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上海“街巷·再生”青年建筑设计竞赛获奖作品
发布时间:2023年8月4日 分类:建筑环境作品
浏览量:8560
2023上海“街巷·再生”青年建筑设计竞赛圆满落幕。
本次竞赛由中海地产、《时代建筑》杂志、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以及上海市建筑学会共同主办,面向在校大学生与毕业两年内的青年建筑师,旨在以城市中的实际项目为命题背景,探讨城市更新的全新可能,即如何在遵循城市风貌保护要求的基础上,簇生新的生活方式,实现上海原有街区的城市复兴。本次竞赛自发布以来,得到国内外学生与青年建筑师们的积极响应。
6月18日,在评委会完成终评后,竞赛执行工作组对本次评选的结果予以了公示,期间未收到对于评选结果的异议。现正式宣布获奖名单,并附上一至三等奖的评委会评语。
评审委员会评语:作品有感于高层住宅“强排”开发模式下,里弄生活气息——特别是多样公共生活场所的丧失,提出了以共享式厨房带动相关产业,以期唤起富有烟火气的公共生活场景。然而,真正值得称道的,是设计对旧建筑、对城市历史肌理的尊重。设计将几处里弄的位置与主要立面依照原样保留,正是这样对城市空间肌理关系的慎重和对公共空间脉络的延续,才让手法看似普通单纯的新建筑形体设计,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对“城市精神”的保留与延伸,设计者希望“唤回人们对上海老街旧时光的记忆”,也在某种程度上获得了成功。(执笔:孙一民)
二等奖作品:《重构街区的空 BLOCK VOID》
评审委员会评语:作品“重构街区的空BLOCK VOID”,应对上海城市街巷再生中传统与现代空间叠合发展的情形,片段性地保存传统建筑,并以新的“空”建筑体量重新进行街区性整合,既展现了传统里弄建筑的价值,又为新发展空间预留出多种可能性。设计体现了对城市街巷的整体性理解和类型化研究思路,重新探讨街区的原真性存在,以简洁轻松的城市建筑语言,巧妙地建立起新与旧、单体与整体间的联系,形成彼此良性互动的对话关系;由此,可期待进一步发挥这种空间模式的潜力,容纳更为灵活多样的城市生活内容,并促发新的、更具包容度、也更具活力的街巷空间场景。(执笔:朱雷)
评审委员会评语:作品“立构街巷:文学乌托邦”,以海派文学展示与沉浸式体验空间植入为核心概念,通过传统石库门“主弄-支弄-石库门-过街楼”等里弄空间结构的梳理及历史建筑的活态利用,试图在地上地下再造高密度里弄街巷空间,并尝试把地下文化体验空间与地面日常生活场景相叠加。设计师利用新兴技术把海派文学通过空间融入到新的历史街区中,将街区塑造成全天候开放的多用途文化展场。该设计尊重上海传统里弄街巷的肌理关系,创新性的从历史文化中寻找线索,其空间与场景设计策略是一次有益的探讨。(执笔:支文军)
评审委员会评语:“复调街巷——里弄的变奏与重构”以一种审慎的态度对待历史建筑,较好地处理了新、老建筑之间的尺度和位置关系,建筑肌理、空间尺度和街道界面恰如其分地体现了所在街区的场所基因和空间特质,为各种人群和生活的交融提供了多样的可能性。(执笔:王一)
评审委员会评语:作品“消失的边界”,以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在不破坏场地原有肌理、交往方式的情况下,以点、线、面为设计出发点,保护古建筑,保留其历史价值,更换功能;新老建筑结合,植入24小时集市,通过廊道相连,打破新老建筑边界感,为人们提供开放的交流场所;公共广场和口袋公园的植入,试图模糊边界感,为人们提供绿色生态的公共空间。该设计尝试唤醒里弄烟火气的同时激发新的生活方式,不同的节点设计提升场地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成为里弄故事发生器,故事性场景化的设计策略是城市更新设计的一种方法。(执笔:姜江)
评审委员会评语:通过对上海弄堂肌理和元素的提炼,将现代匀质网格介入传统石库门肌理,创造性地把基地转化为一个面向城市的新型“里弄展览馆”。设计者在历史保留建筑内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空间的同时,将新建筑定位为传承日渐消亡之技艺的作坊和店铺,并尝试在植入的层层光筒映射下,利用新建建筑与保留建筑强烈的材质对比给予访问者对上海历史的追忆以及现代生活的反思。该设计以克制严谨的态度处理了历史保留建筑与新建筑的关系,并通过恰当的建筑语言表达了设计者对新与旧的思考以及对消逝在历史长河中的人间烟火之缅怀。(执笔:王桢栋)
院校: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学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优秀奖作品:《里应外合——上海里弄构筑的多元文化栅格》
优秀奖作品:《“迁移式”历史建筑新保护模式的探索》
优秀奖作品:《基于人本诉求的未来上海街巷再生模式探讨》
优秀奖作品:《轻重之间——以点、线、面织补上海街巷记忆》
优秀奖作品:《街店再生,烟火复现——生产共同体视角下的街巷遗产更新设计》
除16个获奖作品外,其余入围本次竞赛终评的44个作品,也将颁发入围证书。电子版入围证书将发送至投稿登记表中所填写的邮箱。如有任何疑问,也可以发送邮件至timearchi@163.com进行问询。
此次终评评审会邀请了上海城市更新及建筑领域的代表性专家、学者,他们分别是——
伍江:上海市城市更新及其空间优化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住建部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历史风貌区与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同济大学教授
·本次竞赛终评委员(按姓氏笔画排序,排名不分先后)
王一:同济大学建筑系常务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建筑学学科委员副主任,建筑学专业教育委员会主任
王桢栋: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党委副书记,世界高层建筑与都市人居学会(CTBUH)亚洲总部办公室副主任
支文军: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时代建筑》杂志主编
孙一民: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前院长
汪孝安: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钱锋: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同济大学教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前副院长
最后,再次感谢大家的参与!感谢参赛者以及指导老师的辛勤付出;对于参与初评、终评的各位评委老师,以及其他相关工作人员,我们也致以诚挚的谢意!
欢迎大家持续关注《时代建筑》杂志以及后续的其他活动。
2023上海“街巷·再生”青年建筑设计竞赛 执行工作组
相关: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