。
▼
《家人》
作者:陆雅琦
指导教师:赵清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设计说明:
摄影书不仅是一本图片集,还是一位叙述者,每个家庭都有属于自己的家庭相册,记录着几代人的音容相貌,随着时间的流逝,曾经的记忆逐渐褪色模糊,但影像始终如一。本作品于家庭成员中的影像收藏中受到启发,围绕着《家人》的主题对摄影书进行叙事的构建,对原始影像进行整理和归类,通过影像探讨家庭成员的个人身份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以纸媒为载体联合影像在书籍中构建出叙事的时空,于当下与彼时之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在读者的解读中赋予影像新的生命。试图探究摄影书自身价值和意义,以及影像与书籍之间的叙事关系。
▼ 《东京TDC1991-2023获奖书籍设计展》
作者:曹妲 指导教师:赵清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设计说明: 东京TDC作为各类国际设计赛事实验性的代表,成立于1987年,囊括日本第三代最前沿设计思想。东京TDC全称东京字体指导俱乐部,成立之初就关注于字体设计。聚焦于东西方不同的字体设计实践,致力于探索和推崇具有创新和实验性的字形设计和技术手段,并鼓励设计师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尝试和创新,以推动字体设计领域的发展。作为TOKYO TDC BOOKDESIGN 1991-2023的同名展册。我们延续东京TDC对于字体设计的关注,设计了26个英文字母,制作了26个阅读视频,在26个阶梯上进行书展。东京TDC获奖书籍的研究是过程是阶梯式的且可持续发展的,我们将阶梯与循环的概念融合在展览与展册设计中。展册的编辑设计分为2个单元,分别是获奖书籍的信息单元以及获奖书籍的封面及内页单元。展册中的文本延续东京TDC的国际性特点进行多语言图文编排,以阶梯式的文本框表现获奖者信息与获奖者对于作品的介绍;以固定的文本组合表现作品信息及研究者对于获奖书籍的一句话理解;以屏幕阅读的习惯形成相对应的书籍封面的版式。内页单元以书籍实际尺寸的比例填充整个版面,以感性的节奏展现书籍的部分内页,甚至展现局部,以碎片化的方式给读者传达每本书的视觉语言。类似于当下大众对于碎片化快速阅读的习惯,将这样的阅读习惯在书籍版式上进行实验。
▼
《猫苑》
作者:张婷玉
指导教师:曲闵民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设计说明: 古人很早就开始养猫,在唐朝时期,中亚和西域就开始向中国传入已经过驯养的猫种。到了清朝,养猫的风气更盛,这本书也就应运而生。《猫苑》由清朝咸丰年间黄汉编著,搜集了中国古代诸多关于猫的诗文、轶事、典故、寓言及传说,堪称古代养猫百科全书。在设计上本书采用蓝色作为主色调贯穿始终,营造一种朦胧神秘的视觉体验。同时将文字内容与插图、摄影图片相结合,使读者能在诗意悠然的阅读氛围中感受到不一样的阅读体验,借助这部《猫苑》去更深刻的领悟中国古代的猫文化。
▼
《纹》
作者:刘丹琳
指导教师:赵清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设计说明:
在中国少数民族早期的社会生产生活中,文身习俗有着重要的功能和意义。黎族、傣族、高山族等少数民族直到20世纪中期都仍然存在文身现象。传统文身图案是文身习俗中一个重要的组成单元,虽然原始文身所具有的部分社会功能在当今失去了意义,但文身图案却保持了极高的审美价值。本课题的内容以传统文身纹样原有的视觉语言为基础,进行图案再设计,使其符合当下审美观念,并能够适应更为广泛的传播媒介,为少数民族传统文身文化赋予了新的活力。
▼
《魑魅魍魉》
作者:李可心
指导教师:周晨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设计说明: 在当今对《西游记》题材的插图创作中,绘画形式及表现手法等方面有着各色创意性的延伸,而将浮世绘艺术形式作为切入点来对《西游记》插图进行再创做则成为本次创作构思中的最大亮点,因此浮世绘艺术形式成为本次实践的重要灵感来源,将西游记中妖怪与人物形象结合浮世绘艺术在色彩与线条上的绘画表现形式,并通过对妖怪更为夸张的构思及绘画手法从而使其体现出强烈的设计感与艺术性的可能,且最终将全部插图以书籍的形式呈现,在突出浮世绘艺术风格特征的同时也希望在绘画形式与风格的不同中更好地向大众展现西游文化的独特魅力与艺术价值。对于浮世绘艺术形式的借鉴,本次插图创作并未完全模仿,而是着重突出了三点:具有日本民族性的和式色彩运用、服饰风格以及对妖怪形象更为“妖”化的突出,从而在想象中来展现浮世绘时期《西游记》刊本的精神内涵。
▼
《立体书》
作者:宋文静
指导教师:周晨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设计说明:
立体书设计实践《蟲——诗经诗九首》中的内容摘自《诗经》,《诗经》中包含了大量采集于民间的国风艺术,其中包含大量社会生活的记录以及与自然相关的主题,记录了重要的自然面貌。树木、花朵、星辰、风、草、虫,自然万象在诗句中展现。在自然界中,植物与昆虫相伴而生,昆虫为了隐藏自己免受伤害,常常伪装成植物的样子,隐藏在草木之间,书中的图形和字体的部分模仿昆虫与植物之间关联共生的特点,来表现诗词,文字的绘制加入植物和昆虫的特征,参考模拟植物形态的昆虫,隐藏的昆虫,有声的植物,在变幻莫测中感受大自然的智慧。内容选自《诗经》中的九首诗,其中包含芦苇、蕨菜、荇菜、棠梨、苍耳、桃花、兰草等植物。书中的图形以诗经中的植物为原型,文字部分以昆虫形态为原型,提取文本关键信息,进行几何化的概括。
册页之间
书籍设计工作坊
主办单位 | ORGANIZER
南京艺术学院 设计学院
工作坊时间 | DATE 2022年9月-2022年11月
工作坊地点 | LOCATION 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指导教师 | ADVISOR 蒋茜 国际平面设计联盟(AGI)会员 设计学博士,副教授
曲闵民 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行业导师 国际平面设计联盟(AGI)会员
蒋杰 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教授 陶霏霏 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讲师
参与学生 | STUDENT 梁羽昕、毛尹、荆绘文、祖智玮、蒋浩雨、许猜颖、王婷婷、徐奕晖、王瑶、董泽凯、蔡馨蕾、陈铭、姜海萍、孙吟月、王菲、孙知嫣、项浩菲
PART 2
工作坊作品展示
/
▼ 《三哩岛事件报:一九七九》
作者:徐奕晖、王瑶、董泽凯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设计说明: 《三哩岛事件报》调查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核电站泄漏事故。三哩岛的事故很可能会在网络新闻和都市日报的内页上变成30秒的镜头——在一个很少有人了解的行业,这是一场没有人死亡的重大灾难。无论从核专业还是社会保障的高度他们总有他们的一套办法,这让人们生活在相互怀疑的怪圈之中,这比空气里的危险成分更让人摸不透。我们将不同机构出据的调查档案进行归类整理后二次编辑,围绕文本的真实性、 叙事性、阅读性与启发性展开探索。以一手资料和官方文件为主要内容,还原真实三哩岛事件中不同立场群体的观点对立与信息冲突。从而弥补读者在单一载体上对于信息的片面接受,帮助他们建立个人视角下对三哩岛事件的认知及对新闻事件的辩证思考。
▼ 《厌弃的蔬菜》
作者:梁羽昕、毛尹、荆绘文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设计说明: 大家有厌弃的蔬菜吗?这些蔬菜可能是口味难嚼难咽、口感不佳的;可能是气味刺鼻;抑或是视觉观感不适的。我们从生活中厌弃的蔬菜出发,通过变异、嫁接、试图将讨厌的蔬菜性质转变,变成另一类新型的、现实不存在的物像。以假科普的形式展现,主要通过建模的方式传达。
▼ 《隐匿INVISIBLE》
作者:祖智玮、蒋浩雨、许猜颖、王婷婷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设计说明: 没有人应该因工作而生病或死亡。这是一本物品的介绍书,同时也是一本工人职业健康书。在我们的的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关心事物的表象,却很少留意这些产品是如何制造出来的,以及制造这些产品的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所遇到的情况。本书其中的物品页为拉页,阅读者可以在翻阅的过程中将物品页的背面拉开,里面内有乾坤,可以窥探到背后的“秘密”。我们希望这本书可以引起读者的关注,让我们珍惜工人的劳动成果的同时,更加重视工人的工作环境和职业健康问题。
▼ 《NT010606》《PT011031》《QZ001119》
作者:蔡馨蕾、陈铭、姜海萍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设计说明:
此系列书籍以一组编号为名,分别阐释为作者的家乡缩写、出生年份与生日,是为“我”与“我们”的身份档案。档案记录了“我”在家乡的故事,随着年龄增长,回忆也逐渐变得模糊,但依然在生活中有迹可循。“我们”将属于家乡的碎片收集起来,逐步封存在纸张之中,用泛黄的书页记录着人生的轨迹,最终如同气味一般萦绕成每一个人的回忆。
▼
《一场37次的失神》
作者:孙吟月、王菲、孙知嫣、项浩菲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设计说明:
你是否有想查询资料却买了一大堆相关产品的经历?你是否遇到过啼笑皆非的广告推送?你是否时不时沉浸在一个个有趣的帖子中而忘记时间?电子产品给我们带来了方便,却让我们无数次失神,抛却原本打开设备的目的。本书从小组讨论中找到组员对“轨迹”的共鸣,从一天收到的APP推送出发,思考大数据推送对生活的影响,尝试用书籍的形式还原推送过程,并挖掘大数据推送背后的逻辑与目的,引发观者思考大数据推送对生活的不利影响。大数据通过算法精准推送满足了人们多元化、个性化的信息需求。通过定制化、智能化的信息传播机制,实现了用户与信息的快速精确匹配,大大降低信息传播和获取的成本,为生活带来便利。但是,算法推荐在带来高效与便捷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如大量低俗劣质信息的推送、大数据杀熟等诸多乱象。在信息杂乱的时代,如何保持自我的思考与初心,避免“37次的失神”是一个需要思考与探讨的问题。
PART 3
书籍展览现场
/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