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亚湾综合文化创意园建筑及室外环境景观设计竞赛优胜方案

发布时间:2023年7月23日 分类:建筑环境作品 浏览量:5895

 

主创设计师:周恺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梁思成建筑奖获得者

华汇工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设计充分结合当地文化和气候特点进行创作。简洁连续的曲面天幕覆盖整个场地,勾勒出海浪般律动的城市线条,如层层浪花冲刷而成的律动屋面,兼顾遮荫与通透。下方的建筑形体宛如城市中的一座小山,向惠民广场一侧层层叠落。在“天幕”与“山体”之间,创造了一个光影与绿色,自然与人文交织的立体开放空间,延展和升华了惠民广场的城市功能。各类文化艺术活动汇集在同一片天幕之下,成为市民享受城市生活的重要场所。

功能布局上图书馆、文化活动分布在场地两端,向广场一侧叠落。中间“山谷”形成文化主街,商业适度分散,沿主街、立体平台和城市道路布置。除主街外,建筑室内外设有多条穿越与漫游路径,联系东侧的城市和西侧的广场。天幕、平台、植物、水景共同营造出微气候,提供给市民积极舒适的人性化空间。

惠民广场旨在成为适应当地炎热气候的舒适绿洲。在承担原有市民集会活动功能的同时,还将与文化创意园的建筑形体融合,塑造“山海相应”的微型地理环境格局,重新界定了市民舞台等不同的分区及功能。

大亚湾综合文化创意园,一个天幕覆盖下的城市地标,一个自然、人文、艺术、生活交相辉映的文化场所,将以简洁之形式,丰富之内涵,开启未来之活力。


 

 

主创设计师:何镜堂

中国工程院院士

首届梁思成奖获得者

一园一场整体化设计,与城市肌理相融,市民生活相生,创意园作为惠民广场的完善与提升,惠民广场作为创意园的补充与延展,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为大亚湾铸造一个广受市民欢迎的、多元、共享、低碳的未来品质文化高地。

设计将场地特有的红树林、海湾礁石作为设计元素进行整合转译:惠民树伞与建筑相生,犹如置身于红树林的海洋;立面细部抽取海边礁石层叠元素及页岩石肌理,形成体现地域特色与时代气息的大亚湾城市名片。

整体形体以立体叠盒建构一个层叠错落的、自然灵动的、适应岭南气候特征的城市新舞台。文化活动、配套商业、图书馆多功能适度复合,形成宜学、宜玩、宜聚、宜商的多维市民公共文化社区。

利用多种被动式与主动式节能控制,实现建筑低能耗低碳与环境共生。

文化活动各功能布置拆分后与市民活动特征相结合布置,结合多维屋顶花园,室内外空间相融合设计,实现多元活跃的文化展示城市客厅;商业空间突破传统格局,以立体街区为品牌商业争取更多的展示空间;图书馆通过L形共享空间的垂直旋转叠加,让建筑的共享中庭和与城市对话的边庭连成一体,与城市自然空间形成对话,成为人与自然、人与城市对话的桥梁。


 

 

主创设计师:JensKump

HPP合伙人、设计总监

建筑设计意向为漂浮的云层,将图书馆及文化馆功能作为云朵,漂浮于小尺度的商业盒子之上。“云层”沿南北方向水平展开,通过形体穿插雕琢,形成足够的孔隙,使得空气可以在云间自由流动。以丰富的空间层次,打造“小尺度,功能联动,多维复合城市空间”的设计理念。

云层之上,不同高度的屋顶绿化平台提供了良好的景观视野。云层之中,多层次的平台及连桥空提供了阴凉宜人的休憩场所和便捷的连通性。云层之下,小尺度的商业活动空间,立体交错,兼容各种商业业态。地表层及负一层整体联动,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将主要活动场所引申到地下一层,打造清凉宽敞的全天候城市客厅。

“云朵层”建筑立面设置LED灯珠,可随时开启,将云朵由静态转为动态,作为多媒体展示平台,为整个片区带来活力。

读者流线:图书馆置于场地南侧,分别于地下一层和首层设置入口。多功能展厅位于地下一层。24小时图书馆位于首层,方便读者全天候取书。四层大厅由电梯及扶梯直达,设置报刊音像借阅区,多媒体区,报告厅等功能。可同时为文化馆服务,提供功能弹性。五、六层为藏书功能。七层为行政办公区域,办公人员享有独立电梯,便于管理。

观演动线:文化馆功能集中在场地北侧,访客可以由地下一层的到达大厅进入,或通过扶梯直达三层主厅,进入多功能厅和黑匣子剧院。训练厅、展厅均位于四层。五层为教育培训功能,六层结合屋顶花园 布置科技体验功能。

 

 

<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